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海通证券!

中国金融网

4小时前

海通证券的盈利能力却下滑严重,2023年净利下降八成,仅10.08亿元,2024年更是预计亏损34亿元左右,境外金融资产估值下降、境内投行业务收入减少成为主要原因,在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国内市场竞争加剧的背景下,海通证券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

IMG_20231215_183306.jpg

中国金融网首席金融观察员 金眼

2025年2月5日,蛇年A股首个交易日,海通证券(600837)结束了其在A股市场长达17年零6个月的上市旅程。当日收盘,海通证券报收10.41元/股,跌幅1.61%。自2月6日起,海通证券A股股票正式停牌,进入现金选择权行权申报和清算交收阶段,随后将申请终止上市。这家成立于1988年、曾是上海最早三家证券公司之一的金融巨头,正式告别A股舞台。

海通证券的历史,是一部中国证券行业发展的生动缩影。它诞生于 1988 年,作为上海最早的三家证券公司之一,初始主要股东为交通银行上海分行,这一背景赋予了它深厚的金融底蕴。在后续的发展中,1994 年改制为海通证券有限公司,2000 年增资扩股,2002 年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并多次增资,不断发展壮大。2007 年 7 月 31 日在上交所挂牌上市,正式踏入 A 股资本市场,2012 年 4 月 H 股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后续还完成了 H 股增发和 A 股非公开发行,逐步构建起全球化的业务布局,成为中国证券行业的重要力量。

回顾其上市后的业绩表现,可谓是跌宕起伏。2015 年,海通证券迎来了业绩巅峰,归母净利润高达 158.39 亿元,彼时的证券市场热火朝天,海通证券在牛市的浪潮中乘风破浪,各项业务蓬勃发展,无论是经纪业务、投行业务还是自营业务,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然而,市场的风云变幻总是难以预测,2018 年,在市场环境的急剧变化下,海通证券的净利润触底至 52.11 亿元,业务发展面临重重挑战,投行业务项目推进受阻,自营业务也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好在,2019 - 2021 年,随着市场环境的改善和自身业务的调整,海通证券又连续大幅增长,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适应能力。但近几年,海通证券的盈利能力却下滑严重,2023 年净利下降八成,仅 10.08 亿元,2024 年更是预计亏损 34 亿元左右,境外金融资产估值下降、境内投行业务收入减少成为主要原因,在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国内市场竞争加剧的背景下,海通证券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

此次海通证券的停牌退市,源于国泰君安换股吸收合并这一重大资本运作。2024 年 9 月,这场重组大幕正式开启,其进展之迅速令人瞩目,100 天便完成了公司治理程序,137 天完成行政审批程序,2025 年 1 月 20 日,合并重组获得香港联交所批准,一系列高效的运作,彰显了两家公司推进重组的决心和资本市场对此次合并的认可。1 月 21 日,两家公司公告 A 股股票自 2 月 6 日起停牌,国泰君安预计 2 月 13 日复牌,而海通证券则停牌直至终止上市。

合并完成后,海通证券将不再具有独立主体资格并被注销,其资产、负债、业务等都将由国泰君安承接,这一变革无疑将重塑中国证券行业的格局。目前,市场较为关注 A 股异议股东现金选择权方案的执行。A 股异议股东收购请求权实施股权登记日为 2 月 5 日,申报期间为 2 月 6 日 9:00 - 15:00,国泰君安 A 股异议股东收购请求权行权价格为 14.86 元 / 股,海通证券 A 股异议股东现金选择权行权价格为 9.28 元 / 股,申报方式均为网下申报,成功申报的异议股东,需在 2 月 7 日前往上交所签署股份转让协议,经审核通过后办理股份过户手续。

对于持有海通证券股票的投资者而言,他们站在了一个关键的抉择路口。不想参与换股的,可以在 2 月 5 日之前卖出股票,及时锁定收益或止损;选择参与换股的,则要深入了解换股比例和现金选择权等相关安排,谨慎做出决策。同时,合并完成后,国泰君安将成为新的投资标的,其后续表现也值得投资者密切关注,新的业务整合、市场布局以及盈利能力的变化,都将影响着投资者的收益和市场的走向。

海通证券的落幕,并非是终点,而是一个全新的起点。它的发展历程见证了中国证券市场的繁荣与挫折,而此次与国泰君安的合并,也将为中国证券行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我们期待看到合并后的国泰君安能够发挥协同效应,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在资本市场中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也期待中国证券行业能够在不断的变革与整合中,迈向更加成熟、稳健的发展阶段。

海通证券的盈利能力却下滑严重,2023年净利下降八成,仅10.08亿元,2024年更是预计亏损34亿元左右,境外金融资产估值下降、境内投行业务收入减少成为主要原因,在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国内市场竞争加剧的背景下,海通证券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

IMG_20231215_183306.jpg

中国金融网首席金融观察员 金眼

2025年2月5日,蛇年A股首个交易日,海通证券(600837)结束了其在A股市场长达17年零6个月的上市旅程。当日收盘,海通证券报收10.41元/股,跌幅1.61%。自2月6日起,海通证券A股股票正式停牌,进入现金选择权行权申报和清算交收阶段,随后将申请终止上市。这家成立于1988年、曾是上海最早三家证券公司之一的金融巨头,正式告别A股舞台。

海通证券的历史,是一部中国证券行业发展的生动缩影。它诞生于 1988 年,作为上海最早的三家证券公司之一,初始主要股东为交通银行上海分行,这一背景赋予了它深厚的金融底蕴。在后续的发展中,1994 年改制为海通证券有限公司,2000 年增资扩股,2002 年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并多次增资,不断发展壮大。2007 年 7 月 31 日在上交所挂牌上市,正式踏入 A 股资本市场,2012 年 4 月 H 股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后续还完成了 H 股增发和 A 股非公开发行,逐步构建起全球化的业务布局,成为中国证券行业的重要力量。

回顾其上市后的业绩表现,可谓是跌宕起伏。2015 年,海通证券迎来了业绩巅峰,归母净利润高达 158.39 亿元,彼时的证券市场热火朝天,海通证券在牛市的浪潮中乘风破浪,各项业务蓬勃发展,无论是经纪业务、投行业务还是自营业务,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然而,市场的风云变幻总是难以预测,2018 年,在市场环境的急剧变化下,海通证券的净利润触底至 52.11 亿元,业务发展面临重重挑战,投行业务项目推进受阻,自营业务也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好在,2019 - 2021 年,随着市场环境的改善和自身业务的调整,海通证券又连续大幅增长,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适应能力。但近几年,海通证券的盈利能力却下滑严重,2023 年净利下降八成,仅 10.08 亿元,2024 年更是预计亏损 34 亿元左右,境外金融资产估值下降、境内投行业务收入减少成为主要原因,在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国内市场竞争加剧的背景下,海通证券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

此次海通证券的停牌退市,源于国泰君安换股吸收合并这一重大资本运作。2024 年 9 月,这场重组大幕正式开启,其进展之迅速令人瞩目,100 天便完成了公司治理程序,137 天完成行政审批程序,2025 年 1 月 20 日,合并重组获得香港联交所批准,一系列高效的运作,彰显了两家公司推进重组的决心和资本市场对此次合并的认可。1 月 21 日,两家公司公告 A 股股票自 2 月 6 日起停牌,国泰君安预计 2 月 13 日复牌,而海通证券则停牌直至终止上市。

合并完成后,海通证券将不再具有独立主体资格并被注销,其资产、负债、业务等都将由国泰君安承接,这一变革无疑将重塑中国证券行业的格局。目前,市场较为关注 A 股异议股东现金选择权方案的执行。A 股异议股东收购请求权实施股权登记日为 2 月 5 日,申报期间为 2 月 6 日 9:00 - 15:00,国泰君安 A 股异议股东收购请求权行权价格为 14.86 元 / 股,海通证券 A 股异议股东现金选择权行权价格为 9.28 元 / 股,申报方式均为网下申报,成功申报的异议股东,需在 2 月 7 日前往上交所签署股份转让协议,经审核通过后办理股份过户手续。

对于持有海通证券股票的投资者而言,他们站在了一个关键的抉择路口。不想参与换股的,可以在 2 月 5 日之前卖出股票,及时锁定收益或止损;选择参与换股的,则要深入了解换股比例和现金选择权等相关安排,谨慎做出决策。同时,合并完成后,国泰君安将成为新的投资标的,其后续表现也值得投资者密切关注,新的业务整合、市场布局以及盈利能力的变化,都将影响着投资者的收益和市场的走向。

海通证券的落幕,并非是终点,而是一个全新的起点。它的发展历程见证了中国证券市场的繁荣与挫折,而此次与国泰君安的合并,也将为中国证券行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我们期待看到合并后的国泰君安能够发挥协同效应,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在资本市场中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也期待中国证券行业能够在不断的变革与整合中,迈向更加成熟、稳健的发展阶段。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