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动仍在加剧,中国奢侈品消费的困境与机遇

服装经理人

1天前

根据贝恩最新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奢侈品市场销售额预计同比下滑20%,并预计在2025年上半年可能维持持平状态,增长动力尚未恢复。

相比较复苏,持续的波动或许是 2025 年奢侈品市场的共识。

法国外贸银行(Natixis)在一份报告中写道:“关于中国经济,我们预计,由于收入增长放缓,消费将逐步放缓,在不确定的背景下,投资情绪将保持谨慎。”

2024 年财政赤字率为 3%,赤字规模为 4.06 万亿元,摩根士丹利预计,到 2025 年,中国的财政赤字将突破 3% 的隐含预算上限。

根据贝恩最新报告显示,2024 年中国奢侈品市场销售额预计同比下滑 20%,并预计在 2025 年上半年可能维持持平状态,增长动力尚未恢复。

困境之下,尽管消费心态愈发谨慎敏感,但也在回归价值本质。这一转变渗透至时尚与奢侈品领域--提供真正具有竞争力或性价比的优质产品,平等的服务体验,成了奢侈品牌把握住中国消费者、继而实现触底反弹的唯一机会。

图片图片

频繁的涨价和“排他性”服务,

令品牌口碑面临考验

频繁的涨价策略,以及高端化战略中 VIC 服务的“排他性”,在大众消费时代越来越站不稳脚跟,成为谨慎的消费者心态以外,品牌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

汇丰银行在报告中指出,大多数奢侈品牌涨价幅度过大并且迅速,价格与价值之间出现了巨大落差,消费者认知与品牌价值之间的错位愈发严重。

图片

根据贝恩公司的一份市场报告,价格上涨正在令奢侈品牌的客群规模迅速缩水。过去两年来,奢侈品客群从 4 亿缩减了5000 万,尤其是 Z 世代,他们正在削减非必需品的支出。所以奢侈品牌急需做出调整,修复在消费者心中“破裂”的价值等式。

增长战略瞬息万变。贝恩公司侈品业务负责人 Federica Levato 表示:“品牌决策者需要有意识地权衡利弊--是像过去几年那样专注于顶级客户,还是拓展到全球广泛的客户群,亦或是将重心放在建立品牌标志性产品上。”

那些曾经看似已经形成共识、保障业绩稳定的高端化策略,令大规模的消费者感觉到被拒之门外。仅向 VIP 提供的高端产品,或扩建贵宾休息室、奢华晚宴等服务,在社交媒体时代成为了大众消费者的谈资,品牌潜在增量和市场口碑面临着严峻考验。

图片图片

理性的奢侈品消费者

更看重保值率和性价比

全球经济下滑,市场热度低迷,这是全球市场所面临的困境。在中国市场,GDP 增长放缓以及房地产市场的结构性变化,消费者的心态的转变已经不是短期应激,而是更加现实的价值回归。这些变化也迅速渗透至时尚与奢侈品领域,消费者在“享乐型”消费之外,更加注重价值稳定性。

图片

数据智能公司 Luxurynsight 的创始人 Jonathan Siboni 表示:“我现在可能会把购买包袋当成一项投资,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转变过程。我会出于保值的原因购买 Louis Vuitton 的皮具,因为这是在过去 100 多年来的品牌核心业务,因此也往往拥有着稳定的二手市场价格,这一点令我感到心安。”

对于产品价值的认知层面,消费者也存在两级分化的现象--或是市场价值稳定的顶级奢侈品,或是兼顾性价比和实用性的产品。此前,尼尔森曾进一步指出,在过去一年,中国消费者在注重产品性能、质量和品牌声誉的同时,也愈发关注价格的合理性。

图片

因此,强调品牌核心优势与长期价值的同时,通过敏捷的产品和价格重组来满足理性的消费需求,更有可能在 2025 年率先恢复增长。Burberry 被视为第一批放弃涨价策略、以及仅仅针对1% 消费者的奢侈品牌,同时品牌在新任首席执行官Joshua Schulman推出了一项新战略,强调品牌外套这一核心类别的优势。

汇丰银行认为这是一个很有潜力的举措,最近将 Burberry 的股票评级从持有上调为买入,因为他们相信 Joshua Schulman 的策略将有助于该品牌在中长期内扭转局面。

图片

另外,尽管全方位的市场困境下,更具性价比的中端或轻奢品牌同样面临着挑战,但有别于传统品牌的文化吸引力,捕捉暂未被注意到、甚至忽视已久的小众文化,或许还意味着一线生机。正如LVMH集团旗下私募基金 L Catterton 对日本潮牌 Kapital 多数股权的收购,或是开云和历峰集团面向小众品牌的收购热情。

图片图片

中国品牌弯道超车

随着中国消费者继续降低消费、回归本质,令人向往的奢侈品的定义也在不断变化。而在此过程中,部分中国品牌凭借本土化优势和文化贴近性、以及“回归本质”的品牌属性把握住了机会。

根据伯恩斯坦的报告指出,不少中国设计师抓住了机会,赢得了中国消费市场的青睐,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抢占了 Burberry 和 Coach 等奢侈品牌的市场份额。比如中国轻奢手袋品牌山下有松 (Songmont)以及老铺黄金,两者都在中国市场都取得了显著成功。

伯恩斯坦评价道:“Songmont 的低调美学与安静的奢华时代精神产生了共鸣,成功把握住了中国消费者。同时其‘诱人’的价格和品质,在一众上涨的奢侈品梯队中脱颖而出。”

图片

几天前,老铺黄金在 1 月 9 日午后股价涨幅扩大逾 11%,创下上市以来新高,截至发稿,股价大涨 9.96% 报 296 港元,总市值一度突破 500 亿港元。行业分析师认为,老铺黄金的品牌效应和传统文化底蕴是其成功的关键,

老佛爷百货中国区首席执行官 Nicolas Morineaux 表示,看到中国品牌的销售量不断上升,老佛爷百货已将部分购买预算,用于这些含有中国基因的品牌。

图片

剧烈的波动期中,2025 年依旧充满着不确定性。但竞争格局下,品牌价值之间的天平,正在发生转变。

根据贝恩最新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奢侈品市场销售额预计同比下滑20%,并预计在2025年上半年可能维持持平状态,增长动力尚未恢复。

相比较复苏,持续的波动或许是 2025 年奢侈品市场的共识。

法国外贸银行(Natixis)在一份报告中写道:“关于中国经济,我们预计,由于收入增长放缓,消费将逐步放缓,在不确定的背景下,投资情绪将保持谨慎。”

2024 年财政赤字率为 3%,赤字规模为 4.06 万亿元,摩根士丹利预计,到 2025 年,中国的财政赤字将突破 3% 的隐含预算上限。

根据贝恩最新报告显示,2024 年中国奢侈品市场销售额预计同比下滑 20%,并预计在 2025 年上半年可能维持持平状态,增长动力尚未恢复。

困境之下,尽管消费心态愈发谨慎敏感,但也在回归价值本质。这一转变渗透至时尚与奢侈品领域--提供真正具有竞争力或性价比的优质产品,平等的服务体验,成了奢侈品牌把握住中国消费者、继而实现触底反弹的唯一机会。

图片图片

频繁的涨价和“排他性”服务,

令品牌口碑面临考验

频繁的涨价策略,以及高端化战略中 VIC 服务的“排他性”,在大众消费时代越来越站不稳脚跟,成为谨慎的消费者心态以外,品牌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

汇丰银行在报告中指出,大多数奢侈品牌涨价幅度过大并且迅速,价格与价值之间出现了巨大落差,消费者认知与品牌价值之间的错位愈发严重。

图片

根据贝恩公司的一份市场报告,价格上涨正在令奢侈品牌的客群规模迅速缩水。过去两年来,奢侈品客群从 4 亿缩减了5000 万,尤其是 Z 世代,他们正在削减非必需品的支出。所以奢侈品牌急需做出调整,修复在消费者心中“破裂”的价值等式。

增长战略瞬息万变。贝恩公司侈品业务负责人 Federica Levato 表示:“品牌决策者需要有意识地权衡利弊--是像过去几年那样专注于顶级客户,还是拓展到全球广泛的客户群,亦或是将重心放在建立品牌标志性产品上。”

那些曾经看似已经形成共识、保障业绩稳定的高端化策略,令大规模的消费者感觉到被拒之门外。仅向 VIP 提供的高端产品,或扩建贵宾休息室、奢华晚宴等服务,在社交媒体时代成为了大众消费者的谈资,品牌潜在增量和市场口碑面临着严峻考验。

图片图片

理性的奢侈品消费者

更看重保值率和性价比

全球经济下滑,市场热度低迷,这是全球市场所面临的困境。在中国市场,GDP 增长放缓以及房地产市场的结构性变化,消费者的心态的转变已经不是短期应激,而是更加现实的价值回归。这些变化也迅速渗透至时尚与奢侈品领域,消费者在“享乐型”消费之外,更加注重价值稳定性。

图片

数据智能公司 Luxurynsight 的创始人 Jonathan Siboni 表示:“我现在可能会把购买包袋当成一项投资,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转变过程。我会出于保值的原因购买 Louis Vuitton 的皮具,因为这是在过去 100 多年来的品牌核心业务,因此也往往拥有着稳定的二手市场价格,这一点令我感到心安。”

对于产品价值的认知层面,消费者也存在两级分化的现象--或是市场价值稳定的顶级奢侈品,或是兼顾性价比和实用性的产品。此前,尼尔森曾进一步指出,在过去一年,中国消费者在注重产品性能、质量和品牌声誉的同时,也愈发关注价格的合理性。

图片

因此,强调品牌核心优势与长期价值的同时,通过敏捷的产品和价格重组来满足理性的消费需求,更有可能在 2025 年率先恢复增长。Burberry 被视为第一批放弃涨价策略、以及仅仅针对1% 消费者的奢侈品牌,同时品牌在新任首席执行官Joshua Schulman推出了一项新战略,强调品牌外套这一核心类别的优势。

汇丰银行认为这是一个很有潜力的举措,最近将 Burberry 的股票评级从持有上调为买入,因为他们相信 Joshua Schulman 的策略将有助于该品牌在中长期内扭转局面。

图片

另外,尽管全方位的市场困境下,更具性价比的中端或轻奢品牌同样面临着挑战,但有别于传统品牌的文化吸引力,捕捉暂未被注意到、甚至忽视已久的小众文化,或许还意味着一线生机。正如LVMH集团旗下私募基金 L Catterton 对日本潮牌 Kapital 多数股权的收购,或是开云和历峰集团面向小众品牌的收购热情。

图片图片

中国品牌弯道超车

随着中国消费者继续降低消费、回归本质,令人向往的奢侈品的定义也在不断变化。而在此过程中,部分中国品牌凭借本土化优势和文化贴近性、以及“回归本质”的品牌属性把握住了机会。

根据伯恩斯坦的报告指出,不少中国设计师抓住了机会,赢得了中国消费市场的青睐,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抢占了 Burberry 和 Coach 等奢侈品牌的市场份额。比如中国轻奢手袋品牌山下有松 (Songmont)以及老铺黄金,两者都在中国市场都取得了显著成功。

伯恩斯坦评价道:“Songmont 的低调美学与安静的奢华时代精神产生了共鸣,成功把握住了中国消费者。同时其‘诱人’的价格和品质,在一众上涨的奢侈品梯队中脱颖而出。”

图片

几天前,老铺黄金在 1 月 9 日午后股价涨幅扩大逾 11%,创下上市以来新高,截至发稿,股价大涨 9.96% 报 296 港元,总市值一度突破 500 亿港元。行业分析师认为,老铺黄金的品牌效应和传统文化底蕴是其成功的关键,

老佛爷百货中国区首席执行官 Nicolas Morineaux 表示,看到中国品牌的销售量不断上升,老佛爷百货已将部分购买预算,用于这些含有中国基因的品牌。

图片

剧烈的波动期中,2025 年依旧充满着不确定性。但竞争格局下,品牌价值之间的天平,正在发生转变。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最新评论

参与讨论

海阔天空 1天前 都没钱了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