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利率时代 重视权益资产的配置价值

东方财富网

2天前

回溯日本低利率的30年间的大类资产表现,分阶段看,在1991年到1998年的利率快速下行期,以及到2012年前的零利率期,债券的表现都属于“一枝独秀”,大幅跑赢其他资产。

低利率是当下的宏观大背景,但这也对投资带来了不少的挑战。从海外经验看,在第一轮利率快速下行期,债券资产占优,而随着低利率和宽财政的配合,经济基本面的企稳回升,权益资产会接棒而上,从而带来股票基金的规模扩张。

一、欧元区的低利率时期和大类资产表现

01

欧元区:利率下行开始于2008年

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也对欧元区的经济也造成了严重的冲击。为了将经济拉出泥潭,欧央行开启了“直升机撒钱”,连续7次下调基准利率共325bp,从4.25%降至1%。但随着2011年欧债危机出现,第二轮利率下行也于2011年末开启,并在2014年6月正式进入“负利率”时代,一直持续到2022年中的“加息前夜”。这背后的核心原因是在于,欧元区潜在增长放缓带动自然利率下行,导致欧元区的货币政策也走向宽松周期。

02

欧元区:第二轮利率下行期,股票占优

回溯欧元区低利率时期的大类资产表现,在利率快速下行的阶段,也就是2008年到2010年,欧元区的债券资产涨幅明显领先,存款表现也不错,而股票资产跌幅较大。但随着欧元区过了利率快速下行的阶段,开启第二轮利率下行,股票资产表现可谓是“一枝独秀”。尽管2011年股票市场由于欧债危机的影响大幅回调,但从12年下半年开始,就开启了“V型”反转之路,高歌猛进。尤其是德国依托坚实的工业基础以及迅速有效的刺激方案,实现了经济的较快修复,股市也反弹动能强劲。

二、美国的低利率时期和大类资产表现

01

美国:上世纪30年代的低利率时期

1929年10月24日,美股暴跌引发了一场持久的经济大危机,整整持续近5年。在这期间,银行倒逼、生产下降、工厂破产、工人失业是当时的真实写照。为了救经济,美联储从1930年开始连续降低贴现率,短期国库券利率从1929年的5.1%降至1933年的0.5%以下。之后,由于1937年的二次衰退和1939年的二战爆发,短期国库券利率也一直维持在0.5%以下。1942年,为了配合财政部融资,美联储开始实施YCC政策,将3个月国库券利率目标设定在0.375%,直到1947年才退出YCC,结束了长达14年的低利率时期。

02

美国:随着货币财政刺激共振,股票奋起直追

回溯美国在20-30年代低利率期大类资产的表现,1929年到1942年,债券走牛,主要受益于市场利率的下行。而1942年到1945年,受益于美国在二战期间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刺激共振,经济和就业不断恢复,股票市场也奋起直追,表现尤为突出;而房价也开始向上修复,但弹性略逊于股票。

三、日本的低利率时期和大类资产表现

01

日本:近30年经历了漫长的低利率时代

近30年,日本经历了从“低利率”到“零利率”甚至“负利率”的时期。1990年日本资产泡沫破灭后,房地产、股市资产价格暴跌,企业和居民的首要目标从“赚钱”转为“还债”,更是纷纷从“借”到“储”,日本经济也陷入深深的衰退。为了自救,日本央行也不断放水,1999年开启“零利率”时代,2000年以来相继推出QE、QQE和YCC等宽松政策,并于2016年进入“负利率”区间,一直到2020年疫情爆发,日本通胀抬升,才逐渐走出低利率区间。

02

日本:随着安倍“三支箭”政策推动,股市走出底部

回溯日本低利率的30年间的大类资产表现,分阶段看,在1991年到1998年的利率快速下行期,以及到2012年前的零利率期,债券的表现都属于“一枝独秀”,大幅跑赢其他资产。而2013年后,在安倍“三支箭”政策的刺激下,包括激进的货币宽松政策、灵活的财政政策、促进增长的结构重组,从而带动日本经济走出通缩的泥潭,与此同时,在盈利提升的背景下,日本股市也开始走出底部,备受海外资金的追捧。

四、海外低利率时期的资产配置启示

01

随着低利率和宽财政配合,权益资产接棒而上

从海外低利率时期的资产表现看,在利率快速下行期,债券资产表现占优;而随着低利率和扩张型财政政策配合发力,带动经济逐步企稳,权益资产将超车追赶。核心在于,权益资产是经济基本面的“映射”,随着经济的企稳回升,也将对股价形成强劲的向上支撑。

02

居民配置:先避险后驭险,配置差异大

在利率快速下行期,美、日、欧居民都会追捧货币存款和保险养老金产品,抛售股票基金。核心原因是,当危机来临,大家对高流动性、低风险资产的需求会显著增加,寻求资金避风港。

在利率低位震荡期,美、日、欧三地居民的配置偏好差异较大。总结来说,一是德国和日本家庭的风险偏好较低,更爱存款,美国家庭的风险偏好较高,更爱基金。二是美国和德国家庭在股市走牛时,都会主动增配权益类资产,尤其是倾向通过基金来投资。三是日本家庭会通过借基“出海”来增厚收益。

03

基金行业:先债券基金,后股票基金

欧元区:2008年金融危机后,欧元区债券基金规模明显抬升,从28%抬升至2012年的37%,之后随着欧元区股票市场的高歌猛进,呈现明显的“债基下、股基上”的剪刀差,股基占比从2012的26%抬升至2021年的34%。

日本:在90年代初期,股市低迷,公募基金行业呈现债基扩张、股基收缩的特点,但随着2003年后股票公募基金扩容,成为新一阶段推动公募规模增长的主导力量。2003-2019年,股票基金的规模增长近4倍,占比从57%提高至90%。

(文章来源:富国基金)

(原标题:低利率时代,重视权益资产的配置价值)

(责任编辑:66)

回溯日本低利率的30年间的大类资产表现,分阶段看,在1991年到1998年的利率快速下行期,以及到2012年前的零利率期,债券的表现都属于“一枝独秀”,大幅跑赢其他资产。

低利率是当下的宏观大背景,但这也对投资带来了不少的挑战。从海外经验看,在第一轮利率快速下行期,债券资产占优,而随着低利率和宽财政的配合,经济基本面的企稳回升,权益资产会接棒而上,从而带来股票基金的规模扩张。

一、欧元区的低利率时期和大类资产表现

01

欧元区:利率下行开始于2008年

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也对欧元区的经济也造成了严重的冲击。为了将经济拉出泥潭,欧央行开启了“直升机撒钱”,连续7次下调基准利率共325bp,从4.25%降至1%。但随着2011年欧债危机出现,第二轮利率下行也于2011年末开启,并在2014年6月正式进入“负利率”时代,一直持续到2022年中的“加息前夜”。这背后的核心原因是在于,欧元区潜在增长放缓带动自然利率下行,导致欧元区的货币政策也走向宽松周期。

02

欧元区:第二轮利率下行期,股票占优

回溯欧元区低利率时期的大类资产表现,在利率快速下行的阶段,也就是2008年到2010年,欧元区的债券资产涨幅明显领先,存款表现也不错,而股票资产跌幅较大。但随着欧元区过了利率快速下行的阶段,开启第二轮利率下行,股票资产表现可谓是“一枝独秀”。尽管2011年股票市场由于欧债危机的影响大幅回调,但从12年下半年开始,就开启了“V型”反转之路,高歌猛进。尤其是德国依托坚实的工业基础以及迅速有效的刺激方案,实现了经济的较快修复,股市也反弹动能强劲。

二、美国的低利率时期和大类资产表现

01

美国:上世纪30年代的低利率时期

1929年10月24日,美股暴跌引发了一场持久的经济大危机,整整持续近5年。在这期间,银行倒逼、生产下降、工厂破产、工人失业是当时的真实写照。为了救经济,美联储从1930年开始连续降低贴现率,短期国库券利率从1929年的5.1%降至1933年的0.5%以下。之后,由于1937年的二次衰退和1939年的二战爆发,短期国库券利率也一直维持在0.5%以下。1942年,为了配合财政部融资,美联储开始实施YCC政策,将3个月国库券利率目标设定在0.375%,直到1947年才退出YCC,结束了长达14年的低利率时期。

02

美国:随着货币财政刺激共振,股票奋起直追

回溯美国在20-30年代低利率期大类资产的表现,1929年到1942年,债券走牛,主要受益于市场利率的下行。而1942年到1945年,受益于美国在二战期间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刺激共振,经济和就业不断恢复,股票市场也奋起直追,表现尤为突出;而房价也开始向上修复,但弹性略逊于股票。

三、日本的低利率时期和大类资产表现

01

日本:近30年经历了漫长的低利率时代

近30年,日本经历了从“低利率”到“零利率”甚至“负利率”的时期。1990年日本资产泡沫破灭后,房地产、股市资产价格暴跌,企业和居民的首要目标从“赚钱”转为“还债”,更是纷纷从“借”到“储”,日本经济也陷入深深的衰退。为了自救,日本央行也不断放水,1999年开启“零利率”时代,2000年以来相继推出QE、QQE和YCC等宽松政策,并于2016年进入“负利率”区间,一直到2020年疫情爆发,日本通胀抬升,才逐渐走出低利率区间。

02

日本:随着安倍“三支箭”政策推动,股市走出底部

回溯日本低利率的30年间的大类资产表现,分阶段看,在1991年到1998年的利率快速下行期,以及到2012年前的零利率期,债券的表现都属于“一枝独秀”,大幅跑赢其他资产。而2013年后,在安倍“三支箭”政策的刺激下,包括激进的货币宽松政策、灵活的财政政策、促进增长的结构重组,从而带动日本经济走出通缩的泥潭,与此同时,在盈利提升的背景下,日本股市也开始走出底部,备受海外资金的追捧。

四、海外低利率时期的资产配置启示

01

随着低利率和宽财政配合,权益资产接棒而上

从海外低利率时期的资产表现看,在利率快速下行期,债券资产表现占优;而随着低利率和扩张型财政政策配合发力,带动经济逐步企稳,权益资产将超车追赶。核心在于,权益资产是经济基本面的“映射”,随着经济的企稳回升,也将对股价形成强劲的向上支撑。

02

居民配置:先避险后驭险,配置差异大

在利率快速下行期,美、日、欧居民都会追捧货币存款和保险养老金产品,抛售股票基金。核心原因是,当危机来临,大家对高流动性、低风险资产的需求会显著增加,寻求资金避风港。

在利率低位震荡期,美、日、欧三地居民的配置偏好差异较大。总结来说,一是德国和日本家庭的风险偏好较低,更爱存款,美国家庭的风险偏好较高,更爱基金。二是美国和德国家庭在股市走牛时,都会主动增配权益类资产,尤其是倾向通过基金来投资。三是日本家庭会通过借基“出海”来增厚收益。

03

基金行业:先债券基金,后股票基金

欧元区:2008年金融危机后,欧元区债券基金规模明显抬升,从28%抬升至2012年的37%,之后随着欧元区股票市场的高歌猛进,呈现明显的“债基下、股基上”的剪刀差,股基占比从2012的26%抬升至2021年的34%。

日本:在90年代初期,股市低迷,公募基金行业呈现债基扩张、股基收缩的特点,但随着2003年后股票公募基金扩容,成为新一阶段推动公募规模增长的主导力量。2003-2019年,股票基金的规模增长近4倍,占比从57%提高至90%。

(文章来源:富国基金)

(原标题:低利率时代,重视权益资产的配置价值)

(责任编辑:66)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