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2》全球登顶!有人涨停有人愁

格隆汇APP

10小时前

经历了去年陷入冰点的电影市场之后,2025年创纪录的春节档仍旧难以提振整个电影市场,影视行业仍旧冷热不均,震荡不停。
  作者 | 远禾
数据支持 | 勾股大数据(www.gogudata.com)

春节档以95亿的历史新高结束,相比去年的80亿,几乎是断层式提高了春节档的票房新纪录。

其中《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贡献了近半票房,目前票房已近70亿,正在逐步刷新中国电影票房纪录,并超过了《星球大战:原力觉醒》,登顶了全球影史单一市场票房榜。

在《哪吒2》的史诗级热度之下,曾被寄予厚望的一众大片《封神2》、《射雕》、《蛟龙行动》却纷纷折戟。

对电影背后的影视公司来说,也可谓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新年开市第一天,主控《哪吒2》的光线传媒涨停,三天内涨幅超50%,博纳影业、北京文化、中国电影纷纷大跌,博纳影业甚至直接跌停。

这或许昭示着,经历了去年陷入冰点的电影市场之后,2025年创纪录的春节档仍旧难以提振整个电影市场,影视行业仍旧冷热不均,震荡不停。

01

在《哪吒2》的火热背后,主控公司光线传媒赚得盆满钵满。

根据光线传媒的公告,《哪吒之魔童闹海》自1月29日上映以来,截至2月4日,累计票房收入约为48.4亿元,公司来源于该影片的营业收入区间约为9.5亿至10.1亿元。

随着票房持续上涨,光线从中获利还会更多,如若《哪吒2》成功超过100亿票房,光线传媒在这一项目上的收益将超20亿元,而2023年全年,光线传媒的营收也仅为15.46亿。

但以过往经验来看,《哪吒2》带来的营收暴涨,或许很难支持光线传媒股价的长期上涨。

就在6年以前,哪吒第一部《哪吒之魔童降世》的上映,也曾给光线传媒带来了长达半年的震荡上行周期。

在《哪吒1》点映一周后,光线传媒股价连续上涨约7%,最后一批点映后,电影口碑持续发酵,使得光线传媒股价在上映前三周,累计涨幅已经达到26%。

电影正式上映之后,电影票房一路高涨,最终带动光线传媒股价一路连涨至2020年初,半年内涨幅达到50%。

但从此也可以看出,影视股短期暴涨仅限于情绪的集中释放,股价随着影片表现震荡才是常态。

那么放眼未来,光线传媒还能否复制《哪吒2》的成功呢?

光线传媒2024年3 季报显示,动画电影上,光线传媒的储备还有《三国的星空》、《去你的岛》、《大鱼海棠2》、《相思》、《朔风》、《西游记之大圣闹天宫》、《姜子牙2》、《茶啊二中2》等项目。

真人电影储备则有《“小”人物》、《透明侠侣》、《墨多多谜境冒险》、《莫尔道嘎》、《四十四个涩柿子》等。

可以看出,其中有多个大IP续作,如《西游记之大圣闹天宫》(《大圣归来》续作)、《大鱼海棠2》、《姜子牙2》、《茶啊二中2》等,然而相较于“哪吒”系列的成功,前作体量都要小得多。

此前光线传媒曾被寄予厚望,希望复刻“哪吒”系列成功的《姜子牙》,最终斩获16亿票房。

《大鱼海棠》票房仅5.66亿元,且在近年来收获不少差评,这些电影的续集票房仍需有待市场考验。

放眼全球电影市场,动画电影也正在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

去年,皮克斯《头脑特工队2》以16.26亿美元的票房拿下全球票房冠军。

除此之外,在全球票房榜前十中,《神偷奶爸4》、《海洋奇缘2》、《功夫熊猫8》分别以9.69亿美元、8.27亿美元、5.48亿美元的票房分列票房榜第3、第4和第8位。

不仅如此,除去国产电影,海外票房榜前十中,有九部为IP续作。

这样的转变,也昭示着电影行业的新时代正在来临。

02

电影票房榜上,新王登顶,旧王退场,背后的影视公司也是如此,一家欢喜几家愁。

此前的票房第一《长津湖》背后的出品公司博纳影业,在这次春节档主投的《蛟龙行动》在春节档新片中排名最末,整个春节档仅收获不到4亿票房,也导致博纳股价接连大跌。

过往十年,靠着“主旋律大片”,如“山河海三部曲”《智取威虎山》、《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胜利三部曲”《长津湖》、《无名》、《中国医生》等等,博纳笑傲中国电影市场。

近几年,博纳却接连遭遇滑铁卢。

在经历了去年一年《传说》、《红楼梦之金玉良缘》的接连折戟之后,博纳于近期预告,2024年预计亏损6.37-8.81亿元,这也是博纳影业自A股上市以来连续亏损的第三年。

作为资本密集型产业,影视行业对流动资金的依赖性极高,一旦一部电影没有收回成本,后续电影的宣发制作都将受到影响。

因此,《蛟龙行动》的票房惨败,无疑会使得博纳影业本就低迷的现状雪上加霜。

寄希望于延续《红海行动》的成功,博纳在这部电影上几乎押注了全部的现金流,拿出十亿投资,去年博纳董事长于冬在接受采访时还表示,《蛟龙行动》是中国目前为止电影投资最大的电影,但最终却惨淡收场。

《蛟龙行动》失利给博纳带来的影响尚未可知,但对于博纳而言,仍旧只能将希望寄托于未来可能出现的爆款。

2024年半年报显示,博纳已储备的项目包括两部主旋律电影《克什米尔公主号》《四渡》、动画电影《人体大战》、科幻电影《三星堆:未来启示录》、喜剧电影《狂奔的老爸》、金融题材电影《股市之狼》等,一系列电视剧《明月几时有》、《濠江潮涌》、《南海风云》也仍等待播出。

目前《克什米尔公主号》和《四渡》两部电影已经开机,如果后续电影中能够出现爆款,那么博纳还能有一线生机。

博纳面临的现状是整个影视行业共同的困境,那就是电影观众的观影热情正在逐渐下滑,进而导致大制作的风险正在逐渐提高。

灯塔专业版的统计显示,2016年至2024年间,一年“只去一次”电影院的观众比例从48%上升到了57%,一年去6次及以上的核心电影观众比例,却从14%下降到8%,近乎腰斩。

也正因如此,更为稳妥的IP电影正在成为影视行业投资的重点,尤其是动画IP。

这一点在今年的春节档已经有所体现,今年春节档新片基本均为IP续作或改编。

这样的策略也确实收获了成功,在今年的票房推动下,哪吒IP和唐探IP系列票房均已超过100亿。

而放眼未来,相比电影行业传统快进快出的商业模式、围绕票房打转的未来展望,IP电影及其IP潜力给予了制作方更多的想象空间。

以“流浪地球”系列电影为例,《流浪地球2》大获成功后,周边产品也热销,赛凡的数字生命卡等周边众筹直接破亿,积木、手办等相关产品销售额均破千万,足以见得大IP对周边产品的带动能力。

事实上,招商证券在去年的一篇研报中,就已经将光线传媒定义为国内头部IP公司。

目前,光线旗下的动画厂牌“彩条屋”与“光线动画”正以双线推进,共同打造“中国神话宇宙”这一颇具中国特色的IP,而相比真人电影,动画电影角色固定性高可塑性强,IP开发价值远超真人电影。

这一模式在海外早已有所验证,“漫威宇宙”在十几年时间内狂揽几百亿美元票房,衍生品销售超过百亿,被迪士尼以50亿美元收购后,更是衍生出了家庭娱乐等诸多IP分支产品。

放眼国内,目前的影视公司多数并不涉及IP运营,亦或者运营能力堪忧,在这一方面仍旧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

正如去年“谷子经济”掀起热潮,泡泡玛特市值超过千亿,名创优品市值超过500亿,均领先于绝大多数的影视和内容公司。

因此,放眼未来,相比影视储备,如何打造IP并发挥IP潜力,也将成为影视企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但在美好的展望之前,现实也相当残酷。

在哪吒和唐探系列延续成功的同时,《封神2》已经自毁城墙,口碑大跌的同时,票房也仅过10亿,引发了不少观众对于《封神3》的担忧,“名作之壁”《熊出没》今年直接破壁,票房没能超过十亿。

对于现在的中国电影行业而言,如何在积累IP热度的同时避免IP价值下降,已经实属不易。而只有在成功的IP基础上,IP运营及拓展,才能成为可能。

03

2024年,春节档票房占全年电影市场票房比例已达到18.8%,票房排名前十的电影三部来自春节档。

不出意外的话,由于哪吒的存在,2025年这一比例还会继续提升。

对于影视公司和电影院来说,春节档几乎就是全年决定胜负的关键。

唐探系列的导演陈思诚曾提到,中国电影有一个红线,如果票房红线达不到480亿,中国70%的影院可能面临关门的风险。

而去年,全年票房仅425亿,甚至不如短剧行业的规模,不少人认为,短剧正在抢走电影观众,电影观众正逐渐流失。

但今年《哪吒2》却成功点燃了所有观众和影院的热情,以至于影院排片出现“2000人场”以及一天排99场《哪吒2》的盛况。

对比之下,短剧“春节档”却明显哑火,一部爆款短剧也没有出现。

可见,短剧和电影并非互斥,质量才是吸引观众买票观影和付费看剧的关键。

短时间来看,春节档的火爆或许很难改变行业的整体形势,但这无疑证明,观众仍旧对于电影行业抱有期待,仍旧有着观影热情。

而对于影视公司来说,只要好好打磨作品,也能仍旧能够获得观众的喜爱。(全文完)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任何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经历了去年陷入冰点的电影市场之后,2025年创纪录的春节档仍旧难以提振整个电影市场,影视行业仍旧冷热不均,震荡不停。
  作者 | 远禾
数据支持 | 勾股大数据(www.gogudata.com)

春节档以95亿的历史新高结束,相比去年的80亿,几乎是断层式提高了春节档的票房新纪录。

其中《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贡献了近半票房,目前票房已近70亿,正在逐步刷新中国电影票房纪录,并超过了《星球大战:原力觉醒》,登顶了全球影史单一市场票房榜。

在《哪吒2》的史诗级热度之下,曾被寄予厚望的一众大片《封神2》、《射雕》、《蛟龙行动》却纷纷折戟。

对电影背后的影视公司来说,也可谓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新年开市第一天,主控《哪吒2》的光线传媒涨停,三天内涨幅超50%,博纳影业、北京文化、中国电影纷纷大跌,博纳影业甚至直接跌停。

这或许昭示着,经历了去年陷入冰点的电影市场之后,2025年创纪录的春节档仍旧难以提振整个电影市场,影视行业仍旧冷热不均,震荡不停。

01

在《哪吒2》的火热背后,主控公司光线传媒赚得盆满钵满。

根据光线传媒的公告,《哪吒之魔童闹海》自1月29日上映以来,截至2月4日,累计票房收入约为48.4亿元,公司来源于该影片的营业收入区间约为9.5亿至10.1亿元。

随着票房持续上涨,光线从中获利还会更多,如若《哪吒2》成功超过100亿票房,光线传媒在这一项目上的收益将超20亿元,而2023年全年,光线传媒的营收也仅为15.46亿。

但以过往经验来看,《哪吒2》带来的营收暴涨,或许很难支持光线传媒股价的长期上涨。

就在6年以前,哪吒第一部《哪吒之魔童降世》的上映,也曾给光线传媒带来了长达半年的震荡上行周期。

在《哪吒1》点映一周后,光线传媒股价连续上涨约7%,最后一批点映后,电影口碑持续发酵,使得光线传媒股价在上映前三周,累计涨幅已经达到26%。

电影正式上映之后,电影票房一路高涨,最终带动光线传媒股价一路连涨至2020年初,半年内涨幅达到50%。

但从此也可以看出,影视股短期暴涨仅限于情绪的集中释放,股价随着影片表现震荡才是常态。

那么放眼未来,光线传媒还能否复制《哪吒2》的成功呢?

光线传媒2024年3 季报显示,动画电影上,光线传媒的储备还有《三国的星空》、《去你的岛》、《大鱼海棠2》、《相思》、《朔风》、《西游记之大圣闹天宫》、《姜子牙2》、《茶啊二中2》等项目。

真人电影储备则有《“小”人物》、《透明侠侣》、《墨多多谜境冒险》、《莫尔道嘎》、《四十四个涩柿子》等。

可以看出,其中有多个大IP续作,如《西游记之大圣闹天宫》(《大圣归来》续作)、《大鱼海棠2》、《姜子牙2》、《茶啊二中2》等,然而相较于“哪吒”系列的成功,前作体量都要小得多。

此前光线传媒曾被寄予厚望,希望复刻“哪吒”系列成功的《姜子牙》,最终斩获16亿票房。

《大鱼海棠》票房仅5.66亿元,且在近年来收获不少差评,这些电影的续集票房仍需有待市场考验。

放眼全球电影市场,动画电影也正在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

去年,皮克斯《头脑特工队2》以16.26亿美元的票房拿下全球票房冠军。

除此之外,在全球票房榜前十中,《神偷奶爸4》、《海洋奇缘2》、《功夫熊猫8》分别以9.69亿美元、8.27亿美元、5.48亿美元的票房分列票房榜第3、第4和第8位。

不仅如此,除去国产电影,海外票房榜前十中,有九部为IP续作。

这样的转变,也昭示着电影行业的新时代正在来临。

02

电影票房榜上,新王登顶,旧王退场,背后的影视公司也是如此,一家欢喜几家愁。

此前的票房第一《长津湖》背后的出品公司博纳影业,在这次春节档主投的《蛟龙行动》在春节档新片中排名最末,整个春节档仅收获不到4亿票房,也导致博纳股价接连大跌。

过往十年,靠着“主旋律大片”,如“山河海三部曲”《智取威虎山》、《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胜利三部曲”《长津湖》、《无名》、《中国医生》等等,博纳笑傲中国电影市场。

近几年,博纳却接连遭遇滑铁卢。

在经历了去年一年《传说》、《红楼梦之金玉良缘》的接连折戟之后,博纳于近期预告,2024年预计亏损6.37-8.81亿元,这也是博纳影业自A股上市以来连续亏损的第三年。

作为资本密集型产业,影视行业对流动资金的依赖性极高,一旦一部电影没有收回成本,后续电影的宣发制作都将受到影响。

因此,《蛟龙行动》的票房惨败,无疑会使得博纳影业本就低迷的现状雪上加霜。

寄希望于延续《红海行动》的成功,博纳在这部电影上几乎押注了全部的现金流,拿出十亿投资,去年博纳董事长于冬在接受采访时还表示,《蛟龙行动》是中国目前为止电影投资最大的电影,但最终却惨淡收场。

《蛟龙行动》失利给博纳带来的影响尚未可知,但对于博纳而言,仍旧只能将希望寄托于未来可能出现的爆款。

2024年半年报显示,博纳已储备的项目包括两部主旋律电影《克什米尔公主号》《四渡》、动画电影《人体大战》、科幻电影《三星堆:未来启示录》、喜剧电影《狂奔的老爸》、金融题材电影《股市之狼》等,一系列电视剧《明月几时有》、《濠江潮涌》、《南海风云》也仍等待播出。

目前《克什米尔公主号》和《四渡》两部电影已经开机,如果后续电影中能够出现爆款,那么博纳还能有一线生机。

博纳面临的现状是整个影视行业共同的困境,那就是电影观众的观影热情正在逐渐下滑,进而导致大制作的风险正在逐渐提高。

灯塔专业版的统计显示,2016年至2024年间,一年“只去一次”电影院的观众比例从48%上升到了57%,一年去6次及以上的核心电影观众比例,却从14%下降到8%,近乎腰斩。

也正因如此,更为稳妥的IP电影正在成为影视行业投资的重点,尤其是动画IP。

这一点在今年的春节档已经有所体现,今年春节档新片基本均为IP续作或改编。

这样的策略也确实收获了成功,在今年的票房推动下,哪吒IP和唐探IP系列票房均已超过100亿。

而放眼未来,相比电影行业传统快进快出的商业模式、围绕票房打转的未来展望,IP电影及其IP潜力给予了制作方更多的想象空间。

以“流浪地球”系列电影为例,《流浪地球2》大获成功后,周边产品也热销,赛凡的数字生命卡等周边众筹直接破亿,积木、手办等相关产品销售额均破千万,足以见得大IP对周边产品的带动能力。

事实上,招商证券在去年的一篇研报中,就已经将光线传媒定义为国内头部IP公司。

目前,光线旗下的动画厂牌“彩条屋”与“光线动画”正以双线推进,共同打造“中国神话宇宙”这一颇具中国特色的IP,而相比真人电影,动画电影角色固定性高可塑性强,IP开发价值远超真人电影。

这一模式在海外早已有所验证,“漫威宇宙”在十几年时间内狂揽几百亿美元票房,衍生品销售超过百亿,被迪士尼以50亿美元收购后,更是衍生出了家庭娱乐等诸多IP分支产品。

放眼国内,目前的影视公司多数并不涉及IP运营,亦或者运营能力堪忧,在这一方面仍旧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

正如去年“谷子经济”掀起热潮,泡泡玛特市值超过千亿,名创优品市值超过500亿,均领先于绝大多数的影视和内容公司。

因此,放眼未来,相比影视储备,如何打造IP并发挥IP潜力,也将成为影视企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但在美好的展望之前,现实也相当残酷。

在哪吒和唐探系列延续成功的同时,《封神2》已经自毁城墙,口碑大跌的同时,票房也仅过10亿,引发了不少观众对于《封神3》的担忧,“名作之壁”《熊出没》今年直接破壁,票房没能超过十亿。

对于现在的中国电影行业而言,如何在积累IP热度的同时避免IP价值下降,已经实属不易。而只有在成功的IP基础上,IP运营及拓展,才能成为可能。

03

2024年,春节档票房占全年电影市场票房比例已达到18.8%,票房排名前十的电影三部来自春节档。

不出意外的话,由于哪吒的存在,2025年这一比例还会继续提升。

对于影视公司和电影院来说,春节档几乎就是全年决定胜负的关键。

唐探系列的导演陈思诚曾提到,中国电影有一个红线,如果票房红线达不到480亿,中国70%的影院可能面临关门的风险。

而去年,全年票房仅425亿,甚至不如短剧行业的规模,不少人认为,短剧正在抢走电影观众,电影观众正逐渐流失。

但今年《哪吒2》却成功点燃了所有观众和影院的热情,以至于影院排片出现“2000人场”以及一天排99场《哪吒2》的盛况。

对比之下,短剧“春节档”却明显哑火,一部爆款短剧也没有出现。

可见,短剧和电影并非互斥,质量才是吸引观众买票观影和付费看剧的关键。

短时间来看,春节档的火爆或许很难改变行业的整体形势,但这无疑证明,观众仍旧对于电影行业抱有期待,仍旧有着观影热情。

而对于影视公司来说,只要好好打磨作品,也能仍旧能够获得观众的喜爱。(全文完)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任何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