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前首富“卖子求存”,钱都去哪了?

财经下午茶

1天前

2007年,随着金融监管政策收紧,东莞银行决定向社会资本转让旗下企业所持东莞证券40%股权。...2024年8月,锦龙股份将东莞证券3亿股股份转让给东莞国资,剩下3亿股尚处于质押状态,暂未能完成交易。

大金融的时代过去了!

2月6日,锦龙股份发布公告,例行公事地向市场披露中山证券挂牌转让的进度,令不少投资者唏嘘不已。

图片来源:股吧

锦龙股份是A股市场上一家颇具故事色彩的公司。

锦龙股份的实控人杨志茂,人称东莞金融“大佬”。早年依托教育和地产起家,曾凭借东莞证券、中山证券两大证券公司,坐上了东莞首富的宝座。

东莞首富旧事

锦龙股份的老板杨志茂,于1994年创办新世纪英才学校,覆盖小学、初中、高中全日制学历教育,是当地知名的私立学校。

学校旁的锦龙湾畔小区,也是杨志茂开发的楼盘之一。

凭借教育和地产,杨志茂的事业走上了发展快车道,野心随之扩大。

他买下了自来水广东清远市自来水公司,又斥资1亿元收购了上市不久的纺织公司,将教育、地产、自来水等业务装入该公司,拼拼凑凑的锦龙股份由此诞生。

杨志茂有着足以匹配野心的眼光。

2007年,随着金融监管政策收紧,东莞银行决定向社会资本转让旗下企业所持东莞证券40%股权。

杨志茂抓住了这个机会,他通过旗下的锦龙股份和新世纪科教,吃下东莞证券共计44.6%股权,成为东莞证券第一大股东。

然而,这一收购背后,有着不足为外人道的博弈。

当时的东莞证券,是一块各方角逐的肥肉,其中最有力的竞争者,除了杨志茂,还有东莞国资。

为了从国资手中“虎口夺食”,杨志茂用起来盘外招。

据锦龙股份公告,杨志茂为了得到关照,向国家工作人员行贿了6411万元,后杨志茂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三年。

2017年东窗事发,东莞证券的IPO之路被迫中止。

然而,即使不惜突破法律底线,成为东莞证券第一大股东,东莞证券仍然没能姓杨。东莞市国资委却通过东莞金融控股集团、东莞市金信发展和东莞控股三家企业持股东莞证券55.4%,依然是东莞证券的实际控制人。

一个不姓杨的东莞证券,尚不能满足杨志茂的胃口,杨志茂随之盯上了中山证券,借机收购了中山证券的66.0517%股权,并将业务触角逐渐深入券商、银行、期货、基金等4大金融业态。

两起收购,让锦龙股份成功转型为“券商股”,并为其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2015年,杨志茂以14亿美元净资产问鼎东莞首富,位列福布斯华人富豪榜第237名。2021年10月,杨志茂夫妇又以105亿元人民币财富值登上《2021年胡润百富榜》。

清仓券商

然而这位东莞前首富的风光也就到此为止了。

2023年11月,锦龙股份宣布拟转让所持东莞证券3亿股股份(占东莞证券总股本的20%)。次月,锦龙股份调整转让计划,改为最多转让6亿股股份,占东莞证券总股本的40%,即“清仓”所持东莞证券股权。

2024年8月,锦龙股份将东莞证券3亿股股份转让给东莞国资,剩下3亿股尚处于质押状态,暂未能完成交易。

在转让东莞证券股份的过程中,锦龙股份又同时选择了清仓中山证券。

2024年6月,锦龙股份再发布《预挂牌转让中山证券股权的公告》,称将转让所持有的中山证券全部12.06亿股股权(占中山证券总股本的67.78%)。

转让东莞证券股份,有前面的控股权之争,后经牢狱之灾,杨志茂选择放手不难理解。

而转让中山证券,则更多是从业务层面考量。

中山证券的业绩连年下滑,2015年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为27.71亿元和7.86亿元;2023年降至4.9亿和0.91亿元。

在公司债上,中山证券也曾栽过大跟头。

2018年,中山证券购买了泛海控股发行的债券,但截至2021年到期日时,“泛海系”爆雷,中山证券血本无归,据悉,中山证券的相关亏损高达上亿元。

转型算力,“画饼充饥”

随着券商故事临近尾声,锦龙股份拉开了“转型序幕”。

2024年4月22日晚,公司公告称,拟与赛富建鑫、九章云极成立项目公司在广东地区合作开展智算中心建设及运营业务。

公告透露,该中心总投资规模不超10亿元,规划建设成两个各125台8卡服务器算力集群,拟分三期落地。

2024年6月5日公告称,目前第一期项目正推进中。并表示,“通过本次交易(出售中山证券),将可加大资金回笼规模,降低公司负债率和优化财务结构,有利加快推进公司业务转型,从而为公司向实体经济转型和拓展新质生产力创造有利条件,确保可持续发展。”

图片来源:股吧

投资者们也相当关注锦龙股份在算力领域的进展。至今,8个月过去了,锦龙股份并未在对投资者算力相关的问题予以正面回应,所以结果怎么样很难说。

锦龙股份转型算力,更像是对投资者“画饼充饥”。

近年来,锦龙股份的资产负债率节节攀升,截至2024年三季度,已高达81.5%,2021-2023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24.61亿元、-1.655亿元、-5.494亿元。

甚至,锦龙股份已经到了需要向典当行借钱的程度。

2024年1月16日,锦龙股份公告称,为补充流动资金,董事会同意锦龙股份向烟台智库典当有限公司借款5000万元人民币,期限6个月。

2025年2月4日,锦龙股份公告称,公司拟向控股股东新世纪公司及其母公司弘舜公司借款,总额不超过15亿元,借款期限为一年,年利率预计不超过10%。

借款原因,是为了偿还锦龙股份此前的借款,以及补充公司流动资金,能够缓解公司财务压力,符合公司的整体利益。

图片来源:股吧

有投资者认为,这是“自己借自己的钱再想办法做账把钱到自己兜里。”不过也有投资者指出,“没有任何抵押和担保,这个利息已经算很低了。”

结语

锦龙股份可谓与券商业共浮沉,作为曾经的一方“金融大鳄”,逐渐跌落神坛。

从2024年6月算起,中山证券挂牌转让8个月,至今乏人问津,折射了券商行业当前发展乏力的现状。

时代大潮下,一位位首富变前首富,甚至是“首负”。大金融的时代过去了,下一个风口会在哪?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免责声明(上下滑动查看全部)

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另,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财经下午茶力求文章所载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2007年,随着金融监管政策收紧,东莞银行决定向社会资本转让旗下企业所持东莞证券40%股权。...2024年8月,锦龙股份将东莞证券3亿股股份转让给东莞国资,剩下3亿股尚处于质押状态,暂未能完成交易。

大金融的时代过去了!

2月6日,锦龙股份发布公告,例行公事地向市场披露中山证券挂牌转让的进度,令不少投资者唏嘘不已。

图片来源:股吧

锦龙股份是A股市场上一家颇具故事色彩的公司。

锦龙股份的实控人杨志茂,人称东莞金融“大佬”。早年依托教育和地产起家,曾凭借东莞证券、中山证券两大证券公司,坐上了东莞首富的宝座。

东莞首富旧事

锦龙股份的老板杨志茂,于1994年创办新世纪英才学校,覆盖小学、初中、高中全日制学历教育,是当地知名的私立学校。

学校旁的锦龙湾畔小区,也是杨志茂开发的楼盘之一。

凭借教育和地产,杨志茂的事业走上了发展快车道,野心随之扩大。

他买下了自来水广东清远市自来水公司,又斥资1亿元收购了上市不久的纺织公司,将教育、地产、自来水等业务装入该公司,拼拼凑凑的锦龙股份由此诞生。

杨志茂有着足以匹配野心的眼光。

2007年,随着金融监管政策收紧,东莞银行决定向社会资本转让旗下企业所持东莞证券40%股权。

杨志茂抓住了这个机会,他通过旗下的锦龙股份和新世纪科教,吃下东莞证券共计44.6%股权,成为东莞证券第一大股东。

然而,这一收购背后,有着不足为外人道的博弈。

当时的东莞证券,是一块各方角逐的肥肉,其中最有力的竞争者,除了杨志茂,还有东莞国资。

为了从国资手中“虎口夺食”,杨志茂用起来盘外招。

据锦龙股份公告,杨志茂为了得到关照,向国家工作人员行贿了6411万元,后杨志茂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三年。

2017年东窗事发,东莞证券的IPO之路被迫中止。

然而,即使不惜突破法律底线,成为东莞证券第一大股东,东莞证券仍然没能姓杨。东莞市国资委却通过东莞金融控股集团、东莞市金信发展和东莞控股三家企业持股东莞证券55.4%,依然是东莞证券的实际控制人。

一个不姓杨的东莞证券,尚不能满足杨志茂的胃口,杨志茂随之盯上了中山证券,借机收购了中山证券的66.0517%股权,并将业务触角逐渐深入券商、银行、期货、基金等4大金融业态。

两起收购,让锦龙股份成功转型为“券商股”,并为其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2015年,杨志茂以14亿美元净资产问鼎东莞首富,位列福布斯华人富豪榜第237名。2021年10月,杨志茂夫妇又以105亿元人民币财富值登上《2021年胡润百富榜》。

清仓券商

然而这位东莞前首富的风光也就到此为止了。

2023年11月,锦龙股份宣布拟转让所持东莞证券3亿股股份(占东莞证券总股本的20%)。次月,锦龙股份调整转让计划,改为最多转让6亿股股份,占东莞证券总股本的40%,即“清仓”所持东莞证券股权。

2024年8月,锦龙股份将东莞证券3亿股股份转让给东莞国资,剩下3亿股尚处于质押状态,暂未能完成交易。

在转让东莞证券股份的过程中,锦龙股份又同时选择了清仓中山证券。

2024年6月,锦龙股份再发布《预挂牌转让中山证券股权的公告》,称将转让所持有的中山证券全部12.06亿股股权(占中山证券总股本的67.78%)。

转让东莞证券股份,有前面的控股权之争,后经牢狱之灾,杨志茂选择放手不难理解。

而转让中山证券,则更多是从业务层面考量。

中山证券的业绩连年下滑,2015年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为27.71亿元和7.86亿元;2023年降至4.9亿和0.91亿元。

在公司债上,中山证券也曾栽过大跟头。

2018年,中山证券购买了泛海控股发行的债券,但截至2021年到期日时,“泛海系”爆雷,中山证券血本无归,据悉,中山证券的相关亏损高达上亿元。

转型算力,“画饼充饥”

随着券商故事临近尾声,锦龙股份拉开了“转型序幕”。

2024年4月22日晚,公司公告称,拟与赛富建鑫、九章云极成立项目公司在广东地区合作开展智算中心建设及运营业务。

公告透露,该中心总投资规模不超10亿元,规划建设成两个各125台8卡服务器算力集群,拟分三期落地。

2024年6月5日公告称,目前第一期项目正推进中。并表示,“通过本次交易(出售中山证券),将可加大资金回笼规模,降低公司负债率和优化财务结构,有利加快推进公司业务转型,从而为公司向实体经济转型和拓展新质生产力创造有利条件,确保可持续发展。”

图片来源:股吧

投资者们也相当关注锦龙股份在算力领域的进展。至今,8个月过去了,锦龙股份并未在对投资者算力相关的问题予以正面回应,所以结果怎么样很难说。

锦龙股份转型算力,更像是对投资者“画饼充饥”。

近年来,锦龙股份的资产负债率节节攀升,截至2024年三季度,已高达81.5%,2021-2023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24.61亿元、-1.655亿元、-5.494亿元。

甚至,锦龙股份已经到了需要向典当行借钱的程度。

2024年1月16日,锦龙股份公告称,为补充流动资金,董事会同意锦龙股份向烟台智库典当有限公司借款5000万元人民币,期限6个月。

2025年2月4日,锦龙股份公告称,公司拟向控股股东新世纪公司及其母公司弘舜公司借款,总额不超过15亿元,借款期限为一年,年利率预计不超过10%。

借款原因,是为了偿还锦龙股份此前的借款,以及补充公司流动资金,能够缓解公司财务压力,符合公司的整体利益。

图片来源:股吧

有投资者认为,这是“自己借自己的钱再想办法做账把钱到自己兜里。”不过也有投资者指出,“没有任何抵押和担保,这个利息已经算很低了。”

结语

锦龙股份可谓与券商业共浮沉,作为曾经的一方“金融大鳄”,逐渐跌落神坛。

从2024年6月算起,中山证券挂牌转让8个月,至今乏人问津,折射了券商行业当前发展乏力的现状。

时代大潮下,一位位首富变前首富,甚至是“首负”。大金融的时代过去了,下一个风口会在哪?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免责声明(上下滑动查看全部)

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另,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财经下午茶力求文章所载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