闪崩50%,智驾芯片第一股怎么了

深蓝财经

19小时前

2月10日,港股黑芝麻智能开盘闪崩,股价一度跌超50%,截至收盘大跌39.56%。如此突然的暴跌,令投资者猝不及防。

而在此前的两个交易日,黑芝麻智能分别大涨12.35%和37.59%(盘中最高涨幅达55.5%)。2月10日的跌幅不仅抹去了前两日的涨幅,股价盘中甚至接近上市首日的低点。

暴涨暴跌背后,黑芝麻智能究竟经历了什么?

1

合作传闻引发股价异动

2月6日,国内新能源汽车龙头比亚迪突然宣布,将于2月10日19:30在深圳总部召开智能化战略发布会,重磅推出“天神之眼”高阶智能驾驶系统。据悉,比亚迪将推动智驾平权,让每一个人都能畅享高阶智驾。

受此消息影响,比亚迪A股2月6日午后强势涨停。港股黑芝麻智能当日也大涨12.35%。

2月7日,有市场消息称,比亚迪已采用黑芝麻智能的车规级自动驾驶计算芯片,且已经批量供货。当日,黑芝麻智能盘中涨幅惊人,最高涨幅达55.5%,截至收盘,依然大涨37.59%。

然而,面对如此惊人的涨幅,黑芝麻智能却选择了主动“降火”。

2月10日早间,黑芝麻智能在港交所发布澄清公告,集团与中国领先的汽车原始设备制造商(OEM)(包括但不限于比亚迪)有长期合作关系,此乃本集团的日常及一般业务过程。截至本公告日期,有关该合作概无任何重大变动须根据上市规则予以披露。

意思就是说,大家不必大惊小怪,我们和很多厂家都有合作,不只是比亚迪,所以也不用特别公告。

黑芝麻智能,被称为“国内智驾芯片第一股”,是车规级智能汽车计算芯片及基于芯片的解决方案供应商。黑芝麻智能通过自行研发的IP核、算法和支持软件驱动的SoC和基于SoC的解决方案,提供全栈式自动驾驶能力。

深蓝财经查询到,在2024年中报中,黑芝麻智能表示,华山系列高算力芯片A1000已经实现量产上车,能够支持L2至L3级自动驾驶功能,包括记忆泊车、自主泊车和高速公路及城市快速路上的NoA功能。截至2024年6月30日,华山A1000芯片已成功应用于吉利领克08等领克系列车型、东风eπ007、东风eπ008等东风eπ车型量产上车。同时,公司已获得16家汽车OEM及一级供应商的23款车型的SoC量产意向订单。营业收入整体规模较上年同期增加69.2%。

2

3年亏损近百亿,CEO一年薪酬1.39亿

黑芝麻智能成立于2016年,之后相继推出了自动驾驶的华山系列高算力芯片、武当系列跨域计算芯片。

2024年8月8日,黑芝麻智能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上市,被称为“国内智驾芯片第一股”。尴尬的是,上市首日就深度破发,开盘大跌超30%,截至收盘跌幅收窄至27%左右,市值约116亿港元,这一数字要低于三年前该公司C轮融资时的20亿美元估值。

截至今天收盘,黑芝麻智能报收23.45港元/股,总市值133.47亿元。依然低于C轮融资时的估值。

受益于国内智驾赛道的兴起,黑芝麻智能营收增长情况还不错。

2021年至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6050万元、1.65亿元、3.12亿元,产品逐渐获得市场认可。然而,繁荣的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财务压力,同期公司的净亏损分别达到23.57亿元、27.54亿元、48.55亿元,亏损幅度逐年扩大,三年净亏损合计约为99.66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上半年财报,黑芝麻智能“意外”扭亏为盈。

2024年8月28日,黑芝麻智能披露2024年中期业绩报告。其中营收1.8亿元,同比增长69.2%。毛利0.9亿元,同比增长365.3%。净利润为11.05亿元,扭亏为盈!扭亏为盈的原因是公允价值变动收益高达19.31亿元,主要是由于该公司投资者持有的附有优先权的股权的公允价值变动所致。

因此,2024年上半年的“盈利”,只是一种财报幻觉。上半年经过调整的净利润,依然为亏损6亿元。

截至2024年6月30日,黑芝麻智能共有1001名员工,其中85%为研发人员。2024年上半年,黑芝麻智能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开支约为2.25亿元,2023年同期为1.62亿元。

黑芝麻智能上市背后最大的受益者为公司创始人、董事长、CEO单记章。招股书显示,单记章2021年、2022年和2023年从该公司分别获得薪酬5129.8万元、1.01亿元和1.39亿元。具体而言,2021年、2022年和2023年,单记章的工资分别为155.8万元、166.3万元和189.3万元,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开支分别为4972.2万元、9924.0万元和1.37亿元。

3

市场竞争激烈,方案低至3000元/套

虽然头顶“国内智驾芯片第一股”的光环,但黑芝麻智能面临的竞争压力并不轻松。

据deepseek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智驾芯片第一梯队为英伟达(Orin芯片)、特斯拉FSD、Mobileye。国内第一梯队为地平线(征程系列芯片)、华为昇腾(MDC平台)。黑芝麻智能、芯驰科技、寒武纪行歌等处于国内第二梯队。

据盖世汽车最新统计,2024年1-12月,国内市场智驾芯片格局是:英伟达Drive Orin - X占据39.8%的市场份额,稳居市场首位。紧随其后的是特斯拉FSD占据了25.1%的市场份额。华为昇腾610获得了9.5%的市场份额。地平线征程5和征程3同样表现不俗,分别占据了5.1%和3.1%的市场份额。黑芝麻智能的份额,被归类在“其他”,市场份额还比较低。

再比较营收规模。2021年至2023年以及2024年上半年,地平线收入分别为4.67亿元、9.06亿元、15.52亿元、9.35亿元。同期黑芝麻智能分别为6050万元、1.65亿元、3.12亿元、1.8亿元。对比来看,黑芝麻智能和地平线的差距还不小。

不过,地平线目前也是亏损状态,2021年至2023年,地平线分别亏损20.64亿元、87.2亿元、67.39亿元。

2025年,无疑是智驾大爆发的一年。

2月9日,长安汽车抢在比亚迪前一天,率先举办智能化战略“北斗天枢2.0计划”发布会,推动智驾平权。长安的深蓝品牌发布了三套智能驾驶方案,分别为自研、华为ADS SE和ADS 3.0,将智能驾驶覆盖下探到15万级车型。

2月10日晚,比亚迪将举办发布会,可能正式宣布搭载“天神之眼”的秦PLUS、海豹05等车型消息,此前公布的预售价格已经下探到8.98万元。按照比亚迪的风格,发布即量产,旗下“汉唐宋元”“海鸥海豹海狮”等搭载智驾版本的车型,可能很快会一一上市。

长安、比亚迪等头部厂商的动作,也进一步暗示,智驾方案的成本已经足够低。有媒体报道称,目前国内一套完整的L2+级智驾方案成本已低至3000元人民币以内,部分供应商方案甚至可进一步压缩至2000-3000元区间。

这说明,这个行业已经不是高高在上的阳春白雪,而是被卷成了“白菜价”。上游厂商的毛利率可能进一步承压。

黑芝麻智能智驾业务历史上毛利率最高达到过68%以上,然而为了拓展市场,2022-2023年该业务毛利率一度降至20%多。2024年上半年又回升到47.2%,原因是算法提升,导致下游主机厂选择了硬件较少的方案。这并不能高枕无忧。

随着DeepSeek崛起,未来智能化可能进一步削减对芯片、算力的需求,算法的进一步优化对于芯片厂商,可能不是一个好消息。

对于黑芝麻智能而言,尽管2025年机会很大,但潜在挑战和困境依然不小。从资本市场的反应来看,也是比较谨慎的。至今,总市值还低于C轮融资。

12月30日,黑芝麻智能推出高算力芯片平台——华山A2000家族。号称算力最大是“当前主流旗舰芯片的 4 倍”,原生支持 Transformer 模型,支持L3级智驾。但是具体性能如何,还需要市场来验证。

作为当红赛道,目前黑芝麻智能的市场表现,的确显得很另类。

2月10日,港股黑芝麻智能开盘闪崩,股价一度跌超50%,截至收盘大跌39.56%。如此突然的暴跌,令投资者猝不及防。

而在此前的两个交易日,黑芝麻智能分别大涨12.35%和37.59%(盘中最高涨幅达55.5%)。2月10日的跌幅不仅抹去了前两日的涨幅,股价盘中甚至接近上市首日的低点。

暴涨暴跌背后,黑芝麻智能究竟经历了什么?

1

合作传闻引发股价异动

2月6日,国内新能源汽车龙头比亚迪突然宣布,将于2月10日19:30在深圳总部召开智能化战略发布会,重磅推出“天神之眼”高阶智能驾驶系统。据悉,比亚迪将推动智驾平权,让每一个人都能畅享高阶智驾。

受此消息影响,比亚迪A股2月6日午后强势涨停。港股黑芝麻智能当日也大涨12.35%。

2月7日,有市场消息称,比亚迪已采用黑芝麻智能的车规级自动驾驶计算芯片,且已经批量供货。当日,黑芝麻智能盘中涨幅惊人,最高涨幅达55.5%,截至收盘,依然大涨37.59%。

然而,面对如此惊人的涨幅,黑芝麻智能却选择了主动“降火”。

2月10日早间,黑芝麻智能在港交所发布澄清公告,集团与中国领先的汽车原始设备制造商(OEM)(包括但不限于比亚迪)有长期合作关系,此乃本集团的日常及一般业务过程。截至本公告日期,有关该合作概无任何重大变动须根据上市规则予以披露。

意思就是说,大家不必大惊小怪,我们和很多厂家都有合作,不只是比亚迪,所以也不用特别公告。

黑芝麻智能,被称为“国内智驾芯片第一股”,是车规级智能汽车计算芯片及基于芯片的解决方案供应商。黑芝麻智能通过自行研发的IP核、算法和支持软件驱动的SoC和基于SoC的解决方案,提供全栈式自动驾驶能力。

深蓝财经查询到,在2024年中报中,黑芝麻智能表示,华山系列高算力芯片A1000已经实现量产上车,能够支持L2至L3级自动驾驶功能,包括记忆泊车、自主泊车和高速公路及城市快速路上的NoA功能。截至2024年6月30日,华山A1000芯片已成功应用于吉利领克08等领克系列车型、东风eπ007、东风eπ008等东风eπ车型量产上车。同时,公司已获得16家汽车OEM及一级供应商的23款车型的SoC量产意向订单。营业收入整体规模较上年同期增加69.2%。

2

3年亏损近百亿,CEO一年薪酬1.39亿

黑芝麻智能成立于2016年,之后相继推出了自动驾驶的华山系列高算力芯片、武当系列跨域计算芯片。

2024年8月8日,黑芝麻智能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上市,被称为“国内智驾芯片第一股”。尴尬的是,上市首日就深度破发,开盘大跌超30%,截至收盘跌幅收窄至27%左右,市值约116亿港元,这一数字要低于三年前该公司C轮融资时的20亿美元估值。

截至今天收盘,黑芝麻智能报收23.45港元/股,总市值133.47亿元。依然低于C轮融资时的估值。

受益于国内智驾赛道的兴起,黑芝麻智能营收增长情况还不错。

2021年至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6050万元、1.65亿元、3.12亿元,产品逐渐获得市场认可。然而,繁荣的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财务压力,同期公司的净亏损分别达到23.57亿元、27.54亿元、48.55亿元,亏损幅度逐年扩大,三年净亏损合计约为99.66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上半年财报,黑芝麻智能“意外”扭亏为盈。

2024年8月28日,黑芝麻智能披露2024年中期业绩报告。其中营收1.8亿元,同比增长69.2%。毛利0.9亿元,同比增长365.3%。净利润为11.05亿元,扭亏为盈!扭亏为盈的原因是公允价值变动收益高达19.31亿元,主要是由于该公司投资者持有的附有优先权的股权的公允价值变动所致。

因此,2024年上半年的“盈利”,只是一种财报幻觉。上半年经过调整的净利润,依然为亏损6亿元。

截至2024年6月30日,黑芝麻智能共有1001名员工,其中85%为研发人员。2024年上半年,黑芝麻智能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开支约为2.25亿元,2023年同期为1.62亿元。

黑芝麻智能上市背后最大的受益者为公司创始人、董事长、CEO单记章。招股书显示,单记章2021年、2022年和2023年从该公司分别获得薪酬5129.8万元、1.01亿元和1.39亿元。具体而言,2021年、2022年和2023年,单记章的工资分别为155.8万元、166.3万元和189.3万元,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开支分别为4972.2万元、9924.0万元和1.37亿元。

3

市场竞争激烈,方案低至3000元/套

虽然头顶“国内智驾芯片第一股”的光环,但黑芝麻智能面临的竞争压力并不轻松。

据deepseek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智驾芯片第一梯队为英伟达(Orin芯片)、特斯拉FSD、Mobileye。国内第一梯队为地平线(征程系列芯片)、华为昇腾(MDC平台)。黑芝麻智能、芯驰科技、寒武纪行歌等处于国内第二梯队。

据盖世汽车最新统计,2024年1-12月,国内市场智驾芯片格局是:英伟达Drive Orin - X占据39.8%的市场份额,稳居市场首位。紧随其后的是特斯拉FSD占据了25.1%的市场份额。华为昇腾610获得了9.5%的市场份额。地平线征程5和征程3同样表现不俗,分别占据了5.1%和3.1%的市场份额。黑芝麻智能的份额,被归类在“其他”,市场份额还比较低。

再比较营收规模。2021年至2023年以及2024年上半年,地平线收入分别为4.67亿元、9.06亿元、15.52亿元、9.35亿元。同期黑芝麻智能分别为6050万元、1.65亿元、3.12亿元、1.8亿元。对比来看,黑芝麻智能和地平线的差距还不小。

不过,地平线目前也是亏损状态,2021年至2023年,地平线分别亏损20.64亿元、87.2亿元、67.39亿元。

2025年,无疑是智驾大爆发的一年。

2月9日,长安汽车抢在比亚迪前一天,率先举办智能化战略“北斗天枢2.0计划”发布会,推动智驾平权。长安的深蓝品牌发布了三套智能驾驶方案,分别为自研、华为ADS SE和ADS 3.0,将智能驾驶覆盖下探到15万级车型。

2月10日晚,比亚迪将举办发布会,可能正式宣布搭载“天神之眼”的秦PLUS、海豹05等车型消息,此前公布的预售价格已经下探到8.98万元。按照比亚迪的风格,发布即量产,旗下“汉唐宋元”“海鸥海豹海狮”等搭载智驾版本的车型,可能很快会一一上市。

长安、比亚迪等头部厂商的动作,也进一步暗示,智驾方案的成本已经足够低。有媒体报道称,目前国内一套完整的L2+级智驾方案成本已低至3000元人民币以内,部分供应商方案甚至可进一步压缩至2000-3000元区间。

这说明,这个行业已经不是高高在上的阳春白雪,而是被卷成了“白菜价”。上游厂商的毛利率可能进一步承压。

黑芝麻智能智驾业务历史上毛利率最高达到过68%以上,然而为了拓展市场,2022-2023年该业务毛利率一度降至20%多。2024年上半年又回升到47.2%,原因是算法提升,导致下游主机厂选择了硬件较少的方案。这并不能高枕无忧。

随着DeepSeek崛起,未来智能化可能进一步削减对芯片、算力的需求,算法的进一步优化对于芯片厂商,可能不是一个好消息。

对于黑芝麻智能而言,尽管2025年机会很大,但潜在挑战和困境依然不小。从资本市场的反应来看,也是比较谨慎的。至今,总市值还低于C轮融资。

12月30日,黑芝麻智能推出高算力芯片平台——华山A2000家族。号称算力最大是“当前主流旗舰芯片的 4 倍”,原生支持 Transformer 模型,支持L3级智驾。但是具体性能如何,还需要市场来验证。

作为当红赛道,目前黑芝麻智能的市场表现,的确显得很另类。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