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2》冲击70亿!解密国产动漫的破局密码

胜马财经

6小时前

在胜马财经看来,《哪吒2》的爆发并非偶然,而是中国电影市场从“流量依赖”向“内容为王”转型的缩影。

尊重观众、敬畏内容

作者 | 胜马财经 李察

编辑 | 欧阳文

2025年春节档,中国电影市场迎来历史性时刻。

胜马财经注意到,《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上映仅7天,累计票房突破47亿元,并且连续刷新包括“中国影史动画片首日票房”“春节档单片总票房”等十多项纪录。

猫眼专业版预测其最终票房或将突破70亿元,剑指中国影史票房冠军宝座。《哪吒2》成为春节档“最靓的仔”创造影视新奇迹的同时,也折射出中国动画电影工业化进程的成熟与资本市场的深层逻辑。  

《哪吒2》因何大受欢迎?

《哪吒2》的成功,首先建立在中国动画电影技术实力的全面突破上。

胜马财经了解到,影片以1900余个特效镜头(超过前作全片总量)、尤其是耗时一年打造的“锁链戏”和“穿心咒”场景,展现了国产动画在视觉呈现上的国际水准。制片人刘文章坦言,团队在技术难题前选择“死磕”,最终以“规则与特效统一”的哲学,将视觉奇观转化为叙事语言。 

这种技术自信的背后,是国产动画产业链的成熟。成都可可豆动画MOREVFX等本土公司深度参与制作,从角色建模到场景渲染,形成了完整的工业化流程。光线传媒作为主投方,凭借《哪吒1》积累的经验,进一步整合资源,推动“技术资本IP”的良性循环。 

另一方面,春节档的“含喜量”定律在《哪吒2》中再次验证。影片延续了前作的喜剧基因,太乙真人的“川普”方言、周星驰式无厘头笑料,精准契合春节合家欢需求。

然而,《哪吒2》并未止步于浅层娱乐,而是通过角色创新引发深层共情。申公豹这一角色的重构尤为关键:他作为“小镇做题家”的隐喻,承载了普通人对命运不公的愤怒与挣扎,其“蚍蜉撼树”的反抗精神,成为观众情感投射的载体。 

这种“普世情感+传统文化”的叙事策略,恰是《哪吒2》破圈的核心。导演饺子在接受采访时说:“在制作《哪吒2》时,他们曾寄希望于找一些国际团队来帮助完成重点镜头,但效果并不理想,最终,是中国的团队不断打磨、兜底,才实现了理想中的效果。”

影片将三星堆文化元素融入场景设计,以“魔童闹海”重构经典神话,既保留文化辨识度,又注入“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现代价值观。最终电影高分和高票房的双重证明,说明了观众不仅为特效买单,为情感共鸣付费,也为传统文化ip焕发新生而感动。  

光线传媒的“动画帝国”

《哪吒2》的票房狂飙,最大赢家非光线传媒莫属。作为主投方,光线凭借《哪吒1》《姜子牙》等爆款,已构建起国内最成熟的动画电影产业链。

胜马财经注意到,若《哪吒2》票房达70亿元,有业内人士分析称,按分账比例计算,光线传媒或可入账超28亿元,远超其2024年半年报中影视业务收入。

更深远的意义在于,光线通过“彩条屋计划”持续布局《哪吒3》《大鱼海棠2》等IP,试图打造中国版的“漫威宇宙”。 

此外,《哪吒2》爆火,带来的经济效益除票房收入外,还有周边衍生品开发、数字版权售卖。光线传媒作为影片主要投资方,业绩有望大幅增长。

从产业生态角度而言,还发挥了强大的示范效应,释放出积极的市场信号,激励更多创作者投身动画电影领域,为动画电影创作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推动整个产业迈向更为繁荣的发展阶段。

观众法则与内容为王

在胜马财经看来,《哪吒2》的爆发并非偶然,而是中国电影市场从“流量依赖”向“内容为王”转型的缩影。

《哪吒2》并未借流量明星的光环造势,而是深耕内容,在剧情上精心雕琢,以细腻笔触描绘角色成长,使故事逻辑严密、层次丰富,构建起能让观众沉浸其中的奇幻世界;从视觉呈现上,特效制作团队投入巨大心力,每一帧画面都历经打磨,让观众仿若置身神话奇境,在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间寻得完美平衡。

其成功揭示了两大行业法则:一是“无短板”产品逻辑:影片在特效、喜剧、情感维度均达到高水准,避免成为“偏科生”;二是春节档的本质是“情感消费”。《哪吒2》通过申公豹的“凡人视角”,将个体抗争升华为集体情绪出口,实现商业性与艺术性的平衡。正如豆瓣热评所言:“它活该赚钱。”  

《哪吒2》的47亿奇迹,是中国动画电影工业化、资本化、IP化的里程碑。它证明,国产动画已具备与好莱坞抗衡的技术实力,更探索出一条“传统文化+现代叙事”的内容路径。

然而,狂欢背后亦需冷思考:高票房是否可持续?过度依赖单一IP是否隐藏风险?对中国电影产业而言,《哪吒2》的最大启示或许是:唯有尊重观众、敬畏内容,才能在资本与艺术的博弈中,找到最长久的赢家公式。

END

关注我们,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胜马财经诚意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线索/投稿请添加胜马财经微信

或发送至邮箱

shengmacaijing@126.com

“在看”我吗?

在胜马财经看来,《哪吒2》的爆发并非偶然,而是中国电影市场从“流量依赖”向“内容为王”转型的缩影。

尊重观众、敬畏内容

作者 | 胜马财经 李察

编辑 | 欧阳文

2025年春节档,中国电影市场迎来历史性时刻。

胜马财经注意到,《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上映仅7天,累计票房突破47亿元,并且连续刷新包括“中国影史动画片首日票房”“春节档单片总票房”等十多项纪录。

猫眼专业版预测其最终票房或将突破70亿元,剑指中国影史票房冠军宝座。《哪吒2》成为春节档“最靓的仔”创造影视新奇迹的同时,也折射出中国动画电影工业化进程的成熟与资本市场的深层逻辑。  

《哪吒2》因何大受欢迎?

《哪吒2》的成功,首先建立在中国动画电影技术实力的全面突破上。

胜马财经了解到,影片以1900余个特效镜头(超过前作全片总量)、尤其是耗时一年打造的“锁链戏”和“穿心咒”场景,展现了国产动画在视觉呈现上的国际水准。制片人刘文章坦言,团队在技术难题前选择“死磕”,最终以“规则与特效统一”的哲学,将视觉奇观转化为叙事语言。 

这种技术自信的背后,是国产动画产业链的成熟。成都可可豆动画MOREVFX等本土公司深度参与制作,从角色建模到场景渲染,形成了完整的工业化流程。光线传媒作为主投方,凭借《哪吒1》积累的经验,进一步整合资源,推动“技术资本IP”的良性循环。 

另一方面,春节档的“含喜量”定律在《哪吒2》中再次验证。影片延续了前作的喜剧基因,太乙真人的“川普”方言、周星驰式无厘头笑料,精准契合春节合家欢需求。

然而,《哪吒2》并未止步于浅层娱乐,而是通过角色创新引发深层共情。申公豹这一角色的重构尤为关键:他作为“小镇做题家”的隐喻,承载了普通人对命运不公的愤怒与挣扎,其“蚍蜉撼树”的反抗精神,成为观众情感投射的载体。 

这种“普世情感+传统文化”的叙事策略,恰是《哪吒2》破圈的核心。导演饺子在接受采访时说:“在制作《哪吒2》时,他们曾寄希望于找一些国际团队来帮助完成重点镜头,但效果并不理想,最终,是中国的团队不断打磨、兜底,才实现了理想中的效果。”

影片将三星堆文化元素融入场景设计,以“魔童闹海”重构经典神话,既保留文化辨识度,又注入“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现代价值观。最终电影高分和高票房的双重证明,说明了观众不仅为特效买单,为情感共鸣付费,也为传统文化ip焕发新生而感动。  

光线传媒的“动画帝国”

《哪吒2》的票房狂飙,最大赢家非光线传媒莫属。作为主投方,光线凭借《哪吒1》《姜子牙》等爆款,已构建起国内最成熟的动画电影产业链。

胜马财经注意到,若《哪吒2》票房达70亿元,有业内人士分析称,按分账比例计算,光线传媒或可入账超28亿元,远超其2024年半年报中影视业务收入。

更深远的意义在于,光线通过“彩条屋计划”持续布局《哪吒3》《大鱼海棠2》等IP,试图打造中国版的“漫威宇宙”。 

此外,《哪吒2》爆火,带来的经济效益除票房收入外,还有周边衍生品开发、数字版权售卖。光线传媒作为影片主要投资方,业绩有望大幅增长。

从产业生态角度而言,还发挥了强大的示范效应,释放出积极的市场信号,激励更多创作者投身动画电影领域,为动画电影创作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推动整个产业迈向更为繁荣的发展阶段。

观众法则与内容为王

在胜马财经看来,《哪吒2》的爆发并非偶然,而是中国电影市场从“流量依赖”向“内容为王”转型的缩影。

《哪吒2》并未借流量明星的光环造势,而是深耕内容,在剧情上精心雕琢,以细腻笔触描绘角色成长,使故事逻辑严密、层次丰富,构建起能让观众沉浸其中的奇幻世界;从视觉呈现上,特效制作团队投入巨大心力,每一帧画面都历经打磨,让观众仿若置身神话奇境,在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间寻得完美平衡。

其成功揭示了两大行业法则:一是“无短板”产品逻辑:影片在特效、喜剧、情感维度均达到高水准,避免成为“偏科生”;二是春节档的本质是“情感消费”。《哪吒2》通过申公豹的“凡人视角”,将个体抗争升华为集体情绪出口,实现商业性与艺术性的平衡。正如豆瓣热评所言:“它活该赚钱。”  

《哪吒2》的47亿奇迹,是中国动画电影工业化、资本化、IP化的里程碑。它证明,国产动画已具备与好莱坞抗衡的技术实力,更探索出一条“传统文化+现代叙事”的内容路径。

然而,狂欢背后亦需冷思考:高票房是否可持续?过度依赖单一IP是否隐藏风险?对中国电影产业而言,《哪吒2》的最大启示或许是:唯有尊重观众、敬畏内容,才能在资本与艺术的博弈中,找到最长久的赢家公式。

END

关注我们,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胜马财经诚意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线索/投稿请添加胜马财经微信

或发送至邮箱

shengmacaijing@126.com

“在看”我吗?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