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节经济:消费稳健

海通宏观研究

4天前

概 要

2025年春节,出行和消费经济依旧稳健。人口流动方面,春运客流或再创历史新高,跨区域人口流动继续提升,整体迁移趋势前移,短距离运输增长更快,出境客流增加较多。春节消费活力稳健,传统消费热度不减,新消费开始涌现。服务消费方面,旅游人次明显增长,但涨价幅度相对较小;旅行热门目的地从传统旅游城市向特色文旅地区转移,非遗旅游、小众目的地、县域旅游成为新的出游热点,入境游也有所提升。电影消费、餐饮消费均维持较高的热度,但游乐消费有所走弱。商品消费方面,“消费品以旧换新”带动整体居民消费需求明显提升,同时“非遗”商品、“首发经济”、“谷子经济”等消费热点也开始涌现,而汽车消费由于政策真空期有所走弱。投资方面,受今年春节较早影响,建筑业1月新项目或相对偏少,新房和二手房销售均较早放缓,不过二手房对一手房的挤占效应仍然存在,二手房交易占比仍然较高。进出口方面,港口运行好于去年,节后同比边际改善。

风险提示:经济增长持续性有待观察。

1

人口流动:再创新高

今年春运客流或继续刷新历史新高。据中国新闻网援引交通运输部数据,2025年春运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预计约90亿人次,数量或再创历史新高,同比2024年增长7%。结构上,传统营业性运输在去年历史峰值的上进一步增加,铁路、民航客运量有望分别突破5.1亿人次和9000万人次,而自驾出行仍将稳居主体地位,预计达72亿人次,约占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八成。
跨区域人口流动继续提升,整体迁移趋势较2024年靠前。今年春运前19天,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约44.9亿人次,比2024年同期增长7.9%。今年春节人口流动整体靠前,其中,节前人口迁移最高峰为1月25日(春运第12天,农历腊月廿六),较2024年同期提前两天;节后,1月31日(春运第18天,正月初三),春运单日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首次超3亿人次,较2024年提前一天。自节前一周以来,百度迁徙指数周平均数明显回升,今年春节假期的人员流动也明显高于2024年同期水平。这主要是由于今年春节假期安排问题,部分居民选择“请2休11”提前返乡或旅游出行。
图片
图片
短距离运输增长更快。今年春运前19天,铁路客运量2.31亿人次,比2024年同期增长6.9%。民航客运量0.43亿人次,比2024年同期增长6.8%。相比于长途出行的铁路和航空,短距离出行增长幅度更高,尤其是公路营业性客运量增长14.3%,水路客运量增长12.4%,增速均保持较高水平。
图片
今年春节假期,出境旅行热度较高,跨国出行更倾向于高消费的国家。春运期间(腊月十五至正月初四)日均内地、港澳台、国际航班数分别为1.41万架次、368架次和1876架次,分别较2024年增加1.7%、9.3%和32.6%。从跨国出行的目的地来看,东亚的日、韩,东南亚的新、马、泰仍是最主要的海外出行目的地。从出行目的地的变化来看,泰国、缅甸等东南亚国家出行较2019年同比减少且降幅较大。出行增幅最大的目的地是欧洲的意大利、土耳其、西班牙,在主要出行目的地中,日本和新加坡、马来西亚增幅较高。这或反映当前出国旅行的居民消费或有升级,消费目的地更多元化、更多去往消费水平更高的国家。
图片

图片

城市内部交通活跃度有所回落。市内交通方面,今年春节假期的拥堵延时指数与往年比变化不大,而地铁客运量整体低于去年同期水平。结构上,春节假期期间一线城市的地铁客运量回落较为明显,其他城市地铁客流量有所回升,或反映非一线城市市内交通较为活跃。
图片
图片

2

消费:传统消费火热、新消费涌现

2025年春节消费活力较为稳健,传统消费热度不减,新消费开始涌现。服务消费方面,旅游人次明显增长,但涨价幅度相对较小;传统热门旅游目的地、出境游热度仍高,同时非遗旅游、小众目的地、县域旅游成为新的出游热点,入境游也有所提升。电影消费、餐饮消费均维持较高的热度,但游乐消费在长假期间有所走弱。商品消费方面,“消费品以旧换新”带动整体居民消费需求明显提升,同时“非遗”商品、“首发经济”、“谷子经济”等消费热点也开始涌现,而汽车消费由于政策真空期有所走弱。

各省市旅游景区营业情况红火,接待游客人次相较2024年明显增长。在披露数据的省市中,接待游客数量相较2024年的同比增速平均为6.3%,其中上海、四川接待游客数量超7%。旅游收入数据方面,四川省除夕至初四门票收入同比下降3.8%,而山东省重点监测的200家景区营业收入初三当日同比增长4.5%。而从人均旅游支出来看,湖南、北京分别录得544元/人次、1644元/人次,其中湖南省除夕、初一游客人均花费同比增速录得60.9%、31.2%。

图片

图片

以热门旅游目的地海南为例,今年涨价幅度略高于2024年,但处于历史较低位置。春节前一周、春节所在周海南旅游价格指数分别为105.1、104.8,环比分别上涨5.1%、4.8%,其中春节所在周涨价幅度处于历年同期较低位。结构上,住宿类、交通类、餐饮类、特色旅游类、购物类、门票类价格指数周环比分别上涨10.2%、7.6%、1.4%、0.6%、0.3%、0.3%,整体涨幅相对温和。

图片

图片

旅行热门目的地从传统旅游城市向特色文旅地区转移。我们根据春节前四天的百度迁徙迁入指数来分析居民旅行目的地的变化。对比今年和去年,我们发现西北地区、广东的迁入指数均有明显增长,而传统旅游城市如黄山、洛阳、丽江、桂林、泰安等,其迁入指数均有明显下降。我们认为,西藏、青海等地或是受益于春晚分会场、冰雪消费的热度,而广东则受益于居民对春节民俗的关注,例如醒狮、英歌等文化。

春节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非遗游”、“民俗游”同比大增。据21世纪经济网援引飞猪数据,该平台“非遗游”相关搜索热度环比2024年12月增长133%。而据四川在线援引美团旅行平台数据,1月以来,“非遗”、“非遗体验”、“非遗手工”搜索量同比分别增长174%、168%、321%;福建、云南、陕西等文旅资源和非遗体验大省春节文旅订单量增速均在100%左右。根据中国政府网、新华社援引美团旅行数据显示,春节前三日全国“灯会”“庙会”的搜索热度环比增长217%。

不同于往年,今年小众目的地、县域旅游热度上升较快。据四川在线援引携程平台数据显示,春节期间,泉州、潮州、汕头、自贡、大同、兴义等小众目的地热度飙升;从预订订单来看,铜陵、黄山、大同、景德镇、漳州同比去年增长约4倍。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阳朔县、长沙县、凤凰县、婺源县、平遥县等为代表的热门县域旅游目的地,春节期间旅游市场增长显著。

图片

图片

此外,今年春节入境游热度明显提升,或得益于诸如“免签圈”持续扩容等政策。根据央视网援引成都商报数据,春节期间入境游订单同比增长203%。根据第一财经援引途家发布的《2025 春节民宿出游预测报告》显示,外国人预订民宿数量同比2024年增长2.3倍,其中外国旅客最爱去的城市为哈尔滨、广州、上海、北京和成都。

电影消费方面量价齐升。正月初一至初四,日均观影人次为2806.1万人,较2024年同期增长26.1 %;日均电影票房为14.4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9.4%。今年春节档电影的平均票价也有所提升,重回50元/人次以上,较去年回升3.0%,但尚未超过2023年同期水平。在各支付渠道、票务平台以及广东、江苏等地的观影优惠券的刺激下,春节电影消费整体提升。

高线级城市观影人数提升,低线城市有所回落。根据猫眼专业版的数据,今年春节档影片“想看用户”相比于去年同期增加了42%,但结构上有所分化,不同于2024年,今年春节档高线级城市观影人数提升较快。虽春节档影片“想看用户”中仍有40%来自四线城市,但相比于2024年同期近50%的占比明显回落;而二线城市占比从2024年的28%提升至33%,一、三线城市也提升。

图片

图片

餐饮消费热度较高。根据新京报百家号援引美团数据显示,截至1月16日,“年夜饭预订”相关搜索量月环比提升256%,全平台年夜饭线上预订量同比增长305%,“非遗”主题团购套餐订单量同比增长超12倍。其中,上海、北京、杭州、西安、苏州用户搜索年夜饭餐厅的热度位居全国前列。我们整理了春节前一周(腊月二十四至正月初一)关键词“年夜饭”的百度搜索指数,发现相较于去年,今年“年夜饭”的搜索量均值同比提升22%,但仍低于2019年、2021年的水平。

长假期间游乐消费有所边际走弱。春节长假期间北京环球影城客流量较前一周环比下降10.9%,上海迪士尼乐园客流量较前一周环比增加8.8%。但从农历同比来看,春节长假期间北京环球影城、上海迪士尼乐园客流量同比分别录得-15.8%、-15.9%,同比增速较节前有不同程度边际走弱。

图片

图片

商品消费方面,“消费品以旧换新”带动整体居民消费需求明显提升。根据央视网援引京东数据显示,腊月以来,“国补”、“以旧换新”搜索量超2000万次,相关“以旧换新”订单整体同比增长超100%。根据央视网援引商务部数据,截至1月23日24时,84.4万名消费者购买了家电类以旧换新产品103.7万台。根据中国政府网、新华社援引天猫数据显示,春节前三天(除夕、初一、初二)手机品类成交同比增长超50%。以重庆为例,根据重庆日报报道,截至1月31日苏宁易购重庆所有自营门店整体销售同比增长35%左右、重百电器销售同比增长23%。

耐用品消费方面,汽车消费由于政策暂时退潮有所边际回落。春节前一周,虽当周乘用车厂家零售、批发环比明显提升,但从四周平均来看,农历同比跌幅尚未明显收窄,或主要由于前期补贴政策暂时退潮后,政策真空期消费者等待情绪较高。

物价方面,春节前食品整体稳中有降。春节前后食品价格虽季节性回升,但回升幅度弱于往年,猪肉价格农历同比整体有所回落,蔬菜价格同比跌幅整体也有所扩大。春节期间民生物资整体充足、丰富、价格稳定。

图片

图片


3

投资和地产:二手房占比仍高

基建方面,1月建筑业PMI读数为49.3%,低于前月,其中新订单和业务活动预期指数均有下降,但这主要受季节性因素影响。

地产方面,春节期间地产销售暂缓,二手房占比仍高。30大中城市商品房日均成交面积季节性回落至1.85万平,但回落速度快于去年同期,同比跌幅从节前的3.2%回落至-33.2%,这或是由于今年春节假期较多居民选择提前放假返乡或出行,使得地产销售较早停止。自节前一周以来,二手房成交面积也季节性回落,不过成交占比绝对值处于近年农历同期最高位,当前二手房对一手房的挤占仍较明显。2月2日当周,由于只有两个工作日,土地成交面积回落且溢价率跌至0.0%,与往年相比由于工作日较少,所以读数相对更低。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3

出口:港口运行好于去年

海外数据方面,韩国出口数据受春节错位影响较大。1月韩国出口同比增速录得-10.3%,比2024年12月的6.6%有明显回落,主要是由于春节错位对数据的影响。
春节期间港口运行季节性回落,但数据整体好于2024年,且节后同比边际改善。节前一周以来,我国港口停靠的出入境船舶数量以及二十大、八大港口到港离港船舶数和载重吨数均季节性回落,整体与历年趋势一致,其中二十大、八大港口数据整体好于2024年。尽管节前二十大、八大港口离港船舶、载重吨数同比增速有不同程度的边际走弱,但春节后港口数据整体边际走强。
从运价来看,国内、国际运价均在回落。国际方面,节前一周和春节长假期间国际海运运价(BDI)持续回落,两周的周环比跌幅分别为16.5%和15.9%。节前一周国内出口运价连续第二周回落,跌幅扩大至3.4%。
图片
图片
风险提示:经济增长持续性有待观察。

概 要

2025年春节,出行和消费经济依旧稳健。人口流动方面,春运客流或再创历史新高,跨区域人口流动继续提升,整体迁移趋势前移,短距离运输增长更快,出境客流增加较多。春节消费活力稳健,传统消费热度不减,新消费开始涌现。服务消费方面,旅游人次明显增长,但涨价幅度相对较小;旅行热门目的地从传统旅游城市向特色文旅地区转移,非遗旅游、小众目的地、县域旅游成为新的出游热点,入境游也有所提升。电影消费、餐饮消费均维持较高的热度,但游乐消费有所走弱。商品消费方面,“消费品以旧换新”带动整体居民消费需求明显提升,同时“非遗”商品、“首发经济”、“谷子经济”等消费热点也开始涌现,而汽车消费由于政策真空期有所走弱。投资方面,受今年春节较早影响,建筑业1月新项目或相对偏少,新房和二手房销售均较早放缓,不过二手房对一手房的挤占效应仍然存在,二手房交易占比仍然较高。进出口方面,港口运行好于去年,节后同比边际改善。

风险提示:经济增长持续性有待观察。

1

人口流动:再创新高

今年春运客流或继续刷新历史新高。据中国新闻网援引交通运输部数据,2025年春运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预计约90亿人次,数量或再创历史新高,同比2024年增长7%。结构上,传统营业性运输在去年历史峰值的上进一步增加,铁路、民航客运量有望分别突破5.1亿人次和9000万人次,而自驾出行仍将稳居主体地位,预计达72亿人次,约占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八成。
跨区域人口流动继续提升,整体迁移趋势较2024年靠前。今年春运前19天,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约44.9亿人次,比2024年同期增长7.9%。今年春节人口流动整体靠前,其中,节前人口迁移最高峰为1月25日(春运第12天,农历腊月廿六),较2024年同期提前两天;节后,1月31日(春运第18天,正月初三),春运单日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首次超3亿人次,较2024年提前一天。自节前一周以来,百度迁徙指数周平均数明显回升,今年春节假期的人员流动也明显高于2024年同期水平。这主要是由于今年春节假期安排问题,部分居民选择“请2休11”提前返乡或旅游出行。
图片
图片
短距离运输增长更快。今年春运前19天,铁路客运量2.31亿人次,比2024年同期增长6.9%。民航客运量0.43亿人次,比2024年同期增长6.8%。相比于长途出行的铁路和航空,短距离出行增长幅度更高,尤其是公路营业性客运量增长14.3%,水路客运量增长12.4%,增速均保持较高水平。
图片
今年春节假期,出境旅行热度较高,跨国出行更倾向于高消费的国家。春运期间(腊月十五至正月初四)日均内地、港澳台、国际航班数分别为1.41万架次、368架次和1876架次,分别较2024年增加1.7%、9.3%和32.6%。从跨国出行的目的地来看,东亚的日、韩,东南亚的新、马、泰仍是最主要的海外出行目的地。从出行目的地的变化来看,泰国、缅甸等东南亚国家出行较2019年同比减少且降幅较大。出行增幅最大的目的地是欧洲的意大利、土耳其、西班牙,在主要出行目的地中,日本和新加坡、马来西亚增幅较高。这或反映当前出国旅行的居民消费或有升级,消费目的地更多元化、更多去往消费水平更高的国家。
图片

图片

城市内部交通活跃度有所回落。市内交通方面,今年春节假期的拥堵延时指数与往年比变化不大,而地铁客运量整体低于去年同期水平。结构上,春节假期期间一线城市的地铁客运量回落较为明显,其他城市地铁客流量有所回升,或反映非一线城市市内交通较为活跃。
图片
图片

2

消费:传统消费火热、新消费涌现

2025年春节消费活力较为稳健,传统消费热度不减,新消费开始涌现。服务消费方面,旅游人次明显增长,但涨价幅度相对较小;传统热门旅游目的地、出境游热度仍高,同时非遗旅游、小众目的地、县域旅游成为新的出游热点,入境游也有所提升。电影消费、餐饮消费均维持较高的热度,但游乐消费在长假期间有所走弱。商品消费方面,“消费品以旧换新”带动整体居民消费需求明显提升,同时“非遗”商品、“首发经济”、“谷子经济”等消费热点也开始涌现,而汽车消费由于政策真空期有所走弱。

各省市旅游景区营业情况红火,接待游客人次相较2024年明显增长。在披露数据的省市中,接待游客数量相较2024年的同比增速平均为6.3%,其中上海、四川接待游客数量超7%。旅游收入数据方面,四川省除夕至初四门票收入同比下降3.8%,而山东省重点监测的200家景区营业收入初三当日同比增长4.5%。而从人均旅游支出来看,湖南、北京分别录得544元/人次、1644元/人次,其中湖南省除夕、初一游客人均花费同比增速录得60.9%、31.2%。

图片

图片

以热门旅游目的地海南为例,今年涨价幅度略高于2024年,但处于历史较低位置。春节前一周、春节所在周海南旅游价格指数分别为105.1、104.8,环比分别上涨5.1%、4.8%,其中春节所在周涨价幅度处于历年同期较低位。结构上,住宿类、交通类、餐饮类、特色旅游类、购物类、门票类价格指数周环比分别上涨10.2%、7.6%、1.4%、0.6%、0.3%、0.3%,整体涨幅相对温和。

图片

图片

旅行热门目的地从传统旅游城市向特色文旅地区转移。我们根据春节前四天的百度迁徙迁入指数来分析居民旅行目的地的变化。对比今年和去年,我们发现西北地区、广东的迁入指数均有明显增长,而传统旅游城市如黄山、洛阳、丽江、桂林、泰安等,其迁入指数均有明显下降。我们认为,西藏、青海等地或是受益于春晚分会场、冰雪消费的热度,而广东则受益于居民对春节民俗的关注,例如醒狮、英歌等文化。

春节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非遗游”、“民俗游”同比大增。据21世纪经济网援引飞猪数据,该平台“非遗游”相关搜索热度环比2024年12月增长133%。而据四川在线援引美团旅行平台数据,1月以来,“非遗”、“非遗体验”、“非遗手工”搜索量同比分别增长174%、168%、321%;福建、云南、陕西等文旅资源和非遗体验大省春节文旅订单量增速均在100%左右。根据中国政府网、新华社援引美团旅行数据显示,春节前三日全国“灯会”“庙会”的搜索热度环比增长217%。

不同于往年,今年小众目的地、县域旅游热度上升较快。据四川在线援引携程平台数据显示,春节期间,泉州、潮州、汕头、自贡、大同、兴义等小众目的地热度飙升;从预订订单来看,铜陵、黄山、大同、景德镇、漳州同比去年增长约4倍。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阳朔县、长沙县、凤凰县、婺源县、平遥县等为代表的热门县域旅游目的地,春节期间旅游市场增长显著。

图片

图片

此外,今年春节入境游热度明显提升,或得益于诸如“免签圈”持续扩容等政策。根据央视网援引成都商报数据,春节期间入境游订单同比增长203%。根据第一财经援引途家发布的《2025 春节民宿出游预测报告》显示,外国人预订民宿数量同比2024年增长2.3倍,其中外国旅客最爱去的城市为哈尔滨、广州、上海、北京和成都。

电影消费方面量价齐升。正月初一至初四,日均观影人次为2806.1万人,较2024年同期增长26.1 %;日均电影票房为14.4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9.4%。今年春节档电影的平均票价也有所提升,重回50元/人次以上,较去年回升3.0%,但尚未超过2023年同期水平。在各支付渠道、票务平台以及广东、江苏等地的观影优惠券的刺激下,春节电影消费整体提升。

高线级城市观影人数提升,低线城市有所回落。根据猫眼专业版的数据,今年春节档影片“想看用户”相比于去年同期增加了42%,但结构上有所分化,不同于2024年,今年春节档高线级城市观影人数提升较快。虽春节档影片“想看用户”中仍有40%来自四线城市,但相比于2024年同期近50%的占比明显回落;而二线城市占比从2024年的28%提升至33%,一、三线城市也提升。

图片

图片

餐饮消费热度较高。根据新京报百家号援引美团数据显示,截至1月16日,“年夜饭预订”相关搜索量月环比提升256%,全平台年夜饭线上预订量同比增长305%,“非遗”主题团购套餐订单量同比增长超12倍。其中,上海、北京、杭州、西安、苏州用户搜索年夜饭餐厅的热度位居全国前列。我们整理了春节前一周(腊月二十四至正月初一)关键词“年夜饭”的百度搜索指数,发现相较于去年,今年“年夜饭”的搜索量均值同比提升22%,但仍低于2019年、2021年的水平。

长假期间游乐消费有所边际走弱。春节长假期间北京环球影城客流量较前一周环比下降10.9%,上海迪士尼乐园客流量较前一周环比增加8.8%。但从农历同比来看,春节长假期间北京环球影城、上海迪士尼乐园客流量同比分别录得-15.8%、-15.9%,同比增速较节前有不同程度边际走弱。

图片

图片

商品消费方面,“消费品以旧换新”带动整体居民消费需求明显提升。根据央视网援引京东数据显示,腊月以来,“国补”、“以旧换新”搜索量超2000万次,相关“以旧换新”订单整体同比增长超100%。根据央视网援引商务部数据,截至1月23日24时,84.4万名消费者购买了家电类以旧换新产品103.7万台。根据中国政府网、新华社援引天猫数据显示,春节前三天(除夕、初一、初二)手机品类成交同比增长超50%。以重庆为例,根据重庆日报报道,截至1月31日苏宁易购重庆所有自营门店整体销售同比增长35%左右、重百电器销售同比增长23%。

耐用品消费方面,汽车消费由于政策暂时退潮有所边际回落。春节前一周,虽当周乘用车厂家零售、批发环比明显提升,但从四周平均来看,农历同比跌幅尚未明显收窄,或主要由于前期补贴政策暂时退潮后,政策真空期消费者等待情绪较高。

物价方面,春节前食品整体稳中有降。春节前后食品价格虽季节性回升,但回升幅度弱于往年,猪肉价格农历同比整体有所回落,蔬菜价格同比跌幅整体也有所扩大。春节期间民生物资整体充足、丰富、价格稳定。

图片

图片


3

投资和地产:二手房占比仍高

基建方面,1月建筑业PMI读数为49.3%,低于前月,其中新订单和业务活动预期指数均有下降,但这主要受季节性因素影响。

地产方面,春节期间地产销售暂缓,二手房占比仍高。30大中城市商品房日均成交面积季节性回落至1.85万平,但回落速度快于去年同期,同比跌幅从节前的3.2%回落至-33.2%,这或是由于今年春节假期较多居民选择提前放假返乡或出行,使得地产销售较早停止。自节前一周以来,二手房成交面积也季节性回落,不过成交占比绝对值处于近年农历同期最高位,当前二手房对一手房的挤占仍较明显。2月2日当周,由于只有两个工作日,土地成交面积回落且溢价率跌至0.0%,与往年相比由于工作日较少,所以读数相对更低。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3

出口:港口运行好于去年

海外数据方面,韩国出口数据受春节错位影响较大。1月韩国出口同比增速录得-10.3%,比2024年12月的6.6%有明显回落,主要是由于春节错位对数据的影响。
春节期间港口运行季节性回落,但数据整体好于2024年,且节后同比边际改善。节前一周以来,我国港口停靠的出入境船舶数量以及二十大、八大港口到港离港船舶数和载重吨数均季节性回落,整体与历年趋势一致,其中二十大、八大港口数据整体好于2024年。尽管节前二十大、八大港口离港船舶、载重吨数同比增速有不同程度的边际走弱,但春节后港口数据整体边际走强。
从运价来看,国内、国际运价均在回落。国际方面,节前一周和春节长假期间国际海运运价(BDI)持续回落,两周的周环比跌幅分别为16.5%和15.9%。节前一周国内出口运价连续第二周回落,跌幅扩大至3.4%。
图片
图片
风险提示:经济增长持续性有待观察。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最新评论

参与讨论

feuser_5798325 4天前 2025年春节经济:消费稳健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