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工智能平台DeepSeek因其创新技术和广泛应用迅速走红,成为科技界的焦点。
然而,随着其知名度的提升,网络黑产也盯上了这一“香饽饽”。据奇安信XLab实验室的最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当前已有2650个网站仿冒DeepSeek及实施钓鱼行为,且这一数量仍在迅速攀升。
封面新闻记者注意到,针对以上情况,杭州深度求索公司(DeepSeek)于2月6日在其官方平台发布官方声明,强调目前除DeepSeek官方用户交流微信群外,从未在国内其他平台设立任何群组,一切声称与DeepSeek官方群组有关的收费行为均系假冒。
“今天早上我只问了一个问题,就说系统繁忙稍后再试,已经下午了这个问题还没给我答案。”2月7日,不少用户向封面新闻记者反映,在使用DeepSeek时系统持续繁忙,记者随后询问DeepSeek相关工作人员,截至发稿并未得到回应。
图为小红书平台DeepSeek付费课程。
山寨网站:钓鱼欺诈、域名抢注、流量引导
“如何用DeepSeek赚到100万”“DeepSeek带你躺着赚钱”封面新闻记者注意到,在社交媒体上,频频能看到教你如何用DeepSeek实现一夜暴富,在淘宝、闲鱼等平台上,不少商家打着“本地部署”的概念兜售DeepSeek接入教程,教你如何把DeepSeek训练成赚钱工具的链接,标价最高达到10万元。
这些假冒DeepSeek的网站,主要采用近似的域名与界面布局来误导用户,进而散布恶意软件、非法获取个人数据或诱骗用户支付订阅费用。
有诈骗者利用DeepSeek进行金融诈骗,创建了所谓“高大上功能”的空气币(无实质价值的虚拟货币),甚至出现宣称可以购买DeepSeek内部原始股的网站。
而假冒DeepSeek的诸多网站,主要采用近似的域名与界面布局来误导用户,进而散布恶意软件、非法获取个人数据或诱骗用户支付订阅费用。
报告称,这些仿冒域名的使用用途主要为钓鱼欺诈、域名抢注、流量引导,其中钓鱼欺诈行为主要包括利用非法手段窃取用户的登录凭证,利用高度相似域名和界面布局误导用户,以及诱使用户购买虚拟资产等诈骗手段。
2月7日,网络安全专家在接受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指出,仿冒网站的背后可能隐藏着同一实体的大批量注册行为。“然而,由于域名注册人普遍采用隐私保护措施,这一推测难以得到证实。”
高仿APP、充值骗局 6位数天价使用教程
近期,苹果应用商店涌现了多款仿冒DeepSeek的应用程序,如DeepSeed、DreamDesk等高度相似的仿制应用。这些高仿APP的名称与图标设计都极具误导性,导致用户在下载时极易产生混淆并下载错误,目前已有部分用户不幸中招受骗。
此外,仿冒APP在用户下载后会引诱其进行付费,骗取订阅费用。有部分被骗用户反馈,不小心下载到冒牌应用DreamDesk后,被诱导支付了198元的永久会员费。
除仿冒网站与应用外,在许多平台上存在利用DeepSeek进行盈利乃至“欺诈性获利”的行为。在某些电商或知识付费的平台上,众多以“通过DeepSeek赚钱”为噱头的课程接连不断。这些课程聚焦于指导如何利用DeepSeek快速创造价值,如使用其生成文案、短视频脚本、文章等,内容涵盖了从基础操作到所谓“迅速致富”策略的各个层面。
DeepSeek的爆火反映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巨大潜力和市场需求,但同时也暴露了网络安全问题的严峻性。山寨网站的出现不仅损害了用户的利益,也影响了DeepSeek的品牌形象。
“我们要合理评估DeepSeek-R1本身的重要意义,如果说2023年初OpenAI发布的ChatGPT让全球看到了大模型的重要价值,那么这一次的强推理能力,其实也是OpenAI在2024年9月份发布的o1率先在全球实现。”复旦大学教授邱锡鹏表示。
增强网络安全意识,加强技术防范措施,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更加美好的数字世界,需要每个用户的努力。(记者 边雪 实习生 朱黎)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
近日,人工智能平台DeepSeek因其创新技术和广泛应用迅速走红,成为科技界的焦点。
然而,随着其知名度的提升,网络黑产也盯上了这一“香饽饽”。据奇安信XLab实验室的最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当前已有2650个网站仿冒DeepSeek及实施钓鱼行为,且这一数量仍在迅速攀升。
封面新闻记者注意到,针对以上情况,杭州深度求索公司(DeepSeek)于2月6日在其官方平台发布官方声明,强调目前除DeepSeek官方用户交流微信群外,从未在国内其他平台设立任何群组,一切声称与DeepSeek官方群组有关的收费行为均系假冒。
“今天早上我只问了一个问题,就说系统繁忙稍后再试,已经下午了这个问题还没给我答案。”2月7日,不少用户向封面新闻记者反映,在使用DeepSeek时系统持续繁忙,记者随后询问DeepSeek相关工作人员,截至发稿并未得到回应。
图为小红书平台DeepSeek付费课程。
山寨网站:钓鱼欺诈、域名抢注、流量引导
“如何用DeepSeek赚到100万”“DeepSeek带你躺着赚钱”封面新闻记者注意到,在社交媒体上,频频能看到教你如何用DeepSeek实现一夜暴富,在淘宝、闲鱼等平台上,不少商家打着“本地部署”的概念兜售DeepSeek接入教程,教你如何把DeepSeek训练成赚钱工具的链接,标价最高达到10万元。
这些假冒DeepSeek的网站,主要采用近似的域名与界面布局来误导用户,进而散布恶意软件、非法获取个人数据或诱骗用户支付订阅费用。
有诈骗者利用DeepSeek进行金融诈骗,创建了所谓“高大上功能”的空气币(无实质价值的虚拟货币),甚至出现宣称可以购买DeepSeek内部原始股的网站。
而假冒DeepSeek的诸多网站,主要采用近似的域名与界面布局来误导用户,进而散布恶意软件、非法获取个人数据或诱骗用户支付订阅费用。
报告称,这些仿冒域名的使用用途主要为钓鱼欺诈、域名抢注、流量引导,其中钓鱼欺诈行为主要包括利用非法手段窃取用户的登录凭证,利用高度相似域名和界面布局误导用户,以及诱使用户购买虚拟资产等诈骗手段。
2月7日,网络安全专家在接受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指出,仿冒网站的背后可能隐藏着同一实体的大批量注册行为。“然而,由于域名注册人普遍采用隐私保护措施,这一推测难以得到证实。”
高仿APP、充值骗局 6位数天价使用教程
近期,苹果应用商店涌现了多款仿冒DeepSeek的应用程序,如DeepSeed、DreamDesk等高度相似的仿制应用。这些高仿APP的名称与图标设计都极具误导性,导致用户在下载时极易产生混淆并下载错误,目前已有部分用户不幸中招受骗。
此外,仿冒APP在用户下载后会引诱其进行付费,骗取订阅费用。有部分被骗用户反馈,不小心下载到冒牌应用DreamDesk后,被诱导支付了198元的永久会员费。
除仿冒网站与应用外,在许多平台上存在利用DeepSeek进行盈利乃至“欺诈性获利”的行为。在某些电商或知识付费的平台上,众多以“通过DeepSeek赚钱”为噱头的课程接连不断。这些课程聚焦于指导如何利用DeepSeek快速创造价值,如使用其生成文案、短视频脚本、文章等,内容涵盖了从基础操作到所谓“迅速致富”策略的各个层面。
DeepSeek的爆火反映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巨大潜力和市场需求,但同时也暴露了网络安全问题的严峻性。山寨网站的出现不仅损害了用户的利益,也影响了DeepSeek的品牌形象。
“我们要合理评估DeepSeek-R1本身的重要意义,如果说2023年初OpenAI发布的ChatGPT让全球看到了大模型的重要价值,那么这一次的强推理能力,其实也是OpenAI在2024年9月份发布的o1率先在全球实现。”复旦大学教授邱锡鹏表示。
增强网络安全意识,加强技术防范措施,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更加美好的数字世界,需要每个用户的努力。(记者 边雪 实习生 朱黎)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