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明确,A股大拐点来了!

2025/2/7 16:36:17 | 广州万隆

11小时前

特别值得强调的是,在午盘交易时段最后半小时,指数再次持续反攻,说明这里的做多情绪是相当明显的。

沪深两市已经连续两个交易日持续放大,当前增量回流是比较坚定的。虽然指数反弹至当前位置面临一定的短线套牢盘解套离场的压力,但整体资金增量回流明确,建议继续持股关注两会行情。

昨天沪深两市成交额超1.5万亿,今天沪深两市成交额直接冲击2万亿。指数方面,创业板指数早盘时段持续上涨冲击2200点10月份以来形成的筹码成本中枢,并且有成交量配合。

虽然进入午盘交易时段有短线获利盘或者是阶段解套盘的抛压影响,创业板指数出现比较明显的回踩,但下跌的过程中成交量仍是有继续回暖配合的,说明技术回踩的过程中有比较活跃的资金承接。

特别值得强调的是,在午盘交易时段最后半小时,指数再次持续反攻,说明这里的做多情绪是相当明显的。预计波段反弹还是会延续。

我们之前一直强调A股当前正处于政策市、资金市阶段。进入两会政策时间窗口,投资者预期有支撑。但我们认为这里资金生态得到明显的改善,才是反弹值得期待的核心原因。

首先是港股的持续上涨,除了国内资金南下推动外,另外一个重要推手是外资方面或者已经开始出手重新战略配置中国资产;

其次,则是国内的资金方面,机构龙虎榜从12月下旬以来的持续重新净买入,以及基金业协会12月底混合基金的赎回压力在过去一年以来首次出现明显扭转,这意味着之前机构一直受赎回压力形成的空头,在经过10月份以来的持续筹码换手之后,有转换成增量多头的趋势;

然后就是私募机构的仓位仍处于历史中低水平,以及春节前后融资盘的剧烈波动的行为等。我们认为这些资金信号显示,A股或者已经重新回到了增量资金有合力,甚至阶段性有抢筹迫空的潜力。

整体上来看,我们的观点认为,资金生态的改善,即有当前窗口的观察信号,也有监管引入中长线资金的明确考核规则,因此阶段性指数波段反弹至前期高点3400-3500应该是非常明确的。

策略上虽然超短面临一定的短线解套盘消化压力,但我们认为需要坚定持股,行情可能已经由存量资金驱动少数核心题材上涨,转向增量资金驱动的春躁行情。

上述来源于数据来源于市场公开信息整理,名单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依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投资顾问:吴顺香(执业编号:A0580623120001)梁伟竞(证书编号:A0580624110011)股市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特别值得强调的是,在午盘交易时段最后半小时,指数再次持续反攻,说明这里的做多情绪是相当明显的。

沪深两市已经连续两个交易日持续放大,当前增量回流是比较坚定的。虽然指数反弹至当前位置面临一定的短线套牢盘解套离场的压力,但整体资金增量回流明确,建议继续持股关注两会行情。

昨天沪深两市成交额超1.5万亿,今天沪深两市成交额直接冲击2万亿。指数方面,创业板指数早盘时段持续上涨冲击2200点10月份以来形成的筹码成本中枢,并且有成交量配合。

虽然进入午盘交易时段有短线获利盘或者是阶段解套盘的抛压影响,创业板指数出现比较明显的回踩,但下跌的过程中成交量仍是有继续回暖配合的,说明技术回踩的过程中有比较活跃的资金承接。

特别值得强调的是,在午盘交易时段最后半小时,指数再次持续反攻,说明这里的做多情绪是相当明显的。预计波段反弹还是会延续。

我们之前一直强调A股当前正处于政策市、资金市阶段。进入两会政策时间窗口,投资者预期有支撑。但我们认为这里资金生态得到明显的改善,才是反弹值得期待的核心原因。

首先是港股的持续上涨,除了国内资金南下推动外,另外一个重要推手是外资方面或者已经开始出手重新战略配置中国资产;

其次,则是国内的资金方面,机构龙虎榜从12月下旬以来的持续重新净买入,以及基金业协会12月底混合基金的赎回压力在过去一年以来首次出现明显扭转,这意味着之前机构一直受赎回压力形成的空头,在经过10月份以来的持续筹码换手之后,有转换成增量多头的趋势;

然后就是私募机构的仓位仍处于历史中低水平,以及春节前后融资盘的剧烈波动的行为等。我们认为这些资金信号显示,A股或者已经重新回到了增量资金有合力,甚至阶段性有抢筹迫空的潜力。

整体上来看,我们的观点认为,资金生态的改善,即有当前窗口的观察信号,也有监管引入中长线资金的明确考核规则,因此阶段性指数波段反弹至前期高点3400-3500应该是非常明确的。

策略上虽然超短面临一定的短线解套盘消化压力,但我们认为需要坚定持股,行情可能已经由存量资金驱动少数核心题材上涨,转向增量资金驱动的春躁行情。

上述来源于数据来源于市场公开信息整理,名单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依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投资顾问:吴顺香(执业编号:A0580623120001)梁伟竞(证书编号:A0580624110011)股市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