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金错刀频道
点击这里边听边看
你有多久没吃过徐福记了?
今年春节,各个超市都迎来了意料之内的排队火爆,胖东来、山姆等年后几天人山人海,毕竟大家拜年串门送礼都要买年货。
不过跟瓜子沙糖桔热卖形成明显对比的是,越来越多的人不会把糖果当成年货送礼首选了。
甚至还因此诞生了一个热搜:“徐福记成时代眼泪了吗?”
很多人不知道,为了不成为时代的眼泪,徐福记自己也没少花了功夫。
早在过年前几天,它还特意搞出“撒糖中国行”。从北京三里屯发车,经过郑州、武汉、上海、福州最后回到东莞总部,向消费者发了上亿颗糖果。
高调是够高调,不过从现实来看,如今糖果在春节的存在感依然还是肉眼可见的变低了。
昔日年货钉子户,为何在年轻人中失宠了?中国人吃不动糖果背后,
丢失更大王牌一说过年,中国人的记忆里必定离不开三大件:灯笼、鞭炮和糖果。
很多80、90后的童年回忆就是,每家每户过年的时候都会买徐福记的糖果来吃,甚至还要排队。徐福记的凤梨酥和沙琪玛,也是当时送礼的鄙视链顶端。
徐福记之所以能成为过年茶几零食盘的“钉子户”,离不开背后的徐家四兄弟。
早在二十多年前,徐福记的前身还只是台湾的徐家四兄弟在东莞开的糖果贴牌小工厂,徐家兄弟显然并不满足,打算要做自己的品牌。
一个小透明如何想做成糖果大王?徐氏兄弟苦思冥想,发现当时人们普遍喜欢在春节买糖果,春节也是糖果销量高涨的节点。
于是,徐福记找到了一个足以安身立命的价值锚:春节。它率先打出“新年糖”概念,一下推出了40多种口味,以及与沙琪玛等推出组合礼盒,将品牌与年货消费牢牢绑定。
对于很多人来说,如果说过年买糖是标配,那么徐福记则是糖果中的标配,几乎可以闭眼入。
光有春节价值锚还不够,为了让更多的人能买到,徐福记又找到了更大的金主:超市。在当时电商还不发达的年代,人们购物主要是靠超市,徐福记做了个决定:果断跟各大超市做绑定,与沃尔玛、家乐福等各大商超合作,设置非常显眼的专柜。
同时,徐福记还以一己之力,开创了如今早已形成习惯的散装称重的糖果销售形式。
不得不说这步棋走得相当妙,不仅极大提高了结算效率,还能充分治好顾客的选择困难症,可以我全都要。
现实证明,让顾客爽了,徐福记的腰包只能越来越鼓。1997年,徐福记的销售额就突破1亿。上市后每年的销售额都在以20%的速度增长,多年都是市场第一,彻底成了糖果巨人。“南有徐福记,北有康师傅”。
就连大佬都成了头号的铁粉。2008年,富士康董事长郭台铭结婚,竟然一次性订购了66万包徐福记的喜糖,刷新徐某记有史以来最大的单笔客户订单。
人生巅峰时期,徐福记还想重复过去的好运,又给自己找来了一个新高人:雀巢。在2011年,被曝出被雀巢以17亿美元收购了60%的股份。
一个是糖果巨头,一个是咖啡巨头。就在人们以为徐福记更要乘胜追击的时候,谁都没想到,它的人生却突然来了个大刹车。
合资之后不但没有明显起色,反倒开始没落。2014年,徐福记的市场份额甚至一度跌至国内第三,甚至还多次被传雀巢要再次抛售。
昔日万人捧的糖果,一下不甜了。
急火攻心的徐福记,
差点暴露更大软肋
想要真正自救,还得多条腿走路
文/ 金错刀频道
点击这里边听边看
你有多久没吃过徐福记了?
今年春节,各个超市都迎来了意料之内的排队火爆,胖东来、山姆等年后几天人山人海,毕竟大家拜年串门送礼都要买年货。
不过跟瓜子沙糖桔热卖形成明显对比的是,越来越多的人不会把糖果当成年货送礼首选了。
甚至还因此诞生了一个热搜:“徐福记成时代眼泪了吗?”
很多人不知道,为了不成为时代的眼泪,徐福记自己也没少花了功夫。
早在过年前几天,它还特意搞出“撒糖中国行”。从北京三里屯发车,经过郑州、武汉、上海、福州最后回到东莞总部,向消费者发了上亿颗糖果。
高调是够高调,不过从现实来看,如今糖果在春节的存在感依然还是肉眼可见的变低了。
昔日年货钉子户,为何在年轻人中失宠了?中国人吃不动糖果背后,
丢失更大王牌一说过年,中国人的记忆里必定离不开三大件:灯笼、鞭炮和糖果。
很多80、90后的童年回忆就是,每家每户过年的时候都会买徐福记的糖果来吃,甚至还要排队。徐福记的凤梨酥和沙琪玛,也是当时送礼的鄙视链顶端。
徐福记之所以能成为过年茶几零食盘的“钉子户”,离不开背后的徐家四兄弟。
早在二十多年前,徐福记的前身还只是台湾的徐家四兄弟在东莞开的糖果贴牌小工厂,徐家兄弟显然并不满足,打算要做自己的品牌。
一个小透明如何想做成糖果大王?徐氏兄弟苦思冥想,发现当时人们普遍喜欢在春节买糖果,春节也是糖果销量高涨的节点。
于是,徐福记找到了一个足以安身立命的价值锚:春节。它率先打出“新年糖”概念,一下推出了40多种口味,以及与沙琪玛等推出组合礼盒,将品牌与年货消费牢牢绑定。
对于很多人来说,如果说过年买糖是标配,那么徐福记则是糖果中的标配,几乎可以闭眼入。
光有春节价值锚还不够,为了让更多的人能买到,徐福记又找到了更大的金主:超市。在当时电商还不发达的年代,人们购物主要是靠超市,徐福记做了个决定:果断跟各大超市做绑定,与沃尔玛、家乐福等各大商超合作,设置非常显眼的专柜。
同时,徐福记还以一己之力,开创了如今早已形成习惯的散装称重的糖果销售形式。
不得不说这步棋走得相当妙,不仅极大提高了结算效率,还能充分治好顾客的选择困难症,可以我全都要。
现实证明,让顾客爽了,徐福记的腰包只能越来越鼓。1997年,徐福记的销售额就突破1亿。上市后每年的销售额都在以20%的速度增长,多年都是市场第一,彻底成了糖果巨人。“南有徐福记,北有康师傅”。
就连大佬都成了头号的铁粉。2008年,富士康董事长郭台铭结婚,竟然一次性订购了66万包徐福记的喜糖,刷新徐某记有史以来最大的单笔客户订单。
人生巅峰时期,徐福记还想重复过去的好运,又给自己找来了一个新高人:雀巢。在2011年,被曝出被雀巢以17亿美元收购了60%的股份。
一个是糖果巨头,一个是咖啡巨头。就在人们以为徐福记更要乘胜追击的时候,谁都没想到,它的人生却突然来了个大刹车。
合资之后不但没有明显起色,反倒开始没落。2014年,徐福记的市场份额甚至一度跌至国内第三,甚至还多次被传雀巢要再次抛售。
昔日万人捧的糖果,一下不甜了。
急火攻心的徐福记,
差点暴露更大软肋
想要真正自救,还得多条腿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