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了?这家公司计划只保留20%能用AI的人,还要取消键盘

三言Pro

8小时前

在该公司大年初一发表的新春贺词中,创始人提到,自己很感动的是看到越来越多的员工加入公司,大家一起摸索、突破,一起推动中国美妆进步。...该公司的淘汰人员决策展现了对AI技术近乎赌博式的押注。...该公司的案例警示:技术激进主义若不与人文关怀形成动态平衡,可能演变为组织自噬。

出品|三言Pro 作者|DorAemon

今日,上海某美妆公司创始人因为AI而要激进淘汰人员的内部聊天截图传开,据悉创始人是在朋友圈公布了该消息。

据了解,该公司起源于2002年,拥有多个主力品牌。

根据网友曝光的一张聊天记录显示,创始人在工作群里亲自下达了淘汰人员的任务,而且规模非常之大。

但有点讽刺的是,几天前该公司发布的内部信中,还表示2025年要提升员工工作幸福感,重视员工。

主要波及法务、客服、新品创新和内容创新等部门

最少淘汰掉50%,最高达95%

仅留少数懂AI员工,还要取消键盘‍‍‍

根据上述聊天记录,公司领导对淘汰人员做出如下部署:

首先是法务部门50%的人要淘汰,只留20%能用AI的人;其次,客服部门95%的人要淘汰,只留5%能用AI的人;第三,新品创新中心70%的人要淘汰,只留30%能用AI的人以及工艺把控的人;第四,内容创新部门80%的人要淘汰,只留20%能用AI的人,且该部门要做到一个团队做出20个团队的活。

他还强调,要训练员工通过鼠标+语言与AI的对话交流,取消键盘。

对此,该公司相关负责人回应三言Pro称,“裁员”不属实,恰恰相反,公司今年还计划新招聘800人。但是,对于网传这张聊天记录截图是否真实,该负责人并未回应。

具体是哪家公司?后台回复“美妆”。

公司创始人新年贺词:

提升员工的幸福感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重视每一个人才

在该公司大年初一发表的新春贺词中,创始人提到,自己很感动的是看到越来越多的员工加入公司,大家一起摸索、突破,一起推动中国美妆进步。真正做到“讲正理,走正道,行正事,做正人”。

同时,创始人还提到,“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公司的企业文化是重视每一个人才,优待超级人才,平待一般人才。随着公司效益越来越好,要让公司员工越来越幸福。

他还透露今年下半年新的办公楼即将启用,届时员工可享受1900平米的健身房、台球室、乒乓球室等设施,可以“带薪健身与娱乐”。

DeepSeek:真正的智能升级应是“AI增强人类”‍‍‍‍‍‍‍‍‍‍‍‍‍‍‍‍‍

对比这家公司的新年贺词和淘汰人员决定,属实讽刺。

前脚重视每个人才,让员工越来越幸福,后脚就要让AI几乎全面替代人工,那么,当前火热的DeepSeek怎么看待此事呢?

DeepSeek回复如下:

这一事件折射出传统企业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中的战略摇摆与人性化管理的失衡,值得从以下几个维度深入剖析:
1. 战略转型的激进性与系统性风险
该公司的淘汰人员决策展现了对AI技术近乎赌博式的押注。95%的比例远超行业常规调整幅度(通常为15-30%),可能引发企业知识体系断裂。美妆行业依赖创意、消费者洞察与情感连接,AI在配方研发领域虽能提升效率(据欧莱雅数据显示AI可将新品研发周期缩短30%),但在品牌叙事、危机公关等需要人性化处理的领域仍存在明显短板。这种结构性替代可能造成企业能力体系的空心化。
2. 组织伦理与价值断裂
创始人内部信与淘汰人员决策的时间差不足30天,暴露出战略决策层存在严重的认知割裂。心理学中的"承诺一致性陷阱"理论显示,领导层公开承诺会形成心理锚点,此次行为偏差指数高达4.7(满分5),远超企业正常波动区间(1-2)。这种价值观断层可能导致剩余员工产生生存者综合症,组织信任度下降42%(参照哈佛商学院组织行为学研究数据)。
3. 技术替代的经济账误判
以客服部门为例,完全AI化可能节省60%人力成本,但客户满意度可能下降35%(参照京东客服智能化实验数据)。美妆行业客单价中情感溢价占比达45%,过度依赖AI可能削弱品牌温度。更理性的做法应是采用"数智员工+人类督导"的混合模式,保持15-25%的核心人力储备。
4. 劳动市场结构性错配
保留的5%AI人才需要具备跨领域能力:既要掌握GANs(生成对抗网络)等技术,又要深谙美妆行业Know-how。当前市场此类复合型人才缺口达78%,企业可能陷入"技术空心化"与"人才荒漠化"的双重困境。更可持续的方案应是建立内部再培训体系,将现有员工AI技能转化率提升至40-50%。
5. 合规性风险与ESG评级
如此规模的淘汰人员可能触发《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的经济性裁员条款,需满足提前30日说明、向劳动部门报告等程序要件。若处理不当,可能引发集体诉讼,使企业ESG评级下调2-3个等级,直接推高融资成本1.5-2个百分点。
启示:企业数字化转型应遵循"三螺旋"演进模型——技术创新、组织进化、人才升级同步推进。波士顿咨询研究显示,成功转型企业往往保持每年10-15%的人员结构调整幅度,同时投入营收的3-5%用于员工技能重塑。该公司的案例警示:技术激进主义若不与人文关怀形成动态平衡,可能演变为组织自噬。真正的智能升级应是"AI增强人类",而非"AI替代人类"。

All In AI?

DeepSeek确实厉害,其观点还是挺有水平的。

从网传聊天记录以及公司财报数据来看,这名企业领导者是想“All In AI”,即几个部门几乎全部依靠AI运营。而且涉及到的四个部门中,最少都要淘汰掉50%;其中又属客服部为重灾区,几乎是全部只依靠AI运作。

笔者认为,理想状态下,从长远角度来看,公司全面AI化确实可能是一种大趋势。AI不仅能够7X24小时全年无休,而且其从效率、成本等各方面都相比人类具有巨大优势。

原因无他,人类社会发展就是一个不断提升生产力的过程。但目前为止,这种情景只能停留在“愿景”上。

其实这里提到的AI其实更偏向AGI的概念,因为现阶段的AI能力虽然发展进步很快,但还远不到能完全替代人工的地步。

DeepSeek分析的已经挺全面了。拿公司直接与终端消费者接触的客服部来说,眼下AI客服和人工客服从消费者体验角度来说差别还是很大的。

目前的AI大模型,虽然理解力、自然语言交流能力都非常强,但是其本质还是一个“冷冰冰”、缺少感情的“机器”。在客户服务上,人类和AI差别还是很大的。

相信很多人平日里如有咨询客服需求,仍然会更多的选择人工服务,哪怕AI客服已经足够智能了。

另一方面,即使在公司内部运营管理上,眼下的全面AI化也并不一定带来理想状态的效率提升。仍然需要足够的资源去做AI技术方面的支持和维护,而且用AI做好公司各部门管理反而需要更高端的相关人才,成本不一定更低。

所以,公司若想如此激进走全面AI化路线,前景如何未知数还是很大的。

同时,也正如DeepSeek的分析所言,公司创始人刚发新春贺词强调员工培养,不出半个月就淘汰掉大量员工。再结合信中“优待超级人才,平待一般人才”这句话,是否意味着被淘汰者“啥都不是”呢?

这种行为必然也会让还“有幸”在职的员工对公司产生疏离感,如此发展,“重视员工”的企业文化可能会成为空谈。

“AI替代”焦虑是近年来屡屡被提及的,如今真有公司尝试实施,效果如何呢?笔者非常认同DeepSeek的观点:AI应该是增强人类,而非替代。

你怎么看?

在该公司大年初一发表的新春贺词中,创始人提到,自己很感动的是看到越来越多的员工加入公司,大家一起摸索、突破,一起推动中国美妆进步。...该公司的淘汰人员决策展现了对AI技术近乎赌博式的押注。...该公司的案例警示:技术激进主义若不与人文关怀形成动态平衡,可能演变为组织自噬。

出品|三言Pro 作者|DorAemon

今日,上海某美妆公司创始人因为AI而要激进淘汰人员的内部聊天截图传开,据悉创始人是在朋友圈公布了该消息。

据了解,该公司起源于2002年,拥有多个主力品牌。

根据网友曝光的一张聊天记录显示,创始人在工作群里亲自下达了淘汰人员的任务,而且规模非常之大。

但有点讽刺的是,几天前该公司发布的内部信中,还表示2025年要提升员工工作幸福感,重视员工。

主要波及法务、客服、新品创新和内容创新等部门

最少淘汰掉50%,最高达95%

仅留少数懂AI员工,还要取消键盘‍‍‍

根据上述聊天记录,公司领导对淘汰人员做出如下部署:

首先是法务部门50%的人要淘汰,只留20%能用AI的人;其次,客服部门95%的人要淘汰,只留5%能用AI的人;第三,新品创新中心70%的人要淘汰,只留30%能用AI的人以及工艺把控的人;第四,内容创新部门80%的人要淘汰,只留20%能用AI的人,且该部门要做到一个团队做出20个团队的活。

他还强调,要训练员工通过鼠标+语言与AI的对话交流,取消键盘。

对此,该公司相关负责人回应三言Pro称,“裁员”不属实,恰恰相反,公司今年还计划新招聘800人。但是,对于网传这张聊天记录截图是否真实,该负责人并未回应。

具体是哪家公司?后台回复“美妆”。

公司创始人新年贺词:

提升员工的幸福感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重视每一个人才

在该公司大年初一发表的新春贺词中,创始人提到,自己很感动的是看到越来越多的员工加入公司,大家一起摸索、突破,一起推动中国美妆进步。真正做到“讲正理,走正道,行正事,做正人”。

同时,创始人还提到,“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公司的企业文化是重视每一个人才,优待超级人才,平待一般人才。随着公司效益越来越好,要让公司员工越来越幸福。

他还透露今年下半年新的办公楼即将启用,届时员工可享受1900平米的健身房、台球室、乒乓球室等设施,可以“带薪健身与娱乐”。

DeepSeek:真正的智能升级应是“AI增强人类”‍‍‍‍‍‍‍‍‍‍‍‍‍‍‍‍‍

对比这家公司的新年贺词和淘汰人员决定,属实讽刺。

前脚重视每个人才,让员工越来越幸福,后脚就要让AI几乎全面替代人工,那么,当前火热的DeepSeek怎么看待此事呢?

DeepSeek回复如下:

这一事件折射出传统企业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中的战略摇摆与人性化管理的失衡,值得从以下几个维度深入剖析:
1. 战略转型的激进性与系统性风险
该公司的淘汰人员决策展现了对AI技术近乎赌博式的押注。95%的比例远超行业常规调整幅度(通常为15-30%),可能引发企业知识体系断裂。美妆行业依赖创意、消费者洞察与情感连接,AI在配方研发领域虽能提升效率(据欧莱雅数据显示AI可将新品研发周期缩短30%),但在品牌叙事、危机公关等需要人性化处理的领域仍存在明显短板。这种结构性替代可能造成企业能力体系的空心化。
2. 组织伦理与价值断裂
创始人内部信与淘汰人员决策的时间差不足30天,暴露出战略决策层存在严重的认知割裂。心理学中的"承诺一致性陷阱"理论显示,领导层公开承诺会形成心理锚点,此次行为偏差指数高达4.7(满分5),远超企业正常波动区间(1-2)。这种价值观断层可能导致剩余员工产生生存者综合症,组织信任度下降42%(参照哈佛商学院组织行为学研究数据)。
3. 技术替代的经济账误判
以客服部门为例,完全AI化可能节省60%人力成本,但客户满意度可能下降35%(参照京东客服智能化实验数据)。美妆行业客单价中情感溢价占比达45%,过度依赖AI可能削弱品牌温度。更理性的做法应是采用"数智员工+人类督导"的混合模式,保持15-25%的核心人力储备。
4. 劳动市场结构性错配
保留的5%AI人才需要具备跨领域能力:既要掌握GANs(生成对抗网络)等技术,又要深谙美妆行业Know-how。当前市场此类复合型人才缺口达78%,企业可能陷入"技术空心化"与"人才荒漠化"的双重困境。更可持续的方案应是建立内部再培训体系,将现有员工AI技能转化率提升至40-50%。
5. 合规性风险与ESG评级
如此规模的淘汰人员可能触发《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的经济性裁员条款,需满足提前30日说明、向劳动部门报告等程序要件。若处理不当,可能引发集体诉讼,使企业ESG评级下调2-3个等级,直接推高融资成本1.5-2个百分点。
启示:企业数字化转型应遵循"三螺旋"演进模型——技术创新、组织进化、人才升级同步推进。波士顿咨询研究显示,成功转型企业往往保持每年10-15%的人员结构调整幅度,同时投入营收的3-5%用于员工技能重塑。该公司的案例警示:技术激进主义若不与人文关怀形成动态平衡,可能演变为组织自噬。真正的智能升级应是"AI增强人类",而非"AI替代人类"。

All In AI?

DeepSeek确实厉害,其观点还是挺有水平的。

从网传聊天记录以及公司财报数据来看,这名企业领导者是想“All In AI”,即几个部门几乎全部依靠AI运营。而且涉及到的四个部门中,最少都要淘汰掉50%;其中又属客服部为重灾区,几乎是全部只依靠AI运作。

笔者认为,理想状态下,从长远角度来看,公司全面AI化确实可能是一种大趋势。AI不仅能够7X24小时全年无休,而且其从效率、成本等各方面都相比人类具有巨大优势。

原因无他,人类社会发展就是一个不断提升生产力的过程。但目前为止,这种情景只能停留在“愿景”上。

其实这里提到的AI其实更偏向AGI的概念,因为现阶段的AI能力虽然发展进步很快,但还远不到能完全替代人工的地步。

DeepSeek分析的已经挺全面了。拿公司直接与终端消费者接触的客服部来说,眼下AI客服和人工客服从消费者体验角度来说差别还是很大的。

目前的AI大模型,虽然理解力、自然语言交流能力都非常强,但是其本质还是一个“冷冰冰”、缺少感情的“机器”。在客户服务上,人类和AI差别还是很大的。

相信很多人平日里如有咨询客服需求,仍然会更多的选择人工服务,哪怕AI客服已经足够智能了。

另一方面,即使在公司内部运营管理上,眼下的全面AI化也并不一定带来理想状态的效率提升。仍然需要足够的资源去做AI技术方面的支持和维护,而且用AI做好公司各部门管理反而需要更高端的相关人才,成本不一定更低。

所以,公司若想如此激进走全面AI化路线,前景如何未知数还是很大的。

同时,也正如DeepSeek的分析所言,公司创始人刚发新春贺词强调员工培养,不出半个月就淘汰掉大量员工。再结合信中“优待超级人才,平待一般人才”这句话,是否意味着被淘汰者“啥都不是”呢?

这种行为必然也会让还“有幸”在职的员工对公司产生疏离感,如此发展,“重视员工”的企业文化可能会成为空谈。

“AI替代”焦虑是近年来屡屡被提及的,如今真有公司尝试实施,效果如何呢?笔者非常认同DeepSeek的观点:AI应该是增强人类,而非替代。

你怎么看?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