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pexels
各位好,不知不觉已经是大年初八了,又到了最舍不得的春节尾声。
在即将启程返沪的当天,我重新走了一遍老家,见了几位亲朋好友,才发现有一些观念上的变化,这和前几年有很大的差别。
之前关于县城消费的讨论一直很热闹,大家逢年过节热衷的话题都是赚钱和花钱。
比如去年赚了多少钱,买了什么好车好包,给小孩报了骑马还是网球课程,又天南地北地去哪儿玩了……
图源小红书用户
不夸张地说,我这个沪漂每回一次家,就要经历一次消费观的重塑。
今年却有点意外,更多亲戚关心的是怎么开源节流。大到换房换车,小到日常吃穿用度、孩子的补课旅游,都更注重实用主义。
这些变化肉眼可见,真实而具体,或许正代表着当下的某种趋势,也是一个县城在自我转型和升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
开始考虑房子和车子的性价比了。
房子自然是过年回家绕不开的聊天主角。
听到我现在供职于地产自媒体,有个亲戚迫不及待地分享了他和房子的故事。
他现在手头一共有5套房,分别是农村的一套自建房、县城的两套房、市区的一套学区房,还有在南京江北的一套投资房。
从农村、县城到市区还有省会,主打一个不管大的小的,哪都有房。这也是身边亲戚的典型写照,三口之家加上双方父母,一大家子人的名下得有好几套房。
最近两年,听说房价跌了不少,他终于准备今年挂牌两三套房,把手头的资产给整合了。
另一个亲戚也是之前看中了一套老牌学区房,最后全家盘算了很久,还是决定只买使用权,在这个小区租房陪读。
毕竟三年的租金也就不到20万,这一波操作少说也省了上百万。
听下来也让我感叹。
说白了,在这个小县城,大家从来不会为居住而烦恼,随便一套房子怎么住都绰绰有余。
本质上只需要两套房,一套是学区房,陪小孩上学用。另一套是等孩子毕业了,老两口用来改善生活的养老房,最好带电梯和暖气,周围有菜场和医院。
其他没有强烈自住属性的房子都很难卖出价格。
说完了大头房子,紧跟着就是第二大消费支出的车子。
前两年回家,光是发现县城的电车变多了,商场里挤满了各大新能源汽车的门店展台。
今年发现,身边多个亲戚直接抛弃了开了多年的BBA油车,纷纷换成自主品牌的电车。
问就是“大奔哪儿有特斯拉香”“车就是一代步工具,能开就行”。甚至还有个年纪小一点的舅舅赶时髦,率先开上了县里为数不多的小米su7。
家家户户都装上了充电桩,一个月充电都不到500块,车贷压力也少了很多。
这些挂着绿色车牌、造型时尚的电车,成了县城街头一道崭新的风景线。
吃穿用度消费走向了分化。
之前大家总说,三四线县城吃的用的和一二线没什么区别,街上星巴克、始祖鸟、名牌包包一应俱全。
但实际上,县城只是最基本的生活成本低,其他消费的溢价可一点也不低。这也推动越来越多的消费行为走向了分化。
首先是跟风消费减少。就拿现在流行的山姆超市来说,哪怕最近的一家店离我们县有个300公里的距离,但热门的瑞士卷、麻薯面包还有青桔汁,亲朋好友们也差不多都吃过。
表哥还特地办了最高级别的会员卡,时不时自驾跑到其他城市采购,一次轻轻松松就能花掉好几千元。
不只是山姆,他们还加价买过开市客以及胖东来的同款。
图源:淘宝
主打一个跟风消费,网上火什么就要买来尝个鲜。去年,他终于咬咬牙把山姆卡停了,连找代购跨城买东西的次数都少了。
这一方面是为了健康考虑,少吃甜品零食,实在想吃的就在网上简单买买,另一方面,代购买的商品质量也不能保证。
其次,人们在穿衣方面更愿意买打折的品牌服装。
老家商场里好多叫不出来英文名的女装店,动辄一件衣服两三千元,全身几件的总价分分钟过万,还很少打折。
一度沉迷“买买买”的朋友,把目光转向了更为实惠的特卖会和奥特莱斯。她向我介绍,很多特卖的冬衣不会超过300块,春夏的差不多只要几十块。
还有就是在唯品会蹲618和双11的优惠,连优衣库的打折都不放过。买到的既是受人认可的牌子货,又能把每分钱花在刀刃上。
另外,大家逐渐养成习惯,买东西之前先去二手网站淘一淘,比个价。
过年期间,看电影可以说是县城为数不多的娱乐方式。结果没想到,“价格刺客”比比皆是,电影票价一度赶超上海、南京。
一张2D的按90元来算,一对情侣看个电影就得花上小两百。
图源:小红书、淘票票
还没什么位置可以挑,手慢了连《哪吒2》的票都抢不到。
为了省钱,亲戚们要么精益求精,只看一场小孩最想看的,要么就去咸鱼找个价格最便宜的。
图源:咸鱼
最后是旅游,大家纷纷从国外转国内了,前几年,人们每逢寒暑假必带娃出国游,专门跑到南京和上海坐飞机,去日本、新加坡以及澳大利亚、新西兰的都有。
去年,不少人都把目的地变成了国内,在云南、福建和港澳玩玩也挺好。
县城热衷的消费还有这几样:
各种消费行为的分化,老家的人们正在变得更加“该省省、该花花”。
最愿意花的就是情绪消费。
大家过年回家应该都有感受,越是小地方,春节放鞭炮烟花的氛围越是浓厚。
经常是还没到大年三十,晚上路边河边的加特林就没停过。
除夕晚还有大年初五,人们更是贡献出一场场精彩的烟花秀,朋友圈也被各种视频图片刷屏。
要知道,这些烟花的价格可不便宜,通常10分钟就能烧掉几千块。
一个朋友透露,最近几年,卖烟花爆竹的生意异常火爆,效果越精彩、价格越贵的,卖得越好。
越来越多的人们愿意为当下的快乐和宣泄买单。
第二样就是对奢侈品祛魅,改囤金子了。
之前,很多小镇贵妇爱买招牌的首饰和包包,现在他们开始断舍离,把不怎么用的奢侈品都送去了市区的二奢店。
“能换一点钱是一点,总比在家积灰好”。
而这些省下来的钱,又被她们转头拿来买了金子,囤了相当克数的金豆和金条。
尤其是过年这几天,多个黄金品牌报价直接飙升到846元/克,价格再创历史新高,人们还开玩笑说后悔没再多买点。
图源微博
就这样,也没能抵抗住过年买金的高涨热情。兜了一圈,看到县里各个金店都是人满为患,小克重饰品和蛇年纪念款卖得最好。
因为奢侈品入手即贬值,黄金既能自己戴又能送人,还有资产升值的强大功能,就像网上段子说的,“基金股票一片绿,不如买点黄金保保命”。
第三样是日常的吃吃喝喝,再没钱也不能亏待了自己的这张嘴。
“9块9”带起来的低价风暴,早就从咖啡蔓延到整个餐饮界。7块钱的蜜雪冰城还远远不是县城的价格底线,这里到处都是更便宜的奶茶和咖啡。
米线和面条甚至只要几块钱,有肉有菜还可以无限续。
各大商场、商业街和路边摊,铺天盖地的促销活动一波接着一波。
大家也都学会了薅羊毛,从大众点评和抖音上买新店开业的“9.9抵100元”代金券。
要是吃倒闭了,就再去下一家尝鲜打卡,反正县城永远不缺新开的餐饮店,用很低的价格就能让自己吃饱喝好。
最后就是给小孩的教育投资。
不论是艺术体育培训,还是学科提升,再到益智类思维拓展,整个城市的培训班遍地开花。
要不是过年期间不开课,培训班的火爆程度绝对和春节档有得一拼,那叫一个“座无虚席、水泄不通”。
当然,现在家长报班也要掂量一下性价比,毕竟他们基本都经历过一两次“跑路事件”。
学会认准连锁大品牌,还有熟人推荐。
这些10后、20后的孩子,一生下来就物质条件富足,更希望家长能为他们的快乐买单。
县城游乐园和玩具店的生意,在过年期间也是节节攀升。
之前看到报道说,全中国有六百多个城市,一二线只占了不到5%,更多是县城。这些县城的发展和消费情况,长期以来都被低估了。
但当我们真的走近去看,就会发现,县城的内部也在不断迭代和分化,几乎每年都会有新趋势。
人们并不是不消费,而是不再愿意为人情世故、面子买单,也不认可各种消费套路和溢价。
更多人开始理解父母那一辈务实的消费观,买一些真的用得上的东西,让商品回归到本身的价值。
这些切身体会到的变化,可能才是下沉县城更为真实的场景。
尽管大环境有所波动,这里的各行各业仍然具有韧性,需求仍然非常充沛。
同时孕育出很多生机,比如本土品牌的孵化,以及年轻一辈抓住人工智能和跨境出海等风口的自主创业。
这背后始终不变的,是对美好生活的共同追求。
本文授权转载自真叫卢俊(zhenjiaolujun0426)
作者丨远山
热点视频推荐
黄仁勋谈量子计算:量子计算机最擅长的是处理小数据的大规模组合问题。
-----------华丽的分割线------------
下载钛媒体App,打开科技,打开财富。
图源:pexels
各位好,不知不觉已经是大年初八了,又到了最舍不得的春节尾声。
在即将启程返沪的当天,我重新走了一遍老家,见了几位亲朋好友,才发现有一些观念上的变化,这和前几年有很大的差别。
之前关于县城消费的讨论一直很热闹,大家逢年过节热衷的话题都是赚钱和花钱。
比如去年赚了多少钱,买了什么好车好包,给小孩报了骑马还是网球课程,又天南地北地去哪儿玩了……
图源小红书用户
不夸张地说,我这个沪漂每回一次家,就要经历一次消费观的重塑。
今年却有点意外,更多亲戚关心的是怎么开源节流。大到换房换车,小到日常吃穿用度、孩子的补课旅游,都更注重实用主义。
这些变化肉眼可见,真实而具体,或许正代表着当下的某种趋势,也是一个县城在自我转型和升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
开始考虑房子和车子的性价比了。
房子自然是过年回家绕不开的聊天主角。
听到我现在供职于地产自媒体,有个亲戚迫不及待地分享了他和房子的故事。
他现在手头一共有5套房,分别是农村的一套自建房、县城的两套房、市区的一套学区房,还有在南京江北的一套投资房。
从农村、县城到市区还有省会,主打一个不管大的小的,哪都有房。这也是身边亲戚的典型写照,三口之家加上双方父母,一大家子人的名下得有好几套房。
最近两年,听说房价跌了不少,他终于准备今年挂牌两三套房,把手头的资产给整合了。
另一个亲戚也是之前看中了一套老牌学区房,最后全家盘算了很久,还是决定只买使用权,在这个小区租房陪读。
毕竟三年的租金也就不到20万,这一波操作少说也省了上百万。
听下来也让我感叹。
说白了,在这个小县城,大家从来不会为居住而烦恼,随便一套房子怎么住都绰绰有余。
本质上只需要两套房,一套是学区房,陪小孩上学用。另一套是等孩子毕业了,老两口用来改善生活的养老房,最好带电梯和暖气,周围有菜场和医院。
其他没有强烈自住属性的房子都很难卖出价格。
说完了大头房子,紧跟着就是第二大消费支出的车子。
前两年回家,光是发现县城的电车变多了,商场里挤满了各大新能源汽车的门店展台。
今年发现,身边多个亲戚直接抛弃了开了多年的BBA油车,纷纷换成自主品牌的电车。
问就是“大奔哪儿有特斯拉香”“车就是一代步工具,能开就行”。甚至还有个年纪小一点的舅舅赶时髦,率先开上了县里为数不多的小米su7。
家家户户都装上了充电桩,一个月充电都不到500块,车贷压力也少了很多。
这些挂着绿色车牌、造型时尚的电车,成了县城街头一道崭新的风景线。
吃穿用度消费走向了分化。
之前大家总说,三四线县城吃的用的和一二线没什么区别,街上星巴克、始祖鸟、名牌包包一应俱全。
但实际上,县城只是最基本的生活成本低,其他消费的溢价可一点也不低。这也推动越来越多的消费行为走向了分化。
首先是跟风消费减少。就拿现在流行的山姆超市来说,哪怕最近的一家店离我们县有个300公里的距离,但热门的瑞士卷、麻薯面包还有青桔汁,亲朋好友们也差不多都吃过。
表哥还特地办了最高级别的会员卡,时不时自驾跑到其他城市采购,一次轻轻松松就能花掉好几千元。
不只是山姆,他们还加价买过开市客以及胖东来的同款。
图源:淘宝
主打一个跟风消费,网上火什么就要买来尝个鲜。去年,他终于咬咬牙把山姆卡停了,连找代购跨城买东西的次数都少了。
这一方面是为了健康考虑,少吃甜品零食,实在想吃的就在网上简单买买,另一方面,代购买的商品质量也不能保证。
其次,人们在穿衣方面更愿意买打折的品牌服装。
老家商场里好多叫不出来英文名的女装店,动辄一件衣服两三千元,全身几件的总价分分钟过万,还很少打折。
一度沉迷“买买买”的朋友,把目光转向了更为实惠的特卖会和奥特莱斯。她向我介绍,很多特卖的冬衣不会超过300块,春夏的差不多只要几十块。
还有就是在唯品会蹲618和双11的优惠,连优衣库的打折都不放过。买到的既是受人认可的牌子货,又能把每分钱花在刀刃上。
另外,大家逐渐养成习惯,买东西之前先去二手网站淘一淘,比个价。
过年期间,看电影可以说是县城为数不多的娱乐方式。结果没想到,“价格刺客”比比皆是,电影票价一度赶超上海、南京。
一张2D的按90元来算,一对情侣看个电影就得花上小两百。
图源:小红书、淘票票
还没什么位置可以挑,手慢了连《哪吒2》的票都抢不到。
为了省钱,亲戚们要么精益求精,只看一场小孩最想看的,要么就去咸鱼找个价格最便宜的。
图源:咸鱼
最后是旅游,大家纷纷从国外转国内了,前几年,人们每逢寒暑假必带娃出国游,专门跑到南京和上海坐飞机,去日本、新加坡以及澳大利亚、新西兰的都有。
去年,不少人都把目的地变成了国内,在云南、福建和港澳玩玩也挺好。
县城热衷的消费还有这几样:
各种消费行为的分化,老家的人们正在变得更加“该省省、该花花”。
最愿意花的就是情绪消费。
大家过年回家应该都有感受,越是小地方,春节放鞭炮烟花的氛围越是浓厚。
经常是还没到大年三十,晚上路边河边的加特林就没停过。
除夕晚还有大年初五,人们更是贡献出一场场精彩的烟花秀,朋友圈也被各种视频图片刷屏。
要知道,这些烟花的价格可不便宜,通常10分钟就能烧掉几千块。
一个朋友透露,最近几年,卖烟花爆竹的生意异常火爆,效果越精彩、价格越贵的,卖得越好。
越来越多的人们愿意为当下的快乐和宣泄买单。
第二样就是对奢侈品祛魅,改囤金子了。
之前,很多小镇贵妇爱买招牌的首饰和包包,现在他们开始断舍离,把不怎么用的奢侈品都送去了市区的二奢店。
“能换一点钱是一点,总比在家积灰好”。
而这些省下来的钱,又被她们转头拿来买了金子,囤了相当克数的金豆和金条。
尤其是过年这几天,多个黄金品牌报价直接飙升到846元/克,价格再创历史新高,人们还开玩笑说后悔没再多买点。
图源微博
就这样,也没能抵抗住过年买金的高涨热情。兜了一圈,看到县里各个金店都是人满为患,小克重饰品和蛇年纪念款卖得最好。
因为奢侈品入手即贬值,黄金既能自己戴又能送人,还有资产升值的强大功能,就像网上段子说的,“基金股票一片绿,不如买点黄金保保命”。
第三样是日常的吃吃喝喝,再没钱也不能亏待了自己的这张嘴。
“9块9”带起来的低价风暴,早就从咖啡蔓延到整个餐饮界。7块钱的蜜雪冰城还远远不是县城的价格底线,这里到处都是更便宜的奶茶和咖啡。
米线和面条甚至只要几块钱,有肉有菜还可以无限续。
各大商场、商业街和路边摊,铺天盖地的促销活动一波接着一波。
大家也都学会了薅羊毛,从大众点评和抖音上买新店开业的“9.9抵100元”代金券。
要是吃倒闭了,就再去下一家尝鲜打卡,反正县城永远不缺新开的餐饮店,用很低的价格就能让自己吃饱喝好。
最后就是给小孩的教育投资。
不论是艺术体育培训,还是学科提升,再到益智类思维拓展,整个城市的培训班遍地开花。
要不是过年期间不开课,培训班的火爆程度绝对和春节档有得一拼,那叫一个“座无虚席、水泄不通”。
当然,现在家长报班也要掂量一下性价比,毕竟他们基本都经历过一两次“跑路事件”。
学会认准连锁大品牌,还有熟人推荐。
这些10后、20后的孩子,一生下来就物质条件富足,更希望家长能为他们的快乐买单。
县城游乐园和玩具店的生意,在过年期间也是节节攀升。
之前看到报道说,全中国有六百多个城市,一二线只占了不到5%,更多是县城。这些县城的发展和消费情况,长期以来都被低估了。
但当我们真的走近去看,就会发现,县城的内部也在不断迭代和分化,几乎每年都会有新趋势。
人们并不是不消费,而是不再愿意为人情世故、面子买单,也不认可各种消费套路和溢价。
更多人开始理解父母那一辈务实的消费观,买一些真的用得上的东西,让商品回归到本身的价值。
这些切身体会到的变化,可能才是下沉县城更为真实的场景。
尽管大环境有所波动,这里的各行各业仍然具有韧性,需求仍然非常充沛。
同时孕育出很多生机,比如本土品牌的孵化,以及年轻一辈抓住人工智能和跨境出海等风口的自主创业。
这背后始终不变的,是对美好生活的共同追求。
本文授权转载自真叫卢俊(zhenjiaolujun0426)
作者丨远山
热点视频推荐
黄仁勋谈量子计算:量子计算机最擅长的是处理小数据的大规模组合问题。
-----------华丽的分割线------------
下载钛媒体App,打开科技,打开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