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浪潮中,中国建筑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投资建设集团之一,始终以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引领中国建造行业发展为己任,在房屋建筑、基础设施、地产开发等领域持续领跑,用一座座地标工程镌刻时代印记,以稳健的经营业绩和创新的发展模式,诠释着中央企业的责任与担当。
行业龙头地位稳固,全产业链优势彰显
作为我国专业化发展最久、市场化经营最早、一体化程度最高、全球规模最大的投资建设集团之一,中国建筑业务遍布国内及海外上百个国家,旗下业务涵盖投资开发、工程建设、勘察设计等,多年来稳居世界五百强前列。2024年,公司新签合同总额45027亿元,同比增长4.1%。建筑业务方面,中国建筑2024年新签合同额为40808亿元,同比增长5.4%。其中,基础设施业务14149亿元,同比增长21.1%,维持高增态势。
财务稳健与股东回报并重,彰显长期投资价值
在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下,中国建筑展现出强大的抗风险能力。三季报显示,2024年1-9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3万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97亿元,整体经营增长保持稳健。更值得关注的是,公司持续加大投资者回报,连续三年现金分红超过百亿元。其中,2023年现金分红金额增速高于归母净利润增速,现金分红比例20.82%,现金分红金额达到112.98亿元,创6年来新高,为投资者提供了稳定的回报。此外,中国建筑控股股东中建集团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及中长期投资价值的认可,2024年10月启动的增持计划,拟以6亿至12亿元增持股份,并尝试“回购增持再贷款”等创新工具,凸显对公司内在价值的认可。
战略布局与国家同频,服务大局显担当
业务发展方面,中国建筑持续深度融入国家战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一带一路”倡议中扮演关键角色。2025年初,集团在雄安新区召开市场营销推进会,提出以“城市运营”为新增长极,强化数字赋能与区域协同,构建“中建一盘棋”发展格局。在国际市场上,中国建筑同样展现出了强大的竞争力。通过“一带一路”倡议等国际合作平台,中国建筑加速出海,承接了众多海外高端项目,大幅提升公司国际影响力的同时,也积累了宝贵的国际化运营经验。
面对房地产行业调整,中国建筑主动优化结构,2024 年Q1-Q3 公司房建业务新签合同额20011 亿元,同比增长0.9%;其中,住宅、商业综合、保障性住房等新签合同额有较大幅度下降,但工业厂房新签合同额5208 亿元,同比增长26.4%,结构持续调整优化。
未来,中国建筑将继续加速向高端化、智能化、全球化迈进。知名财经评论员、博星证券研究所所长、金董汇负责人邢星先生表示:在“建筑强国”的征程中,中国建筑这家承载着共和国建设记忆的企业,正以科技之力重塑产业形态,以绿色之笔绘就生态蓝图,以责任之心回报股东与社会,持续书写属于中国建造的时代传奇。
市场注意到,截止2025年2月6日收盘,中国建筑市净率(PB)仅0.51倍,兼具估值修复空间与高股息防御属性,有望成为“中特估”概念下的优质标的。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浪潮中,中国建筑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投资建设集团之一,始终以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引领中国建造行业发展为己任,在房屋建筑、基础设施、地产开发等领域持续领跑,用一座座地标工程镌刻时代印记,以稳健的经营业绩和创新的发展模式,诠释着中央企业的责任与担当。
行业龙头地位稳固,全产业链优势彰显
作为我国专业化发展最久、市场化经营最早、一体化程度最高、全球规模最大的投资建设集团之一,中国建筑业务遍布国内及海外上百个国家,旗下业务涵盖投资开发、工程建设、勘察设计等,多年来稳居世界五百强前列。2024年,公司新签合同总额45027亿元,同比增长4.1%。建筑业务方面,中国建筑2024年新签合同额为40808亿元,同比增长5.4%。其中,基础设施业务14149亿元,同比增长21.1%,维持高增态势。
财务稳健与股东回报并重,彰显长期投资价值
在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下,中国建筑展现出强大的抗风险能力。三季报显示,2024年1-9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3万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97亿元,整体经营增长保持稳健。更值得关注的是,公司持续加大投资者回报,连续三年现金分红超过百亿元。其中,2023年现金分红金额增速高于归母净利润增速,现金分红比例20.82%,现金分红金额达到112.98亿元,创6年来新高,为投资者提供了稳定的回报。此外,中国建筑控股股东中建集团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及中长期投资价值的认可,2024年10月启动的增持计划,拟以6亿至12亿元增持股份,并尝试“回购增持再贷款”等创新工具,凸显对公司内在价值的认可。
战略布局与国家同频,服务大局显担当
业务发展方面,中国建筑持续深度融入国家战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一带一路”倡议中扮演关键角色。2025年初,集团在雄安新区召开市场营销推进会,提出以“城市运营”为新增长极,强化数字赋能与区域协同,构建“中建一盘棋”发展格局。在国际市场上,中国建筑同样展现出了强大的竞争力。通过“一带一路”倡议等国际合作平台,中国建筑加速出海,承接了众多海外高端项目,大幅提升公司国际影响力的同时,也积累了宝贵的国际化运营经验。
面对房地产行业调整,中国建筑主动优化结构,2024 年Q1-Q3 公司房建业务新签合同额20011 亿元,同比增长0.9%;其中,住宅、商业综合、保障性住房等新签合同额有较大幅度下降,但工业厂房新签合同额5208 亿元,同比增长26.4%,结构持续调整优化。
未来,中国建筑将继续加速向高端化、智能化、全球化迈进。知名财经评论员、博星证券研究所所长、金董汇负责人邢星先生表示:在“建筑强国”的征程中,中国建筑这家承载着共和国建设记忆的企业,正以科技之力重塑产业形态,以绿色之笔绘就生态蓝图,以责任之心回报股东与社会,持续书写属于中国建造的时代传奇。
市场注意到,截止2025年2月6日收盘,中国建筑市净率(PB)仅0.51倍,兼具估值修复空间与高股息防御属性,有望成为“中特估”概念下的优质标的。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