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人形机器人行业迎来多重因素催化,海内外具身智能最新动态不断提升行业关注度。Wind数据显示,万得人形机器人概念指数2月5日大涨3.28%,自2025年1月6日以来涨幅高达20.10%。
业内人士表示,人形机器人作为未来科技的重要方向,正逐渐走向市场。2025年,国内外人形机器人龙头企业纷纷布局AI机器人赛道,人形机器人产业将迈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有望迎来商业化量产元年,相关板块投资机遇值得关注。
海内外公司争相“秀肌肉”
Wind数据显示,2月5日,万得人形机器人概念指数大涨,指数成分股中,绿的谐波、丰立智能涨超10%,鸣志电器、卧龙电驱涨停,固高科技涨超9%,虹软科技、长盈精密、兆威机电、禾川科技等跟涨。
在2025年央视春晚中,著名电影导演张艺谋携手杭州宇树科技、新疆艺术学院带来《秧 BOT》节目,宇树H1人形机器人穿着花坎肩,表演扭秧歌、转手绢,受到广大投资者关注。
美东时间2月4日,Figure AI创始人、CEO布雷特·阿德科克(Brett Adcock)在社交媒体X上宣布,Figure AI决定终止与OpenAI合作。
他表示,Figure AI在完全自主研发的端到端机器人AI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在未来的30天内,公司将向外界展示一些“从未在人形机器人上见过的东西”。据了解,Figure AI是一家致力于将通用人形机器人引入商业和住宅用途的机器人公司,而OpenAI此前一直是Figure AI的长期投资者。
特斯拉日前在2024财年第四季度业绩会上更新了Optimus机器人量产指引,内部目标是2025年生产1万台机器人,产能第一步扩至1000台/月,2026年计划到10000台/月,2027年计划达到100000台/月。除特斯拉外,优必选、宇树科技、智元机器人、Figure AI等国内外领先的机器人公司均计划在2025年开始推进人形机器人量产。
华泰证券计算机行业首席分析师谢春生认为,2025年有望成为人形机器人开启从0到1阶段的关键时点,有望迎来商业化量产元年。前期市场主要围绕以T链为主的可预见性强、高价值量的汽车和机械板块投资,随着多家机器人厂商加快推进量产,看好电子板块公司机器人业务的拓展。
产业链公司加速布局
2025年1月以来,人形机器人板块表现活跃,行业关注度不断提升,多家上市公司在互动平台上回应了其在人形机器人方面的相关布局。
安洁科技表示,公司正在进行人形机器人相关技术拓展和业务规划,后续会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并结合市场需求加快推进业务进展和业务合作。
汇川技术表示,公司正在开发人形机器人的零部件产品,如电机、驱动、执行器模组等。基于对行业的研究和洞察以及自身的积累和优势,公司目前聚焦人形机器人零部件产品开发。
沃尔核材表示,公司的机器人线、电子线、信号线等电线产品可应用于人形机器人的动力传输、通信传输领域。
正海磁材表示,公司产品可高度匹配人形机器人的空心杯电机和无框力矩电机,目前公司已与多家下游客户开展联合研发、供样等工作。
“当前人形机器人产业奇点已至,应用端、成本端、软件端迎来三重突破,产业化的关键瓶颈正在打开。”民生证券汽车行业首席分析师崔琰表示,人形机器人集成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先进技术,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颠覆性产品,将深刻变革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重塑全球产业的发展格局。当前,人形机器人技术加速演进,已成为科技竞争的新高地、未来产业的新赛道、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市场发展空间广阔
东吴证券电新行业首席分析师曾朵红表示,人形机器人行业发展明显提速,差异化渐显,短期工业场景有望率先落地,长期发展空间广阔。随着产业政策密集出台,产业联盟、基金纷纷成立,融资数量大幅增长,推动产业形成“资金-技术-产品”闭环。
浙商证券研究所联席所长邱世梁表示,人形机器人行业供应链格局趋于完善。市场空间方面,从单机价值量占比来看,行星滚柱丝杠、六维力矩传感器、无框力矩电机等核心零部件价值量占比较高,在10%以上。由于行星滚柱丝杠、谐波减速器等核心零部件原有市场空间较小,预计随着人形机器人市场放量,将带来较大弹性。竞争格局方面,行星滚柱丝杠、六维力矩传感器、触觉传感器、空心杯电机、软件系统是当前国产化率提升空间较大的核心环节,同时也是技术壁垒较高的零部件。
“后续应关注海内外龙头企业共振趋势,把握高壁垒、高价值量环节国产化率提升的机遇。”崔琰认为,展望2025年,更多科技巨头正在涌入,人形机器人技术端加速演进,产业趋势不断强化,远期空间持续打开,坚定看好人形机器人板块的投资机会。
近期,人形机器人行业迎来多重因素催化,海内外具身智能最新动态不断提升行业关注度。Wind数据显示,万得人形机器人概念指数2月5日大涨3.28%,自2025年1月6日以来涨幅高达20.10%。
业内人士表示,人形机器人作为未来科技的重要方向,正逐渐走向市场。2025年,国内外人形机器人龙头企业纷纷布局AI机器人赛道,人形机器人产业将迈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有望迎来商业化量产元年,相关板块投资机遇值得关注。
海内外公司争相“秀肌肉”
Wind数据显示,2月5日,万得人形机器人概念指数大涨,指数成分股中,绿的谐波、丰立智能涨超10%,鸣志电器、卧龙电驱涨停,固高科技涨超9%,虹软科技、长盈精密、兆威机电、禾川科技等跟涨。
在2025年央视春晚中,著名电影导演张艺谋携手杭州宇树科技、新疆艺术学院带来《秧 BOT》节目,宇树H1人形机器人穿着花坎肩,表演扭秧歌、转手绢,受到广大投资者关注。
美东时间2月4日,Figure AI创始人、CEO布雷特·阿德科克(Brett Adcock)在社交媒体X上宣布,Figure AI决定终止与OpenAI合作。
他表示,Figure AI在完全自主研发的端到端机器人AI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在未来的30天内,公司将向外界展示一些“从未在人形机器人上见过的东西”。据了解,Figure AI是一家致力于将通用人形机器人引入商业和住宅用途的机器人公司,而OpenAI此前一直是Figure AI的长期投资者。
特斯拉日前在2024财年第四季度业绩会上更新了Optimus机器人量产指引,内部目标是2025年生产1万台机器人,产能第一步扩至1000台/月,2026年计划到10000台/月,2027年计划达到100000台/月。除特斯拉外,优必选、宇树科技、智元机器人、Figure AI等国内外领先的机器人公司均计划在2025年开始推进人形机器人量产。
华泰证券计算机行业首席分析师谢春生认为,2025年有望成为人形机器人开启从0到1阶段的关键时点,有望迎来商业化量产元年。前期市场主要围绕以T链为主的可预见性强、高价值量的汽车和机械板块投资,随着多家机器人厂商加快推进量产,看好电子板块公司机器人业务的拓展。
产业链公司加速布局
2025年1月以来,人形机器人板块表现活跃,行业关注度不断提升,多家上市公司在互动平台上回应了其在人形机器人方面的相关布局。
安洁科技表示,公司正在进行人形机器人相关技术拓展和业务规划,后续会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并结合市场需求加快推进业务进展和业务合作。
汇川技术表示,公司正在开发人形机器人的零部件产品,如电机、驱动、执行器模组等。基于对行业的研究和洞察以及自身的积累和优势,公司目前聚焦人形机器人零部件产品开发。
沃尔核材表示,公司的机器人线、电子线、信号线等电线产品可应用于人形机器人的动力传输、通信传输领域。
正海磁材表示,公司产品可高度匹配人形机器人的空心杯电机和无框力矩电机,目前公司已与多家下游客户开展联合研发、供样等工作。
“当前人形机器人产业奇点已至,应用端、成本端、软件端迎来三重突破,产业化的关键瓶颈正在打开。”民生证券汽车行业首席分析师崔琰表示,人形机器人集成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先进技术,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颠覆性产品,将深刻变革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重塑全球产业的发展格局。当前,人形机器人技术加速演进,已成为科技竞争的新高地、未来产业的新赛道、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市场发展空间广阔
东吴证券电新行业首席分析师曾朵红表示,人形机器人行业发展明显提速,差异化渐显,短期工业场景有望率先落地,长期发展空间广阔。随着产业政策密集出台,产业联盟、基金纷纷成立,融资数量大幅增长,推动产业形成“资金-技术-产品”闭环。
浙商证券研究所联席所长邱世梁表示,人形机器人行业供应链格局趋于完善。市场空间方面,从单机价值量占比来看,行星滚柱丝杠、六维力矩传感器、无框力矩电机等核心零部件价值量占比较高,在10%以上。由于行星滚柱丝杠、谐波减速器等核心零部件原有市场空间较小,预计随着人形机器人市场放量,将带来较大弹性。竞争格局方面,行星滚柱丝杠、六维力矩传感器、触觉传感器、空心杯电机、软件系统是当前国产化率提升空间较大的核心环节,同时也是技术壁垒较高的零部件。
“后续应关注海内外龙头企业共振趋势,把握高壁垒、高价值量环节国产化率提升的机遇。”崔琰认为,展望2025年,更多科技巨头正在涌入,人形机器人技术端加速演进,产业趋势不断强化,远期空间持续打开,坚定看好人形机器人板块的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