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前瞻|业务仰赖日本客户增长按下“暂停键”,IT“老兵”信华信有多大想象空间?

智通财经

7小时前

2023年信华信的净利润为2.7亿元,较上年的1.82亿元显著增长;然而在2024年前9月,公司的净利润仅为1.2亿元,同比口径下跌幅接近三成。

近年来,随着国内众多产业的全球竞争力日益增强,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主动“走出去”拓展新的增长空间,“出口”、“出海”也因此成为商业领域里的热门词汇。

不过,如果将视线拉长,不难发现其实上世纪便早早有一批中国企业敢为人先、积极尝试在海外发展业务。而经历数十年的发展后,这些“拓荒者”里亦不乏在各自领域做出了突出成绩的企业。

日前,信华信技术国际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信华信”)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了上市申请书。据介绍,信华信的业务最早可追溯至1996年,彼时信华信敏锐察觉到了全球IT和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以及软件产业全球分工协作的时代机遇,成为第一批融入全球IT供应链的中国企业。两年后,信华信与日本头部跨国科技公司共同成立了首批离岸交付中心,并开始聚焦于日本客户。

灼识咨询的数据显示,按2023年承接软件技术服务及解决方案的收入计算,信华信是国内第一大承接日本软件技术服务及解决方案的企业;截至2024年9月30日,在日本信息服务业务排名前30的公司中,超半数是信华信的长期客户,且信华信与前五大客户集团的合作均已超过15年。

现阶段,信华信绝大部分的收入依然来自于日本的客户,譬如2023年日本的客户贡献的收入便占据公司总收入的89.8%,而在2024年的前9月这一比例更是进一步升至93.2%。也正因为此,货币波动对于信华信的财务表现的影响不容小觑。2024年前9月,由于日元大幅贬值,信华信以人民币呈报的收入便有所减少。

耐人寻味的是,2025年开年不久,信华信便向港交所发起了“冲刺”,这是否意味着未来公司计划以香港为起点拓展新兴市场?展望未来,信华信的资本市场之路又能否走得顺畅?

货币波动拖累财务表现

简而言之,信华信的业务模式是在日本、香港、东南亚等市场,面向系统集成商及终端用户开展软件开发及交付服务、数字化产品及解决方案、应用程序托管服务。

从招股书披露数据看,过去几年间信华信的业绩整体呈现出一定的波动,公司的收入由2022年的16.32亿元(人民币,单位下同)增加至次年的19.25亿元,但在2024年前9月公司的增长势头被打断,这期间其收入仅为13.1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3.84亿元有所下滑。对此,信华信方面解释称2024年前三季公司收入负增长主要是由于日元大幅贬值。

拆分营收结构看,过去几年软件开发及交付服务一直是信华信的第一大收入来源。2022年-2024年前9月,公司来源于软件开发及交付服务的收入分别为15.11亿元、17.13亿元、11.25亿元,对应收入占比92.6%、89%、84.9%。同期,数字化产品及解决方案贡献收入分别为6289.7万元、1.54亿元、1.19亿元,占比3.9%、8%、9.1%,收入规模及占比显著上升。

另外,信华信还有部分收入来源于应用程序托管服务,但2022及2023年该业务的收入规模均不足6000万元,不过在2024年前9月该业务有所放量,仅三个季度时间收入便达到了7831.2万元。

收入增长势头戛然而止,而这期间信华信的利润表现同样出现了“倒退”。就毛利来看,2022年-2024年前9月,信华信的毛利分别为4.61亿元、6.23亿元、4.01亿元,对应毛利率28.2%、32.3%、30.6%,公司盈利能力在2024年的前三季度同比有所下滑。与此同时,2023年信华信的净利润为2.7亿元,较上年的1.82亿元显著增长;然而在2024年前9月,公司的净利润仅为1.2亿元,同比口径下跌幅接近三成。

港股上市助力拓展新兴市场?

信华信通过深耕日本市场终于在当地形成了较大的影响力,而随着公司递表港交所,信华信也向外透露出了新的发展动向。根据招股书,在信华信接下来的业务战略中,巩固日本市场的同时进一步拓展新兴市场这一条被放在了突出位置,这或许表明未来公司将在日本市场以外培育新的增长点。

据介绍,下一步信华信将战略性进入国际市场,并通过设立海外子公司、分公司或办事处来扩充人员团队,建立和提升当地的运营及服务能力,从而拓展新兴市场业务。而在这之中,香港和东南亚市场便将会是信华信寻求业务突破的重要起点和抓手,公司将为这些地区的海外客户及中资出海企业提供数字化技术相关服务和解决方案,进而提升国际市场品牌影响力。

智通财经获悉,技术相关的服务本质上其实不存在地域限制,从现有数据看全球约80%的境外IT服务需求均委托至亚洲,而在这之中中国、印度以及部分东南亚国家的公司则是承接这些需求的主力军。

具体到信华信,诚如文首所述,公司大部分收入均来源于日本客户,2024年前三季度日本市场贡献收入占比甚至超过了九成,但单一市场依赖也意味着信华信较易受到日本监管、商业环境以及政治经济格局等方面因素的影响。结合往绩来看,日元汇率的波动,也着实对信华信的业绩产生了不可小觑的扰动。

正因为此,信华信将目光转向日本以外的香港、东南亚市场在某种意义上可算作是顺理成章的选择。然而话分两头,在过去数十年里信华信始终没有在日本以外市场取得较大突破,这或许表明其在这些市场里难言有多大优势。实际上,若就全球市场整体而言,来自印度的数智技术和软件服务商便可能在劳务成本、团队规模、客户覆盖乃至于工作语言等方面具备竞争优势,而接下来信华信若寻求东南亚等新兴市场的扩张机会势必会使自身直接参与到和这些强有力的市场参与者的竞争当中。

眼下,正值信华信计划大力加快自身技术与服务能力的外延并加深国际化水准,如果后续其能成功在被视为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以及国际贸易重要枢纽的香港上市,这显然对于信华信拓展全球业务有极大裨益。不过,毋庸讳言的是,在此之前信华信还需要顺利通过IPO大考并尽可能多的吸引到更广泛投资者,如此这般才有可能在自身业务发展与外部资本的注入之间形成正向的循环。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2023年信华信的净利润为2.7亿元,较上年的1.82亿元显著增长;然而在2024年前9月,公司的净利润仅为1.2亿元,同比口径下跌幅接近三成。

近年来,随着国内众多产业的全球竞争力日益增强,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主动“走出去”拓展新的增长空间,“出口”、“出海”也因此成为商业领域里的热门词汇。

不过,如果将视线拉长,不难发现其实上世纪便早早有一批中国企业敢为人先、积极尝试在海外发展业务。而经历数十年的发展后,这些“拓荒者”里亦不乏在各自领域做出了突出成绩的企业。

日前,信华信技术国际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信华信”)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了上市申请书。据介绍,信华信的业务最早可追溯至1996年,彼时信华信敏锐察觉到了全球IT和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以及软件产业全球分工协作的时代机遇,成为第一批融入全球IT供应链的中国企业。两年后,信华信与日本头部跨国科技公司共同成立了首批离岸交付中心,并开始聚焦于日本客户。

灼识咨询的数据显示,按2023年承接软件技术服务及解决方案的收入计算,信华信是国内第一大承接日本软件技术服务及解决方案的企业;截至2024年9月30日,在日本信息服务业务排名前30的公司中,超半数是信华信的长期客户,且信华信与前五大客户集团的合作均已超过15年。

现阶段,信华信绝大部分的收入依然来自于日本的客户,譬如2023年日本的客户贡献的收入便占据公司总收入的89.8%,而在2024年的前9月这一比例更是进一步升至93.2%。也正因为此,货币波动对于信华信的财务表现的影响不容小觑。2024年前9月,由于日元大幅贬值,信华信以人民币呈报的收入便有所减少。

耐人寻味的是,2025年开年不久,信华信便向港交所发起了“冲刺”,这是否意味着未来公司计划以香港为起点拓展新兴市场?展望未来,信华信的资本市场之路又能否走得顺畅?

货币波动拖累财务表现

简而言之,信华信的业务模式是在日本、香港、东南亚等市场,面向系统集成商及终端用户开展软件开发及交付服务、数字化产品及解决方案、应用程序托管服务。

从招股书披露数据看,过去几年间信华信的业绩整体呈现出一定的波动,公司的收入由2022年的16.32亿元(人民币,单位下同)增加至次年的19.25亿元,但在2024年前9月公司的增长势头被打断,这期间其收入仅为13.1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3.84亿元有所下滑。对此,信华信方面解释称2024年前三季公司收入负增长主要是由于日元大幅贬值。

拆分营收结构看,过去几年软件开发及交付服务一直是信华信的第一大收入来源。2022年-2024年前9月,公司来源于软件开发及交付服务的收入分别为15.11亿元、17.13亿元、11.25亿元,对应收入占比92.6%、89%、84.9%。同期,数字化产品及解决方案贡献收入分别为6289.7万元、1.54亿元、1.19亿元,占比3.9%、8%、9.1%,收入规模及占比显著上升。

另外,信华信还有部分收入来源于应用程序托管服务,但2022及2023年该业务的收入规模均不足6000万元,不过在2024年前9月该业务有所放量,仅三个季度时间收入便达到了7831.2万元。

收入增长势头戛然而止,而这期间信华信的利润表现同样出现了“倒退”。就毛利来看,2022年-2024年前9月,信华信的毛利分别为4.61亿元、6.23亿元、4.01亿元,对应毛利率28.2%、32.3%、30.6%,公司盈利能力在2024年的前三季度同比有所下滑。与此同时,2023年信华信的净利润为2.7亿元,较上年的1.82亿元显著增长;然而在2024年前9月,公司的净利润仅为1.2亿元,同比口径下跌幅接近三成。

港股上市助力拓展新兴市场?

信华信通过深耕日本市场终于在当地形成了较大的影响力,而随着公司递表港交所,信华信也向外透露出了新的发展动向。根据招股书,在信华信接下来的业务战略中,巩固日本市场的同时进一步拓展新兴市场这一条被放在了突出位置,这或许表明未来公司将在日本市场以外培育新的增长点。

据介绍,下一步信华信将战略性进入国际市场,并通过设立海外子公司、分公司或办事处来扩充人员团队,建立和提升当地的运营及服务能力,从而拓展新兴市场业务。而在这之中,香港和东南亚市场便将会是信华信寻求业务突破的重要起点和抓手,公司将为这些地区的海外客户及中资出海企业提供数字化技术相关服务和解决方案,进而提升国际市场品牌影响力。

智通财经获悉,技术相关的服务本质上其实不存在地域限制,从现有数据看全球约80%的境外IT服务需求均委托至亚洲,而在这之中中国、印度以及部分东南亚国家的公司则是承接这些需求的主力军。

具体到信华信,诚如文首所述,公司大部分收入均来源于日本客户,2024年前三季度日本市场贡献收入占比甚至超过了九成,但单一市场依赖也意味着信华信较易受到日本监管、商业环境以及政治经济格局等方面因素的影响。结合往绩来看,日元汇率的波动,也着实对信华信的业绩产生了不可小觑的扰动。

正因为此,信华信将目光转向日本以外的香港、东南亚市场在某种意义上可算作是顺理成章的选择。然而话分两头,在过去数十年里信华信始终没有在日本以外市场取得较大突破,这或许表明其在这些市场里难言有多大优势。实际上,若就全球市场整体而言,来自印度的数智技术和软件服务商便可能在劳务成本、团队规模、客户覆盖乃至于工作语言等方面具备竞争优势,而接下来信华信若寻求东南亚等新兴市场的扩张机会势必会使自身直接参与到和这些强有力的市场参与者的竞争当中。

眼下,正值信华信计划大力加快自身技术与服务能力的外延并加深国际化水准,如果后续其能成功在被视为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以及国际贸易重要枢纽的香港上市,这显然对于信华信拓展全球业务有极大裨益。不过,毋庸讳言的是,在此之前信华信还需要顺利通过IPO大考并尽可能多的吸引到更广泛投资者,如此这般才有可能在自身业务发展与外部资本的注入之间形成正向的循环。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