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苏“第一经济大省”之争,真问题深藏在背后

冰川思享号

4天前

在2024年12月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对2023年的经济数据出了一个修订版,广东与江苏的差距缩小为6981.42亿元。

在经济大趋势高歌猛进时,广东的“核心式”发展模式可能占据上风,一线城市与附着其上的互联网大厂一样,往往更接近经济大势的晴雨表而在经济前景不明朗时,江苏的“散装式”发展模式可能更耐得住风浪。

撰文丨张明扬
2025年开年,随着2024年各省GDP数据的陆续公布,一个经典的PK套路风云再起:粤苏,谁是天下第一。

算上2024年,广东已连续36年排名全国第一,但对江苏的领先优势已缩小到不到4个百分点。

如果说过去谈论粤苏更像是一个舆论噱头的话,那么,从2024年起,这将是一个无比真切的议题。

当然,真切不一定代表重要。

01

按照2023年的最初数据,广东GDP为135673.16亿元,江苏为128222.2亿元,广东领先7450.96亿元。

差距虽不算大,但并没那么容易追上。

然而,在2024年12月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对2023年的经济数据出了一个修订版,广东与江苏的差距缩小为6981.42亿元。

一个月后,2024年的数据最新出台,广东 GDP 为141633.81亿元,江苏为137008亿元,差距大幅度缩小为4626亿元,江苏的GDP已经达到了广东的96.7%。

▲江苏省常州市(图/图虫创意)

最令广东方面焦虑的数据可能是经济增速,从2020年开始,江苏已连续5年超过广东:2020年,3.7% VS 2.2%;2021年,8.6% VS 8.0%;2022年,2.6% VS 2%;2023年,5.8% VS 4.8%。

2024年,两省的GDP增速差距达到新高:5.8% VS 3.5%。

2019年,广东比江苏的GDP还高8040亿元,到了2024年,就只剩下4626亿元。

如果这个增速趋势大致保持不变,3—6年左右,江苏就将夺过GDP第一的宝座。如果以2024年的“极端增速”为口径,甚至两年就够了。

02

GDP全国第一,这个数据有没有意义?

广东的网友对此一向是嗤之以鼻,他们的经典语录是:谁爱第一谁第一,广东为了这个第一已经做了很多年的“冤大头”。

他们的潜台词是,广东财政的净上缴数额常年大幅超过江苏:2023年,广东财政净上缴数额约8596亿元,江苏财政净上缴数额约5057亿元

当然,还有一项相对没那么重要但差距更加触目惊心的数据:2023年,广东向国库上缴了1158亿统筹调剂金,江苏为117亿,广东几乎是江苏的10倍。

可以这么说,广东网友不是不关心GDP,他们更关心“广东优先”。

▲深圳市民中心(图/图虫创意)

江苏作为追赶者,网友对GDP的热情可能是要更高一些,但在相关社交媒体的讨论中,说着说着也会出现“歪楼”,最流行的抱怨是:江苏的养老金数额相对于经济发展水平严重偏低了,GDP第一有啥用,养老金提一提才是王道。

这个抱怨也是真实的,养老金的相对被低估(其实也没网友说的那么夸张),的确是江苏的某种“特殊省情”。

一边关心财政上缴,一边关心养老金,各有各的道理,相比唯GDP论的大省沙文主义,算得上“民智已开”。

03

经济数据当然也是有意义的。但相比谁是GDP第一,结合更多元的经济数据,深入分析两省经济发展风格上的差异,更有现实价值。

江苏为何连续5年的GDP增速超过广东,不是几句话能说清楚的,但有几个角度的确可以谈谈。

其一,外贸。

2024年,广东进出口总值9.11万亿元,江苏为5.62万亿元,相比GDP的毫厘之差,两省的外贸数据差距巨大。

虽然这一数据未必反映全貌,但广东经济的外贸依存度显然高于江苏。这在改革开放的大多数时间里,都是广东的核心竞争优势,都考虑到目前波谲云诡的国际贸易环境,经济对外贸的依赖过高自然意味着更大的风险。

2024年,广州与广东第三城佛山的GDP增速分别仅为2.1%与1.3%,除了汽车与房地产的拖累外,出口的下滑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考虑到国际贸易环境在短期内很难根本改善,这也将是广东经济未来可能的风险敞口。

▲广东深圳盐田港(图/图虫创意)

其二,散装与核心之争。

2024年,江苏13个地级市的GDP全部进入全国百强之列,省内最拉胯的连云港也能排到72位。

而广东呢,21个地级市里只有10个进入百强之列。

从散装度而言,广东远远不如江苏。

对于江苏更有意义的数据在于,江苏的经济洼地苏北GDP增速已连续多年超过苏南。

而粤西和粤北,广东人连谈都懒得谈。

当然,如果换到“核心”这个维度,广东有两个一线城市,江苏一个都没有,江苏经济最强的苏州,GDP比深圳要足足少上一万亿(3.68万亿VS2.67万亿)。

哪种模式更好,很难说。

但有一组触目惊心的数据对比可以看看。

广东GDP总量最低的云浮,仅为最高之深圳的3.5%(2023年数据);2024年,江苏GDP总量最低的连云港,达到了最高之苏州的17.45%(2024年数据)。

广东人均GDP最低的梅州,仅为最高之深圳的18.6%(2023年数据);2024年,江苏人均GDP最低的宿迁,达到了最高之无锡的42.84%(2023年数据)。

觉得哪种模式好,可能更取决于你生活在几线城市。

但有一种未必严密的衍生推论可以探讨一下:在经济大趋势高歌猛进时,广东的“核心式”发展模式可能占据上风,一线城市与附着其上的互联网大厂一样,往往更接近经济大势的晴雨表;而在经济前景不明朗时,江苏的“散装式”发展模式可能更耐得住风浪。

其三,消费。

2024年,广东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4.79万亿元,增长0.8%;江苏为4.77万亿元,增长4.6%。

即使不谈增速,江苏在消费数据上也已无限接近广东,差距显著小于GDP。

有可能在2025年,江苏就将完成对广东的超越。

▲南京老门历史文化街(图/冰川)

消费数据的成因很复杂,恕我无力给出更深层次的分析。

但有一个可能性可以说下,江苏的散装对此亦有贡献。一个区域发展相对均衡的消费市场,在潜力上很可能要强于两极分化的市场。

当外贸在全国范围内趋势不明,省内消费力之消长是不是更有可能决定两省的未来发展,更有可能成为两省民生感受的冷暖自知。

以上这三组数据,是不是也共同构成了一种解释:2020年始,为何在全国整体经济增速不符合预期的大环境下,江苏反而正在“逆势”赶超广东。

*本文为冰川思想库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南宋何以衰亡

元朝何以崛起

探究民族之气节

探寻王朝盛衰的深层原因

《弃长安》之后看崖山

冰川研究员、新锐历史作家
张明扬
非虚构著作

作者特约签名本

数量有限

售完为止


刘擎、虞云国、张帆、
许纪霖、郭建龙、周思成
联袂推荐

点击广告,立即购买

*题图为广州花城广场,来源于图虫创意

*本版编辑:冰小乐

*投稿邮箱:bcsxk2016@163.com

*商务微信:lhellohm

【往期精选】

汇聚思想 分享锐见
中国传媒榜·十大新媒体
微博·最佳深度报道媒体
今日头条·财经头条号百强
凤凰网评论·年度致敬媒体
网易号·年度最佳签约作者
凤凰一点号·年度深度报道榜
新浪财经·深度思想财经新媒体
虎嗅2020年十大年度作者·实力榜
百家号·最受欢迎图文创作原创作者
传递2017自媒体盛典·年度新锐评论

在2024年12月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对2023年的经济数据出了一个修订版,广东与江苏的差距缩小为6981.42亿元。

在经济大趋势高歌猛进时,广东的“核心式”发展模式可能占据上风,一线城市与附着其上的互联网大厂一样,往往更接近经济大势的晴雨表而在经济前景不明朗时,江苏的“散装式”发展模式可能更耐得住风浪。

撰文丨张明扬
2025年开年,随着2024年各省GDP数据的陆续公布,一个经典的PK套路风云再起:粤苏,谁是天下第一。

算上2024年,广东已连续36年排名全国第一,但对江苏的领先优势已缩小到不到4个百分点。

如果说过去谈论粤苏更像是一个舆论噱头的话,那么,从2024年起,这将是一个无比真切的议题。

当然,真切不一定代表重要。

01

按照2023年的最初数据,广东GDP为135673.16亿元,江苏为128222.2亿元,广东领先7450.96亿元。

差距虽不算大,但并没那么容易追上。

然而,在2024年12月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对2023年的经济数据出了一个修订版,广东与江苏的差距缩小为6981.42亿元。

一个月后,2024年的数据最新出台,广东 GDP 为141633.81亿元,江苏为137008亿元,差距大幅度缩小为4626亿元,江苏的GDP已经达到了广东的96.7%。

▲江苏省常州市(图/图虫创意)

最令广东方面焦虑的数据可能是经济增速,从2020年开始,江苏已连续5年超过广东:2020年,3.7% VS 2.2%;2021年,8.6% VS 8.0%;2022年,2.6% VS 2%;2023年,5.8% VS 4.8%。

2024年,两省的GDP增速差距达到新高:5.8% VS 3.5%。

2019年,广东比江苏的GDP还高8040亿元,到了2024年,就只剩下4626亿元。

如果这个增速趋势大致保持不变,3—6年左右,江苏就将夺过GDP第一的宝座。如果以2024年的“极端增速”为口径,甚至两年就够了。

02

GDP全国第一,这个数据有没有意义?

广东的网友对此一向是嗤之以鼻,他们的经典语录是:谁爱第一谁第一,广东为了这个第一已经做了很多年的“冤大头”。

他们的潜台词是,广东财政的净上缴数额常年大幅超过江苏:2023年,广东财政净上缴数额约8596亿元,江苏财政净上缴数额约5057亿元

当然,还有一项相对没那么重要但差距更加触目惊心的数据:2023年,广东向国库上缴了1158亿统筹调剂金,江苏为117亿,广东几乎是江苏的10倍。

可以这么说,广东网友不是不关心GDP,他们更关心“广东优先”。

▲深圳市民中心(图/图虫创意)

江苏作为追赶者,网友对GDP的热情可能是要更高一些,但在相关社交媒体的讨论中,说着说着也会出现“歪楼”,最流行的抱怨是:江苏的养老金数额相对于经济发展水平严重偏低了,GDP第一有啥用,养老金提一提才是王道。

这个抱怨也是真实的,养老金的相对被低估(其实也没网友说的那么夸张),的确是江苏的某种“特殊省情”。

一边关心财政上缴,一边关心养老金,各有各的道理,相比唯GDP论的大省沙文主义,算得上“民智已开”。

03

经济数据当然也是有意义的。但相比谁是GDP第一,结合更多元的经济数据,深入分析两省经济发展风格上的差异,更有现实价值。

江苏为何连续5年的GDP增速超过广东,不是几句话能说清楚的,但有几个角度的确可以谈谈。

其一,外贸。

2024年,广东进出口总值9.11万亿元,江苏为5.62万亿元,相比GDP的毫厘之差,两省的外贸数据差距巨大。

虽然这一数据未必反映全貌,但广东经济的外贸依存度显然高于江苏。这在改革开放的大多数时间里,都是广东的核心竞争优势,都考虑到目前波谲云诡的国际贸易环境,经济对外贸的依赖过高自然意味着更大的风险。

2024年,广州与广东第三城佛山的GDP增速分别仅为2.1%与1.3%,除了汽车与房地产的拖累外,出口的下滑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考虑到国际贸易环境在短期内很难根本改善,这也将是广东经济未来可能的风险敞口。

▲广东深圳盐田港(图/图虫创意)

其二,散装与核心之争。

2024年,江苏13个地级市的GDP全部进入全国百强之列,省内最拉胯的连云港也能排到72位。

而广东呢,21个地级市里只有10个进入百强之列。

从散装度而言,广东远远不如江苏。

对于江苏更有意义的数据在于,江苏的经济洼地苏北GDP增速已连续多年超过苏南。

而粤西和粤北,广东人连谈都懒得谈。

当然,如果换到“核心”这个维度,广东有两个一线城市,江苏一个都没有,江苏经济最强的苏州,GDP比深圳要足足少上一万亿(3.68万亿VS2.67万亿)。

哪种模式更好,很难说。

但有一组触目惊心的数据对比可以看看。

广东GDP总量最低的云浮,仅为最高之深圳的3.5%(2023年数据);2024年,江苏GDP总量最低的连云港,达到了最高之苏州的17.45%(2024年数据)。

广东人均GDP最低的梅州,仅为最高之深圳的18.6%(2023年数据);2024年,江苏人均GDP最低的宿迁,达到了最高之无锡的42.84%(2023年数据)。

觉得哪种模式好,可能更取决于你生活在几线城市。

但有一种未必严密的衍生推论可以探讨一下:在经济大趋势高歌猛进时,广东的“核心式”发展模式可能占据上风,一线城市与附着其上的互联网大厂一样,往往更接近经济大势的晴雨表;而在经济前景不明朗时,江苏的“散装式”发展模式可能更耐得住风浪。

其三,消费。

2024年,广东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4.79万亿元,增长0.8%;江苏为4.77万亿元,增长4.6%。

即使不谈增速,江苏在消费数据上也已无限接近广东,差距显著小于GDP。

有可能在2025年,江苏就将完成对广东的超越。

▲南京老门历史文化街(图/冰川)

消费数据的成因很复杂,恕我无力给出更深层次的分析。

但有一个可能性可以说下,江苏的散装对此亦有贡献。一个区域发展相对均衡的消费市场,在潜力上很可能要强于两极分化的市场。

当外贸在全国范围内趋势不明,省内消费力之消长是不是更有可能决定两省的未来发展,更有可能成为两省民生感受的冷暖自知。

以上这三组数据,是不是也共同构成了一种解释:2020年始,为何在全国整体经济增速不符合预期的大环境下,江苏反而正在“逆势”赶超广东。

*本文为冰川思想库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南宋何以衰亡

元朝何以崛起

探究民族之气节

探寻王朝盛衰的深层原因

《弃长安》之后看崖山

冰川研究员、新锐历史作家
张明扬
非虚构著作

作者特约签名本

数量有限

售完为止


刘擎、虞云国、张帆、
许纪霖、郭建龙、周思成
联袂推荐

点击广告,立即购买

*题图为广州花城广场,来源于图虫创意

*本版编辑:冰小乐

*投稿邮箱:bcsxk2016@163.com

*商务微信:lhellohm

【往期精选】

汇聚思想 分享锐见
中国传媒榜·十大新媒体
微博·最佳深度报道媒体
今日头条·财经头条号百强
凤凰网评论·年度致敬媒体
网易号·年度最佳签约作者
凤凰一点号·年度深度报道榜
新浪财经·深度思想财经新媒体
虎嗅2020年十大年度作者·实力榜
百家号·最受欢迎图文创作原创作者
传递2017自媒体盛典·年度新锐评论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