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引进世界级AI科学家 加码大模型C端布局

东方财富网

5小时前

早在2019年已启动大模型相关研究,2021年发布国内首个超百亿参数多模态大模型的阿里,则在这场C端应用角逐中暂落下风。

K图 BABA_0

K图 09988_0

《科创板日报》记者获悉,全球顶尖人工智能科学家、前Salesforce集团副总裁许主洪(Steven Hoi)正式加入阿里巴巴,出任阿里集团副总裁,负责AI To C业务的多模态基础模型及Agents相关基础研究与应用解决方案。

据悉,许主洪在人工智能工业界和学术界拥有超20年经验。在2002年清华大学本科毕业后,他分别在2004年和2006年获得香港中文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的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曾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管理大学担任教授。他发表的300余篇人工智能顶级学术论文,引用量超过5万余次。其中多篇“多模态预训练”主题论文引用数位列当年全球前五。

2019年,许主洪当选代表全球科学与工程技术领域顶尖成就的IEEE Fellow(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会士),并被斯坦福大学评选为“全球前1%的人工智能科学家”。

许主洪曾担任全球最大企业软件厂商Salesforce集团副总裁、亚洲研究院创始院长,从0到1搭建了Salesforce亚洲人工智能研究体系。2023年,许主洪创立人工智能初创公司HyperGAI,专注于多模态GenAI技术和解决方案的创新。2024年3月,HyperGAI提出HPT多模态大型语言模型框架。

据内部人士透露,许主洪将专注于AI To C业务的多模态基础模型及Agents相关基础研究与应用解决方案,提升阿里巴巴AI应用C端产品在模型结合应用的端对端闭环能力上的跃迁。同时,阿里AI To C业务正在组建顶级AI算法研究和工程团队

近期,阿里巴巴AI To C业务布局动作不断。此前,阿里旗下AI应用“通义”并入阿里智能信息事业群,从而让夸克和通义 App成为智能信息事业群并行发展的两个品牌,并由事业群总裁吴嘉扛起阿里AI在C端应用的重担。天猫精灵的硬件团队还与夸克产品团队融合工作,其工作重点包括新一代AI产品的规划定义,以及与夸克AI能力的融合,以及探索包括AI眼镜在内的新硬件方向。

在过去一年里,从Kimi、豆包到DeepSeek,AI应用端掀起了一波流量狂欢。早在2019年已启动大模型相关研究,2021年发布国内首个超百亿参数多模态大模型的阿里,则在这场C端应用角逐中暂落下风。

根据AI产品榜的1月数据,字节豆包、DeepSeek、Kimi、百度文小言的APP月活用户(MAU)位列前四,而阿里通义APP位列第十。

目前C端应用已经成为诸多企业的发力重点,逐步从纯软件应用,向AI眼镜、AI玩具等端侧硬件渗透。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在25年的公司年会就表示,未来科大讯飞要加强C端,尤其软硬件一体化的C端。

此次世界级顶尖科学家的加盟,可以视为阿里AI To C加码人才与资源投入的信号。但能否支撑起阿里AI To C的探索和布局,仍有待时间观察。

(文章来源:科创板日报)

早在2019年已启动大模型相关研究,2021年发布国内首个超百亿参数多模态大模型的阿里,则在这场C端应用角逐中暂落下风。

K图 BABA_0

K图 09988_0

《科创板日报》记者获悉,全球顶尖人工智能科学家、前Salesforce集团副总裁许主洪(Steven Hoi)正式加入阿里巴巴,出任阿里集团副总裁,负责AI To C业务的多模态基础模型及Agents相关基础研究与应用解决方案。

据悉,许主洪在人工智能工业界和学术界拥有超20年经验。在2002年清华大学本科毕业后,他分别在2004年和2006年获得香港中文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的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曾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管理大学担任教授。他发表的300余篇人工智能顶级学术论文,引用量超过5万余次。其中多篇“多模态预训练”主题论文引用数位列当年全球前五。

2019年,许主洪当选代表全球科学与工程技术领域顶尖成就的IEEE Fellow(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会士),并被斯坦福大学评选为“全球前1%的人工智能科学家”。

许主洪曾担任全球最大企业软件厂商Salesforce集团副总裁、亚洲研究院创始院长,从0到1搭建了Salesforce亚洲人工智能研究体系。2023年,许主洪创立人工智能初创公司HyperGAI,专注于多模态GenAI技术和解决方案的创新。2024年3月,HyperGAI提出HPT多模态大型语言模型框架。

据内部人士透露,许主洪将专注于AI To C业务的多模态基础模型及Agents相关基础研究与应用解决方案,提升阿里巴巴AI应用C端产品在模型结合应用的端对端闭环能力上的跃迁。同时,阿里AI To C业务正在组建顶级AI算法研究和工程团队

近期,阿里巴巴AI To C业务布局动作不断。此前,阿里旗下AI应用“通义”并入阿里智能信息事业群,从而让夸克和通义 App成为智能信息事业群并行发展的两个品牌,并由事业群总裁吴嘉扛起阿里AI在C端应用的重担。天猫精灵的硬件团队还与夸克产品团队融合工作,其工作重点包括新一代AI产品的规划定义,以及与夸克AI能力的融合,以及探索包括AI眼镜在内的新硬件方向。

在过去一年里,从Kimi、豆包到DeepSeek,AI应用端掀起了一波流量狂欢。早在2019年已启动大模型相关研究,2021年发布国内首个超百亿参数多模态大模型的阿里,则在这场C端应用角逐中暂落下风。

根据AI产品榜的1月数据,字节豆包、DeepSeek、Kimi、百度文小言的APP月活用户(MAU)位列前四,而阿里通义APP位列第十。

目前C端应用已经成为诸多企业的发力重点,逐步从纯软件应用,向AI眼镜、AI玩具等端侧硬件渗透。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在25年的公司年会就表示,未来科大讯飞要加强C端,尤其软硬件一体化的C端。

此次世界级顶尖科学家的加盟,可以视为阿里AI To C加码人才与资源投入的信号。但能否支撑起阿里AI To C的探索和布局,仍有待时间观察。

(文章来源:科创板日报)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