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合肥,最真诚的买房建议!

财金新天地

12小时前

南京并不安分做长三角第二梯队的城市,特别想跟杭州掰一掰手腕,杭州当初有亚运会概念,大规模造新城,而南京呢,如果想在GDP突围,也必须跟着造城。...南京这个城市,我还是非常喜欢的,每天都要去上一次,感受文化底蕴,吃一些老字号美食。

请大家点击图片上方财金新天地→ 点击右上角“...” → 点选“设为星标”就不会错过每篇好文章啦!

图片

来源:子木聊房,作者子木(本文不代表财金新天地立场)

新一年,继续补充城市调研文章,今天讲讲南京和合肥。
很多人好奇,为啥把南京和合肥放在一起讲?
一来两个城市,都是长三角城市群省会城市,距离较近。
二来,安徽人喜欢在两者之间比较买房,甚至把南京戏称为“徽京”,有一些细微的关联性。
但我认为,两个城市对比意义不大,更不需要“引战”,各有千秋,还是各自分说为好。
下面直接进主题,先南京,后合肥,依然是全维度分析版本。
1、南京
很多南京的本地媒体都非常恨我…说我当初写的文章,带崩了南京楼市。
真是抬举了,我可没有那么大能量。
只不过当初在南京房价的最高点,分析出南京房价缺乏支撑点,对市场发出了警告。
逻辑并不难,“横向对比”。
南京房价最高的时候是多少呢?
2021年1月,3.6万/平米。
那时候杭州的房价也就3.8万/平米,而苏州房价是2.6万/平米,成都1.9万/平米,武汉1.8万/平米。
这些城市无论是GDP,还是人口总量以及人口净流入增速,都在南京之上。那么南京,房价能涨到3.6万/平米的支撑点在哪里。
可能只有野心。
南京并不安分做长三角第二梯队的城市,特别想跟杭州掰一掰手腕,杭州当初有亚运会概念,大规模造新城,而南京呢,如果想在GDP突围,也必须跟着造城。
所以南京也出现了摊大饼,四处造新城的故事。
更精妙的是,南京通过地铁利好、学校利好和政策利好故意炒作土地,同时释放土地稀缺性,刺激人们购房。
还玩“端水艺术”,所以当时,南京有一个神奇的现象是,区域房价梯度差距非常小,也就是每个板块的房价都相差不多。
南京这个城市,我还是非常喜欢的,每天都要去上一次,感受文化底蕴,吃一些老字号美食。很不希望,为了房价而房价,毁掉这个城市的生命力。
最后我们也看到了。
南京房价这几年一路下跌,房价从3.6万/平米跌至2.2万/平米,跌幅接近40%,房价回到2016年之前,可以说是跌得最惨的几个城市之一。
腰斩的楼盘遍地,无数购房者被高位套牢,尤其当初那批跑到江北的“安徽炒房团”,是最惨的。
但也好在房价泡沫的去除,让这个城市的房地产市场,不断回归理性,得以重生。
那么那么南京触底了吗?值得买房吗?这是我们接下来要分析的问题。需要综合分析。
首先是二手房成交,数据显示,2024年南京二手房成交是99409套,跟2023年几乎一样,比2022年多了2万多套。
说明南京呈现了连续至少三年的“以价换量”。而在2024年阶段,同时出现了“高-低-高”的走势,年尾由于全国政策利好,12月成交量冲到了10398套。
即使是1月过节,抛开假期因素,整体成交量接近8000套左右。连续三个月成交量以及带看量反弹,说明南京需求敏锐,受到政策刺激不断释放,顶住了流动性压力。
我们再看库存,截至2025年1月份,南京二手房库存从最高18万套跌回至14万套左右。
而新房库存更低,已经跌破4.7万套,相比2023年底大幅下降2万套。说明2024年,南京去库存成交比较显著,而且新增供应很少,全年供应仅1.3万套左右。
原因是跟去年的自然资源部规定36个月暂停供地,18-36个月谨慎供地有关,当初南京处于谨慎供地区间,2024年,住宅用地供应大幅缩减了51.3%。
所以整体来看,南京连续成交量反弹,库存下降,房价处于触底阶段,而且在房价走势也能看到,从去年9月份开始,南京房价跌至2.1万/平米后,又不断向上修复至2.2万/平米。
那么南京接下来房价会上涨吗?
我认为整体概率不是很大。这个主要还是要考虑经济和人口。
南京虽然经济位列全国前十,但在结构上有些问题需要解决。
第一是产业过于传统,电子信息、石化、钢铁、汽车,这些年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而新质生产力,也就是新兴产业尚未完全形成规模效应,对经济增长力支撑作用不是很强。
第二是国企远大于民营,南京国企数量超过 300 家,央企数量 20 家,该数量级超过部分一线城市。
国企占主要市场份额,并不是一件好事,会积压民营的生存空间,而且整体经济活跃度交差,这跟沿海城市的属性不太符合。
第三是经济竞争力,南京位于竞争激烈的长三角地区,上海、苏州、杭州、无锡、宁波等都可以对南京进行金融和人才的分流。
所以这些年南京的GDP增速一直不温不火,连续3年跑输江苏平均增速,甚至跑输全国平均增速。
经济无法得到规模的崛起效应,就无法带动更强盛的购买力入场,所以在这个层面,南京房价不会出现整体的上行。
但国企购买力较多,其实反而会成为南京的压舱石,再者,南京对周边,尤其是安徽部分地区有虹吸效应,那么也会导入新的人口流量进入,让本土市场出现分化趋势。
所以2025年,我对南京的推测,大概是整体平稳,局部波动。
而当年用“端水”的方法,炒作各个区域,其实也导致了外郊库存较大,房价泡沫严重。
所以接下来不同区域、不同类型房源价格波动将继续存在,也就是,南京楼市进入“结构性分化”阶段。
主城优质地段的房价有望保持稳定甚至上涨,而远郊(溧水、高淳、六合)等,库存较大的区域房价,可能面临一定下行压力,更多是阴跌。
刚需市场供应紧张,价格分化:刚需房源供应减少,尤其是主城 300 万级刚需新房产品捉襟见肘。
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部分地段较好的刚需盘价格可能上涨;而远郊刚需盘由于库存压力,价格可能相对稳定甚至出现一定调整 。
而买房的逻辑,如果考虑到房价的保值和增值,一方面就是优质的改善项目。
随着土地供应结构变化,主城地块容积率降低,低密豪宅项目增多,以及四代宅项目的推广,改善型和豪宅市场价格上涨趋势明显。
这些项目凭借稀缺的土地资源、高品质的产品设计,将吸引高收入群体购买,推动房价上升 。
另一方面是高流动性刚需产品,南京的住房需求表现非常明显:
以下是南京,最真诚的买房建议:
1、在南京,短期买不起房子,可以不买,刚需段价格的房子,短期内很难涨起来,一定要参考自己的需求,慢慢挑选。
2、通勤、学区、地段、品质在南京很重要,有机会,一定要在行情起势的时候向上置换。
3、在南京未来的10年都不会变的买房逻辑就是富人买房在河西,中产买房看学区或次核心板块,刚需买房看发展。南京是一个非常重视教育的城市,这是独特的购房偏向性。
4、没有换南京概念,都市圈板块继续大幅度回调,再也没有起来的可能,宝华、桥林、滁州、禄口这些地方,不要想它们能起来了,因为原本就不该卖那么高。如果不是地缘客,真的不要买,手持100万以内想买房的,建议不要买,买完以后想置换都很困难。总价50万以内想买房的,可以考虑。
5、刚需板块持续阴跌,比如桥北、板桥等地方,会持续阴跌,慢慢跌。板桥是个刚需群体,原本每年都会有许多人想置换出板桥,交易量大幅度降低,说明根本很难置换出去。想改善的人也放弃降价。
6、老城区改善盘价格依然坚挺和稳定,部分稳中带涨,老城区地缘客多,地缘客里的改善群体可选择的范围太少,主城物业好点、房龄新点、户型大点的房子,是屈指可数的,这些盘的投资客真的不多,都是实际居住的,有的是计划长期居住,卖的人少,反而买的人不少,主城有实力的地缘客,真的很多。
7、玄武区
南京市江南六区之一,民国时期的第一区,老干部的养老胜地。玄武湖遛弯、紫金山吸氧、省委大院门口的保安比网红都有气场。缺点也明显,除了体制,其他都是灵活就业,商业凋零。
● 板块梯度
● 第一梯队:新玄武
● 第二梯队:红山
● 第三梯队:锁金村,孝陵卫,仙鹤门,徐庄软件园
8、 秦淮区
南京文化的摇篮,拥有新街口、夫子庙两大商圈,一直是南京的金融中心,文化、产业两手抓,是老南京人的偏爱,近十年人口减少了26%。缺点,老旧。
板块梯度
● 第一梯队:新街口
● 第二梯队:大校场,大行宫,南部新城
● 第三梯队:卡子门,瑞金路,中华门,红花
9、建邺区
南京市中心,也是重要的金融服务中心,金融民工遍地,河西豪宅对标上海,星巴克浓度全城最高。缺点,生活成本高。
● 板块梯度
● 第一梯队:河西中部
● 第二梯队:河西南部
● 第三梯队:江心洲,莫愁湖、南苑
10、鼓楼区
提到鼓楼区不得不提到教育,有些孩子小升初阶段就学完了初中数学,英语更是考完pet fce等。小学众多,头部初中树人更不用多说了,想鸡娃的首选鼓楼区。缺点,堵车堵到怀疑人生,老破小单价10W+。
● 板块梯度
● 第一梯队:鼓楼滨江
● 第二梯队:幕府创新区
● 第三梯队:中央门板块
11、浦口区
江北新区核心所在地,过江国家级概念新区。为什么说是概念?因为江北新区对外地人虹吸较弱,而本地人却看不上。
有浦东新区的野心,但却没有浦东新区的命运。缺点,地铁挤不上,大桥堵到哭。但却靠上一轮房地产周期,成功套牢大量投资客。
江北的自住群体是哪些人?本市本地人,而是第一次买房的新南京人+地缘客,吸引很多安徽、苏北的老乡。
以前的房价涨得太高了,一个发展中的片区,天天千人万人摇号买房。不过现在也基本跌到位了。
● 板块梯度
● 第一梯队:江北核心区(青奥板块、江北中央商务区)
● 第二梯队:江浦街道、老山板块
● 第三梯队:高新区,桥北板块
12、栖霞区
栖霞区热度高的就是燕子矶了,燕子矶新城和兴智西是可以买的,但是空间就这么大了,买了自住可以,投资就算了。兴智的优势就是性价比极高,地铁有,规划的学校也还不错,安置房少,厂房搬迁都是新盘,其他的什么污染就不要说了,认污染的整个燕子矶都别碰,不认污染的就下手,兴智主打的就是便宜,不可能面面俱到,但是这里以后置换一定不难。燕子矶新城没什么新房了,基本都卖得差不多了。
● 板块梯度
● 第一梯队:仙林、迈皋桥
● 第二梯队:燕子矶、晓庄、尧化门
● 第三梯队:兴智科创新城、马群
13、雨花台区
雨花核心区可以买,自住可以,雨花产业好,软件大道996之光,码农群体还贷能力很强,另外河西溢出的人口也会买这里。
产业带来大量地缘客;河西南、江北都有大量投资客,且会砸盘,但是雨花就没有这种现象,中南、世茂这些房子,鲜有砸盘客,成交也少,说明没有多少投资客在里面,雨花价格相对实在。但是二手能涨吗?可能性不大了,因为再高人家就去买河西了,雨核离河西很近。
● 板块梯度
● 第一梯队:小行
● 第二梯队:铁心桥、雨花核心区(雨核)+ 软件谷
● 第三梯队:人居森林、中央科创生活区、岱山新城
14、江宁区
产业从电子厂到211应有尽有,这会带来很庞大的地缘客,势力很强大,江宁区的改善楼盘可以买,以后有空间。
青龙山、上坊有房子的快跑,没房子的死活别去。10-15年不会有大改观,据说地铁都取消了。看看现在成交的二手房,都是一把眼泪的亏着卖。
● 板块梯度
● 第一梯队:百家湖
● 第二梯队:九龙湖、上秦淮
● 第三梯队:麒麟科技园,江宁大学城、正方新城
15、六合区
六合本就离城区太远,人口的流失更为致命,虽然地铁像一把尺子直插到六合的底部,但等待主城有大量溢出的资源的时间太漫长,遥遥无期,方洲广场站算是六合的关口,出关以后就是广大乡村。缺点交通不便,配套落后
● 板块梯度
● 第一梯队:大厂
● 第二梯队:葛塘,雄州
● 第三梯队:龙池
16、溧水区
夹在江宁跟高淳之间,没有啥存在感,房价低到像白送,空港新城PPT媲美雄安。缺点,去南京核心区,够坐地铁到上海了。
● 板块梯度
● 第一梯队:城南
● 第二梯队:城北
● 第三梯队:空港新城,石湫大学城
17、高淳区
高淳和六合是南京的两端,离城区都非常之远,十几年前高淳撤县变区划给南京,成功挤掉溧水,荣登为南京经济最差的区。从人的角度,高淳也只会衰败,但高淳的气质跟六合的气质完全两个世界。
经济垫底,人均收入垫底,公共交通垫底,旅游资源垫底,医疗水平垫底,全是垫底。景色不如皖南,饮食,文化,语言更是四六不靠,南京人听不懂高淳话,隔壁的宣城人也听不懂。
高淳和六合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适合闲逛,适合骑车,适合徒步,适合漫无目的的游荡,尤其是乡下,陡然间会让你张大嘴巴惊呼这里真漂亮,一旦为了参观景点而直奔过去,只会大失所望。
进入高淳会有个很大的牌子,不是高淳欢迎您,而是国际慢城欢迎您,慢,就是高淳的特点。
● 板块梯度
● 第一梯队:核心城区,湖滨
● 第二梯队:城北,城南
● 第三梯队:经开
二、合肥
我曾经给合肥送了一个称号,中国炒房第三城…这事儿还被报道了。
合肥是真的爱炒房,曾经合肥炒房团名满天下,去长沙、西安、重庆、沈阳,甚至去二哥杭州那边,还要炒几轮。
这可能跟这个城市的“黑马”属性有关。因为合肥前些年发展较快,很多人都分享到了城市发展的红利,兜里有钱就想着用复制合肥炒房的方法,去其他地方淘金。
然而,几乎是全军覆没。
合肥这个城市,安徽人一直在讨论,其他兄弟并不待见,所以一直在讲:
合全省而肥一市。
但实际上,我觉得合肥作为黑马,并不是靠政策资源倾斜,而是地方的领导团队能力卓越,当然指的是招商引资这块。
而且合肥模式不只是招商引资那么简单,而是把招商引资从拼关系、拼资源、拼政策的初级阶段,升级到了拼专业、拼服务、拼生态的新阶段,对于传统模式无异于一种降维打击,比如京东方的案例,依旧是前沿的范本。
不过,这两年却有些崴脚。
一个是大力投资蔚来。蔚来车不错,但阿斌的操作,属实看不懂,不是战略家,而是梦想家,不听劝。
导致蔚来甚至吸了一波中东土豪的血,都没有走出显眼的成绩来。
另一个就是三只羊。当初不遗余力投资三只羊,结果大小杨哥卖假货,搞得全行业震荡,合肥在背后保了几手,但发现无济于事,于是只能顺应天命。
当然投资,投资,不可能只有赚,而没有亏,最重要的是,合肥对招商引资一直都非常积极,对经济程序的把握,也非常敏锐。
所以在2024年第一季度跑出糟糕的成绩之后,马上开始摆正姿态,最终年经济增速攀升至6.1%。万亿规模以上城市,排名第一。
这还要归功于第二产业发展,规模工业同比增长14.8%,创近 3 年同期新高。工业投资增长8.7%,占固定资产投资的 33.9%,占比创近7年新高。
37 个工业大类行业中 29 个同比增长,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26.9%,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38.5%,合计拉动规上工业 11.4 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百万辆、达 137.6 万辆,增长 84.5%,充电桩、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产量分别增长 1.5 倍、31.2%。
可以说,合肥是一个踩中了时代机遇的城市,新兴产业发展方面,要比隔壁的南京强很多。而且,相同区域的城市竞争力较弱,唯合肥为龙头,未来可以承接更多长三角的工业需求。
而且合肥对周边城市的虹吸效力较强,所以在人口增速上表现也不错。
在楼市层面,虽然合肥当年炒房严重,但后来整体政策跟进速度较快,即使压制了住了房价,后来持续调控,形成了在1.9万/平米上下徘徊的稳态。
直至2022年开始,才出现大幅下跌趋势,从1.9万/平米跌至1.4万/平米,跌幅26.3%。房价已经回到18年了,这其中一大半本金成本加上利息都是亏的。19年以后的购房者,90%都是没赚钱的。这个才是合肥市场的真实情况。
合肥触底了吗?
答案是触底了。
这个去年我还专门预警过,甚至不需要考虑合肥的成交和房价走势,只需要关注库存即可。
合肥这两年对土地供应的控制很严格,导致2024 年合肥商品住宅消化周期仅为 11 个月,成为全国库存压力最小的城市之一。2024 年新增供应同比锐减 57.9%,新房库存量处于全国倒数第二的低位。
而在二手房层面,库存同样很小,全城目前可挂牌的房源量只有11万左右。
这样的库存水平和房价水平,面对接近1000万人口的万亿GDP城市来说,已经算是比较合理的水平了。
但合肥会因此反弹上行吗?
并不是,因为合肥的经济增速虽然快,但量级摆在那里,而且合肥土地面积偏大,购买力相对分散,不够集中。同样造成了深刻的分化。
下面是2025年,合肥最真诚的买房建议。
1、从需求结构上看,改善型需求崛起,140㎡以上大户型占比提升 2.7 个百分点 ,400 万元以上产品成交占比增长 6.2%,市场已从 “有没有房” 转向 “住什么样的房”。
不过在成交层面,还是以刚需和刚改为主,比如120-200万的房子卖的最好,套三绝对主力,90-140平米为核心。

2、合肥2025年可以着重关注新房,因为供应小,且相对过去有产品的更新和代差,所以比较抢手。而且,合肥的发展方向决定其没有真正的中心,所以从房产增值保值这一块未来大概率是品质上的较量;合肥目前新房品质确实不错,不过地段大多数都拉垮。不过啥都好的房子,唯一的缺点就是贵。
3、如果是从增保值的角度考虑,那么省府板块,蜀西湖板块,天鹅湖板块肯定是重点需要考虑的,也就是俗称的政滨高;省政府的潜力在于未来预期,省府西目前已经成熟,主要是省府东配套缺乏,未来省府东中间规划了 400多亩的商业集群土地规划,未来可期滨湖的金融板块是一个被忽略的宝藏地块目前发展成熟,价值回归后的房价,次新房特别多,性价比较高。
未来合肥最有涨价势头板块的,一个是高新,另一个就是滨湖新区。其次是政务、经开等。
4、蜀西湖的潜力在于科技集群,有大量高科技产业及所带来的产业人口;天鹅湖的潜力在于金融中心,目前是个公司都喜欢在那边写字楼里占个坑。
5、如果你是 300个以内的预算建议你肯定是首选政滨高次中心板块;其次预算建议包河政务东、庐阳四里河、和经开的南艳湖等部分区域,根据自己需求选择,200左右能入;如果是150预算,建议选择靠近主城区附近的次新,比如庐阳北(不要太北),新站七里塘,陶冲湖等。
6、合肥的一些偏远的新区建议不要碰,因为合肥整个城市发展逻辑已经发生了变化,目前正在进行的是由房地产向高科技转换的过程。过去严重依赖土地财政的时代已经接近了尾声,近几个月是不是有几个流拍的地块最终被白手套接手,新区的未来大多数不明朗,不要去赌。
7、2025将是合肥的改善元年,在合肥生活的大多家庭已经不缺房子,现在缺的是好房子。合肥经过今年的改善革新以后,住房品质上会形成新一轮的迭代。经过今年的改善革新以后,市区新房基本杜绝了纯刚需的入场了。合肥将不断做出品质更好更先进的住宅满足那波高端消费需求,楼市进入存量房时代,未来二手房交占比会越来越大,新房会不断迭代卷品质,也就是量少质高。
8、 瑶海区
合肥的老城区之一,是重要的交通枢纽,交通网络发达,拥有成熟的商业设施,如多个大型商场和专业市场等。同时,瑶海区也是合肥的工业和物流中心,分布着多个大型工业园区和物流基地,经济发展活跃,就业机会丰富,住宅市场以经济适用房和普通住宅为主,适合工薪阶层和初入职场的年轻人。
● 板块梯度
● 第一梯队:瑶海老城区
● 第二梯队:瑶海东部新中心
● 第三梯队:龙岗
9、 庐阳区
庐阳和蜀山目前整个二环内已经饱和了,市区改善像四里河和黄潜望板块,无论从位置、交通、学校等配套上都是比较好的,其他位置大多都是老房子,接下来市场排队会低迷一些。庐阳区作为合肥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这里汇聚了众多的政府机构、商业中心以及文化设施,如淮河路步行街等知名商业区域,环境优美,教育资源丰富,有许多优质的中小学,是家庭居住的理想选择。
● 板块梯度
● 第一梯队:四里河
● 第二梯队:一环到二环主城区,北部新中心
● 第三梯队:双凤工业园
10、高新区
聚集了大量的高新技术产业、上市公司和高质量的人才,还有一山两湖的环境,配套也很完善。目前高新区也处在高速的发展期,除去蜀西湖,周边一些地方的商业各方面还没有完善
● 板块梯度
● 第一梯队:蜀西湖
● 第二梯队:北雁湖,蜀山东
● 第三梯队:南岗
11、 包河区
合肥的新兴发展区域,近年来城市建设迅速,商业和住宅项目不断涌现,如滨湖新区等区域发展。该区域交通便利,有多条交通干线贯穿,配套设施完善,有优质的教育、医疗资源等,是年轻家庭和创业者的热门选择。
● 板块梯度
● 第一梯队:政务东
● 第二梯队:淝河,包河经开区,省府北
● 第三梯队:常青
12、高新区
是合肥的科技创新中心,聚集了大量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研发机构,如科大讯飞等知名企业,这里环境现代,科技氛围浓厚,拥有完善的创新创业生态,适合科技工作者和年轻专业人士在此工作和生活,周边的房产也以高端公寓和别墅为主,价格相对较高,但投资潜力还不错。
● 板块梯度
● 第一梯队:蜀西湖
● 第二梯队:北雁湖,蜀山东
● 第三梯队:南岗
13、经开
作为合肥的工业和制造业基地,区内拥有完善的产业链和物流体系,涵盖了汽车制造、家电生产等多个重要产业领域,经济发展迅速,能够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适合寻求稳定工作的居民
● 板块梯度
● 第一梯队:明珠广场,翡翠湖
● 第二梯队:南艳湖,大学城
● 第三梯队:临湖,新桥科创示范区
14、新站
是合肥重要的产业发展区域之一,以新型显示、集成电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核心,近年来发展态势良好。 这个区域主要规划的比较散,但优惠力度比较大,新房楼盘品质也较高,只是周边配套对其他区域相比比较一般,合肥市区的产证能让您的孩子上到市区的高中
● 板块梯度
● 第一梯队:少荃湖
● 第二梯队:陶冲湖,职教城
● 第三梯队:七里塘,烈山路
15、 肥东县
比较热门的板块就是大众路和和睦湖了,工作和定居靠近瑶海区和包河区选大众路,和睦湖大多是本地人买,城市界面比较好,其他的没什么好说的
● 板块梯度
● 第一梯队:大众路,城南公园
● 第二梯队:和睦湖,肥东经开区
● 第三梯队:包公大道
16、肥西县
过去卖的还挺好的,因为距离主城区近,之后市区放开限购后加上价格与主城区差距也越来越小,没有什么优势了,之前一直在喊撤县划区,最后还是区划不变,规划提级
● 板块梯度
● 第一梯队:泛高新,北雁湖
● 第二梯队:上派,柏堰科技园
● 第三梯队:潭冲河片区,紫云湖片区
17、长丰县
位于合肥市北部,是合肥的北部门户。长丰目前热度高的新盘主要集中在北城与岗集板块内。长丰的房价总体偏低,均价 1.1 万,总价一百万左右即可上车。
● 板块梯度
● 第一梯队:北城
● 第二梯队:岗集,双墩镇,双凤开发区
● 第三梯队:下塘,水家湖
18、庐江县
位于合肥市南部,自然资源丰富,尤其是矿产资源,是全国重要的矾矿产地之一。远离市区,整体配套规划赶不上合肥老三县,不太建议年轻人置业购买。
● 板块梯度
● 第一梯队:城西
● 第二梯队:城东
● 第三梯队:城中
篇幅有限,今天先讲到这里,想把南京、合肥讲透,一篇文章不够,起码得好几万字,所以更多是每个人带着自己的问题,寻找准确的答案。

如果喜欢,请点个赞或在看。

最后,因为微信公众号推送机制的变革,现在没有星标的账号,很容易被错过推送所以如果喜欢财金新天地的文章,拜托你一定一定别忘记星标★【财金新天地】。方法也很简单:点开公众号名片,点击右上角“…”再点击“设为星标”即可,谢谢大家了。

点击下方卡片免费关注我,和100万读者一起洞察世界!
右下点在看,右上点【···】分享,就是最好支持

长按下方图片,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财金新天地

图片

致读者:由于“你懂的”的各种不确定性,《财金新天地》一日不更新,即为失联,欢迎朋友们关注我们的备联号:
长按下方图片,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金融纵横谈
图片
防止失联,请加小编微信(lidai5189)
/商务合作,QQ:3072994630/

南京并不安分做长三角第二梯队的城市,特别想跟杭州掰一掰手腕,杭州当初有亚运会概念,大规模造新城,而南京呢,如果想在GDP突围,也必须跟着造城。...南京这个城市,我还是非常喜欢的,每天都要去上一次,感受文化底蕴,吃一些老字号美食。

请大家点击图片上方财金新天地→ 点击右上角“...” → 点选“设为星标”就不会错过每篇好文章啦!

图片

来源:子木聊房,作者子木(本文不代表财金新天地立场)

新一年,继续补充城市调研文章,今天讲讲南京和合肥。
很多人好奇,为啥把南京和合肥放在一起讲?
一来两个城市,都是长三角城市群省会城市,距离较近。
二来,安徽人喜欢在两者之间比较买房,甚至把南京戏称为“徽京”,有一些细微的关联性。
但我认为,两个城市对比意义不大,更不需要“引战”,各有千秋,还是各自分说为好。
下面直接进主题,先南京,后合肥,依然是全维度分析版本。
1、南京
很多南京的本地媒体都非常恨我…说我当初写的文章,带崩了南京楼市。
真是抬举了,我可没有那么大能量。
只不过当初在南京房价的最高点,分析出南京房价缺乏支撑点,对市场发出了警告。
逻辑并不难,“横向对比”。
南京房价最高的时候是多少呢?
2021年1月,3.6万/平米。
那时候杭州的房价也就3.8万/平米,而苏州房价是2.6万/平米,成都1.9万/平米,武汉1.8万/平米。
这些城市无论是GDP,还是人口总量以及人口净流入增速,都在南京之上。那么南京,房价能涨到3.6万/平米的支撑点在哪里。
可能只有野心。
南京并不安分做长三角第二梯队的城市,特别想跟杭州掰一掰手腕,杭州当初有亚运会概念,大规模造新城,而南京呢,如果想在GDP突围,也必须跟着造城。
所以南京也出现了摊大饼,四处造新城的故事。
更精妙的是,南京通过地铁利好、学校利好和政策利好故意炒作土地,同时释放土地稀缺性,刺激人们购房。
还玩“端水艺术”,所以当时,南京有一个神奇的现象是,区域房价梯度差距非常小,也就是每个板块的房价都相差不多。
南京这个城市,我还是非常喜欢的,每天都要去上一次,感受文化底蕴,吃一些老字号美食。很不希望,为了房价而房价,毁掉这个城市的生命力。
最后我们也看到了。
南京房价这几年一路下跌,房价从3.6万/平米跌至2.2万/平米,跌幅接近40%,房价回到2016年之前,可以说是跌得最惨的几个城市之一。
腰斩的楼盘遍地,无数购房者被高位套牢,尤其当初那批跑到江北的“安徽炒房团”,是最惨的。
但也好在房价泡沫的去除,让这个城市的房地产市场,不断回归理性,得以重生。
那么那么南京触底了吗?值得买房吗?这是我们接下来要分析的问题。需要综合分析。
首先是二手房成交,数据显示,2024年南京二手房成交是99409套,跟2023年几乎一样,比2022年多了2万多套。
说明南京呈现了连续至少三年的“以价换量”。而在2024年阶段,同时出现了“高-低-高”的走势,年尾由于全国政策利好,12月成交量冲到了10398套。
即使是1月过节,抛开假期因素,整体成交量接近8000套左右。连续三个月成交量以及带看量反弹,说明南京需求敏锐,受到政策刺激不断释放,顶住了流动性压力。
我们再看库存,截至2025年1月份,南京二手房库存从最高18万套跌回至14万套左右。
而新房库存更低,已经跌破4.7万套,相比2023年底大幅下降2万套。说明2024年,南京去库存成交比较显著,而且新增供应很少,全年供应仅1.3万套左右。
原因是跟去年的自然资源部规定36个月暂停供地,18-36个月谨慎供地有关,当初南京处于谨慎供地区间,2024年,住宅用地供应大幅缩减了51.3%。
所以整体来看,南京连续成交量反弹,库存下降,房价处于触底阶段,而且在房价走势也能看到,从去年9月份开始,南京房价跌至2.1万/平米后,又不断向上修复至2.2万/平米。
那么南京接下来房价会上涨吗?
我认为整体概率不是很大。这个主要还是要考虑经济和人口。
南京虽然经济位列全国前十,但在结构上有些问题需要解决。
第一是产业过于传统,电子信息、石化、钢铁、汽车,这些年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而新质生产力,也就是新兴产业尚未完全形成规模效应,对经济增长力支撑作用不是很强。
第二是国企远大于民营,南京国企数量超过 300 家,央企数量 20 家,该数量级超过部分一线城市。
国企占主要市场份额,并不是一件好事,会积压民营的生存空间,而且整体经济活跃度交差,这跟沿海城市的属性不太符合。
第三是经济竞争力,南京位于竞争激烈的长三角地区,上海、苏州、杭州、无锡、宁波等都可以对南京进行金融和人才的分流。
所以这些年南京的GDP增速一直不温不火,连续3年跑输江苏平均增速,甚至跑输全国平均增速。
经济无法得到规模的崛起效应,就无法带动更强盛的购买力入场,所以在这个层面,南京房价不会出现整体的上行。
但国企购买力较多,其实反而会成为南京的压舱石,再者,南京对周边,尤其是安徽部分地区有虹吸效应,那么也会导入新的人口流量进入,让本土市场出现分化趋势。
所以2025年,我对南京的推测,大概是整体平稳,局部波动。
而当年用“端水”的方法,炒作各个区域,其实也导致了外郊库存较大,房价泡沫严重。
所以接下来不同区域、不同类型房源价格波动将继续存在,也就是,南京楼市进入“结构性分化”阶段。
主城优质地段的房价有望保持稳定甚至上涨,而远郊(溧水、高淳、六合)等,库存较大的区域房价,可能面临一定下行压力,更多是阴跌。
刚需市场供应紧张,价格分化:刚需房源供应减少,尤其是主城 300 万级刚需新房产品捉襟见肘。
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部分地段较好的刚需盘价格可能上涨;而远郊刚需盘由于库存压力,价格可能相对稳定甚至出现一定调整 。
而买房的逻辑,如果考虑到房价的保值和增值,一方面就是优质的改善项目。
随着土地供应结构变化,主城地块容积率降低,低密豪宅项目增多,以及四代宅项目的推广,改善型和豪宅市场价格上涨趋势明显。
这些项目凭借稀缺的土地资源、高品质的产品设计,将吸引高收入群体购买,推动房价上升 。
另一方面是高流动性刚需产品,南京的住房需求表现非常明显:
以下是南京,最真诚的买房建议:
1、在南京,短期买不起房子,可以不买,刚需段价格的房子,短期内很难涨起来,一定要参考自己的需求,慢慢挑选。
2、通勤、学区、地段、品质在南京很重要,有机会,一定要在行情起势的时候向上置换。
3、在南京未来的10年都不会变的买房逻辑就是富人买房在河西,中产买房看学区或次核心板块,刚需买房看发展。南京是一个非常重视教育的城市,这是独特的购房偏向性。
4、没有换南京概念,都市圈板块继续大幅度回调,再也没有起来的可能,宝华、桥林、滁州、禄口这些地方,不要想它们能起来了,因为原本就不该卖那么高。如果不是地缘客,真的不要买,手持100万以内想买房的,建议不要买,买完以后想置换都很困难。总价50万以内想买房的,可以考虑。
5、刚需板块持续阴跌,比如桥北、板桥等地方,会持续阴跌,慢慢跌。板桥是个刚需群体,原本每年都会有许多人想置换出板桥,交易量大幅度降低,说明根本很难置换出去。想改善的人也放弃降价。
6、老城区改善盘价格依然坚挺和稳定,部分稳中带涨,老城区地缘客多,地缘客里的改善群体可选择的范围太少,主城物业好点、房龄新点、户型大点的房子,是屈指可数的,这些盘的投资客真的不多,都是实际居住的,有的是计划长期居住,卖的人少,反而买的人不少,主城有实力的地缘客,真的很多。
7、玄武区
南京市江南六区之一,民国时期的第一区,老干部的养老胜地。玄武湖遛弯、紫金山吸氧、省委大院门口的保安比网红都有气场。缺点也明显,除了体制,其他都是灵活就业,商业凋零。
● 板块梯度
● 第一梯队:新玄武
● 第二梯队:红山
● 第三梯队:锁金村,孝陵卫,仙鹤门,徐庄软件园
8、 秦淮区
南京文化的摇篮,拥有新街口、夫子庙两大商圈,一直是南京的金融中心,文化、产业两手抓,是老南京人的偏爱,近十年人口减少了26%。缺点,老旧。
板块梯度
● 第一梯队:新街口
● 第二梯队:大校场,大行宫,南部新城
● 第三梯队:卡子门,瑞金路,中华门,红花
9、建邺区
南京市中心,也是重要的金融服务中心,金融民工遍地,河西豪宅对标上海,星巴克浓度全城最高。缺点,生活成本高。
● 板块梯度
● 第一梯队:河西中部
● 第二梯队:河西南部
● 第三梯队:江心洲,莫愁湖、南苑
10、鼓楼区
提到鼓楼区不得不提到教育,有些孩子小升初阶段就学完了初中数学,英语更是考完pet fce等。小学众多,头部初中树人更不用多说了,想鸡娃的首选鼓楼区。缺点,堵车堵到怀疑人生,老破小单价10W+。
● 板块梯度
● 第一梯队:鼓楼滨江
● 第二梯队:幕府创新区
● 第三梯队:中央门板块
11、浦口区
江北新区核心所在地,过江国家级概念新区。为什么说是概念?因为江北新区对外地人虹吸较弱,而本地人却看不上。
有浦东新区的野心,但却没有浦东新区的命运。缺点,地铁挤不上,大桥堵到哭。但却靠上一轮房地产周期,成功套牢大量投资客。
江北的自住群体是哪些人?本市本地人,而是第一次买房的新南京人+地缘客,吸引很多安徽、苏北的老乡。
以前的房价涨得太高了,一个发展中的片区,天天千人万人摇号买房。不过现在也基本跌到位了。
● 板块梯度
● 第一梯队:江北核心区(青奥板块、江北中央商务区)
● 第二梯队:江浦街道、老山板块
● 第三梯队:高新区,桥北板块
12、栖霞区
栖霞区热度高的就是燕子矶了,燕子矶新城和兴智西是可以买的,但是空间就这么大了,买了自住可以,投资就算了。兴智的优势就是性价比极高,地铁有,规划的学校也还不错,安置房少,厂房搬迁都是新盘,其他的什么污染就不要说了,认污染的整个燕子矶都别碰,不认污染的就下手,兴智主打的就是便宜,不可能面面俱到,但是这里以后置换一定不难。燕子矶新城没什么新房了,基本都卖得差不多了。
● 板块梯度
● 第一梯队:仙林、迈皋桥
● 第二梯队:燕子矶、晓庄、尧化门
● 第三梯队:兴智科创新城、马群
13、雨花台区
雨花核心区可以买,自住可以,雨花产业好,软件大道996之光,码农群体还贷能力很强,另外河西溢出的人口也会买这里。
产业带来大量地缘客;河西南、江北都有大量投资客,且会砸盘,但是雨花就没有这种现象,中南、世茂这些房子,鲜有砸盘客,成交也少,说明没有多少投资客在里面,雨花价格相对实在。但是二手能涨吗?可能性不大了,因为再高人家就去买河西了,雨核离河西很近。
● 板块梯度
● 第一梯队:小行
● 第二梯队:铁心桥、雨花核心区(雨核)+ 软件谷
● 第三梯队:人居森林、中央科创生活区、岱山新城
14、江宁区
产业从电子厂到211应有尽有,这会带来很庞大的地缘客,势力很强大,江宁区的改善楼盘可以买,以后有空间。
青龙山、上坊有房子的快跑,没房子的死活别去。10-15年不会有大改观,据说地铁都取消了。看看现在成交的二手房,都是一把眼泪的亏着卖。
● 板块梯度
● 第一梯队:百家湖
● 第二梯队:九龙湖、上秦淮
● 第三梯队:麒麟科技园,江宁大学城、正方新城
15、六合区
六合本就离城区太远,人口的流失更为致命,虽然地铁像一把尺子直插到六合的底部,但等待主城有大量溢出的资源的时间太漫长,遥遥无期,方洲广场站算是六合的关口,出关以后就是广大乡村。缺点交通不便,配套落后
● 板块梯度
● 第一梯队:大厂
● 第二梯队:葛塘,雄州
● 第三梯队:龙池
16、溧水区
夹在江宁跟高淳之间,没有啥存在感,房价低到像白送,空港新城PPT媲美雄安。缺点,去南京核心区,够坐地铁到上海了。
● 板块梯度
● 第一梯队:城南
● 第二梯队:城北
● 第三梯队:空港新城,石湫大学城
17、高淳区
高淳和六合是南京的两端,离城区都非常之远,十几年前高淳撤县变区划给南京,成功挤掉溧水,荣登为南京经济最差的区。从人的角度,高淳也只会衰败,但高淳的气质跟六合的气质完全两个世界。
经济垫底,人均收入垫底,公共交通垫底,旅游资源垫底,医疗水平垫底,全是垫底。景色不如皖南,饮食,文化,语言更是四六不靠,南京人听不懂高淳话,隔壁的宣城人也听不懂。
高淳和六合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适合闲逛,适合骑车,适合徒步,适合漫无目的的游荡,尤其是乡下,陡然间会让你张大嘴巴惊呼这里真漂亮,一旦为了参观景点而直奔过去,只会大失所望。
进入高淳会有个很大的牌子,不是高淳欢迎您,而是国际慢城欢迎您,慢,就是高淳的特点。
● 板块梯度
● 第一梯队:核心城区,湖滨
● 第二梯队:城北,城南
● 第三梯队:经开
二、合肥
我曾经给合肥送了一个称号,中国炒房第三城…这事儿还被报道了。
合肥是真的爱炒房,曾经合肥炒房团名满天下,去长沙、西安、重庆、沈阳,甚至去二哥杭州那边,还要炒几轮。
这可能跟这个城市的“黑马”属性有关。因为合肥前些年发展较快,很多人都分享到了城市发展的红利,兜里有钱就想着用复制合肥炒房的方法,去其他地方淘金。
然而,几乎是全军覆没。
合肥这个城市,安徽人一直在讨论,其他兄弟并不待见,所以一直在讲:
合全省而肥一市。
但实际上,我觉得合肥作为黑马,并不是靠政策资源倾斜,而是地方的领导团队能力卓越,当然指的是招商引资这块。
而且合肥模式不只是招商引资那么简单,而是把招商引资从拼关系、拼资源、拼政策的初级阶段,升级到了拼专业、拼服务、拼生态的新阶段,对于传统模式无异于一种降维打击,比如京东方的案例,依旧是前沿的范本。
不过,这两年却有些崴脚。
一个是大力投资蔚来。蔚来车不错,但阿斌的操作,属实看不懂,不是战略家,而是梦想家,不听劝。
导致蔚来甚至吸了一波中东土豪的血,都没有走出显眼的成绩来。
另一个就是三只羊。当初不遗余力投资三只羊,结果大小杨哥卖假货,搞得全行业震荡,合肥在背后保了几手,但发现无济于事,于是只能顺应天命。
当然投资,投资,不可能只有赚,而没有亏,最重要的是,合肥对招商引资一直都非常积极,对经济程序的把握,也非常敏锐。
所以在2024年第一季度跑出糟糕的成绩之后,马上开始摆正姿态,最终年经济增速攀升至6.1%。万亿规模以上城市,排名第一。
这还要归功于第二产业发展,规模工业同比增长14.8%,创近 3 年同期新高。工业投资增长8.7%,占固定资产投资的 33.9%,占比创近7年新高。
37 个工业大类行业中 29 个同比增长,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26.9%,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38.5%,合计拉动规上工业 11.4 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百万辆、达 137.6 万辆,增长 84.5%,充电桩、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产量分别增长 1.5 倍、31.2%。
可以说,合肥是一个踩中了时代机遇的城市,新兴产业发展方面,要比隔壁的南京强很多。而且,相同区域的城市竞争力较弱,唯合肥为龙头,未来可以承接更多长三角的工业需求。
而且合肥对周边城市的虹吸效力较强,所以在人口增速上表现也不错。
在楼市层面,虽然合肥当年炒房严重,但后来整体政策跟进速度较快,即使压制了住了房价,后来持续调控,形成了在1.9万/平米上下徘徊的稳态。
直至2022年开始,才出现大幅下跌趋势,从1.9万/平米跌至1.4万/平米,跌幅26.3%。房价已经回到18年了,这其中一大半本金成本加上利息都是亏的。19年以后的购房者,90%都是没赚钱的。这个才是合肥市场的真实情况。
合肥触底了吗?
答案是触底了。
这个去年我还专门预警过,甚至不需要考虑合肥的成交和房价走势,只需要关注库存即可。
合肥这两年对土地供应的控制很严格,导致2024 年合肥商品住宅消化周期仅为 11 个月,成为全国库存压力最小的城市之一。2024 年新增供应同比锐减 57.9%,新房库存量处于全国倒数第二的低位。
而在二手房层面,库存同样很小,全城目前可挂牌的房源量只有11万左右。
这样的库存水平和房价水平,面对接近1000万人口的万亿GDP城市来说,已经算是比较合理的水平了。
但合肥会因此反弹上行吗?
并不是,因为合肥的经济增速虽然快,但量级摆在那里,而且合肥土地面积偏大,购买力相对分散,不够集中。同样造成了深刻的分化。
下面是2025年,合肥最真诚的买房建议。
1、从需求结构上看,改善型需求崛起,140㎡以上大户型占比提升 2.7 个百分点 ,400 万元以上产品成交占比增长 6.2%,市场已从 “有没有房” 转向 “住什么样的房”。
不过在成交层面,还是以刚需和刚改为主,比如120-200万的房子卖的最好,套三绝对主力,90-140平米为核心。

2、合肥2025年可以着重关注新房,因为供应小,且相对过去有产品的更新和代差,所以比较抢手。而且,合肥的发展方向决定其没有真正的中心,所以从房产增值保值这一块未来大概率是品质上的较量;合肥目前新房品质确实不错,不过地段大多数都拉垮。不过啥都好的房子,唯一的缺点就是贵。
3、如果是从增保值的角度考虑,那么省府板块,蜀西湖板块,天鹅湖板块肯定是重点需要考虑的,也就是俗称的政滨高;省政府的潜力在于未来预期,省府西目前已经成熟,主要是省府东配套缺乏,未来省府东中间规划了 400多亩的商业集群土地规划,未来可期滨湖的金融板块是一个被忽略的宝藏地块目前发展成熟,价值回归后的房价,次新房特别多,性价比较高。
未来合肥最有涨价势头板块的,一个是高新,另一个就是滨湖新区。其次是政务、经开等。
4、蜀西湖的潜力在于科技集群,有大量高科技产业及所带来的产业人口;天鹅湖的潜力在于金融中心,目前是个公司都喜欢在那边写字楼里占个坑。
5、如果你是 300个以内的预算建议你肯定是首选政滨高次中心板块;其次预算建议包河政务东、庐阳四里河、和经开的南艳湖等部分区域,根据自己需求选择,200左右能入;如果是150预算,建议选择靠近主城区附近的次新,比如庐阳北(不要太北),新站七里塘,陶冲湖等。
6、合肥的一些偏远的新区建议不要碰,因为合肥整个城市发展逻辑已经发生了变化,目前正在进行的是由房地产向高科技转换的过程。过去严重依赖土地财政的时代已经接近了尾声,近几个月是不是有几个流拍的地块最终被白手套接手,新区的未来大多数不明朗,不要去赌。
7、2025将是合肥的改善元年,在合肥生活的大多家庭已经不缺房子,现在缺的是好房子。合肥经过今年的改善革新以后,住房品质上会形成新一轮的迭代。经过今年的改善革新以后,市区新房基本杜绝了纯刚需的入场了。合肥将不断做出品质更好更先进的住宅满足那波高端消费需求,楼市进入存量房时代,未来二手房交占比会越来越大,新房会不断迭代卷品质,也就是量少质高。
8、 瑶海区
合肥的老城区之一,是重要的交通枢纽,交通网络发达,拥有成熟的商业设施,如多个大型商场和专业市场等。同时,瑶海区也是合肥的工业和物流中心,分布着多个大型工业园区和物流基地,经济发展活跃,就业机会丰富,住宅市场以经济适用房和普通住宅为主,适合工薪阶层和初入职场的年轻人。
● 板块梯度
● 第一梯队:瑶海老城区
● 第二梯队:瑶海东部新中心
● 第三梯队:龙岗
9、 庐阳区
庐阳和蜀山目前整个二环内已经饱和了,市区改善像四里河和黄潜望板块,无论从位置、交通、学校等配套上都是比较好的,其他位置大多都是老房子,接下来市场排队会低迷一些。庐阳区作为合肥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这里汇聚了众多的政府机构、商业中心以及文化设施,如淮河路步行街等知名商业区域,环境优美,教育资源丰富,有许多优质的中小学,是家庭居住的理想选择。
● 板块梯度
● 第一梯队:四里河
● 第二梯队:一环到二环主城区,北部新中心
● 第三梯队:双凤工业园
10、高新区
聚集了大量的高新技术产业、上市公司和高质量的人才,还有一山两湖的环境,配套也很完善。目前高新区也处在高速的发展期,除去蜀西湖,周边一些地方的商业各方面还没有完善
● 板块梯度
● 第一梯队:蜀西湖
● 第二梯队:北雁湖,蜀山东
● 第三梯队:南岗
11、 包河区
合肥的新兴发展区域,近年来城市建设迅速,商业和住宅项目不断涌现,如滨湖新区等区域发展。该区域交通便利,有多条交通干线贯穿,配套设施完善,有优质的教育、医疗资源等,是年轻家庭和创业者的热门选择。
● 板块梯度
● 第一梯队:政务东
● 第二梯队:淝河,包河经开区,省府北
● 第三梯队:常青
12、高新区
是合肥的科技创新中心,聚集了大量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研发机构,如科大讯飞等知名企业,这里环境现代,科技氛围浓厚,拥有完善的创新创业生态,适合科技工作者和年轻专业人士在此工作和生活,周边的房产也以高端公寓和别墅为主,价格相对较高,但投资潜力还不错。
● 板块梯度
● 第一梯队:蜀西湖
● 第二梯队:北雁湖,蜀山东
● 第三梯队:南岗
13、经开
作为合肥的工业和制造业基地,区内拥有完善的产业链和物流体系,涵盖了汽车制造、家电生产等多个重要产业领域,经济发展迅速,能够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适合寻求稳定工作的居民
● 板块梯度
● 第一梯队:明珠广场,翡翠湖
● 第二梯队:南艳湖,大学城
● 第三梯队:临湖,新桥科创示范区
14、新站
是合肥重要的产业发展区域之一,以新型显示、集成电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核心,近年来发展态势良好。 这个区域主要规划的比较散,但优惠力度比较大,新房楼盘品质也较高,只是周边配套对其他区域相比比较一般,合肥市区的产证能让您的孩子上到市区的高中
● 板块梯度
● 第一梯队:少荃湖
● 第二梯队:陶冲湖,职教城
● 第三梯队:七里塘,烈山路
15、 肥东县
比较热门的板块就是大众路和和睦湖了,工作和定居靠近瑶海区和包河区选大众路,和睦湖大多是本地人买,城市界面比较好,其他的没什么好说的
● 板块梯度
● 第一梯队:大众路,城南公园
● 第二梯队:和睦湖,肥东经开区
● 第三梯队:包公大道
16、肥西县
过去卖的还挺好的,因为距离主城区近,之后市区放开限购后加上价格与主城区差距也越来越小,没有什么优势了,之前一直在喊撤县划区,最后还是区划不变,规划提级
● 板块梯度
● 第一梯队:泛高新,北雁湖
● 第二梯队:上派,柏堰科技园
● 第三梯队:潭冲河片区,紫云湖片区
17、长丰县
位于合肥市北部,是合肥的北部门户。长丰目前热度高的新盘主要集中在北城与岗集板块内。长丰的房价总体偏低,均价 1.1 万,总价一百万左右即可上车。
● 板块梯度
● 第一梯队:北城
● 第二梯队:岗集,双墩镇,双凤开发区
● 第三梯队:下塘,水家湖
18、庐江县
位于合肥市南部,自然资源丰富,尤其是矿产资源,是全国重要的矾矿产地之一。远离市区,整体配套规划赶不上合肥老三县,不太建议年轻人置业购买。
● 板块梯度
● 第一梯队:城西
● 第二梯队:城东
● 第三梯队:城中
篇幅有限,今天先讲到这里,想把南京、合肥讲透,一篇文章不够,起码得好几万字,所以更多是每个人带着自己的问题,寻找准确的答案。

如果喜欢,请点个赞或在看。

最后,因为微信公众号推送机制的变革,现在没有星标的账号,很容易被错过推送所以如果喜欢财金新天地的文章,拜托你一定一定别忘记星标★【财金新天地】。方法也很简单:点开公众号名片,点击右上角“…”再点击“设为星标”即可,谢谢大家了。

点击下方卡片免费关注我,和100万读者一起洞察世界!
右下点在看,右上点【···】分享,就是最好支持

长按下方图片,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财金新天地

图片

致读者:由于“你懂的”的各种不确定性,《财金新天地》一日不更新,即为失联,欢迎朋友们关注我们的备联号:
长按下方图片,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金融纵横谈
图片
防止失联,请加小编微信(lidai5189)
/商务合作,QQ:3072994630/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