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亏超37亿,千亿证券巨头今日“谢幕”

征探财经

20小时前

2024年前三季度,海通证券仅亏损6.6亿元,这意味着公司在第四季度的亏损可能超过27亿元。...综合来看,海通证券的全球化布局不仅未能成为发展助推器,反而因管理风险不足和市场环境变化陷入困境,尤其是海通国际的多次失利,对公司整体造成了深远的负面影响。

图片来源:Pixabay

2月5日,海通证券(600837.SH)当日收盘价为10.41元/股,跌幅1.61%,总市值为1207亿元。这日后,600837这只股票也将“尘封”,从此不再交易。
自2024年9月5日启动以来,海通证券和国泰君安快速推进重组工作,用时100天完成公司治理程序,137天完成所有行政审批流程。2025年1月20日,国泰君安和海通证券同步发布公告,宣布本次合并重组已获香港联交所批准,至此完成了所有行政审批环节。
根据公告,两家公司将以董事会决议公告日前60个交易日的A股股票交易均价确定A股换股价格,并以此确定A股与H股换股比例均为1:0.62,即每1股海通证券股票可以换得0.62股国泰君安同类别股票。
海通证券此次被并购的背后,是其2024年亏损超37亿元的事实。其巨额亏损的主要原因在于境外金融资产估值大幅下降,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减少,同时海通国际的巨亏直接拖累了整体资产估值。

01

业绩持续下滑,亏损超37亿元

海通证券最大股东是财务投资人香港中央结算(代理人)有限公司,处于无控股股东的状态。但其十大股东中,沪字头就有七个:上海国盛集团、上海海烟投资、光明食品集团、上海电气控股集团、申能集团、上海国盛集团资产、上海久事集团。其中除了海烟投资属于中烟体系外,其余六家最终实控人也是上海国资委。
2025年1月24日晚,海通证券发布了2024年业绩预告。数据显示,其2024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34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约为-37亿元,同比由盈转亏。而2024年前三季度,海通证券仅亏损6.6亿元,这意味着公司在第四季度的亏损可能超过27亿元。
征探君研究发现,早在2023年,海通证券便已显现出明显的业绩下滑。根据财务数据,其2023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08亿元,同比下降84.59%;扣非净利润仅为2.71亿元,同比下降95.40%。受此影响,海通证券的行业排名从2022年的第10名滑落至2023年的第24名,“前三甲”的辉煌不再。
2021年时,其营收一度比肩中信证券,超越国君证券。然而到2023年,海通证券营收已减少六成,不足百亿元,利润更是缩水86%。
从近几年的数据来看,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海通证券的营业收入分别为432.05亿元、259.48亿元、229.53亿元和88.65亿元,同比变化为13.04%、-39.94%、-11.54%和-47.76%;同期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128.27亿元、65.45亿元、10.08亿元和9.53亿元,同比变化为17.94%、-48.97%、-84.59%和-75.11%。

02

海通国际巨亏成主要拖累

根据海通证券发布的业绩预告,公司巨额亏损的主要原因在于境外金融资产估值大幅下降,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减少,同时海通国际的巨亏直接拖累了整体资产估值。作为海通证券重要的境外业务平台,海通国际近年来频频踩雷高风险收益债,其风险敞口不断扩大,最终造成巨额亏损,并被迫选择私有化退市。
2023年3月,海通国际发布了2022年的财报,显示净利润亏损达65.41亿港元。
对此,海通证券财务总监张信军解释称,主要原因包括三方面:一是香港市场IPO募资金额下降及现货市场日均成交量的萎缩,使佣金和费类收入同比下降52.6%,至15.4亿港元;二是投资相关亏损,包括股票和债券投资的损失达34.4亿港元,以及私募债权、股权投资和另类投资的公允价值损失16.5亿港元;三是抵押品减值导致计提信用减值15.9亿港元。
值得注意的是,海通国际此前曾是海通证券境外业务的重要支柱,通过承销和投资中资地产美元债获取了高收益。然而,随着美元利率上升,其海外债务成本压力剧增。
与此同时,中资地产债多次暴雷进一步拖累了海通国际的业绩表现。从数据来看,2018年至2021年,海通国际承销的地产债规模分别为60亿美元、72亿美元、45亿美元和33亿美元,其客户包括恒大、华夏幸福、正荣地产等。然而,房地产行业的整体下行导致这些业务逐渐转变为高风险负担,对海通国际的盈利能力产生了致命冲击。
从宏观角度来看,海通证券一直是国内券商出海的先行者,早在2002年便提出了“立足亚太、辐射欧美”的全球化战略。然而,随着境外资产估值下降,境外业务从助力发展转变为拖累整体业绩。
截至2024年6月末,海通证券境外资产规模为2167.71亿元,占总资产比例为30.05%,其中海通国际控股的资产规模占境外资产总额的52%,显示出其在境外业务中的核心地位。
然而,近几年来,海通国际的业绩急转直下,成为海通证券整体表现持续恶化的关键因素。
从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海通国际的收入从108.53亿港元降至-16.97亿港元,净利润则从10.16亿港元大幅下滑至-28.73亿港元。
综合来看,海通证券的全球化布局不仅未能成为发展助推器,反而因管理风险不足和市场环境变化陷入困境,尤其是海通国际的多次失利,对公司整体造成了深远的负面影响。这不仅反映了其全球化策略中存在的缺陷,也凸显了应对境外高风险资产管理能力的不足。
同时,海通证券近年来的业绩下滑趋势明显,多个业务领域面临严峻挑战。境内市场股权融资规模下降,直接导致公司投行业务收入大幅减少。
随着境内股权融资规模下降,海通证券投行业务收入大幅萎缩,导致整体业绩表现乏力。2021年中期,公司营收为30亿元,但到2024年中期,这一数据已跌至不足10亿元,利润也从16亿元锐减至仅5000万元。
从投行业务手续费净收入来看,自2020年达到49.39亿元的峰值后,便一路下滑。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这一数据逐年下降,分别为49.25亿元、41.79亿元、34.21亿元和8.5亿元,同比跌幅逐步扩大,其中2024年上半年更是锐减56.17%。
同时,其保荐项目的撤否率较高,以2023年为例,撤否率达到18.4%,明显高于同行业其他头部券商。这种高撤否率也成为影响公司投行业务的重要因素之一。
海通证券的经纪业务同样受到冲击。2022年至2024年上半年,经纪业务手续费净收入分别为46.7亿元、38.3亿元和16.9亿元,降幅分别为22.42%、18.06%和14.26%。
资管业务手续费净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及利息净收入在同期内也持续下滑,境内业务表现普遍疲弱。此外,公司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与核销资产进一步加剧了业绩恶化。2024年第四季度,海通证券计提资产减值准备10.44亿元,并核销资产1.6亿元,直接减少净利润7.9亿元。这些减值涉及多种资产,包括长期应收款、融出资金及其他应收款。
从历史发展来看,海通证券作为一家全国性综合性证券公司,其成立于1988年,2007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一度在国内证券行业占据重要地位。
截至2024年6月末,公司总资产达7214.15亿元,归属于母公司净资产为1630.28亿元,在国内拥有345家营业部,境外则在15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分支机构。然而,这样一家曾经辉煌的券商,近几年却面临困局重重。
随着业绩持续下滑,公司A股股票计划在2025年2月6日起连续停牌,直至终止上市。海通证券,这家成立37年的老牌券商,将最终退出舞台,成为资本市场一段值得深思的历史案例。

作者丨征探君

来源丨征探财经(ID:teccj6)

END



声明



本号致力于分享更多财经知识,供读者参考交流,不构成对任何个人或机构的投资建议。

请勿依照本公众号文章中的信息自行进行投资操作,若不当使用相关信息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需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文为征探财经原创文章,版权归征探财经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开白。

2024年前三季度,海通证券仅亏损6.6亿元,这意味着公司在第四季度的亏损可能超过27亿元。...综合来看,海通证券的全球化布局不仅未能成为发展助推器,反而因管理风险不足和市场环境变化陷入困境,尤其是海通国际的多次失利,对公司整体造成了深远的负面影响。

图片来源:Pixabay

2月5日,海通证券(600837.SH)当日收盘价为10.41元/股,跌幅1.61%,总市值为1207亿元。这日后,600837这只股票也将“尘封”,从此不再交易。
自2024年9月5日启动以来,海通证券和国泰君安快速推进重组工作,用时100天完成公司治理程序,137天完成所有行政审批流程。2025年1月20日,国泰君安和海通证券同步发布公告,宣布本次合并重组已获香港联交所批准,至此完成了所有行政审批环节。
根据公告,两家公司将以董事会决议公告日前60个交易日的A股股票交易均价确定A股换股价格,并以此确定A股与H股换股比例均为1:0.62,即每1股海通证券股票可以换得0.62股国泰君安同类别股票。
海通证券此次被并购的背后,是其2024年亏损超37亿元的事实。其巨额亏损的主要原因在于境外金融资产估值大幅下降,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减少,同时海通国际的巨亏直接拖累了整体资产估值。

01

业绩持续下滑,亏损超37亿元

海通证券最大股东是财务投资人香港中央结算(代理人)有限公司,处于无控股股东的状态。但其十大股东中,沪字头就有七个:上海国盛集团、上海海烟投资、光明食品集团、上海电气控股集团、申能集团、上海国盛集团资产、上海久事集团。其中除了海烟投资属于中烟体系外,其余六家最终实控人也是上海国资委。
2025年1月24日晚,海通证券发布了2024年业绩预告。数据显示,其2024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34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约为-37亿元,同比由盈转亏。而2024年前三季度,海通证券仅亏损6.6亿元,这意味着公司在第四季度的亏损可能超过27亿元。
征探君研究发现,早在2023年,海通证券便已显现出明显的业绩下滑。根据财务数据,其2023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08亿元,同比下降84.59%;扣非净利润仅为2.71亿元,同比下降95.40%。受此影响,海通证券的行业排名从2022年的第10名滑落至2023年的第24名,“前三甲”的辉煌不再。
2021年时,其营收一度比肩中信证券,超越国君证券。然而到2023年,海通证券营收已减少六成,不足百亿元,利润更是缩水86%。
从近几年的数据来看,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海通证券的营业收入分别为432.05亿元、259.48亿元、229.53亿元和88.65亿元,同比变化为13.04%、-39.94%、-11.54%和-47.76%;同期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128.27亿元、65.45亿元、10.08亿元和9.53亿元,同比变化为17.94%、-48.97%、-84.59%和-75.11%。

02

海通国际巨亏成主要拖累

根据海通证券发布的业绩预告,公司巨额亏损的主要原因在于境外金融资产估值大幅下降,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减少,同时海通国际的巨亏直接拖累了整体资产估值。作为海通证券重要的境外业务平台,海通国际近年来频频踩雷高风险收益债,其风险敞口不断扩大,最终造成巨额亏损,并被迫选择私有化退市。
2023年3月,海通国际发布了2022年的财报,显示净利润亏损达65.41亿港元。
对此,海通证券财务总监张信军解释称,主要原因包括三方面:一是香港市场IPO募资金额下降及现货市场日均成交量的萎缩,使佣金和费类收入同比下降52.6%,至15.4亿港元;二是投资相关亏损,包括股票和债券投资的损失达34.4亿港元,以及私募债权、股权投资和另类投资的公允价值损失16.5亿港元;三是抵押品减值导致计提信用减值15.9亿港元。
值得注意的是,海通国际此前曾是海通证券境外业务的重要支柱,通过承销和投资中资地产美元债获取了高收益。然而,随着美元利率上升,其海外债务成本压力剧增。
与此同时,中资地产债多次暴雷进一步拖累了海通国际的业绩表现。从数据来看,2018年至2021年,海通国际承销的地产债规模分别为60亿美元、72亿美元、45亿美元和33亿美元,其客户包括恒大、华夏幸福、正荣地产等。然而,房地产行业的整体下行导致这些业务逐渐转变为高风险负担,对海通国际的盈利能力产生了致命冲击。
从宏观角度来看,海通证券一直是国内券商出海的先行者,早在2002年便提出了“立足亚太、辐射欧美”的全球化战略。然而,随着境外资产估值下降,境外业务从助力发展转变为拖累整体业绩。
截至2024年6月末,海通证券境外资产规模为2167.71亿元,占总资产比例为30.05%,其中海通国际控股的资产规模占境外资产总额的52%,显示出其在境外业务中的核心地位。
然而,近几年来,海通国际的业绩急转直下,成为海通证券整体表现持续恶化的关键因素。
从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海通国际的收入从108.53亿港元降至-16.97亿港元,净利润则从10.16亿港元大幅下滑至-28.73亿港元。
综合来看,海通证券的全球化布局不仅未能成为发展助推器,反而因管理风险不足和市场环境变化陷入困境,尤其是海通国际的多次失利,对公司整体造成了深远的负面影响。这不仅反映了其全球化策略中存在的缺陷,也凸显了应对境外高风险资产管理能力的不足。
同时,海通证券近年来的业绩下滑趋势明显,多个业务领域面临严峻挑战。境内市场股权融资规模下降,直接导致公司投行业务收入大幅减少。
随着境内股权融资规模下降,海通证券投行业务收入大幅萎缩,导致整体业绩表现乏力。2021年中期,公司营收为30亿元,但到2024年中期,这一数据已跌至不足10亿元,利润也从16亿元锐减至仅5000万元。
从投行业务手续费净收入来看,自2020年达到49.39亿元的峰值后,便一路下滑。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这一数据逐年下降,分别为49.25亿元、41.79亿元、34.21亿元和8.5亿元,同比跌幅逐步扩大,其中2024年上半年更是锐减56.17%。
同时,其保荐项目的撤否率较高,以2023年为例,撤否率达到18.4%,明显高于同行业其他头部券商。这种高撤否率也成为影响公司投行业务的重要因素之一。
海通证券的经纪业务同样受到冲击。2022年至2024年上半年,经纪业务手续费净收入分别为46.7亿元、38.3亿元和16.9亿元,降幅分别为22.42%、18.06%和14.26%。
资管业务手续费净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及利息净收入在同期内也持续下滑,境内业务表现普遍疲弱。此外,公司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与核销资产进一步加剧了业绩恶化。2024年第四季度,海通证券计提资产减值准备10.44亿元,并核销资产1.6亿元,直接减少净利润7.9亿元。这些减值涉及多种资产,包括长期应收款、融出资金及其他应收款。
从历史发展来看,海通证券作为一家全国性综合性证券公司,其成立于1988年,2007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一度在国内证券行业占据重要地位。
截至2024年6月末,公司总资产达7214.15亿元,归属于母公司净资产为1630.28亿元,在国内拥有345家营业部,境外则在15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分支机构。然而,这样一家曾经辉煌的券商,近几年却面临困局重重。
随着业绩持续下滑,公司A股股票计划在2025年2月6日起连续停牌,直至终止上市。海通证券,这家成立37年的老牌券商,将最终退出舞台,成为资本市场一段值得深思的历史案例。

作者丨征探君

来源丨征探财经(ID:teccj6)

END



声明



本号致力于分享更多财经知识,供读者参考交流,不构成对任何个人或机构的投资建议。

请勿依照本公众号文章中的信息自行进行投资操作,若不当使用相关信息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需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文为征探财经原创文章,版权归征探财经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开白。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