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头条
提升一亿中产阶级阅读效率
打开
比亚迪又向丰田下了一封战书
远川汽车评论
15小时前
2021年,长期通过平行进口在国内售卖的丰田美国特供MPV赛那,在国内投产上市。...在卡罗拉、凯美瑞等核心产品遭遇比亚迪截击、销量腰斩之时,赛那与格瑞维亚贡献了难得的高速增长,成为丰田中国新的利润支柱。
比亚迪正在改变战术。
过去两年,比亚迪更多以“车圈拼多多”示人:开年即打出王炸,用冠军版、荣耀版车型带头降价、迅速卡位。这帮助比亚迪在2024年取得“中国车企”、“中国品牌”和“全球新能源汽车”三料销冠,席卷几乎所有细分车型领域。
今年,比亚迪不再开年自砍一刀,新年第一场产品发布会,"迪王"转而选择启用王朝系列新IP,推出24.98万起售的MPV:夏。
这一改变的背景是,尽管比亚迪去年销量突破427万辆,其八成销量来自20万元以下车型,在20万以上市场战绩寥寥,上一个量价齐飞的销量担当还是2022年上市的腾势D9。到去年九月,中国20万元以上车型销量占比37%[1],更显比亚迪有量无价。
无论是为新的销量来源,还是为更高的利润,比亚迪都有充足的动机加强20万以上市场的产品攻势。
如果说仰望、方程豹、腾势的产品是比亚迪集团高端化的先锋,新近亮相的汉L、唐L是比亚迪主品牌升级的中军,打响比亚迪新年产品第一枪的夏,则是围向20-30万价格带的一支轻骑。
夏被寄望于,在依然小众的MPV市场中复刻腾势D9的成功,它也肩负着再次从丰田老大哥手中抢走销量的使命。
01
D9取代GL8,丰田赛那“躺赢”
按照比亚迪的说法,夏是一款“为中国品质家庭而来”的MPV。
这个短语既凝聚了比亚迪探索MPV的成败经验,也映射了中国MPV市场过去十余年最重要的两个变量:
家用抬头,消费升级。
榜单变化也折射出八个大字:家用崛起,消费升级
很长一段时间里,MPV是“非主流”市场,要么用于高端商务接待,要么作为生产力工具载人又载货,两大偏商用场景造就了人们耳熟能详的一高一低两位MPV霸主:别克GL8和五菱宏光。
2016年,随着二孩政策全面放开,中国家庭对6座以上车型的需求出现一波脉冲式增长,MPV销量飙升至近250万辆的历史巅峰。比亚迪押宝的家用MPV 宋MAX隔年上市,起售价7.99万元。因性价比高,宋MAX很快掀起热潮,2018年共卖出14万余辆,仅次于五菱宏光和别克GL8,一度取代F3成为比亚迪燃油车的销量担当。
但宋MAX只是幸运地抓住了这波家用MPV爆发的尾巴,2018年国内MPV销量从两年前的顶峰暴跌近四成至160万辆,宋MAX短暂地月销过万后,2019年月销量就腰斩到5000辆,次年更是脚踝斩至1000多辆。
它的遭遇也是当时一众应势而生的MPV新品的缩影,比如吉利嘉际、五菱凯捷、大众威然、起亚嘉华等。
依次为
嘉际、
凯捷、
宋MAX
、威然、嘉华
随着生育高峰在2018年后迅速回落、步入萎缩,试图以量取胜的低价家用MPV,遭遇了“基本盘去年爆发今年垮塌”的惨境。尝试借消费升级大势挤入高端MPV市场的选手,面对的则是除进口车型外,“GL8约等于高端MPV”的困局。
反映在历年MPV销量排行榜上,便是神车五菱宏光的销量从巅峰时期的75万辆萎缩至十万辆以下,别克GL8则常年以十余万辆的销量独霸高端MPV市场——
车企都知道国内MPV在转向“做高价格产品才是出路”的利基市场,但都不知道如何向消费者解释,自家MPV为什么能定出等于或高于GL8的价格。
直到腾势用四个字母指了条明路:PHEV。
2020年后, 国内对25万元+高端家用MPV需求日增,但GL8没能充分满足,原因除了GL8产品定义长期倒向商用客户的偏科,另一大因素在于,GL8的燃油动力总成很难提供让家用客户满意的油耗/动力表现。
这一伏笔,让比亚迪的第一款高端MPV腾势D9,在2023年以11.9万辆的成绩,将长期霸榜的GL8拉下神坛。在D9登顶的过程中,启用DM-i驱动系统的PHEV车型占据了超过90%销量。1.5T发动机+170kW电机+20kWh动力电池的组合,解决了MPV油耗与动力难以兼顾的问题,也成功激活了高端家用MPV市场。
凭借较低的油耗、更低的使用成本、灵活多元的补能方式,腾势D9 DM-i赢得大批中产家庭青睐,家用客户在其车主中占比超过70%。在此基础上,腾势D9打出“宜商宜家”的招牌,向GL8的根据地步步紧逼,2024年蝉联MPV销冠。
同年,GL8火速上马由中国团队主导的PHEV车型,但未能止住跌势。倒是一批自主品牌相继习得MPV的冲高密码,共同蚕食原本属于GL8的市场。
然而,在D9领衔上演“国产兴,腾势王,天下云集响应”剧本的同时,国内MPV市场的最大赢家却另有其人——丰田连续两年默默充当了“隐形冠军”。
2021年,长期通过平行进口在国内售卖的丰田美国特供MPV 赛那,在国内投产上市。2年后,其姊妹车型格瑞维亚亦开启国内生产。国产上量后,原本要加价提车,门槛一度高达40万的赛那双子星,主销价格带来到25-35万区间。
这里聚集的家用MPV用户比想象中更多。2023年,丰田赛那与格瑞维亚共卖出12.53万辆,比当年夺冠的黑马腾势D9高出了6700多辆。2024年,两款车总销量16.8万辆,对D9的领先幅度达到6.5万辆。
在卡罗拉、凯美瑞等核心产品遭遇比亚迪截击、 销量腰斩之时,赛那与格瑞维亚贡献了难得的高速增长,成为丰田中国新的利润支柱。
而比亚迪夏的任务,正是从赛那双子星手中抢下可观的销量和利润。
02
既要又要还要
动力系统选择了油混的赛那双子星,得以在新能源当道的中国MPV市场登顶,很大程度上是它们踩中了一个市场空档:
由于高性能的电驱动系统成本偏高,国内新能源MPV产品此前多锚定在35万元以上市场,且相当部分是纯电车型,要么贵,要么贵的同时还有续航/补能焦虑。
而在25-35万家用MPV,市场上一直缺乏一款既有品牌背书、又有口碑积累,既有低油耗、又无补能焦虑,既保证乘坐空间、又能兜住驾控底线的“水桶车”。国产降价后的赛那格瑞维亚,恰恰扮演了这一角色
,避开了与一众自主品牌的正面竞争。
但比亚迪夏上市之后,来自自主品牌的竞争避无可避。
夏采用的竞争方式不是剑走偏锋,而是比水桶车更水桶,具体的思路并不新鲜:
越级配置,量大管饱。
比如夏起售价24.98万元,比赛那指导起售价低5万元,但采用比其高一档的D9同款驱动系统,动力性能纸面参数略胜赛那一筹;
相比赛那大量使用塑料材质的经济适用型内饰风格,夏使用了更多皮革、更大屏幕、更多灯光,营造更多豪华氛围;
而在自主品牌擅长的智能化上,夏的智能车机、云辇-C智能阻尼车身控制系统和云辇预瞄系统、全场景泊车辅助一应俱全。此外,
夏是比亚迪首款全系标配高阶智驾系统的车型
,各配置都支持高速NoA。
此外,相较于赛那本质上是美式Minivan国产的身份,夏这款纯血国产车,显然有更多对本土需求进行精细挖掘的空间与自由——比如,夏的产品经理通过用户调研,开发了可从车内取下、在车外无缝衔接音乐播放的“单拿”车载音箱,以及让用户能用脚开门就不动手的AR投影开锁等。
用脚开门的
AR
投
影开锁
这套“优先解决痛点,不忘制造爽点”的套路,是
在腾势D9上得到验证的成熟方法论。而作为一款“青春版D9”,夏的开局要比D9更加顺利:上市首月,夏的批发销量达到10003辆,腾势彼时的成绩是3451辆。
但另一方面,行业经过从"看不起插混MPV,看不懂腾势D9打法,追不上D9销量"的三步走之后,已充分认识到插混MPV 的威力。面对夏的进逼,赛那和格瑞维亚没有掉以轻心,在终端的让价防守已经开始,这可能是双方价格缠斗的开端。
同时,不少自主品牌也或发布、或筹备25-35万插混MPV。这个小众市场中稍有成长性的细分市场,将很快步入饱和竞争。
或许是为了应对这样的局面,比亚迪夏还留有后手。比亚迪夏的首批订单中,个人用户占比七成,商用客户贡献约三成销量,这个比例与同样主打家用的赛那相差无多。
但无论是与腾势D9相似的更方正的外观设计,还是二排独立航空座椅的配置,亦或是邀请了中年男演员张涵予来作为形象代言人,都在说明一个事实:夏保留了在商用市场进一步发力的可能性。
毕竟,MPV市场容量有限且竞争激烈,商(用)家(用)通吃是抢占更高份额的基操。
03
尾声
按照比亚迪一贯的双车策略,夏不会在这个市场上孤军奋战,很可能会迎来自己的海洋网姊妹车型。
2024年11月,比亚迪海洋网销售事业部总经理张卓曾透露,海洋网也计划推出一款全新MPV车型,并以全新的IP命名,这无疑是比亚迪对丰田老大哥双车战略的再次致敬。
然而,在一个体量庞大、规模增长的市场中,激进的投入和双保险有利于车企切中不同的需求,抢占更高的份额。但在MPV这个依然相对小众、竞争烈度却在提升的领域,这种“双子星”打法的收益到底能不能持续达成“1+1>2”的效果,则要打一个问号。
当越来越多的车型挤进这个狭小市场,最大的问题在于,现在的家用MPV太多了,中国的多胎家庭远不够用了。
参考资料:
[1]
政策势能下的份额突破,野村东方国际证券
[2] 《工程师之魂》
[3] 程里对话赵长江
编辑:熊宇翔
视觉编辑:疏睿
责任编辑:罗松松
责任编辑:远川汽车组
2021年,长期通过平行进口在国内售卖的丰田美国特供MPV赛那,在国内投产上市。...在卡罗拉、凯美瑞等核心产品遭遇比亚迪截击、销量腰斩之时,赛那与格瑞维亚贡献了难得的高速增长,成为丰田中国新的利润支柱。
比亚迪正在改变战术。
过去两年,比亚迪更多以“车圈拼多多”示人:开年即打出王炸,用冠军版、荣耀版车型带头降价、迅速卡位。这帮助比亚迪在2024年取得“中国车企”、“中国品牌”和“全球新能源汽车”三料销冠,席卷几乎所有细分车型领域。
今年,比亚迪不再开年自砍一刀,新年第一场产品发布会,"迪王"转而选择启用王朝系列新IP,推出24.98万起售的MPV:夏。
这一改变的背景是,尽管比亚迪去年销量突破427万辆,其八成销量来自20万元以下车型,在20万以上市场战绩寥寥,上一个量价齐飞的销量担当还是2022年上市的腾势D9。到去年九月,中国20万元以上车型销量占比37%[1],更显比亚迪有量无价。
无论是为新的销量来源,还是为更高的利润,比亚迪都有充足的动机加强20万以上市场的产品攻势。
如果说仰望、方程豹、腾势的产品是比亚迪集团高端化的先锋,新近亮相的汉L、唐L是比亚迪主品牌升级的中军,打响比亚迪新年产品第一枪的夏,则是围向20-30万价格带的一支轻骑。
夏被寄望于,在依然小众的MPV市场中复刻腾势D9的成功,它也肩负着再次从丰田老大哥手中抢走销量的使命。
01
D9取代GL8,丰田赛那“躺赢”
按照比亚迪的说法,夏是一款“为中国品质家庭而来”的MPV。
这个短语既凝聚了比亚迪探索MPV的成败经验,也映射了中国MPV市场过去十余年最重要的两个变量:
家用抬头,消费升级。
榜单变化也折射出八个大字:家用崛起,消费升级
很长一段时间里,MPV是“非主流”市场,要么用于高端商务接待,要么作为生产力工具载人又载货,两大偏商用场景造就了人们耳熟能详的一高一低两位MPV霸主:别克GL8和五菱宏光。
2016年,随着二孩政策全面放开,中国家庭对6座以上车型的需求出现一波脉冲式增长,MPV销量飙升至近250万辆的历史巅峰。比亚迪押宝的家用MPV 宋MAX隔年上市,起售价7.99万元。因性价比高,宋MAX很快掀起热潮,2018年共卖出14万余辆,仅次于五菱宏光和别克GL8,一度取代F3成为比亚迪燃油车的销量担当。
但宋MAX只是幸运地抓住了这波家用MPV爆发的尾巴,2018年国内MPV销量从两年前的顶峰暴跌近四成至160万辆,宋MAX短暂地月销过万后,2019年月销量就腰斩到5000辆,次年更是脚踝斩至1000多辆。
它的遭遇也是当时一众应势而生的MPV新品的缩影,比如吉利嘉际、五菱凯捷、大众威然、起亚嘉华等。
依次为
嘉际、
凯捷、
宋MAX
、威然、嘉华
随着生育高峰在2018年后迅速回落、步入萎缩,试图以量取胜的低价家用MPV,遭遇了“基本盘去年爆发今年垮塌”的惨境。尝试借消费升级大势挤入高端MPV市场的选手,面对的则是除进口车型外,“GL8约等于高端MPV”的困局。
反映在历年MPV销量排行榜上,便是神车五菱宏光的销量从巅峰时期的75万辆萎缩至十万辆以下,别克GL8则常年以十余万辆的销量独霸高端MPV市场——
车企都知道国内MPV在转向“做高价格产品才是出路”的利基市场,但都不知道如何向消费者解释,自家MPV为什么能定出等于或高于GL8的价格。
直到腾势用四个字母指了条明路:PHEV。
2020年后, 国内对25万元+高端家用MPV需求日增,但GL8没能充分满足,原因除了GL8产品定义长期倒向商用客户的偏科,另一大因素在于,GL8的燃油动力总成很难提供让家用客户满意的油耗/动力表现。
这一伏笔,让比亚迪的第一款高端MPV腾势D9,在2023年以11.9万辆的成绩,将长期霸榜的GL8拉下神坛。在D9登顶的过程中,启用DM-i驱动系统的PHEV车型占据了超过90%销量。1.5T发动机+170kW电机+20kWh动力电池的组合,解决了MPV油耗与动力难以兼顾的问题,也成功激活了高端家用MPV市场。
凭借较低的油耗、更低的使用成本、灵活多元的补能方式,腾势D9 DM-i赢得大批中产家庭青睐,家用客户在其车主中占比超过70%。在此基础上,腾势D9打出“宜商宜家”的招牌,向GL8的根据地步步紧逼,2024年蝉联MPV销冠。
同年,GL8火速上马由中国团队主导的PHEV车型,但未能止住跌势。倒是一批自主品牌相继习得MPV的冲高密码,共同蚕食原本属于GL8的市场。
然而,在D9领衔上演“国产兴,腾势王,天下云集响应”剧本的同时,国内MPV市场的最大赢家却另有其人——丰田连续两年默默充当了“隐形冠军”。
2021年,长期通过平行进口在国内售卖的丰田美国特供MPV 赛那,在国内投产上市。2年后,其姊妹车型格瑞维亚亦开启国内生产。国产上量后,原本要加价提车,门槛一度高达40万的赛那双子星,主销价格带来到25-35万区间。
这里聚集的家用MPV用户比想象中更多。2023年,丰田赛那与格瑞维亚共卖出12.53万辆,比当年夺冠的黑马腾势D9高出了6700多辆。2024年,两款车总销量16.8万辆,对D9的领先幅度达到6.5万辆。
在卡罗拉、凯美瑞等核心产品遭遇比亚迪截击、 销量腰斩之时,赛那与格瑞维亚贡献了难得的高速增长,成为丰田中国新的利润支柱。
而比亚迪夏的任务,正是从赛那双子星手中抢下可观的销量和利润。
02
既要又要还要
动力系统选择了油混的赛那双子星,得以在新能源当道的中国MPV市场登顶,很大程度上是它们踩中了一个市场空档:
由于高性能的电驱动系统成本偏高,国内新能源MPV产品此前多锚定在35万元以上市场,且相当部分是纯电车型,要么贵,要么贵的同时还有续航/补能焦虑。
而在25-35万家用MPV,市场上一直缺乏一款既有品牌背书、又有口碑积累,既有低油耗、又无补能焦虑,既保证乘坐空间、又能兜住驾控底线的“水桶车”。国产降价后的赛那格瑞维亚,恰恰扮演了这一角色
,避开了与一众自主品牌的正面竞争。
但比亚迪夏上市之后,来自自主品牌的竞争避无可避。
夏采用的竞争方式不是剑走偏锋,而是比水桶车更水桶,具体的思路并不新鲜:
越级配置,量大管饱。
比如夏起售价24.98万元,比赛那指导起售价低5万元,但采用比其高一档的D9同款驱动系统,动力性能纸面参数略胜赛那一筹;
相比赛那大量使用塑料材质的经济适用型内饰风格,夏使用了更多皮革、更大屏幕、更多灯光,营造更多豪华氛围;
而在自主品牌擅长的智能化上,夏的智能车机、云辇-C智能阻尼车身控制系统和云辇预瞄系统、全场景泊车辅助一应俱全。此外,
夏是比亚迪首款全系标配高阶智驾系统的车型
,各配置都支持高速NoA。
此外,相较于赛那本质上是美式Minivan国产的身份,夏这款纯血国产车,显然有更多对本土需求进行精细挖掘的空间与自由——比如,夏的产品经理通过用户调研,开发了可从车内取下、在车外无缝衔接音乐播放的“单拿”车载音箱,以及让用户能用脚开门就不动手的AR投影开锁等。
用脚开门的
AR
投
影开锁
这套“优先解决痛点,不忘制造爽点”的套路,是
在腾势D9上得到验证的成熟方法论。而作为一款“青春版D9”,夏的开局要比D9更加顺利:上市首月,夏的批发销量达到10003辆,腾势彼时的成绩是3451辆。
但另一方面,行业经过从"看不起插混MPV,看不懂腾势D9打法,追不上D9销量"的三步走之后,已充分认识到插混MPV 的威力。面对夏的进逼,赛那和格瑞维亚没有掉以轻心,在终端的让价防守已经开始,这可能是双方价格缠斗的开端。
同时,不少自主品牌也或发布、或筹备25-35万插混MPV。这个小众市场中稍有成长性的细分市场,将很快步入饱和竞争。
或许是为了应对这样的局面,比亚迪夏还留有后手。比亚迪夏的首批订单中,个人用户占比七成,商用客户贡献约三成销量,这个比例与同样主打家用的赛那相差无多。
但无论是与腾势D9相似的更方正的外观设计,还是二排独立航空座椅的配置,亦或是邀请了中年男演员张涵予来作为形象代言人,都在说明一个事实:夏保留了在商用市场进一步发力的可能性。
毕竟,MPV市场容量有限且竞争激烈,商(用)家(用)通吃是抢占更高份额的基操。
03
尾声
按照比亚迪一贯的双车策略,夏不会在这个市场上孤军奋战,很可能会迎来自己的海洋网姊妹车型。
2024年11月,比亚迪海洋网销售事业部总经理张卓曾透露,海洋网也计划推出一款全新MPV车型,并以全新的IP命名,这无疑是比亚迪对丰田老大哥双车战略的再次致敬。
然而,在一个体量庞大、规模增长的市场中,激进的投入和双保险有利于车企切中不同的需求,抢占更高的份额。但在MPV这个依然相对小众、竞争烈度却在提升的领域,这种“双子星”打法的收益到底能不能持续达成“1+1>2”的效果,则要打一个问号。
当越来越多的车型挤进这个狭小市场,最大的问题在于,现在的家用MPV太多了,中国的多胎家庭远不够用了。
参考资料:
[1]
政策势能下的份额突破,野村东方国际证券
[2] 《工程师之魂》
[3] 程里对话赵长江
编辑:熊宇翔
视觉编辑:疏睿
责任编辑:罗松松
责任编辑:远川汽车组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相关新闻
比亚迪又向丰田下了一封战书
远川汽车评论
15小时前
比亚迪(01211)首超丰田(TM.US)夺新加坡车王,东南亚车市格局巨变
智通财经
2周前
丰田求变
智车科技
2周前
洋河股份“新春第一会”释放重要信号
胜马财经
2小时前
为什么遍地都是霸王茶姬?
伯虎财经
10小时前
喜茶拒绝门店规模内卷,暂停事业合伙申请
联商网
22小时前
麻醉医生蒋政宇:我希望大家像看电影一样看这本书
新周刊
11小时前
成为“中国版优衣库”,森马还差几个美邦?
氢消费
2025-02-11 10:35
“减肥神药”的风吹到十八线小城:“小镇青年”用户比例攀升,有人陷入用药担忧
时代财经
2025-02-11 10:35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