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个品种满足第十一批条件
今年4月,第十批国采中选结果将在各省落地,按照国家医保局安排,上半年国家层面将展开第十一批药品集采,下半年还将适时启动新批次药品集采,预计2025年国家和联盟组织开展的药品集采品种将达到700个。
近年来,国采门槛逐步提高,第十批入围条件已达到7家及以上。若第十一批延续该标准,据米内网数据,截至1月24日,已有104个品种满足7家及以上的竞争条件(按通用名计,具体名单见文末),相关品种2023年在公立医疗机构终端的销售额合计超过750亿元。
104个品种中,有10个符合申报资格企业数达20家及以上,其中,乳果糖口服液体剂、头孢唑肟注射剂竞争企业数最多,目前已达25家及以上。竞争企业数超20家的10个品种2023年在公立医疗机构终端的销售额合计超过200亿元。
符合申报资格企业数达20家及以上的品种
第十批中选名单中,科伦药业、石药集团、倍特药业、扬子江药业、齐鲁制药均有8个及以上产品中选,这些企业预计也将成为第十一批的“主力军”。
据米内网统计,目前,科伦药业、倍特药业、齐鲁制药、华润医药、石家庄四药、复星医药、扬子江药业、正大制药拥有的满足竞争条件的过评品种均已超过15个。
其中,科伦所涉品种最多,达到25个,包括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碘普罗胺注射液、奥拉帕利片等;倍特以24个品种紧随其后,包括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溶液、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达格列净片等;齐鲁位于第三,涉及20个品种,包括达格列净片、奥拉帕利片、罗沙司他胶囊等。
涉及品种数达15个及以上的企业(以集团计)
中选结果4月即将落地
下半年或将展开进院情况排查
春节假期之后,第十批国采中选结果将进入落地倒计时。
2025年医保部门的八大重点工作中,“强化医保战略购买,赋能医药产业创新发展”是其中之一,包括常态化制度化开展国家组织和地方牵头的药品耗材集采,引导医疗机构优先使用质优价宜的中选产品等。
去年年底,国家医保局、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完善医药集中带量采购和执行工作机制的通知》,强调集采中选结果产生后,各省级医保部门要及时组织医疗机构与中选企业签订采购协议。各批次集采结果落地执行第3个月起,要组织对本区域医疗机构中选药品和耗材进院情况开展一轮问题排查,督促尚未完成进院采购的医疗机构尽快完成中选药品和耗材进院工作。
也就是说,到今年7月,针对第十批国采中选药品进院情况的问题排查或将相继启动。
另外,在监测考核方面,对价格高于相关政策规定的非中选产品采取暂停采购、撤网等措施;动态监测中选品种、医疗机构的采购进度、采购量占比情况;但针对临床需求发生重大变化的药品、短缺药、急抢救药和季节性用药等特殊品种也要优化考核,不搞“一刀切”。
今年年初,国家医保局在全国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工作会议上明确,将持续健全完善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制度体系,接续推进药品耗材集采工作提质扩面;同时全面推动集采药品进基层医疗机构、进民营医疗机构、进零售药店,推动医保基金和医药企业直接结算。
国家医保局在新年献词中提到,去年,国家医保局持续扩大集采中选企业产品销售渠道,推动集采药品进基层、民营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等多地都正陆续推进集采药品进基层医疗机构、进药店。
另外,海南、广西等9个省份推进医保基金与医药企业直接结算,医药企业回款周期从平均6个月减少为不到30天,企业垫资压力减轻。
直接结算体系下,集采中标企业、配送企业和医疗机构一旦完成三方合同签订,医保部门将直接打款60%,合同量执行超过50%支付剩下40%。医保、医院、企业之间的“三角债”问题将得到有效缓解,省去企业“催款”工作。
附:符合申报资格企业数达7家及以上且未纳入国采的化药(数据来源米内网,仅供参考)
资料来源:米内网数据库等
END
内容沟通:郑瑶(13810174402)
左下角「关注账号」,右下角「在看」,防止失联
104个品种满足第十一批条件
今年4月,第十批国采中选结果将在各省落地,按照国家医保局安排,上半年国家层面将展开第十一批药品集采,下半年还将适时启动新批次药品集采,预计2025年国家和联盟组织开展的药品集采品种将达到700个。
近年来,国采门槛逐步提高,第十批入围条件已达到7家及以上。若第十一批延续该标准,据米内网数据,截至1月24日,已有104个品种满足7家及以上的竞争条件(按通用名计,具体名单见文末),相关品种2023年在公立医疗机构终端的销售额合计超过750亿元。
104个品种中,有10个符合申报资格企业数达20家及以上,其中,乳果糖口服液体剂、头孢唑肟注射剂竞争企业数最多,目前已达25家及以上。竞争企业数超20家的10个品种2023年在公立医疗机构终端的销售额合计超过200亿元。
符合申报资格企业数达20家及以上的品种
第十批中选名单中,科伦药业、石药集团、倍特药业、扬子江药业、齐鲁制药均有8个及以上产品中选,这些企业预计也将成为第十一批的“主力军”。
据米内网统计,目前,科伦药业、倍特药业、齐鲁制药、华润医药、石家庄四药、复星医药、扬子江药业、正大制药拥有的满足竞争条件的过评品种均已超过15个。
其中,科伦所涉品种最多,达到25个,包括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碘普罗胺注射液、奥拉帕利片等;倍特以24个品种紧随其后,包括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溶液、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达格列净片等;齐鲁位于第三,涉及20个品种,包括达格列净片、奥拉帕利片、罗沙司他胶囊等。
涉及品种数达15个及以上的企业(以集团计)
中选结果4月即将落地
下半年或将展开进院情况排查
春节假期之后,第十批国采中选结果将进入落地倒计时。
2025年医保部门的八大重点工作中,“强化医保战略购买,赋能医药产业创新发展”是其中之一,包括常态化制度化开展国家组织和地方牵头的药品耗材集采,引导医疗机构优先使用质优价宜的中选产品等。
去年年底,国家医保局、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完善医药集中带量采购和执行工作机制的通知》,强调集采中选结果产生后,各省级医保部门要及时组织医疗机构与中选企业签订采购协议。各批次集采结果落地执行第3个月起,要组织对本区域医疗机构中选药品和耗材进院情况开展一轮问题排查,督促尚未完成进院采购的医疗机构尽快完成中选药品和耗材进院工作。
也就是说,到今年7月,针对第十批国采中选药品进院情况的问题排查或将相继启动。
另外,在监测考核方面,对价格高于相关政策规定的非中选产品采取暂停采购、撤网等措施;动态监测中选品种、医疗机构的采购进度、采购量占比情况;但针对临床需求发生重大变化的药品、短缺药、急抢救药和季节性用药等特殊品种也要优化考核,不搞“一刀切”。
今年年初,国家医保局在全国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工作会议上明确,将持续健全完善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制度体系,接续推进药品耗材集采工作提质扩面;同时全面推动集采药品进基层医疗机构、进民营医疗机构、进零售药店,推动医保基金和医药企业直接结算。
国家医保局在新年献词中提到,去年,国家医保局持续扩大集采中选企业产品销售渠道,推动集采药品进基层、民营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等多地都正陆续推进集采药品进基层医疗机构、进药店。
另外,海南、广西等9个省份推进医保基金与医药企业直接结算,医药企业回款周期从平均6个月减少为不到30天,企业垫资压力减轻。
直接结算体系下,集采中标企业、配送企业和医疗机构一旦完成三方合同签订,医保部门将直接打款60%,合同量执行超过50%支付剩下40%。医保、医院、企业之间的“三角债”问题将得到有效缓解,省去企业“催款”工作。
附:符合申报资格企业数达7家及以上且未纳入国采的化药(数据来源米内网,仅供参考)
资料来源:米内网数据库等
END
内容沟通:郑瑶(13810174402)
左下角「关注账号」,右下角「在看」,防止失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