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上海2月6日电(李一帆) 2025年,上汽集团迎来“开门红”——1月份,上汽集团实现整车批售26.4万辆,同比增长7.9%,终端交付35.3万辆,领跑国内汽车集团,其中新能源车终端交付8.7万辆,同比增长35%。这一成绩犹如一记响亮的开场哨,为上汽集团新一年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在汽车行业这片竞争白热化的“红海”之中,每一次的销量攀升都来之不易。上汽集团凭借深厚的技术底蕴、前瞻的战略布局以及对市场趋势的精准把控,稳健前行,持续稳固自身的市场地位,并在近两年不断拓展创新版图。
破浪前行,转型升级再出发
回顾2024年,上汽集团成绩斐然。全年销量达到463.9万辆,自主品牌销量占比达60%,新能源销量超123万辆、创下历史纪录,海外终端交付108.2万辆,同比增长2.6%,产业链健康度不断提升,延续企稳回升势头。
上汽集团的成绩,离不开其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心与行动力。2024年,上汽集团围绕《上汽集团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方案(2024—2027年)》,提出了“五大战略任务”和“五大关键举措”,为集团的发展指明方向。
包括自动驾驶在内的智能电动技术成为改革重点领域之一,近十年来,上汽集团在智能电动核心技术领域投入近1500亿元,获得了26000余项有效专利,厚积薄发。2024年,上汽集团在技术创新方面动作不断——
加大在固态电池、L4自动驾驶、氢能等技术领域的研发投入,建立起涵盖纯电、混动、氢能三大整车平台的“七大技术底座”,包括“星云”纯电专属系列化平台、全新“珠峰”机电一体化整车架构等,技术应用呈现“井喷”效应,全面进入2.0时代。这些技术底座的建立,不仅提升了上汽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也为未来的车型开发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在当前热度最高的智能驾驶领域,上汽集团保持着合作开放的态度。结合集团旗下品牌定位,与地平线、华为、Momenta、大疆等尖端科技公司合作,制定满足不同价位用户需求的智驾方案。例如,在端到端大模型助力下,高端品牌智己汽车已实现无图NOA“全国都能开、都好开”的行业领先水平。此外,上汽赛可智能主导研制的L4级Robotaxi已经在上海、苏州和深圳落地运营,累计行驶里程已达400万公里,展示了上汽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实际应用成果。
民生证券指出,2024年,上汽集团整体终端强于批发,平稳去库,有效降低了经营风险。对于站在转型十字路口的上汽集团而言,2024年其改革已正式步入深水区。
2025年开年,上汽集团延续改革创新的步伐,在产品布局上动作频频。1月10日,上汽集团和宁德时代正式签署深化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进一步推动在技术共创、整车及电池后市场、海外业务拓展、车电分离等多个领域的合作,全方位构建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生态体系。例如,在动力电池研发上,宁德时代为上汽集团定制开发产品,麒麟电池、神行电池等前沿技术优先应用于上汽旗下车型,强化其在电池技术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目前,上汽集团已经全面掌握了新能源时代、智能化时代所需的所有核心技术,拥有雄厚的技术积淀和底蕴,将有力支撑自主品牌业务持续向上突破,并实现对合资企业的产品赋能。
握指成拳,大乘用车成就“团体冠军”
据乘联会统计,2024年中国汽车累计零售销量2289.4万辆,自主品牌年度零售份额突破60%,在中国车市已经取得领先优势。与车市走势相呼应,上汽乘用车也是上汽集团应对挑战、把握机遇的主力军。
在2024年,为提振品牌声量,上汽乘用车大刀阔斧地实施了一系列产品体系变革举措。
通过重新规划品牌定位和产品线,荣威和飞凡两大品牌实现了深度融合,充分整合优势资源,全力打造核心品牌竞争力。其中,飞凡品牌肩负起荣威品牌高端化的重任,同时,双方在经销商门店等资源方面进行整合,截至目前,荣威飞凡双品牌授权店数量已扩展至上百家,极大地提升了品牌的市场覆盖面与影响力。而MG品牌则将发展目标明确设定为海外市场稳步向上、国内销量实现翻番、产品单价持续提升,在全球市场中展现出更强的竞争力。
智己在2024年积极布局高阶智能驾驶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目前已实现无图城市NOA全国开通并推送全系车型,自主研发的“一段式端到端直觉式智驾大模型”使其成为行业内首个同时具备L2、L3、L4级智能驾驶量产能力的品牌。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12月25日,智己完成94亿元融资,募集资金将进一步用于数字智能底盘、线控转向、智能驾驶等核心技术的研发投入并加快新产品的推出,进一步提升智己品牌在高端智能汽车市场的竞争力。
同时,智己与飞凡的研发业务正式并入上汽集团创新研发总院,研发总院确立起上汽乘用车“大单品”的开发模式,通过平台化、规格化,做到了扩大单品规模的同时有效降低了成本。
2024年,上汽乘用车推出了一系列重磅新车,包括荣威的iMAX8 DMH新陆尊、D7 DMH世界冠军版、全新飞凡R7以及MG的MG ES5、MG7 2025款、新一代MG5等车型,涵盖SUV、MPV、轿车、跑车等多个细分市场,组成了上汽乘用车的新一代高价值产品矩阵。
出海方面,尽管面临欧盟反补贴等不利因素的影响,MG仍实现2024年终端交付108.2万辆,同比增长2.6%。其中上汽MG在欧洲销量突破24万辆,实现逆势增长,充分展现出上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强大竞争力。
2025年,上汽海外市场顶住外部压力,1月实现终端交付9万辆,同比增长7.8%,环比增长12.5%,继续保持行业领先。
进入2025年,上汽乘用车喊出了“上汽行,皆上乘”的口号。荣威、MG、飞凡、智己等品牌均将迎来产品大年,计划面向全球市场推出多款纯电、增程、插混和燃油车型。此外,上汽研发的固态电池预计也将在2025年搭载在部分车型上,其具有能量密度更高、安全性能更好、适用范围更广、成本更低等优势,有望为上汽乘用车的产品竞争力带来质的提升。1月,上汽自主品牌延续此前的昂扬发展态势,终端交付20.6万辆,占集团整体销量比重较上年同期提升近6个百分点,为全年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国联证券分析认为,目前上汽高阶智驾已经进入新阶段,技术底蕴深厚,看好上汽在内生追求增长以及外界多方的共同支持下,以智能化为抓手开启新一轮增长,2025年有望实现销量反弹、经营企稳的工作目标。
技术共创,合资品牌解锁增长新密码
上汽乘用车的表现可圈可点,上汽合资品牌同样成绩斐然。1月,上汽大众销量75150辆,进一步夯实了2024年的转型基础。
2024年,上汽大众展现出强劲的市场竞争力,全年销量超过114万辆,再度稳居合资单一品牌销量榜首。在燃油车市场,大众品牌的市场占有率高达8%,位居单品牌燃油车市场首位;而在新能源领域,大众品牌新能源车型销量超过13万辆,持续引领合资纯电市场。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和精真估联合发布的《2024年12月中国汽车保值率研究报告》显示,上汽大众途观L勇夺20万至25万合资中型SUV保值率冠军,ID.3荣获合资纯电紧凑型车保值率冠军。
面对电动化转型趋势和市场竞争压力,上汽大众采取了“油电共进”的发展策略。一方面,稳固燃油车市场的重要基本盘,全力确保市场占有率,延续2024年下半年的销量上涨态势;另一方面,不断在各品牌、各序列新能源车型上持续创新,提升电动化与智能化水平,以巩固ID.系列的产品优势。
2024年11月26日,在上汽大众成立40周年之际,上汽集团与大众汽车集团在上海签署延长合资协议,进一步加强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将上汽大众的合资期延长至2040年,共同技术赋能合资企业。
按照上汽大众的规划,2025年将有多款全新车型和改款车型上市,在经销商网络建设方面,上汽大众及上汽奥迪品牌计划在淘汰部分低效网点的同时,实现净增100家,并且不断革新营销服务团队的标准,提升服务质量。
2024年11月7日,上汽与奥迪深化合作,迎来全新里程碑,推出全新品牌——AUDI。新品牌使用“AUDI”字母标识,品牌车型将基于智能数字平台(Advanced Digitized Platform)打造,专注中国市场。2025年,上汽奥迪的网络状态为双品牌战略做好准备,新产品A5L sportback(智驾方面会和华为合作)和AUDI首款车型,将会成为ABB豪华阵营里的绝对黑马。
上汽通用在2024年通过减少库存、按需生产、保护价格体系及降低固定成本等措施,从2024年第三季度起实现了终端月销量六连涨,经销商库存也已减少50%以上。2024年第四季度,上汽通用成功实现利润回正。国泰君安证券研报指出,上汽通用2024年实现渠道去库存超20万辆,库存水平回归健康状态,2025年轻装上阵,有望逐步企稳回升。1月,上汽通用实现销量33641辆。
别克品牌将在2025年覆盖纯电、插混和增程等所有主流技术,凯迪拉克也将实现混动与电动的全面转型;在产品研发上“挺进”,2025年继续升级奥特能平台,推出全新的增程技术,同时智舱和智驾将升级为新一代芯片架构,人工智能也将大规模应用于上汽通用产品;在渠道建设上“共进”,持续强化和经销商的战略合作关系,恢复网络盈利能力,提升合作伙伴的信心。
2025年,随着1月销量迎来“开门红”,上汽集团已经站在了新的发展起点上。战鼓正在擂响,无论是集团整体的战略升级,还是上汽乘用车在新能源和智能化领域的持续创新,亦或是上汽合资品牌的积极变革和发展,都为上汽集团在新的一年实现更大的突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编辑:谈瑞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新华财经上海2月6日电(李一帆) 2025年,上汽集团迎来“开门红”——1月份,上汽集团实现整车批售26.4万辆,同比增长7.9%,终端交付35.3万辆,领跑国内汽车集团,其中新能源车终端交付8.7万辆,同比增长35%。这一成绩犹如一记响亮的开场哨,为上汽集团新一年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在汽车行业这片竞争白热化的“红海”之中,每一次的销量攀升都来之不易。上汽集团凭借深厚的技术底蕴、前瞻的战略布局以及对市场趋势的精准把控,稳健前行,持续稳固自身的市场地位,并在近两年不断拓展创新版图。
破浪前行,转型升级再出发
回顾2024年,上汽集团成绩斐然。全年销量达到463.9万辆,自主品牌销量占比达60%,新能源销量超123万辆、创下历史纪录,海外终端交付108.2万辆,同比增长2.6%,产业链健康度不断提升,延续企稳回升势头。
上汽集团的成绩,离不开其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心与行动力。2024年,上汽集团围绕《上汽集团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方案(2024—2027年)》,提出了“五大战略任务”和“五大关键举措”,为集团的发展指明方向。
包括自动驾驶在内的智能电动技术成为改革重点领域之一,近十年来,上汽集团在智能电动核心技术领域投入近1500亿元,获得了26000余项有效专利,厚积薄发。2024年,上汽集团在技术创新方面动作不断——
加大在固态电池、L4自动驾驶、氢能等技术领域的研发投入,建立起涵盖纯电、混动、氢能三大整车平台的“七大技术底座”,包括“星云”纯电专属系列化平台、全新“珠峰”机电一体化整车架构等,技术应用呈现“井喷”效应,全面进入2.0时代。这些技术底座的建立,不仅提升了上汽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也为未来的车型开发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在当前热度最高的智能驾驶领域,上汽集团保持着合作开放的态度。结合集团旗下品牌定位,与地平线、华为、Momenta、大疆等尖端科技公司合作,制定满足不同价位用户需求的智驾方案。例如,在端到端大模型助力下,高端品牌智己汽车已实现无图NOA“全国都能开、都好开”的行业领先水平。此外,上汽赛可智能主导研制的L4级Robotaxi已经在上海、苏州和深圳落地运营,累计行驶里程已达400万公里,展示了上汽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实际应用成果。
民生证券指出,2024年,上汽集团整体终端强于批发,平稳去库,有效降低了经营风险。对于站在转型十字路口的上汽集团而言,2024年其改革已正式步入深水区。
2025年开年,上汽集团延续改革创新的步伐,在产品布局上动作频频。1月10日,上汽集团和宁德时代正式签署深化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进一步推动在技术共创、整车及电池后市场、海外业务拓展、车电分离等多个领域的合作,全方位构建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生态体系。例如,在动力电池研发上,宁德时代为上汽集团定制开发产品,麒麟电池、神行电池等前沿技术优先应用于上汽旗下车型,强化其在电池技术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目前,上汽集团已经全面掌握了新能源时代、智能化时代所需的所有核心技术,拥有雄厚的技术积淀和底蕴,将有力支撑自主品牌业务持续向上突破,并实现对合资企业的产品赋能。
握指成拳,大乘用车成就“团体冠军”
据乘联会统计,2024年中国汽车累计零售销量2289.4万辆,自主品牌年度零售份额突破60%,在中国车市已经取得领先优势。与车市走势相呼应,上汽乘用车也是上汽集团应对挑战、把握机遇的主力军。
在2024年,为提振品牌声量,上汽乘用车大刀阔斧地实施了一系列产品体系变革举措。
通过重新规划品牌定位和产品线,荣威和飞凡两大品牌实现了深度融合,充分整合优势资源,全力打造核心品牌竞争力。其中,飞凡品牌肩负起荣威品牌高端化的重任,同时,双方在经销商门店等资源方面进行整合,截至目前,荣威飞凡双品牌授权店数量已扩展至上百家,极大地提升了品牌的市场覆盖面与影响力。而MG品牌则将发展目标明确设定为海外市场稳步向上、国内销量实现翻番、产品单价持续提升,在全球市场中展现出更强的竞争力。
智己在2024年积极布局高阶智能驾驶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目前已实现无图城市NOA全国开通并推送全系车型,自主研发的“一段式端到端直觉式智驾大模型”使其成为行业内首个同时具备L2、L3、L4级智能驾驶量产能力的品牌。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12月25日,智己完成94亿元融资,募集资金将进一步用于数字智能底盘、线控转向、智能驾驶等核心技术的研发投入并加快新产品的推出,进一步提升智己品牌在高端智能汽车市场的竞争力。
同时,智己与飞凡的研发业务正式并入上汽集团创新研发总院,研发总院确立起上汽乘用车“大单品”的开发模式,通过平台化、规格化,做到了扩大单品规模的同时有效降低了成本。
2024年,上汽乘用车推出了一系列重磅新车,包括荣威的iMAX8 DMH新陆尊、D7 DMH世界冠军版、全新飞凡R7以及MG的MG ES5、MG7 2025款、新一代MG5等车型,涵盖SUV、MPV、轿车、跑车等多个细分市场,组成了上汽乘用车的新一代高价值产品矩阵。
出海方面,尽管面临欧盟反补贴等不利因素的影响,MG仍实现2024年终端交付108.2万辆,同比增长2.6%。其中上汽MG在欧洲销量突破24万辆,实现逆势增长,充分展现出上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强大竞争力。
2025年,上汽海外市场顶住外部压力,1月实现终端交付9万辆,同比增长7.8%,环比增长12.5%,继续保持行业领先。
进入2025年,上汽乘用车喊出了“上汽行,皆上乘”的口号。荣威、MG、飞凡、智己等品牌均将迎来产品大年,计划面向全球市场推出多款纯电、增程、插混和燃油车型。此外,上汽研发的固态电池预计也将在2025年搭载在部分车型上,其具有能量密度更高、安全性能更好、适用范围更广、成本更低等优势,有望为上汽乘用车的产品竞争力带来质的提升。1月,上汽自主品牌延续此前的昂扬发展态势,终端交付20.6万辆,占集团整体销量比重较上年同期提升近6个百分点,为全年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国联证券分析认为,目前上汽高阶智驾已经进入新阶段,技术底蕴深厚,看好上汽在内生追求增长以及外界多方的共同支持下,以智能化为抓手开启新一轮增长,2025年有望实现销量反弹、经营企稳的工作目标。
技术共创,合资品牌解锁增长新密码
上汽乘用车的表现可圈可点,上汽合资品牌同样成绩斐然。1月,上汽大众销量75150辆,进一步夯实了2024年的转型基础。
2024年,上汽大众展现出强劲的市场竞争力,全年销量超过114万辆,再度稳居合资单一品牌销量榜首。在燃油车市场,大众品牌的市场占有率高达8%,位居单品牌燃油车市场首位;而在新能源领域,大众品牌新能源车型销量超过13万辆,持续引领合资纯电市场。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和精真估联合发布的《2024年12月中国汽车保值率研究报告》显示,上汽大众途观L勇夺20万至25万合资中型SUV保值率冠军,ID.3荣获合资纯电紧凑型车保值率冠军。
面对电动化转型趋势和市场竞争压力,上汽大众采取了“油电共进”的发展策略。一方面,稳固燃油车市场的重要基本盘,全力确保市场占有率,延续2024年下半年的销量上涨态势;另一方面,不断在各品牌、各序列新能源车型上持续创新,提升电动化与智能化水平,以巩固ID.系列的产品优势。
2024年11月26日,在上汽大众成立40周年之际,上汽集团与大众汽车集团在上海签署延长合资协议,进一步加强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将上汽大众的合资期延长至2040年,共同技术赋能合资企业。
按照上汽大众的规划,2025年将有多款全新车型和改款车型上市,在经销商网络建设方面,上汽大众及上汽奥迪品牌计划在淘汰部分低效网点的同时,实现净增100家,并且不断革新营销服务团队的标准,提升服务质量。
2024年11月7日,上汽与奥迪深化合作,迎来全新里程碑,推出全新品牌——AUDI。新品牌使用“AUDI”字母标识,品牌车型将基于智能数字平台(Advanced Digitized Platform)打造,专注中国市场。2025年,上汽奥迪的网络状态为双品牌战略做好准备,新产品A5L sportback(智驾方面会和华为合作)和AUDI首款车型,将会成为ABB豪华阵营里的绝对黑马。
上汽通用在2024年通过减少库存、按需生产、保护价格体系及降低固定成本等措施,从2024年第三季度起实现了终端月销量六连涨,经销商库存也已减少50%以上。2024年第四季度,上汽通用成功实现利润回正。国泰君安证券研报指出,上汽通用2024年实现渠道去库存超20万辆,库存水平回归健康状态,2025年轻装上阵,有望逐步企稳回升。1月,上汽通用实现销量33641辆。
别克品牌将在2025年覆盖纯电、插混和增程等所有主流技术,凯迪拉克也将实现混动与电动的全面转型;在产品研发上“挺进”,2025年继续升级奥特能平台,推出全新的增程技术,同时智舱和智驾将升级为新一代芯片架构,人工智能也将大规模应用于上汽通用产品;在渠道建设上“共进”,持续强化和经销商的战略合作关系,恢复网络盈利能力,提升合作伙伴的信心。
2025年,随着1月销量迎来“开门红”,上汽集团已经站在了新的发展起点上。战鼓正在擂响,无论是集团整体的战略升级,还是上汽乘用车在新能源和智能化领域的持续创新,亦或是上汽合资品牌的积极变革和发展,都为上汽集团在新的一年实现更大的突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编辑:谈瑞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