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四次会议!形式主义之风如何解?

秦朔朋友圈

6小时前

我一直认为,中国至少有三个吉尼斯纪录级别的超级形式主义浪费:文山会海、假日高速公路免费、节日送礼。...2024年8月,中央纪委点名批评,某央企的集团办公室,在2022年总共召开了800多次会议。

春节前几天,某家企业,一个内部反形式主义的制度文件燃爆互联网。

文件没有金句,都是具体事,例如严禁下班时间开会、形式主义加班;减少微信群、严禁各类喊口号、严禁微信群内举拳头等形式主义,等等。

实实在在,有点像延安时期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然后,就成为实实在在的网红了。

去年七月份,也有一家企业成了网红。原因是,它们开始实施混合办公方式,每周三、周五,员工可以自由选择办公方式,直白说就是可以居家工作。

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居家办公成为很多企业的常态。估计这家企业也是受了启发,把混合式办公变成了常态。这家企业的CEO为此给员工发了一封公开信,里面有段话说得很好。

他说:“与其做一条把肉体困在工位的咸鱼,我更希望大家在大有可为的年纪,多走出去看看。通过这种新的办公方式,找到新的灵感,用它来解决你工作中、生活中难免会遇到的卡顿时刻。”  

于是,它们也网红了一段。因为,所有企业都在绞尽脑汁降本增效。又发现卷来卷去,卷出来很多形式主义,卷出来一堆堆的群众演员和“影帝”。

我一直认为,中国至少有三个吉尼斯纪录级别的超级形式主义浪费:文山会海、假日高速公路免费、节日送礼。

2024年8月,中央纪委点名批评,某央企的集团办公室,在2022年总共召开了800多次会议。剔除节假日与周末,这个部门的员工,每个人平均每天要参加四个会议——这应该是单一企业会议的吉尼斯纪录了。

我们以正常思维肯定无法理解。也许,三年的疫情管控,令这家企业的领导人焦虑或是失去了存在感,他们希望把损失弥补回来。 

谁能想象,坚持一年、每天参加四个会议是什么感觉?有多少人会产生会议恐惧症?有多少人会变成会议机器人?想一想都令人毛骨悚然。

会议本是任何一种组织的常态化活动,是“家常便饭”,属于基本功的范畴。而事实上,有一些企业的会议有营养,是生产力。而更多的会议则是劳民伤财,低效或者无效,是侵蚀肌体的慢性毒药,是破坏力。

不开会的时候,大多数人对应该怎样开会,都可以说得头头是道。而实际工作中,我们却召开或者参加了很多有毒的会议。

所以,企业在衡量会议效率的时候,必须知道那些糟糕的会议浪费了多少成本,更重要的是产生了多大的破坏力。

如同人的一日三餐,既可以吃得身体健康,也可以吃得脑满肠肥、病从口入。不同的吃法产生不同的结果。

无能的领导者对开会情有独钟,原因在于他们要表现自己的权威与勤政,会议是他们刷存在感的舞台。

企业需要检讨,有哪些会议是必须召开的,并且达到了解决问题的目的,有哪些会议属于可有可无,只是满足了领导者的表演欲。

我们可以通过三类会议,去洞见企业的不同方面:预算会议反映企业的竞争意识与管理水平;年会则反映企业文化;研讨会反映企业的沟通机制与团队水平。

总体而言,会议水平是一家企业的综合素质与企业文化的体现,是日积月累提升的结果。

连会议都开不好,然后开着会大谈特谈核心竞争力,这是我们特别真实的黑色幽默。

会议是我们第一大超级形式主义的浪费。日积月累,一年浪费当以万亿计。关键是有毒,培养了一群演员、若干影帝,最后把竞争力给废了。

第二大超级形式主义的浪费是节假日的高速公路免费。

对于那些自驾游的国人来说,节日长假的高速公路免费,已经变得越来越像大年三十的春节晚会。取消了觉得寂寞,体会了觉得揪心。弃之不甘,用之有毒。

春晚有可以理解的原因。一堂晚会搞了三四十年,说唱跳演,艺术这东西翻来覆去就那么些门类。创新,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所以,春晚就成了全国人民的春节段子,离不开又最不满意。不论怎么老套,反正大年三十晚上,全中国家家户户都要守岁,节目好不好都应了景。今年的春晚倒是反响都不错。

中国的假日经济是从1999年开始搞的,快三十年了。那一年,政府把每年的五一、十一、春节放假的法定天数做了增加,变成了后来俗称的节日小长假。

当然,这是以人为本、关心民生的一个重大进步,毕竟,改革开放使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那么贫穷了,大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日益升级。为人民服务的同时,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刺激消费。不管哪个目的更主要,总之是件好事。应该说推行假日经济的前十年,全国人民都还是其乐融融很幸福的,无非是火车汽车飞机票难买一些,车上拥挤一点。中国人多,拥挤在人们的意识中变成了正常的事情。

2012年,国务院再次发文,节日小长假全国的高速公路对七座以下乘用车免费。中国当时已经有私家乘用车几千万辆,全民福利大快人心。但之后年复一年,每到节日小长假的首尾几天,中国所有高速公路上的情景,就如同冯小刚电影《一九四二》里面人们逃难的场面一样,乌泱乌泱的人困马乏。于是,全民福利变成众人堵心。

怎样把好事办得不落好,没有比节日高速公路免费更经典的事例。

我特别相信,政府一定是想要改变这种状况的。毕竟,全国数万公里的高速公路,每逢假日,便成了停车场,成了人们不得不随地大小便的地方,数百万乃至千万人民困兽一般翘首以待;……

十几年过去了,结果是道路拥堵、瘫痪的情况依旧。因为,中国乘用车越来越多。从2012年到2024年,一个轮回,节假日高速公路照样免费,然后照样拥堵。

原本是要给百姓送点实惠的免费,最后变成了拥堵的罪魁祸首。无论是经济账、时间成本、体力消耗,节日长假的高速公路免费不仅不实惠,实际上早已经是一种灾难。关键是十二年时间,所有人都习以为常,存在即合理,这是更可怕的。

节日长假,高速公路可以不堵吗?肯定很多人都能说得出真理一般的答案:收费就不堵,免费就堵。很多时候,真理是懒人的铠甲。

免费是可以有办法做到不堵或者不那么堵的。譬如,春节假期,不要大年三十零时才开始免费。提前十天就免,一直免到正月十五。免费六七天和免费一个月,我们有能办大事的体制力量,区区高速公路拥堵,何愁不能解决。

也可以高速公路分单、双号免费。不用搞限行,单号车牌双号上了高速也可以,交费就好。老百姓聪明,他自己会算账会去选择。单纯把拥堵归于收费的那种真理性答案,其实是懒政的托词。

做到节日长假高速公路不堵车,一定不是哥德巴赫猜想,比改革总是容易多了。

第三大超级形式主义的浪费是节日礼品消费。这也是中国的世界之最。

长周期的经济下行,使得假日经济越来越具有情绪价值。传统节日或者由电商巨头创造的购物节,消费者昙花一现的消费热情,便成了商家如梦一般的期待。

消费者虽然会变得越来越聪明,心里默念着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双手捂紧钱包。但是,买的不如卖的精,总是会有人贡献智商税。使用者不买、购买者不用的礼品市场,通常都是情绪消费和欺诈产生的沃土。所以,会有中秋节曾志伟直播带货的美诚月饼。到处都是礼品,到处都是浪费。礼品回收,居然也成了一个营生,算是中国特色了。

企业需要一些苦中作乐的精神,因为再难再苦也要坚持。但是,不能让这样的苦中作乐变味,成了黑色幽默。人也需要一些仪式感,感动自己也感动别人。但是,企业不能变成一个沉浸式剧场,每个人都表演投入,彼此都知道全都是表演,多么无聊。

春节美好,人们需要快乐,需要祥和,也需要一些仪式感。但是,绝对不需要形式主义。从这个角度说,企业因为自己的家务事,成了网红,也不失为一个春节礼物。只是,味道有点苦涩。     

/// END /// 

No.6194 原创首发文章|作者 陈惠湘

开白名单 duanyu_H|投稿 tougao99999|图片 视觉中国/豆包

欢迎点看【秦朔朋友圈视频号】

我一直认为,中国至少有三个吉尼斯纪录级别的超级形式主义浪费:文山会海、假日高速公路免费、节日送礼。...2024年8月,中央纪委点名批评,某央企的集团办公室,在2022年总共召开了800多次会议。

春节前几天,某家企业,一个内部反形式主义的制度文件燃爆互联网。

文件没有金句,都是具体事,例如严禁下班时间开会、形式主义加班;减少微信群、严禁各类喊口号、严禁微信群内举拳头等形式主义,等等。

实实在在,有点像延安时期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然后,就成为实实在在的网红了。

去年七月份,也有一家企业成了网红。原因是,它们开始实施混合办公方式,每周三、周五,员工可以自由选择办公方式,直白说就是可以居家工作。

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居家办公成为很多企业的常态。估计这家企业也是受了启发,把混合式办公变成了常态。这家企业的CEO为此给员工发了一封公开信,里面有段话说得很好。

他说:“与其做一条把肉体困在工位的咸鱼,我更希望大家在大有可为的年纪,多走出去看看。通过这种新的办公方式,找到新的灵感,用它来解决你工作中、生活中难免会遇到的卡顿时刻。”  

于是,它们也网红了一段。因为,所有企业都在绞尽脑汁降本增效。又发现卷来卷去,卷出来很多形式主义,卷出来一堆堆的群众演员和“影帝”。

我一直认为,中国至少有三个吉尼斯纪录级别的超级形式主义浪费:文山会海、假日高速公路免费、节日送礼。

2024年8月,中央纪委点名批评,某央企的集团办公室,在2022年总共召开了800多次会议。剔除节假日与周末,这个部门的员工,每个人平均每天要参加四个会议——这应该是单一企业会议的吉尼斯纪录了。

我们以正常思维肯定无法理解。也许,三年的疫情管控,令这家企业的领导人焦虑或是失去了存在感,他们希望把损失弥补回来。 

谁能想象,坚持一年、每天参加四个会议是什么感觉?有多少人会产生会议恐惧症?有多少人会变成会议机器人?想一想都令人毛骨悚然。

会议本是任何一种组织的常态化活动,是“家常便饭”,属于基本功的范畴。而事实上,有一些企业的会议有营养,是生产力。而更多的会议则是劳民伤财,低效或者无效,是侵蚀肌体的慢性毒药,是破坏力。

不开会的时候,大多数人对应该怎样开会,都可以说得头头是道。而实际工作中,我们却召开或者参加了很多有毒的会议。

所以,企业在衡量会议效率的时候,必须知道那些糟糕的会议浪费了多少成本,更重要的是产生了多大的破坏力。

如同人的一日三餐,既可以吃得身体健康,也可以吃得脑满肠肥、病从口入。不同的吃法产生不同的结果。

无能的领导者对开会情有独钟,原因在于他们要表现自己的权威与勤政,会议是他们刷存在感的舞台。

企业需要检讨,有哪些会议是必须召开的,并且达到了解决问题的目的,有哪些会议属于可有可无,只是满足了领导者的表演欲。

我们可以通过三类会议,去洞见企业的不同方面:预算会议反映企业的竞争意识与管理水平;年会则反映企业文化;研讨会反映企业的沟通机制与团队水平。

总体而言,会议水平是一家企业的综合素质与企业文化的体现,是日积月累提升的结果。

连会议都开不好,然后开着会大谈特谈核心竞争力,这是我们特别真实的黑色幽默。

会议是我们第一大超级形式主义的浪费。日积月累,一年浪费当以万亿计。关键是有毒,培养了一群演员、若干影帝,最后把竞争力给废了。

第二大超级形式主义的浪费是节假日的高速公路免费。

对于那些自驾游的国人来说,节日长假的高速公路免费,已经变得越来越像大年三十的春节晚会。取消了觉得寂寞,体会了觉得揪心。弃之不甘,用之有毒。

春晚有可以理解的原因。一堂晚会搞了三四十年,说唱跳演,艺术这东西翻来覆去就那么些门类。创新,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所以,春晚就成了全国人民的春节段子,离不开又最不满意。不论怎么老套,反正大年三十晚上,全中国家家户户都要守岁,节目好不好都应了景。今年的春晚倒是反响都不错。

中国的假日经济是从1999年开始搞的,快三十年了。那一年,政府把每年的五一、十一、春节放假的法定天数做了增加,变成了后来俗称的节日小长假。

当然,这是以人为本、关心民生的一个重大进步,毕竟,改革开放使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那么贫穷了,大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日益升级。为人民服务的同时,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刺激消费。不管哪个目的更主要,总之是件好事。应该说推行假日经济的前十年,全国人民都还是其乐融融很幸福的,无非是火车汽车飞机票难买一些,车上拥挤一点。中国人多,拥挤在人们的意识中变成了正常的事情。

2012年,国务院再次发文,节日小长假全国的高速公路对七座以下乘用车免费。中国当时已经有私家乘用车几千万辆,全民福利大快人心。但之后年复一年,每到节日小长假的首尾几天,中国所有高速公路上的情景,就如同冯小刚电影《一九四二》里面人们逃难的场面一样,乌泱乌泱的人困马乏。于是,全民福利变成众人堵心。

怎样把好事办得不落好,没有比节日高速公路免费更经典的事例。

我特别相信,政府一定是想要改变这种状况的。毕竟,全国数万公里的高速公路,每逢假日,便成了停车场,成了人们不得不随地大小便的地方,数百万乃至千万人民困兽一般翘首以待;……

十几年过去了,结果是道路拥堵、瘫痪的情况依旧。因为,中国乘用车越来越多。从2012年到2024年,一个轮回,节假日高速公路照样免费,然后照样拥堵。

原本是要给百姓送点实惠的免费,最后变成了拥堵的罪魁祸首。无论是经济账、时间成本、体力消耗,节日长假的高速公路免费不仅不实惠,实际上早已经是一种灾难。关键是十二年时间,所有人都习以为常,存在即合理,这是更可怕的。

节日长假,高速公路可以不堵吗?肯定很多人都能说得出真理一般的答案:收费就不堵,免费就堵。很多时候,真理是懒人的铠甲。

免费是可以有办法做到不堵或者不那么堵的。譬如,春节假期,不要大年三十零时才开始免费。提前十天就免,一直免到正月十五。免费六七天和免费一个月,我们有能办大事的体制力量,区区高速公路拥堵,何愁不能解决。

也可以高速公路分单、双号免费。不用搞限行,单号车牌双号上了高速也可以,交费就好。老百姓聪明,他自己会算账会去选择。单纯把拥堵归于收费的那种真理性答案,其实是懒政的托词。

做到节日长假高速公路不堵车,一定不是哥德巴赫猜想,比改革总是容易多了。

第三大超级形式主义的浪费是节日礼品消费。这也是中国的世界之最。

长周期的经济下行,使得假日经济越来越具有情绪价值。传统节日或者由电商巨头创造的购物节,消费者昙花一现的消费热情,便成了商家如梦一般的期待。

消费者虽然会变得越来越聪明,心里默念着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双手捂紧钱包。但是,买的不如卖的精,总是会有人贡献智商税。使用者不买、购买者不用的礼品市场,通常都是情绪消费和欺诈产生的沃土。所以,会有中秋节曾志伟直播带货的美诚月饼。到处都是礼品,到处都是浪费。礼品回收,居然也成了一个营生,算是中国特色了。

企业需要一些苦中作乐的精神,因为再难再苦也要坚持。但是,不能让这样的苦中作乐变味,成了黑色幽默。人也需要一些仪式感,感动自己也感动别人。但是,企业不能变成一个沉浸式剧场,每个人都表演投入,彼此都知道全都是表演,多么无聊。

春节美好,人们需要快乐,需要祥和,也需要一些仪式感。但是,绝对不需要形式主义。从这个角度说,企业因为自己的家务事,成了网红,也不失为一个春节礼物。只是,味道有点苦涩。     

/// END /// 

No.6194 原创首发文章|作者 陈惠湘

开白名单 duanyu_H|投稿 tougao99999|图片 视觉中国/豆包

欢迎点看【秦朔朋友圈视频号】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