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人数,创45年新低!
2月9日,民政部在官网发布了《2024年4季度民政统计数据》,公布了2024年的结婚人数,为:610.6万对,同比下滑了20.5%!1978年,中国(内地)的结婚人数为597.8万对,结婚率为12.4%,创下了一个低点。1979年,结婚人数反弹到了637.1万对。到了1981年,结婚人数急剧上升到了1014.7万对。1978年到1981年结婚人数的戏剧性变化,跟“大跃进”那几年出生率急剧下降,以及1962年以后的婴儿潮有密切关系。从1982年到2007年,中国每年结婚登记人数都未能超过1000万对,徘徊在765万对到991万对之间。改革开放之后结婚高峰,出现在2008年到2018年之间,每年结婚人数均突破了1000万对,并在2013年达到了1346.93万对。从2019年开始,每年结婚人数再次跌破1000万对,并逐年走低,在疫情最严重的2022年砸出了一个低点——683.5万对。2023年,随着疫情结束,结婚人数一度出现反弹,达到了768.21万对,但到了2024年,再次出现了较大幅度下滑,跌到了610.6万对。是什么原因造成了2024年结婚人数大幅下滑,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最大的偶然因素是:2024年是农历甲辰龙年,全年(农历)没有立春,被民间称为“两头无春”,被一些人认为不宜结婚,是“寡妇年”。对此,民政部专门辟谣,做了相关解释工作。但这仍然难以扭转民间的风俗,所以部分原来准备在2024年结婚的人要么提前了,要么推迟了。尤其是在经济调整期,工作不稳定、收入预期下降。大家不仅不愿意买房、消费、贷款,也不愿意结婚、生孩子。
那么各地2024年结婚情况如何?很多省市尚未公布数据。我查到了上海和深圳的数据:
2024年,上海结婚登记90167对,比2023年的104210对下滑了13.5%。2024年,深圳结婚登记91926对,比2023年的108536对下滑了15.3%。第一,疫情是2023年春节之后结束的,疫情中很多人不敢怀孕,担心自己染病,所以推迟了生育。部分生育需求推迟到了2024年。第二,2024年是农历龙年,虽然因为“无春”被民间认为不宜结婚,但生孩子是没有问题的。中国人喜欢孩子属龙,所以有部分家庭提前要了“龙孩”。第一,新生儿可能比2024年大幅下滑,直接跌破880万,甚至更低一些。第二,2024年推迟的结婚会在蛇年完成,所以2025年结婚人数可能会反弹到650万对以上。但整体来看,新生儿未来几年将跌破800万;结婚人数也将再次回到600万关口,而且几年之后未必能守住。结婚、生孩子,这些数据都直接关系未来中国楼市的走向,也将深刻影响经济的走势。少子化、老龄化的时代不可逆转地到来了,中国总人口持续走低也是可以预期的。虽然国家不断加大对结婚、生育的政策支持力度,但大趋势很难逆转。西方发达国家,以及东亚儒教文化圈,都出现了出生率快速下滑的态势。就连经济尚不发达的越南,出生率也在快速下滑。年轻人的婚育观念,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大家越来越关注个人幸福、个人体验,传宗接代的意识越来越弱。未来的劳动力短缺,将通过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来解决。危险工作、单调重复的工作,正在逐步被取代。所以,人口下滑的问题是有“解药”的。
绝大多数三四五线城市的房子将失去投资价值、金融属性。就连半数二线城市,也基本如此。
如果你还想继续投资房地产,一定转向经济最发达、人口最集中的10到20个城市的中心城区。
现在,就连一线城市都出现了鹤岗化片区,比如上海的金山、崇明,北京的怀柔、延庆,深圳的大鹏、深汕合作区,广州的从化、增城。更不用说其他城市了。
2月9日,民政部在官网发布了《2024年4季度民政统计数据》,公布了2024年的结婚人数,为:610.6万对,同比下滑了20.5%!1978年,中国(内地)的结婚人数为597.8万对,结婚率为12.4%,创下了一个低点。1979年,结婚人数反弹到了637.1万对。到了1981年,结婚人数急剧上升到了1014.7万对。1978年到1981年结婚人数的戏剧性变化,跟“大跃进”那几年出生率急剧下降,以及1962年以后的婴儿潮有密切关系。从1982年到2007年,中国每年结婚登记人数都未能超过1000万对,徘徊在765万对到991万对之间。改革开放之后结婚高峰,出现在2008年到2018年之间,每年结婚人数均突破了1000万对,并在2013年达到了1346.93万对。从2019年开始,每年结婚人数再次跌破1000万对,并逐年走低,在疫情最严重的2022年砸出了一个低点——683.5万对。2023年,随着疫情结束,结婚人数一度出现反弹,达到了768.21万对,但到了2024年,再次出现了较大幅度下滑,跌到了610.6万对。是什么原因造成了2024年结婚人数大幅下滑,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最大的偶然因素是:2024年是农历甲辰龙年,全年(农历)没有立春,被民间称为“两头无春”,被一些人认为不宜结婚,是“寡妇年”。对此,民政部专门辟谣,做了相关解释工作。但这仍然难以扭转民间的风俗,所以部分原来准备在2024年结婚的人要么提前了,要么推迟了。尤其是在经济调整期,工作不稳定、收入预期下降。大家不仅不愿意买房、消费、贷款,也不愿意结婚、生孩子。
那么各地2024年结婚情况如何?很多省市尚未公布数据。我查到了上海和深圳的数据:
2024年,上海结婚登记90167对,比2023年的104210对下滑了13.5%。2024年,深圳结婚登记91926对,比2023年的108536对下滑了15.3%。第一,疫情是2023年春节之后结束的,疫情中很多人不敢怀孕,担心自己染病,所以推迟了生育。部分生育需求推迟到了2024年。第二,2024年是农历龙年,虽然因为“无春”被民间认为不宜结婚,但生孩子是没有问题的。中国人喜欢孩子属龙,所以有部分家庭提前要了“龙孩”。第一,新生儿可能比2024年大幅下滑,直接跌破880万,甚至更低一些。第二,2024年推迟的结婚会在蛇年完成,所以2025年结婚人数可能会反弹到650万对以上。但整体来看,新生儿未来几年将跌破800万;结婚人数也将再次回到600万关口,而且几年之后未必能守住。结婚、生孩子,这些数据都直接关系未来中国楼市的走向,也将深刻影响经济的走势。少子化、老龄化的时代不可逆转地到来了,中国总人口持续走低也是可以预期的。虽然国家不断加大对结婚、生育的政策支持力度,但大趋势很难逆转。西方发达国家,以及东亚儒教文化圈,都出现了出生率快速下滑的态势。就连经济尚不发达的越南,出生率也在快速下滑。年轻人的婚育观念,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大家越来越关注个人幸福、个人体验,传宗接代的意识越来越弱。未来的劳动力短缺,将通过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来解决。危险工作、单调重复的工作,正在逐步被取代。所以,人口下滑的问题是有“解药”的。
绝大多数三四五线城市的房子将失去投资价值、金融属性。就连半数二线城市,也基本如此。
如果你还想继续投资房地产,一定转向经济最发达、人口最集中的10到20个城市的中心城区。
现在,就连一线城市都出现了鹤岗化片区,比如上海的金山、崇明,北京的怀柔、延庆,深圳的大鹏、深汕合作区,广州的从化、增城。更不用说其他城市了。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