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三年被中国对手力压一头,马斯克想必不甘心,势必要借助中国工厂产能爬坡翻盘。
©图源 / DALL·E
文 / 赛文 编辑 / 杨倩
来源 / 储能严究院
储能严究院
在这里读懂储能
最近,储能圈最大的地震,莫过于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将于2月11日举行投产仪式的消息。
据悉,这是特斯拉在海外部署的首个超级储能工厂,将在今年第一季度投产,年产能可达惊人的40GWh,年产储能电池Megapack达1万台。若加上美国内华达超级工厂的产能,特斯拉储能全球产能将达到79GWh。
特斯拉不只是公众所熟知的电动汽车霸主,更是一家储能隐形巨无霸。其储能业务营收、毛利率等指标已遥遥领先电动汽车板块,成为更具战略价值的利润增长引擎。
可以肯定的是,特斯拉将是储能市场的最大一条“鲶鱼”,成为搅动国内储能市场的最大变数。而对国内厂商来说,这次“狼”是真的来了。
事实上,特斯拉已经吹响了大储价格战的号角。
今年年初,特斯拉官网显示一套2小时Megapack价格为102.86万美元(不含税与安装成本),批量销售单价为93.98万美元,单价低至342.87美元/kWh(2.23 元/Wh),313.27美元/kWh(2.04元/Wh),交付期排到了2024年第四季度。
上述价格已经来到了历史谷底,相较2023年腰斩不止。
数据来源,特斯拉,2025年不含安装费+税;制图:储能严究院。
值得注意的是,特斯拉上海工厂将在2025年一季度投产,尽管外界盛赞其7个月的建设周期再次刷新特斯拉纪录,但实际上,相比原计划2023年三季度开工、2024年第二季度投产,进度仍然落后了三个季度。
不要小看这三个季度,特斯拉已经等不起,其海外市场份额正逐渐被中国企业出海兵团蚕食。
2024年中国储能企业签约海外储能大单规模超150GWh,10亿级以上订单层出不穷。中国企业正在成为全球市场的一支劲旅。
特斯拉的焦虑,能否快速被快速上量的产能治愈?
01垂涎中国市场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中国虽然是全球最大的大型储能市场,但价格已经卷成了红海。
储能全行业大面积无底线亏损竞价,就连头部企业如华为、宁德时代、阳光电源都选择战略性收缩、转向海外,更何况是定价高端的特斯拉。
彭博新能源财经预测,2024年全球储能新增装机容量为69GW/169GWh,同比增长76%。同年中国电力储能累计装机首超百吉瓦,新增投运43.7GW/109.8GWh,同比增长103%/136%,在全球占比65%,相比2023年的50%进一步提高。
在行业高景气增长的预期下,特斯拉储能业务2030年装机目标直指1500GWh。若要实现这一目标,特斯拉显然不能忽视中国这个全球最大储能市场的存在。
但这也是全球竞争最为狂热的领土,国内储能市场已是狼烟四起,储能系统报价持续下降,进入0.5元/Wh时代。
而特斯拉Megapack均价为2元/Wh以上,并不具备竞争优势。
不过,特斯拉的确也对中国市场“垂涎三尺”。
2024年年中,特斯拉曾为中国储能业务部门大举招兵买马,开出百万年薪的顶级薪资,“急聘”Megapack储能业务部的业务拓展经理、项目经理、项目工程师等职位。
这些岗位均要求5-10年经验,特斯拉首次对外明确释放信号:“决心战略聚焦中国市场。我们需要经验丰富的销售专业人士,推动公用储能市场业务(即大型储能)的增长”,进军中国大储招投标、工程承包市场的野心已经藏不住了。
据业内人士称,2024年,特斯拉还曾试图切入国内大储投资,倾向于在广东地区优先布局,不过最终没有落地。
这背后的原因并不深奥:特斯拉储能系统造价是国内的4倍左右,回报周期甚至长达15年,对业主的吸引力无法与中国同行相抗衡。
因此,目前特斯拉Megapack尚未进入中国储能市场终端应用场景,大部分部署在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等海外市场。
02稳住海外大本营
既然无法染指中国储能市场这片“火海”,那么守住并扩大海外市场或将被马斯克提上头号日程。
特斯拉储能业绩的主要贡献来自美国,这里是储能玩家争相登陆的“绿洲”,作为全球第二大储能市场,具备高毛利、高增长的特质。
而特斯拉已经牢牢盘踞北美储能市场。据Wood Mackenzie报告,在北美,特斯拉储能市场份额高达40%,排名第一。但阳光电源也成功跻身第二,市占率18%。
此外,在欧洲、澳大利亚等成熟市场,特斯拉也拥有领先地位,部署范围覆盖全球65个国家和地区。
特斯拉1月29日发布的业绩预告显示,特斯拉2024年储能业务激增,全年装机量预计超过30GWh,较2023年翻了一番。特斯拉首席财务官Vaibhav Taneja预计,2025年特斯拉储能装机量同比至少增长50%。
与此同时,2024年,特斯拉的电动汽车交付量下降了1%,而总汽车收入下降了6%。
特斯拉的储能业务始于2015年。2017年,特斯拉在南澳建成当时全球最大的129MWh储能项目,首次展示其在大型储能领域的潜力。
凭借多年深耕美国及欧洲等市场,特斯拉储能装机量从2019年的1.65GWh一路狂飙,迅速在全球市场中占据领先地位。
但如果以2021年为分界岭,可以发现特斯拉的储能霸主地盘不保,市占率出现了断崖式下跌。
特斯拉的竞争对手,不止有Fluence、NextEra、Powin等劲敌,也有阳光电源、比亚迪、宁德时代等中国行业龙头。
2020年,特斯拉在全球储能市场份额一度占比超过30%。2021年以来,中国储能军团崛起,带来产能急剧膨胀,并外溢到海外市场,中国产品凭借高性价比、快速响应的服务能力迅速抢占市场,特斯拉一家独大的黄金时代似乎也迎来了终结。
但2022年特斯拉市占率缩水到14%,与Fluence并列第二,首次被阳光电源(16%)超越。
据标普全球储能系统集成商报告,2023年-2024年连续两年,在全球累计装机量、累计订单量排行中,阳光电源均位列全球第一,特斯拉被拉下了“王座”。
阳光电源的夺冠,主要得益于其光伏逆变器的全球领先地位、技术厚积薄发与储能系统的协同效应。这正是特斯拉难以追赶的。
2024年7月15日,阳光电源与沙特ALGIHAZ刚签完7.8GWh的合作协议,两天后特斯拉又与美国IntersectPower签订15.3GWh的大单,总价值超过30亿美元,轮番刷新全球最大订单纪录。最近,特斯拉又传出拿下日本最大工商业储能订单,为日本金融服务集团欧力士(ORIX)工厂提供548MWh的Megapack储能系统,试图以日本为跳板盘活东亚市场棋局。
连续三年被中国对手力压一头,马斯克想必不甘心,势必要借助中国工厂产能爬坡翻盘。
但特斯拉必须直面的是,愈演愈烈的价格战。
事实上,海外储能市场已滑入价格下降通道。2024年Q2,特斯拉均价0.36美元/Wh(2.59元/Wh),同比下降20%-30%,国内集成商基本为0.25美元/Wh(1.81元/Wh)。二者的差距逐步缩小。
在海外市场,特斯拉储能产品曾经可以卖到4元/Wh以上的高价,不过未来价格下行、盈利水平承压将成为大概率事件。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最新出台的关税政策也将推高采购成本,影响特斯拉的利润。
2024年5月拜登政府颁布的措施将使得非电动汽车用锂离子电池关税在2026年生效,从7.5%提升至25%。如今,刚刚上任的特朗普又加征一重10%的关税。
由于美国本土锂电池产能较为匮乏,特斯拉在所有业务中“非常依赖来自全球各地的零部件”,尤其是电芯供应高度依赖中国,2023年自宁德时代采购的份额约60%。
正如Taneja指出的那样,新关税将“对特斯拉的业务和盈利能力产生显著影响”。
原文标题 : 特斯拉,正在掀起一场“血战”
连续三年被中国对手力压一头,马斯克想必不甘心,势必要借助中国工厂产能爬坡翻盘。
©图源 / DALL·E
文 / 赛文 编辑 / 杨倩
来源 / 储能严究院
储能严究院
在这里读懂储能
最近,储能圈最大的地震,莫过于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将于2月11日举行投产仪式的消息。
据悉,这是特斯拉在海外部署的首个超级储能工厂,将在今年第一季度投产,年产能可达惊人的40GWh,年产储能电池Megapack达1万台。若加上美国内华达超级工厂的产能,特斯拉储能全球产能将达到79GWh。
特斯拉不只是公众所熟知的电动汽车霸主,更是一家储能隐形巨无霸。其储能业务营收、毛利率等指标已遥遥领先电动汽车板块,成为更具战略价值的利润增长引擎。
可以肯定的是,特斯拉将是储能市场的最大一条“鲶鱼”,成为搅动国内储能市场的最大变数。而对国内厂商来说,这次“狼”是真的来了。
事实上,特斯拉已经吹响了大储价格战的号角。
今年年初,特斯拉官网显示一套2小时Megapack价格为102.86万美元(不含税与安装成本),批量销售单价为93.98万美元,单价低至342.87美元/kWh(2.23 元/Wh),313.27美元/kWh(2.04元/Wh),交付期排到了2024年第四季度。
上述价格已经来到了历史谷底,相较2023年腰斩不止。
数据来源,特斯拉,2025年不含安装费+税;制图:储能严究院。
值得注意的是,特斯拉上海工厂将在2025年一季度投产,尽管外界盛赞其7个月的建设周期再次刷新特斯拉纪录,但实际上,相比原计划2023年三季度开工、2024年第二季度投产,进度仍然落后了三个季度。
不要小看这三个季度,特斯拉已经等不起,其海外市场份额正逐渐被中国企业出海兵团蚕食。
2024年中国储能企业签约海外储能大单规模超150GWh,10亿级以上订单层出不穷。中国企业正在成为全球市场的一支劲旅。
特斯拉的焦虑,能否快速被快速上量的产能治愈?
01垂涎中国市场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中国虽然是全球最大的大型储能市场,但价格已经卷成了红海。
储能全行业大面积无底线亏损竞价,就连头部企业如华为、宁德时代、阳光电源都选择战略性收缩、转向海外,更何况是定价高端的特斯拉。
彭博新能源财经预测,2024年全球储能新增装机容量为69GW/169GWh,同比增长76%。同年中国电力储能累计装机首超百吉瓦,新增投运43.7GW/109.8GWh,同比增长103%/136%,在全球占比65%,相比2023年的50%进一步提高。
在行业高景气增长的预期下,特斯拉储能业务2030年装机目标直指1500GWh。若要实现这一目标,特斯拉显然不能忽视中国这个全球最大储能市场的存在。
但这也是全球竞争最为狂热的领土,国内储能市场已是狼烟四起,储能系统报价持续下降,进入0.5元/Wh时代。
而特斯拉Megapack均价为2元/Wh以上,并不具备竞争优势。
不过,特斯拉的确也对中国市场“垂涎三尺”。
2024年年中,特斯拉曾为中国储能业务部门大举招兵买马,开出百万年薪的顶级薪资,“急聘”Megapack储能业务部的业务拓展经理、项目经理、项目工程师等职位。
这些岗位均要求5-10年经验,特斯拉首次对外明确释放信号:“决心战略聚焦中国市场。我们需要经验丰富的销售专业人士,推动公用储能市场业务(即大型储能)的增长”,进军中国大储招投标、工程承包市场的野心已经藏不住了。
据业内人士称,2024年,特斯拉还曾试图切入国内大储投资,倾向于在广东地区优先布局,不过最终没有落地。
这背后的原因并不深奥:特斯拉储能系统造价是国内的4倍左右,回报周期甚至长达15年,对业主的吸引力无法与中国同行相抗衡。
因此,目前特斯拉Megapack尚未进入中国储能市场终端应用场景,大部分部署在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等海外市场。
02稳住海外大本营
既然无法染指中国储能市场这片“火海”,那么守住并扩大海外市场或将被马斯克提上头号日程。
特斯拉储能业绩的主要贡献来自美国,这里是储能玩家争相登陆的“绿洲”,作为全球第二大储能市场,具备高毛利、高增长的特质。
而特斯拉已经牢牢盘踞北美储能市场。据Wood Mackenzie报告,在北美,特斯拉储能市场份额高达40%,排名第一。但阳光电源也成功跻身第二,市占率18%。
此外,在欧洲、澳大利亚等成熟市场,特斯拉也拥有领先地位,部署范围覆盖全球65个国家和地区。
特斯拉1月29日发布的业绩预告显示,特斯拉2024年储能业务激增,全年装机量预计超过30GWh,较2023年翻了一番。特斯拉首席财务官Vaibhav Taneja预计,2025年特斯拉储能装机量同比至少增长50%。
与此同时,2024年,特斯拉的电动汽车交付量下降了1%,而总汽车收入下降了6%。
特斯拉的储能业务始于2015年。2017年,特斯拉在南澳建成当时全球最大的129MWh储能项目,首次展示其在大型储能领域的潜力。
凭借多年深耕美国及欧洲等市场,特斯拉储能装机量从2019年的1.65GWh一路狂飙,迅速在全球市场中占据领先地位。
但如果以2021年为分界岭,可以发现特斯拉的储能霸主地盘不保,市占率出现了断崖式下跌。
特斯拉的竞争对手,不止有Fluence、NextEra、Powin等劲敌,也有阳光电源、比亚迪、宁德时代等中国行业龙头。
2020年,特斯拉在全球储能市场份额一度占比超过30%。2021年以来,中国储能军团崛起,带来产能急剧膨胀,并外溢到海外市场,中国产品凭借高性价比、快速响应的服务能力迅速抢占市场,特斯拉一家独大的黄金时代似乎也迎来了终结。
但2022年特斯拉市占率缩水到14%,与Fluence并列第二,首次被阳光电源(16%)超越。
据标普全球储能系统集成商报告,2023年-2024年连续两年,在全球累计装机量、累计订单量排行中,阳光电源均位列全球第一,特斯拉被拉下了“王座”。
阳光电源的夺冠,主要得益于其光伏逆变器的全球领先地位、技术厚积薄发与储能系统的协同效应。这正是特斯拉难以追赶的。
2024年7月15日,阳光电源与沙特ALGIHAZ刚签完7.8GWh的合作协议,两天后特斯拉又与美国IntersectPower签订15.3GWh的大单,总价值超过30亿美元,轮番刷新全球最大订单纪录。最近,特斯拉又传出拿下日本最大工商业储能订单,为日本金融服务集团欧力士(ORIX)工厂提供548MWh的Megapack储能系统,试图以日本为跳板盘活东亚市场棋局。
连续三年被中国对手力压一头,马斯克想必不甘心,势必要借助中国工厂产能爬坡翻盘。
但特斯拉必须直面的是,愈演愈烈的价格战。
事实上,海外储能市场已滑入价格下降通道。2024年Q2,特斯拉均价0.36美元/Wh(2.59元/Wh),同比下降20%-30%,国内集成商基本为0.25美元/Wh(1.81元/Wh)。二者的差距逐步缩小。
在海外市场,特斯拉储能产品曾经可以卖到4元/Wh以上的高价,不过未来价格下行、盈利水平承压将成为大概率事件。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最新出台的关税政策也将推高采购成本,影响特斯拉的利润。
2024年5月拜登政府颁布的措施将使得非电动汽车用锂离子电池关税在2026年生效,从7.5%提升至25%。如今,刚刚上任的特朗普又加征一重10%的关税。
由于美国本土锂电池产能较为匮乏,特斯拉在所有业务中“非常依赖来自全球各地的零部件”,尤其是电芯供应高度依赖中国,2023年自宁德时代采购的份额约60%。
正如Taneja指出的那样,新关税将“对特斯拉的业务和盈利能力产生显著影响”。
原文标题 : 特斯拉,正在掀起一场“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