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矛盾下的估值支撑期——2025年2月可转债市场展望

申万宏源固收研究

5天前

随着稳增长政策落地,低价券率先修复估值,成为2024年9月底以来转债市场中表现较为优异的品种;但考虑到退市标准收紧+业绩偏弱+估值偏高,转债市场信用风险仍需防范。

主要内容

转债估值

转债价格中位数已修复至120元附近,仅高价转债尚有一定修复空间,2024年9月以来转债市场有价值底和溢价率“双重利好”加持。

2025年1月底百元溢价率指标处于历史中位数附近,依靠估值修复转债较正股持续跑出超额收益,考虑到估值对转债的增厚趋弱,后续转债表现预计较为被动,比较依赖正股走势;此外无论后续正股是上涨还是下跌,中性偏高的转债估值水平均会使得转债的性价比下降。

转债信用

2024年4月发布的《关于严格执行退市制度的意见》将于2025年1月1日正式实施,24年底、25年初小微盘股遭受明显的抛售压力,低价转债明显承压、遭遇较大回撤;截止到2025年1月27日,507家转债发行人中有254家披露了业绩预告,整体较往年偏弱,市场反应整体较为充分。

随着稳增长政策落地,低价券率先修复估值,成为2024年9月底以来转债市场中表现较为优异的品种;但考虑到退市标准收紧+业绩偏弱+估值偏高,转债市场信用风险仍需防范。

供需环境

1月转债供给继续收缩,2月大概率下降趋势难改变。1月转债需求端有所分化,基金保险等相对收益资金增仓,年金及社保等绝对收益资金有所减仓,体现当前单边扩张转债估值下的不同属性资金的分化态度。

2024Q4基金转债持仓

转债ETF仍是增持转债的主要需求方。除此之外,平衡混、一级债基以及转债基金仓位皆有所上升,二级债基变化不大。固收+资金(指一二级债基)仓位分布有所分化,仍有加仓空间。基金转债持仓风格上重回银行、低价偏债等转债。

市场展望与组合推荐

展望2月,转债供给收缩需求增加及权益无明显下跌趋势预期下,转债估值仍将有望持续支撑。策略上,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背景下,建议继续以大盘稳健类品种及高信用偏债转债为底,交易上建议关注产业催化不断的AI及机器人方向。继续推荐不对称性交易、双低动量及结合条款博弈。

风险提示:正股价格波动风险、转债信用风险等

随着稳增长政策落地,低价券率先修复估值,成为2024年9月底以来转债市场中表现较为优异的品种;但考虑到退市标准收紧+业绩偏弱+估值偏高,转债市场信用风险仍需防范。

主要内容

转债估值

转债价格中位数已修复至120元附近,仅高价转债尚有一定修复空间,2024年9月以来转债市场有价值底和溢价率“双重利好”加持。

2025年1月底百元溢价率指标处于历史中位数附近,依靠估值修复转债较正股持续跑出超额收益,考虑到估值对转债的增厚趋弱,后续转债表现预计较为被动,比较依赖正股走势;此外无论后续正股是上涨还是下跌,中性偏高的转债估值水平均会使得转债的性价比下降。

转债信用

2024年4月发布的《关于严格执行退市制度的意见》将于2025年1月1日正式实施,24年底、25年初小微盘股遭受明显的抛售压力,低价转债明显承压、遭遇较大回撤;截止到2025年1月27日,507家转债发行人中有254家披露了业绩预告,整体较往年偏弱,市场反应整体较为充分。

随着稳增长政策落地,低价券率先修复估值,成为2024年9月底以来转债市场中表现较为优异的品种;但考虑到退市标准收紧+业绩偏弱+估值偏高,转债市场信用风险仍需防范。

供需环境

1月转债供给继续收缩,2月大概率下降趋势难改变。1月转债需求端有所分化,基金保险等相对收益资金增仓,年金及社保等绝对收益资金有所减仓,体现当前单边扩张转债估值下的不同属性资金的分化态度。

2024Q4基金转债持仓

转债ETF仍是增持转债的主要需求方。除此之外,平衡混、一级债基以及转债基金仓位皆有所上升,二级债基变化不大。固收+资金(指一二级债基)仓位分布有所分化,仍有加仓空间。基金转债持仓风格上重回银行、低价偏债等转债。

市场展望与组合推荐

展望2月,转债供给收缩需求增加及权益无明显下跌趋势预期下,转债估值仍将有望持续支撑。策略上,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背景下,建议继续以大盘稳健类品种及高信用偏债转债为底,交易上建议关注产业催化不断的AI及机器人方向。继续推荐不对称性交易、双低动量及结合条款博弈。

风险提示:正股价格波动风险、转债信用风险等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