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头条
提升一亿中产阶级阅读效率
打开
2025年科技股票池
凯恩斯
1天前
因为科技股和其他股投资并不相同,如果是消费股投资,投资人是要关心未来公司的财务数据,每年能赚多少钱,每年能分多少红,多少年才能回本,这就是正常价值投资的思路。
关注「
凯恩斯
」,
获取投资策略!
制造业很好,两新两重也很好,只不过,制造业和两新两重政策最终都会出现一个问题,他们没有创造需求,而只是让未来的消费需求放在当下,工业企业中的大部分企业主是关心市场的,但大多数企业主只关心本行业的竞争,他们很少有能力或者精力,去探索新产业,新方向。然而,这个世界又是个不断被科技颠覆的世界。
别说众所周知的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颠覆,就是关上门来搞研发的医学领域,如今也在被AI颠覆,2024年诺贝尔奖中,两个奖项给了AI,换句话说,你再聪慧,再能干,如果没有跟上科技发展的节奏,那么迎接你的,很可能是“飘零半生,虚度光阴,徒劳无功”。
热兵器来了,冷兵器便成了笑话,“大人,时代变了”。所以,科技产业,无论是炒股,还是工作,都需要关注。
2024年的全球科技其实有两条脉络主线,一条是马斯克,几乎是马斯克支持什么,什么科技应用就如日中天,我们知道,这个世界的前沿肯定有很多,马斯克能够涉及的也是沧海一粟,但我们不得不承认,有些人有一种能力,叫现实扭曲力场,这个词原来出自《乔布斯传》,按中国人的说法,就是“能把死人说活”的能力。
而实际上,马斯克的能力要比乔布斯更强一些,原因是马斯克在硬科技上,真的干成了几件事。
除了众所周知的
星舰、星链、特斯拉汽
车等等,马斯克在欧洲储能市场也有很强的影响力,而2022年年底崛起的OpenAI也曾有过马斯克的影子,跨境支付如今的PayPal更是马斯克第一桶金的来源。
华尔街是爱听故事的,但华尔街更喜欢听将故事变为真事的连续创业者讲故事。
知道了马斯克这条主线,给我们什么启示呢?那就是2025年,多关注马斯克发表的公开言论,很可能言论中就蕴含着一些投资机会,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支持特朗普当选总统,马斯克如今不仅有资本实力,其也有强大的政治资本。
这里,就引入国际关系里面的一个概念,请问,什么是权力?
一句话,权力就是影响力,马斯克并不需要是美国总统,但如果马斯克说过的话,在华尔街有影响力,那么我们说马斯克拥有权力。
同样的,华尔街有些金融巨鳄也会利用自己的影响力来牟利,比如巴菲特其实也利用自己的影响力,通过宣扬自己的投资理念,来找到共识者,形成合力,巴菲特买什么什么就涨,涨了之后这家公司有更多投资人追捧,融资更容易,发展更快。所以,2025年的科技投资,要多关注马斯克。
另一条是黄仁勋。英伟达成为AI发展的大赢家,但英伟达只靠AI吗?非也。
2025年1月的CES,老黄发布50系显卡,5090定价1999美元,可各路大神还是一边骂,一边抢,甚至于由于中国区限算力,老黄恶心人给加个D来限制机器学习,就这样你还得捏着鼻子忍着,很多人还要从海外以蚂蚁搬家的方式往回带。
英伟达的GPU,不只是AI,还能玩游戏,还能挖矿,还能做特效,甚至最早无人机选择的就是GPU。注意,英伟达造的是通用算力,什么都能干才叫“通用”,寒武纪私人定制芯片是为了单一客户需求,不是通用芯片,即使也可以用于AI算力。
2025年1月,所有搭上英伟达车的A股上市公司都有起飞,英伟达说服务器要用光模块,CPO飞了,英伟达说HBM存储好,A股开始遍地找HBM存储有关系的公司,英伟达说铜缆连接器好,国内相关股票迅速接收信号,甚至于,很多芯片厂其实没什么业绩,也没什么潜力,但就是通过对标英伟达,在股市上如日中天。还是那句话:权力=影响力。英伟达的影响力就来自其通用算力的生态做得好。
注意,不是硬件,而是通用。正因为通用,英伟达的算力可以转化为“一般等价物”,很多初创企业融资,不看你的资本,看你能不能提供算力。如OpenAI为什么卖身给微软?因为微软云如今就是做算力生意的。
延伸开去,我们发现不仅科技,其他领域也是如此,比如抱上华为大腿的塞力斯,谁还会记得东风小康塞力斯,大家眼中满眼都是华为问界,比如抱上胖东来,但没抱住的永辉超市
股票
。注意,
影响力=权力=投资机会,这是一条清晰的投机脉络。
为什么要在科技股谈这些?因为科技股和其他股投资并不相同,如果是消费股投资,投资人是要关心未来公司的财务数据,每年能赚多少钱,每年能分多少红,多少年才能回本,这就是正常价值投资的思路。但科技股,你跟他讲估值?那显然是缘木求鱼,对牛弹琴。投资科技股的关键在于聚焦人气,将科技股当做一种商品,有流量的商品才能卖得好,才能价格高。
下面,我们来谈2025年几个科技股方向。
平台经济
平台经济,我们在谈消费的时候会带一下电商,但实际上如今平台经济的主角是两样:一样叫做自媒体,我们称之为UGC时代,又或者,现在自媒体很卷,有人称之为PUGC,就是自媒体作者们正在不断的提高自我要求,内容制作开始从草根转向专业化,比如很多短剧就是专业团队做的。
另一样叫做本地服务,还记得2020年之后那几年,火爆的生鲜团购吗?如今的年轻人不愿意去菜市场讨价还价,全在家点外卖,甚至烧饭也是点净菜回家,这就是一个趋势,未来诸如修家电,修水电,保洁,看病,搬家,都能线上下单,到户服务。这就是本地服务市场,你用外卖平台买过药吗?你用外卖平台到家挂过盐水吗?诶,2025年刺激消费,要么你试试?
自媒体平台如今生发出了短剧这个爆款,可以说很多人靠短剧发了大财,你去浙江东阳有个叫横店的地方看看,那里的临时演员忙的不可开交,且都是短剧拍摄。当然,
资本市场也找不到一家拍短剧的公司,所以,投资卖铲人,比如内容平台中文在线和阅文集团,比如华策影视,
当然,这些投资也不得要领,如果可以,当然是直接投资抖音,快手,小红书,微博,腾讯,但可惜的是,港股就腾讯和快手两个好公司有老问题——不在A股混(为啥)。
本地服务诞生了新零售,比如盒马鲜生,这里不是推荐,我只是让你更容易理解什么是新零售。
大致上是两套零售系统的组合:一套是本地商超上线,将本地消费者和线下商超的商家连接起来,这里的关键服务是即时配送,关键商品是生鲜,直说,即时配送大头在美团和饿了么手中,后面顶多跟着顺丰和京东。
另一套是量贩模式,学习的是开市客和山姆,开市客和山姆靠什么?靠供应链严选,在性价比和品质高档之中,找到一个平衡点,在选品上求精,匹配中国庞大的中产需求。比如胖东来的成功,其实也算是供应链的成功。
另外,除了以上两类,其实平台企业还有金融一途,实际上,金融一直是平台企业最喜欢的行业,只不过,如今监管看得紧,就怕他们搞出个“颠覆”或者“生态化反”,到时候不可收拾。
综上,平台企业参考标的:
内容平台:
芒果超媒、腾讯控股、百度、哔哩哔哩、快手、小红书(未上市)、微博(美股)、字节(未上市)、阅文集团。
本地服务平台:
美团、盒马鲜生(未上市)。
金融科技:
东方财富、同花顺。
其他:
值得买、顺网科技、遥望科技、引力传媒、华策影视等
发现问题了没?其实A股能够投资的互联网平台企业太少,这才是真正的问题,A股能够触碰到的平台公司,大约就只有东方财富和同花顺。
游戏产业
今年是游戏产业的转折年,正在从手游转回到端游和主机游戏,需要关注的是,不仅是线上游戏,线下ACG相关的谷子经济也非常热,形成了潮流,还有就是年度大事,《黑神话:悟空》很成功,出人意料的成功,这也让网易后面的《燕云十六声》倍感压力,最后被证明,《燕云十六声》是徒有其表的绣花枕头,但网易也全非坏事,因为网易和暴雪的合作正在重启,《魔兽世界》和《守望先锋》回归了。
《黑神话:悟空》和资本市场关系不大,其中腾讯和英雄互娱有股份,而和普通投资人有关的,就是腾讯。当然,腾讯有看点,2013年收购了EPIC之后,腾讯很多游戏都用虚幻5引擎,其实游戏是次要的,虚幻5的技术价值是很高的,腾讯做了很多好买卖。综上可以看出,论技术壁垒,腾讯和网易无论如何是第一梯队,而米哈游蹭上了二次元的东风,有一批拥趸,但勉强站在第一梯队。
但,普通投资人还是只能从二线游戏公司入手,因为很多投资人没有去港股投资的渠道,
参考标的比如:
完美世界、恺英网络、三七互娱、吉比特、姚记科技、盛天网络、电魂网络、汤姆猫等。
中国游戏业正在崛起前夜,然而,很多有潜力的游戏公司并不在A股,而来自初创团队,游戏如今也是工业化流水线的生产方式,只不过有些游戏公司流水线里面出来的是小游戏,有些游戏公司流水线里出来的是3A大作。冯骥像极了《亏成首富,从游戏开始》中的主角,意外通过砸钱发了大财,然而我们常看到的游戏公司,是不求上进,要么谋求游戏代理,要么给其他公司的游戏套个壳就上市。所以,虽然我在谈游戏产业,投资人也要清楚,要投资你喜欢的游戏公司,要相信一点,你爱玩的游戏,大部分人也爱玩,而有了客户的喜爱,游戏才能成功,游戏公司才能赚钱,所以,不要太关注我的参考标的,而是要玩一玩游戏在下结论。
另外,为什么说中国游戏正在崛起前夜?因为中国经济正在转型。
无论如何看,制造业的最终结果都是过剩,除非你有技术壁垒,可有技术壁垒的行业并不多,生物医药和芯片,其他的很多产业,是资本密集型,有钱就能进的产业,看到能赚钱就人满为患,不能赚钱就作鸟兽散,所以,未来中国经济要“无中生有”,游戏就是无中生有,靠创意,来缔造一个商品,有时候创意只需要一个人就能实现,比如有一款游戏叫《星露谷物语》,1人制作的1元游戏,至今依然畅销不衰。国家支持的新产业,要能够提高就业,要有一定的技术附加值,而游戏很好满足两个条件。
至于有家长说玩物丧志,爱玩的人,没游戏也会刷短剧,自制力本身就是人生成长的必修课。
AI大模型
2024年年初,虽然我也推荐AI大模型,但推荐的重点是芯片,即算力。因为我当时认为AI有风险,很多AI公司都没有盈利,且,你觉得你真的愿意为一个AI机器人付费吗?我其实付费买过一些会员,之前,GPT管理不太严格的时候,也用过,但我认为这是个不错的玩具,比如让他编个故事真的很快,我在想,要不要转行写小说,让GPT给我写。
但要解决现实问题的时候,总有幺蛾子,比如搜索到的结果,有时候数据是他编的。
后来,也陆续玩过一些图生成的AI,但很快发现,有些AI注定不会有市场,因为生成图片的过程中,有些AI需要你输入一长串指令,还是有门槛的。
不过,今年年中以后,我发现国内的一些图片生成AI好了很多,你可直接提中文要求,而不需要一个关键词+一个关键词的叠加来让AI理解你的要求,当然,由于缺少关键词,画面就比较单调,大多数是元素合成。
一圈下来,我总结的结果是,粗浅的内容生成,你可以给AI,比如列个提纲,应付一下“形式化”的年终总结,不需要内容质量,的确可以用AIGC,但如果要质量,那么使用者要有一定的技术基础,你别以为随便谁都能上手。
2025年,市场关注的AI,主要是AIGC的AI,也就是用AI合成声音,合成图,合成视频。
然而现实中AI已经有很多用途,比如预测天气,比如在材料学中预测材料属性,未来超导材料大概率靠AI。我们认知,追逐的是前者,但后者正在影响我们的生活,前者有泡沫,后者有价值,当然,A股能够找到的大部分AI相关股票,都是和AIGC相关。
参考标的:
百度、科大讯飞、阿里云、商汤、海天瑞声、金山系(金山办公,金山云,金山软件)等。
这其中,百度紧随谷歌脚步,进入AI最早。金山办公的应用场景最理想,我也最看好,海天瑞声是声音的数据要素,可能受益于政策支持,阿里云,主要是为了阿里系的电商AI,应用的广泛性还有嗲观察,商汤日子不太好,不知道投资人是否有耐心保持投入。
2024年AI的热点还是挺多的:
热点一是豆包。字节跳动有用户,有流量,更重要的,AI生成内容,最需要的是内容创作者,也就是短视频作者,所以,豆包的很多功能刚好贴合了平台需要,加上字节的一整套生态产品,可以说,字节跳动的确在AI上走得很好,只可惜,不上市。字节相关的有一个中兴通信。
热点二是AI硬件。比如AI手机和AI眼镜,AI眼镜其实谷歌做过,如今很多企业不死心,想要再做一次,我认为资本市场是有热度的,但热度是否持续,得看销量。我只列一些参考:
AI眼镜芯片:
恒玄科技、中科蓝讯、瑞芯微;
AI眼镜存储
:
普冉股份、兆易创新;
AI眼镜代工:
歌尔股份、国光电器;
AI眼镜光学:
博士眼镜、明月镜片、康耐特光学、宇瞳光学、蓝特光学、水晶光电;
AI眼镜零部件:
福立旺、豪鹏科技、紫建电子;
AI眼镜方案商:
亿道信息;
AI眼镜终端:
康冠科技、朗科科技。
热点三是DeepSeek,国内公司,国际化团队,优点就是更低成本,更强大的AI,意外找到了一条提高预训练销量的路子,雷军还想千万年薪去挖人,据说人家没有搭理他。这也说明,雷军搞好汽车后,要进AI领域了。
热点四是OpenAI,新品层出不穷,从年初的Sora,到后来的4o大模型,到tasks,再到入局机器人,安达曼快成奥特曼了,国外,GPT的下载量也很大,实际上,已经有人开始习惯依赖GPT了,只不过,中国锁区,不地道。
综上,2022年年底开启的本轮AI热潮还在持续,但2025年,一些AI研发中吊车尾的企业可能要被市场淘汰,且淘汰率不低,之前有说国内百模大战,如果真有100个大模型,那么很可能淘汰90个,因为大部分是同质化产品,相同的产品,一个就够了,要这么多干什么?而投资人的重点,则是关注AI行业的卖铲人,比如算力和数据,当然,如果你不想卖铲,那么找AI领域的头部企业,选择很简单,从国内和国外的应用商城中,下载量从上往下排,所谓战报会说谎,战线不会。不过,可能你会发现,很多好的AI公司股票,你买不到。这就是另一个问题,A股何时能够迎来真正的、高质量的科技股?
如果你
喜欢每天看我的文章,只要你点下面的“梅花”,公众号就每天会推送给你了。
吕长顺(凯恩斯) 证书编号:A0150619070003。【以上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不构成买卖依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因为科技股和其他股投资并不相同,如果是消费股投资,投资人是要关心未来公司的财务数据,每年能赚多少钱,每年能分多少红,多少年才能回本,这就是正常价值投资的思路。
关注「
凯恩斯
」,
获取投资策略!
制造业很好,两新两重也很好,只不过,制造业和两新两重政策最终都会出现一个问题,他们没有创造需求,而只是让未来的消费需求放在当下,工业企业中的大部分企业主是关心市场的,但大多数企业主只关心本行业的竞争,他们很少有能力或者精力,去探索新产业,新方向。然而,这个世界又是个不断被科技颠覆的世界。
别说众所周知的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颠覆,就是关上门来搞研发的医学领域,如今也在被AI颠覆,2024年诺贝尔奖中,两个奖项给了AI,换句话说,你再聪慧,再能干,如果没有跟上科技发展的节奏,那么迎接你的,很可能是“飘零半生,虚度光阴,徒劳无功”。
热兵器来了,冷兵器便成了笑话,“大人,时代变了”。所以,科技产业,无论是炒股,还是工作,都需要关注。
2024年的全球科技其实有两条脉络主线,一条是马斯克,几乎是马斯克支持什么,什么科技应用就如日中天,我们知道,这个世界的前沿肯定有很多,马斯克能够涉及的也是沧海一粟,但我们不得不承认,有些人有一种能力,叫现实扭曲力场,这个词原来出自《乔布斯传》,按中国人的说法,就是“能把死人说活”的能力。
而实际上,马斯克的能力要比乔布斯更强一些,原因是马斯克在硬科技上,真的干成了几件事。
除了众所周知的
星舰、星链、特斯拉汽
车等等,马斯克在欧洲储能市场也有很强的影响力,而2022年年底崛起的OpenAI也曾有过马斯克的影子,跨境支付如今的PayPal更是马斯克第一桶金的来源。
华尔街是爱听故事的,但华尔街更喜欢听将故事变为真事的连续创业者讲故事。
知道了马斯克这条主线,给我们什么启示呢?那就是2025年,多关注马斯克发表的公开言论,很可能言论中就蕴含着一些投资机会,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支持特朗普当选总统,马斯克如今不仅有资本实力,其也有强大的政治资本。
这里,就引入国际关系里面的一个概念,请问,什么是权力?
一句话,权力就是影响力,马斯克并不需要是美国总统,但如果马斯克说过的话,在华尔街有影响力,那么我们说马斯克拥有权力。
同样的,华尔街有些金融巨鳄也会利用自己的影响力来牟利,比如巴菲特其实也利用自己的影响力,通过宣扬自己的投资理念,来找到共识者,形成合力,巴菲特买什么什么就涨,涨了之后这家公司有更多投资人追捧,融资更容易,发展更快。所以,2025年的科技投资,要多关注马斯克。
另一条是黄仁勋。英伟达成为AI发展的大赢家,但英伟达只靠AI吗?非也。
2025年1月的CES,老黄发布50系显卡,5090定价1999美元,可各路大神还是一边骂,一边抢,甚至于由于中国区限算力,老黄恶心人给加个D来限制机器学习,就这样你还得捏着鼻子忍着,很多人还要从海外以蚂蚁搬家的方式往回带。
英伟达的GPU,不只是AI,还能玩游戏,还能挖矿,还能做特效,甚至最早无人机选择的就是GPU。注意,英伟达造的是通用算力,什么都能干才叫“通用”,寒武纪私人定制芯片是为了单一客户需求,不是通用芯片,即使也可以用于AI算力。
2025年1月,所有搭上英伟达车的A股上市公司都有起飞,英伟达说服务器要用光模块,CPO飞了,英伟达说HBM存储好,A股开始遍地找HBM存储有关系的公司,英伟达说铜缆连接器好,国内相关股票迅速接收信号,甚至于,很多芯片厂其实没什么业绩,也没什么潜力,但就是通过对标英伟达,在股市上如日中天。还是那句话:权力=影响力。英伟达的影响力就来自其通用算力的生态做得好。
注意,不是硬件,而是通用。正因为通用,英伟达的算力可以转化为“一般等价物”,很多初创企业融资,不看你的资本,看你能不能提供算力。如OpenAI为什么卖身给微软?因为微软云如今就是做算力生意的。
延伸开去,我们发现不仅科技,其他领域也是如此,比如抱上华为大腿的塞力斯,谁还会记得东风小康塞力斯,大家眼中满眼都是华为问界,比如抱上胖东来,但没抱住的永辉超市
股票
。注意,
影响力=权力=投资机会,这是一条清晰的投机脉络。
为什么要在科技股谈这些?因为科技股和其他股投资并不相同,如果是消费股投资,投资人是要关心未来公司的财务数据,每年能赚多少钱,每年能分多少红,多少年才能回本,这就是正常价值投资的思路。但科技股,你跟他讲估值?那显然是缘木求鱼,对牛弹琴。投资科技股的关键在于聚焦人气,将科技股当做一种商品,有流量的商品才能卖得好,才能价格高。
下面,我们来谈2025年几个科技股方向。
平台经济
平台经济,我们在谈消费的时候会带一下电商,但实际上如今平台经济的主角是两样:一样叫做自媒体,我们称之为UGC时代,又或者,现在自媒体很卷,有人称之为PUGC,就是自媒体作者们正在不断的提高自我要求,内容制作开始从草根转向专业化,比如很多短剧就是专业团队做的。
另一样叫做本地服务,还记得2020年之后那几年,火爆的生鲜团购吗?如今的年轻人不愿意去菜市场讨价还价,全在家点外卖,甚至烧饭也是点净菜回家,这就是一个趋势,未来诸如修家电,修水电,保洁,看病,搬家,都能线上下单,到户服务。这就是本地服务市场,你用外卖平台买过药吗?你用外卖平台到家挂过盐水吗?诶,2025年刺激消费,要么你试试?
自媒体平台如今生发出了短剧这个爆款,可以说很多人靠短剧发了大财,你去浙江东阳有个叫横店的地方看看,那里的临时演员忙的不可开交,且都是短剧拍摄。当然,
资本市场也找不到一家拍短剧的公司,所以,投资卖铲人,比如内容平台中文在线和阅文集团,比如华策影视,
当然,这些投资也不得要领,如果可以,当然是直接投资抖音,快手,小红书,微博,腾讯,但可惜的是,港股就腾讯和快手两个好公司有老问题——不在A股混(为啥)。
本地服务诞生了新零售,比如盒马鲜生,这里不是推荐,我只是让你更容易理解什么是新零售。
大致上是两套零售系统的组合:一套是本地商超上线,将本地消费者和线下商超的商家连接起来,这里的关键服务是即时配送,关键商品是生鲜,直说,即时配送大头在美团和饿了么手中,后面顶多跟着顺丰和京东。
另一套是量贩模式,学习的是开市客和山姆,开市客和山姆靠什么?靠供应链严选,在性价比和品质高档之中,找到一个平衡点,在选品上求精,匹配中国庞大的中产需求。比如胖东来的成功,其实也算是供应链的成功。
另外,除了以上两类,其实平台企业还有金融一途,实际上,金融一直是平台企业最喜欢的行业,只不过,如今监管看得紧,就怕他们搞出个“颠覆”或者“生态化反”,到时候不可收拾。
综上,平台企业参考标的:
内容平台:
芒果超媒、腾讯控股、百度、哔哩哔哩、快手、小红书(未上市)、微博(美股)、字节(未上市)、阅文集团。
本地服务平台:
美团、盒马鲜生(未上市)。
金融科技:
东方财富、同花顺。
其他:
值得买、顺网科技、遥望科技、引力传媒、华策影视等
发现问题了没?其实A股能够投资的互联网平台企业太少,这才是真正的问题,A股能够触碰到的平台公司,大约就只有东方财富和同花顺。
游戏产业
今年是游戏产业的转折年,正在从手游转回到端游和主机游戏,需要关注的是,不仅是线上游戏,线下ACG相关的谷子经济也非常热,形成了潮流,还有就是年度大事,《黑神话:悟空》很成功,出人意料的成功,这也让网易后面的《燕云十六声》倍感压力,最后被证明,《燕云十六声》是徒有其表的绣花枕头,但网易也全非坏事,因为网易和暴雪的合作正在重启,《魔兽世界》和《守望先锋》回归了。
《黑神话:悟空》和资本市场关系不大,其中腾讯和英雄互娱有股份,而和普通投资人有关的,就是腾讯。当然,腾讯有看点,2013年收购了EPIC之后,腾讯很多游戏都用虚幻5引擎,其实游戏是次要的,虚幻5的技术价值是很高的,腾讯做了很多好买卖。综上可以看出,论技术壁垒,腾讯和网易无论如何是第一梯队,而米哈游蹭上了二次元的东风,有一批拥趸,但勉强站在第一梯队。
但,普通投资人还是只能从二线游戏公司入手,因为很多投资人没有去港股投资的渠道,
参考标的比如:
完美世界、恺英网络、三七互娱、吉比特、姚记科技、盛天网络、电魂网络、汤姆猫等。
中国游戏业正在崛起前夜,然而,很多有潜力的游戏公司并不在A股,而来自初创团队,游戏如今也是工业化流水线的生产方式,只不过有些游戏公司流水线里面出来的是小游戏,有些游戏公司流水线里出来的是3A大作。冯骥像极了《亏成首富,从游戏开始》中的主角,意外通过砸钱发了大财,然而我们常看到的游戏公司,是不求上进,要么谋求游戏代理,要么给其他公司的游戏套个壳就上市。所以,虽然我在谈游戏产业,投资人也要清楚,要投资你喜欢的游戏公司,要相信一点,你爱玩的游戏,大部分人也爱玩,而有了客户的喜爱,游戏才能成功,游戏公司才能赚钱,所以,不要太关注我的参考标的,而是要玩一玩游戏在下结论。
另外,为什么说中国游戏正在崛起前夜?因为中国经济正在转型。
无论如何看,制造业的最终结果都是过剩,除非你有技术壁垒,可有技术壁垒的行业并不多,生物医药和芯片,其他的很多产业,是资本密集型,有钱就能进的产业,看到能赚钱就人满为患,不能赚钱就作鸟兽散,所以,未来中国经济要“无中生有”,游戏就是无中生有,靠创意,来缔造一个商品,有时候创意只需要一个人就能实现,比如有一款游戏叫《星露谷物语》,1人制作的1元游戏,至今依然畅销不衰。国家支持的新产业,要能够提高就业,要有一定的技术附加值,而游戏很好满足两个条件。
至于有家长说玩物丧志,爱玩的人,没游戏也会刷短剧,自制力本身就是人生成长的必修课。
AI大模型
2024年年初,虽然我也推荐AI大模型,但推荐的重点是芯片,即算力。因为我当时认为AI有风险,很多AI公司都没有盈利,且,你觉得你真的愿意为一个AI机器人付费吗?我其实付费买过一些会员,之前,GPT管理不太严格的时候,也用过,但我认为这是个不错的玩具,比如让他编个故事真的很快,我在想,要不要转行写小说,让GPT给我写。
但要解决现实问题的时候,总有幺蛾子,比如搜索到的结果,有时候数据是他编的。
后来,也陆续玩过一些图生成的AI,但很快发现,有些AI注定不会有市场,因为生成图片的过程中,有些AI需要你输入一长串指令,还是有门槛的。
不过,今年年中以后,我发现国内的一些图片生成AI好了很多,你可直接提中文要求,而不需要一个关键词+一个关键词的叠加来让AI理解你的要求,当然,由于缺少关键词,画面就比较单调,大多数是元素合成。
一圈下来,我总结的结果是,粗浅的内容生成,你可以给AI,比如列个提纲,应付一下“形式化”的年终总结,不需要内容质量,的确可以用AIGC,但如果要质量,那么使用者要有一定的技术基础,你别以为随便谁都能上手。
2025年,市场关注的AI,主要是AIGC的AI,也就是用AI合成声音,合成图,合成视频。
然而现实中AI已经有很多用途,比如预测天气,比如在材料学中预测材料属性,未来超导材料大概率靠AI。我们认知,追逐的是前者,但后者正在影响我们的生活,前者有泡沫,后者有价值,当然,A股能够找到的大部分AI相关股票,都是和AIGC相关。
参考标的:
百度、科大讯飞、阿里云、商汤、海天瑞声、金山系(金山办公,金山云,金山软件)等。
这其中,百度紧随谷歌脚步,进入AI最早。金山办公的应用场景最理想,我也最看好,海天瑞声是声音的数据要素,可能受益于政策支持,阿里云,主要是为了阿里系的电商AI,应用的广泛性还有嗲观察,商汤日子不太好,不知道投资人是否有耐心保持投入。
2024年AI的热点还是挺多的:
热点一是豆包。字节跳动有用户,有流量,更重要的,AI生成内容,最需要的是内容创作者,也就是短视频作者,所以,豆包的很多功能刚好贴合了平台需要,加上字节的一整套生态产品,可以说,字节跳动的确在AI上走得很好,只可惜,不上市。字节相关的有一个中兴通信。
热点二是AI硬件。比如AI手机和AI眼镜,AI眼镜其实谷歌做过,如今很多企业不死心,想要再做一次,我认为资本市场是有热度的,但热度是否持续,得看销量。我只列一些参考:
AI眼镜芯片:
恒玄科技、中科蓝讯、瑞芯微;
AI眼镜存储
:
普冉股份、兆易创新;
AI眼镜代工:
歌尔股份、国光电器;
AI眼镜光学:
博士眼镜、明月镜片、康耐特光学、宇瞳光学、蓝特光学、水晶光电;
AI眼镜零部件:
福立旺、豪鹏科技、紫建电子;
AI眼镜方案商:
亿道信息;
AI眼镜终端:
康冠科技、朗科科技。
热点三是DeepSeek,国内公司,国际化团队,优点就是更低成本,更强大的AI,意外找到了一条提高预训练销量的路子,雷军还想千万年薪去挖人,据说人家没有搭理他。这也说明,雷军搞好汽车后,要进AI领域了。
热点四是OpenAI,新品层出不穷,从年初的Sora,到后来的4o大模型,到tasks,再到入局机器人,安达曼快成奥特曼了,国外,GPT的下载量也很大,实际上,已经有人开始习惯依赖GPT了,只不过,中国锁区,不地道。
综上,2022年年底开启的本轮AI热潮还在持续,但2025年,一些AI研发中吊车尾的企业可能要被市场淘汰,且淘汰率不低,之前有说国内百模大战,如果真有100个大模型,那么很可能淘汰90个,因为大部分是同质化产品,相同的产品,一个就够了,要这么多干什么?而投资人的重点,则是关注AI行业的卖铲人,比如算力和数据,当然,如果你不想卖铲,那么找AI领域的头部企业,选择很简单,从国内和国外的应用商城中,下载量从上往下排,所谓战报会说谎,战线不会。不过,可能你会发现,很多好的AI公司股票,你买不到。这就是另一个问题,A股何时能够迎来真正的、高质量的科技股?
如果你
喜欢每天看我的文章,只要你点下面的“梅花”,公众号就每天会推送给你了。
吕长顺(凯恩斯) 证书编号:A0150619070003。【以上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不构成买卖依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相关新闻
2025年科技股票池
凯恩斯
1天前
2025年股票池:中国制造大变局
凯恩斯
2天前
2025年股票池:大消费崛起正当时
凯恩斯
4天前
这款神药,炒成最火理财产品
盐财经
14小时前
一夜之间,微软、英伟达、亚马逊全部接入DeepSeek!
新智元
2天前
DeepSeek大消息!阿里、百度官宣
中国基金报
1天前
重磅!OpenAI推o3-mini新模型,被DeepSeek逼急?定价仍打不过
智东西
1天前
DeepSeek登顶140国榜首,免费开源的真相究竟是什么?
商业锐评
1天前
传台积电将在台南建6座晶圆厂:3座1nm,3座0.7nm
芯智讯
13小时前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