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头条
提升一亿中产阶级阅读效率
打开
2025年股票池:中国制造大变局
凯恩斯
2天前
工业机器人就比较好理解了,种类很多,但大多数是流水线上那种机械臂,工业机器人主要受益于制造业尤其是汽车制造业的发展,2024年,工业机器人表现良好,主要是受益于中国汽车制造业的大干快上,当然,2025年大概率车市会保持良好表现,因为政策面以旧换新会让车市再发力,24年11月,车市销售同比16%的增幅,是近年来非常少见的现象。
关注「
凯恩斯
」,
获取投资策略!
2024年制造业表现的很好,原因很简单,中国经济三驾马车中,跑得最快的就是出口,而出口中最火爆的板块,似乎去年我们都提到了。比如集成电路、汽车及锂电池等等,都是中国出口外贸的新主力。
然而,2025年,制造业却有不确定性:在外,是欧美关税施压;在内,是行业内卷,竞争激烈。为什么会内卷?原因很多,但只谈一点,
工业企业存在只进不出的情况。资本进来容易,但进了就停不下来,产能退出太难。
好消息是,2025年政策给利好,耐用消费和装备制造业会受益于两新两重;坏消息是,如果一个行业没有进入壁垒,那么,当前内需刺激拉动越多,未来制造业的产能问题越严重。
也就是,两新两重若到期,行业内卷只会变本加厉。所以,
2025年,投资制造业要避免一件事:避免投资低门槛、无护城河的行业。
无门槛的行业有个常见状态,资本见有利可图就会杀进来,资本多了就只能打价格战,资本之间互不认输导致内卷愈演愈烈,直到有人倒下。
当年的楼市,2018年万达就在卖楼,政策遏制楼市无序扩张信号明显,可大部分房企依旧充耳不闻,甚至加速扩张,
根本停不下来。那些停不下来的资本都只有一个想法:干掉竞争对手,然后“剩者为王”。
2025,
我们关注的制造业板块大方向,没有变化,但光伏行业被搁置,因为供过于求行业太卷了,看到了统计局公布的一些数据,可能如今光伏产能要减半才能供需平衡。这个问题也体现在一些新闻上,比如德国电价多次负数,似乎预示着,电仓库比电生产更重要的时代到来了。
总之,2025年的中国制造依然会有好表现。但投资人要选有护城河的股票、行业龙头股票、高技术壁垒股票,其实这些点可以统称为行业进入壁垒和企业竞争优势。
如果一个行业不是资本想进就进,那么在这个行业里的企业一定是能赚钱的。比如航天,中国航天是国家队的天下,商业航空这几年在喊,但真正进入这个领域的企业并不多,所以,航天制造是有壁垒的。
闲话到此为止,接下来盘点2025年制造业的热点板块。
飞机制造业
商飞的C919就是中国大飞机制造的核心,瓶颈就在产能,截止24年12月,C919交付16架,第一架2022年12月,23年底的时候大约交付三架,今年显然交付速度有所加快,C919不缺订单,所以,只要解决产能问题,就能奠定全球三大飞机制造巨头竞争的大格局,波音、空客和商飞将三足鼎立。
当然,商飞愁的是产能,而产能再往深处思考,其实愁的是关键零部件断供,如今,航空发动机和一半的航电飞控还是进口为主。
对于这场三国演义,关注2024年发生的两件事:一件事是波音飞机问题不断,波音如今经营出了问题,原因是波音在疫情期间经营困难,为了降本增效,印度裔CEO穆林堡负责的董事会开始裁员省钱,原来要做的很多安全工作被砍掉了,然后就出现大量飞行安全问题,而波音董事会对管理层考核标准中,缺少安全相关考核,从而导致事故频发,如果波音倒下,那么中国商飞一定会补位,因为世界上的航空公司不会允许空客一家企业垄断市场。
另一件事是潜在利空,很多人关注宁德时代和腾讯进了“中国涉军企业”清单,但很少有人看到中国商飞也进去了,但这个名单没有实际的限制措施,商业航空,我国进口的主要是发动机,而大飞机发动机并非军事禁运领域,因为商业航空要的是稳定性,战斗机要的是爆发力,而我国比如太行发动机,是能够支撑我国战斗机需要的,所以,商飞按道理不应该被限制进口。当然,这也是我对当前已知信息的判断,仅供参考,因为航空发动机被禁运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
总之,C919即便没有海外需求,国内的国产替代需求还是有的,国内国外两开花就更好了,对此,不做过度期待,守住底线即可。
中国商飞在支线ARJ21运行上已经有成功经验,未来C919产能爬坡难度应当不大,最大的问题,还是避免禁运,或者实现国产替代。
参考:
材料:
中航高科(预浸料,尾翼优化)、光威复材(碳纤维)、北摩高科(刹车产品)、抚顺特钢(起落架)、宝钛股份(钛材)、万泽股份(发动机合金叶片)、润贝航科(航材)、中复神鹰(碳纤维)。
机体:
中航沈飞(机身、尾翼、吊挂、舱门)、中航西飞(中央翼、外翼、襟翼等飞机翼为主)、中直股份(哈飞和昌飞,以机翼和起落架为主)、三角防务(部段总装)。
机载设备:
中航电子(航电系统)、中航机电(液压、燃油、环控、高升力系统)、中航光电(连接器)。
动力系统:
航发动力(发动机零部件)、航发控制(控制系统)、航发科技(发动机零部件)。
注意事项:若禁运,则会有很大的麻烦。
工业机器人和工业母机
工业母机,是制造机器和机械的机器,其实投资领域的工业母机基本等同于机床,机床的利好很直观,两新不要只盯着以旧换新,别忘了设备更新,设备更新主要提振的就是机械设备,而机械设备的根本,就是工业母机。所以2025年工业母机还有很大的看头,尤其是工业母机如今正处于两个迭代关键期:一个是数控,智能的软件迭代期,另一个是国产替代进口的关键期。工业母机上游供应链包括数控系统(脑),主轴(关节),进给驱动(四肢)和测量系统(眼),另外机床中的切削还需要刀具。
综合看,参考如下:
整机厂:
科德数控(五轴联动数控机床)、海天精工(数控龙门加工中心)、纽威数控(立加、卧加产品线丰富)、宇环数控(数控研磨抛光)、浙海德曼等。
主轴和进给驱动:
国机精工(洛轴)、贝斯特(丝杠)、昊志机电(主轴)、绿的谐波(转台)。
刀具:
欧科亿、华锐精密。
数控系统:
华中数控。
需要说明两点,一点是工业母机的很多股票和工业机器人是通用的,所以有些股票会有重复,另一点是关于上海电气,收购了上海发那科。
发那科在工业母机数控系统和工业机器人两个领域都有不错的技术实力,当然,既然是上海发那科,其重点应该是工业机器人领域。
工业机器人就比较好理解了,种类很多,但大多数是流水线上那种机械臂,工业机器人主要受益于制造业尤其是汽车制造业的发展,2024年,工业机器人表现良好,主要是受益于中国汽车制造业的大干快上,当然,2025年大概率车市会保持良好表现,因为政策面以旧换新会让车市再发力,24年11月,车市销售同比16%的增幅,是近年来非常少见的现象。
不过,工业机器人之后还有人形机器人等复杂机器人,人形机器人概念和工业机器人之间没有太大不同,只不过是用更强的感知和更复杂的决策算法模型来实现复杂行为。
相比于工业机器人,人形机器人多了AI主导的决策层和感知层。当然,投资人大可以忽略掉那些复杂的点,投资可以只管执行层,为何?因为,波士顿动力就是前车之鉴。因为不赚钱,波士顿动力反复被各大科技巨头甩手转卖,波士顿动力整成“波士顿大龙虾”。
很多人形机器人也一样,中看不中用,国内人形机器人项目很多都指望政府采购,机器人下放个轮子,一个轮子自动驾驶车带上个聊天AI就当是机器人,甚至干脆远程人力控制(春晚)。
真正的人形机器人是如今马斯克Optimus展示的那种,倒水、折衣服、带孩子等。所以,现阶段决策和感知还没发展起来的时候,投资只管执行层。
另外,人形机器人和自动驾驶汽车之间也有些通用,只是轮子换成脚。
参考标的如下:
伺服:
汇川技术。
减速传动:
绿的谐波(谐波减速器),中大力德(行星减速器)、豪能股份、瑞迪智驱等
行星滚珠丝杆:
北特科技、五洲新春、恒立液压。
电机:
鸣志电器(空心杯电机)和兆威机电(无刷有齿槽)。
传感器:
安培龙、柯力传感、奥比中光、东华测试等。
整机和代工:
拓普集团、三花智控、
中坚科技、埃夫特、拓斯达、埃斯顿等。
年底,宇树科技比较热,但没上市,适度关注。
汽车制造业
汽车制造业正在发生变化,由于出口内需双向带动,中国造车业正在步入顶峰,无论是产能也好,市场占有率也好,技术水平也好,都是顶峰。然而,万事都有代价,这也意味着2025年可能是汽车制造业的见顶年。
汽车制造供应链的股票,你不能是普选,而应该精选,所以,我做了做减法。一个步入成熟的产业,最终都有一个共同特征:马太效应,所谓赢者通吃,所以,要去找这么一种股票,在汽车制造供应链的某个环节中,这家企业是龙头+技术/规模护城河+竞争优势。
2025年,从整个汽车制造供应链看,我给出参考:
电池:
宁德时代(业绩恢复增长)。
整车:
小鹏汽车(H)、理想汽车(H)
小米集团(H)
比亚迪(A+H)
。
充电:
特锐德。
智能车联网:
德赛西威、科博达、保隆科技。
智能底盘和悬架:
伯特利、拓普集团,中鼎股份
动力总成和测试:
华依科技。
为什么没有列上游锂材?因为锂材价格有周期性特征,行业门槛不高,新闻说如今中国锂矿储备世界第一,已经解决了“缺锂”的问题,这也意味着上游的资源瓶颈已经打破。
为什么没有车载激光雷达?年底禾赛科技裁员,不是生意不行,而是车载激光雷达降价严重,因为很卷,介于自动驾驶的多感知融合方案没有那么快普及,国内主要是百度,国外主要是谷歌,买家太少,而卖家太多,所以,暂时只能观察。
芯片半导体
说到芯片,其实也不是所有芯片企业都好,这里,我们只告诉各位,2025年的半导体,
只抓三个方向:
第一个方向是设备。
我国光刻机是短板,但刻蚀机、薄膜设备等不是,况且,光刻机有很高的技术壁垒,所以,若是中国能突破,那么突破的企业大概率在芯片设备制造领域企业当中出现。
第二个方向是EDA。
这个重要的不是有没有,而是生态,一个芯片设计师,他学校里学什么软件,工作中就会用什么软件,由于芯片是协同设计,所以,如果别人都用某款EDA而你不用,那么很难完成工作,所以,EDA是重点,但国产EDA行不行关键还要看生态布局。
第三个方向是英伟达相关。
deepseek横空出世,让全球震惊,我想说的是
deepseek只是降低了全世界各国发展AI的门槛,并非不需要GPU,人工智能时代,显卡的需求是越来越多的。A股
能够蹭上英伟达,比如铜缆连接器,CPO,HBM存储等等,没道理好讲,因为英伟达他牛啊。这里要提一嘴,铜缆和CPO光模块是竞争关系,现阶段还是铜缆为主,但2026年,大概会是CPO的天下,而不是铜缆替代CPO.这是由传输速度决定的,这就要求铜缆企业技术上跟进,切记切记。
关注标的:
材料:
南大光电(光刻胶)、容大感光(PCB光刻胶)、鼎龙股份(CMP材料)、江丰电子(靶材)、雅克科技(光刻胶、特种气)、阿石创(靶材)。
设备:
北方华创(刻蚀机)、中微公司(刻蚀、MOCVD、薄膜)、盛美上海(清洗、电镀、封装)、上海微电子(光刻)、华卓精科(激光退火设备)、华海清科(CMP)、罗博特科(清洗)等。
EDA:
华大九天、广立微。
大型制造:
中芯国际、长江存储、合肥长鑫等。
数字IC(包括手机SOC)
:
华为海思、紫光展锐、中科曙光、兆易创新。
封测(封测材料、封测设备、封测):
深南电路、兴森科技、上海睿励、上海精测、长电科技、通富微电、华天科技、康强电子等。
GPU:
海光信息、景嘉微、龙芯中科、璧仞科技、摩尔线程等。(尽管寒武纪机构云集,但太贵了,我们给排除了)
其他(比如CPO,铜缆连接器等):
中际旭创(CPO)、
麦格米特(服务器电源)、太辰光(光模块)、沃尔核材(铜缆连接器)、神宇股份(铜缆连接器)、兆龙互联(铜缆连接器)、新易盛(CPO)、天孚通信(CPO)。
再次强调,国产半导体起步阶段,芯片股投资属于风险投资范畴。
工业软件
其实工业软件是信创的分支,我们说信创,一条线是硬件,核心就是半导体,而另一条线是软件,核心就是操作系统、办公软件和工业软件。
很简单,政府是办公的,国产替代当然是办公软件和操作系统为主,但制造业是生产的,工业软件就是绕不过的话题。而工业软件中,主要是设计,CAD工业设计软件和CAE工业工程设计软件,当然,有人说不对啊,机器控制不也需要软件吗?其实呢,这是上面工业机器人和数控机床的领域,也就是完整的工业企业智能化,包括管理软件、工业设计/工程设计软件、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等组成,说是从制造到智造,其实智造是多个模块组合的结果,并没有一家企业说,我就是智造,能够解决所有问题。
对工业软件,我们参考如下:
中望软件(CAD)、浩辰软件(CAD)、山大华天(CAD,没上市)、数码大方(CAD,没上市)、安世亚太(CAE,三板)、英特仿真(CAE,没上市)、前沿动力(CAE,没上市)、开目软件(CAD,没上市)、赛意信息(数字化)、鼎捷软件(数字化)。
其他
从去年开始,我就新设了其他这个栏目,原因很简单,一些制造业企业,从行业看,拎出来并没有什么大的看点,但单从一家企业来说,却很有看点。所以,这是一个杂项,很多企业的确很有特色,平时不显山不露水,隐形冠军,但关键时刻,因为某种契机,说不定会成为寒武纪那样的阶段性大牛股。当然,这其中大部分是未上市公司,仅仅留个印象。
参考标的:
天虎工具(铣刀)、拓博尔(铣磨车)、太重榆次(柱塞泵)、凯尔达(焊接机器人)、欣弈华(真空蒸镀机)、聚束科技(电镜)、佳士科技(焊割)、东方电气(重型燃气轮机)、帕西尼(触觉传感器)、隆华科技(ITO靶材)、方昇光电(蒸镀机)。
另外,CES大会上,英伟达谈了14家机器人公司,而其中6家是中国,
包括:星动纪元、智元机器人、傅利叶智能、宇树科技、银河通用、小鹏。
未来适度关注即可,英伟达说好可能是因为这些企业是客户,你看英伟达就没说华为,但至少英伟达认证下,这些企业的技术下限还是很高的。
如果你
喜欢每天看我的文章,只要你点下面的“梅花”,公众号就每天会推送给你了。
吕长顺(凯恩斯) 证书编号:A0150619070003。【以上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不构成买卖依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工业机器人就比较好理解了,种类很多,但大多数是流水线上那种机械臂,工业机器人主要受益于制造业尤其是汽车制造业的发展,2024年,工业机器人表现良好,主要是受益于中国汽车制造业的大干快上,当然,2025年大概率车市会保持良好表现,因为政策面以旧换新会让车市再发力,24年11月,车市销售同比16%的增幅,是近年来非常少见的现象。
关注「
凯恩斯
」,
获取投资策略!
2024年制造业表现的很好,原因很简单,中国经济三驾马车中,跑得最快的就是出口,而出口中最火爆的板块,似乎去年我们都提到了。比如集成电路、汽车及锂电池等等,都是中国出口外贸的新主力。
然而,2025年,制造业却有不确定性:在外,是欧美关税施压;在内,是行业内卷,竞争激烈。为什么会内卷?原因很多,但只谈一点,
工业企业存在只进不出的情况。资本进来容易,但进了就停不下来,产能退出太难。
好消息是,2025年政策给利好,耐用消费和装备制造业会受益于两新两重;坏消息是,如果一个行业没有进入壁垒,那么,当前内需刺激拉动越多,未来制造业的产能问题越严重。
也就是,两新两重若到期,行业内卷只会变本加厉。所以,
2025年,投资制造业要避免一件事:避免投资低门槛、无护城河的行业。
无门槛的行业有个常见状态,资本见有利可图就会杀进来,资本多了就只能打价格战,资本之间互不认输导致内卷愈演愈烈,直到有人倒下。
当年的楼市,2018年万达就在卖楼,政策遏制楼市无序扩张信号明显,可大部分房企依旧充耳不闻,甚至加速扩张,
根本停不下来。那些停不下来的资本都只有一个想法:干掉竞争对手,然后“剩者为王”。
2025,
我们关注的制造业板块大方向,没有变化,但光伏行业被搁置,因为供过于求行业太卷了,看到了统计局公布的一些数据,可能如今光伏产能要减半才能供需平衡。这个问题也体现在一些新闻上,比如德国电价多次负数,似乎预示着,电仓库比电生产更重要的时代到来了。
总之,2025年的中国制造依然会有好表现。但投资人要选有护城河的股票、行业龙头股票、高技术壁垒股票,其实这些点可以统称为行业进入壁垒和企业竞争优势。
如果一个行业不是资本想进就进,那么在这个行业里的企业一定是能赚钱的。比如航天,中国航天是国家队的天下,商业航空这几年在喊,但真正进入这个领域的企业并不多,所以,航天制造是有壁垒的。
闲话到此为止,接下来盘点2025年制造业的热点板块。
飞机制造业
商飞的C919就是中国大飞机制造的核心,瓶颈就在产能,截止24年12月,C919交付16架,第一架2022年12月,23年底的时候大约交付三架,今年显然交付速度有所加快,C919不缺订单,所以,只要解决产能问题,就能奠定全球三大飞机制造巨头竞争的大格局,波音、空客和商飞将三足鼎立。
当然,商飞愁的是产能,而产能再往深处思考,其实愁的是关键零部件断供,如今,航空发动机和一半的航电飞控还是进口为主。
对于这场三国演义,关注2024年发生的两件事:一件事是波音飞机问题不断,波音如今经营出了问题,原因是波音在疫情期间经营困难,为了降本增效,印度裔CEO穆林堡负责的董事会开始裁员省钱,原来要做的很多安全工作被砍掉了,然后就出现大量飞行安全问题,而波音董事会对管理层考核标准中,缺少安全相关考核,从而导致事故频发,如果波音倒下,那么中国商飞一定会补位,因为世界上的航空公司不会允许空客一家企业垄断市场。
另一件事是潜在利空,很多人关注宁德时代和腾讯进了“中国涉军企业”清单,但很少有人看到中国商飞也进去了,但这个名单没有实际的限制措施,商业航空,我国进口的主要是发动机,而大飞机发动机并非军事禁运领域,因为商业航空要的是稳定性,战斗机要的是爆发力,而我国比如太行发动机,是能够支撑我国战斗机需要的,所以,商飞按道理不应该被限制进口。当然,这也是我对当前已知信息的判断,仅供参考,因为航空发动机被禁运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
总之,C919即便没有海外需求,国内的国产替代需求还是有的,国内国外两开花就更好了,对此,不做过度期待,守住底线即可。
中国商飞在支线ARJ21运行上已经有成功经验,未来C919产能爬坡难度应当不大,最大的问题,还是避免禁运,或者实现国产替代。
参考:
材料:
中航高科(预浸料,尾翼优化)、光威复材(碳纤维)、北摩高科(刹车产品)、抚顺特钢(起落架)、宝钛股份(钛材)、万泽股份(发动机合金叶片)、润贝航科(航材)、中复神鹰(碳纤维)。
机体:
中航沈飞(机身、尾翼、吊挂、舱门)、中航西飞(中央翼、外翼、襟翼等飞机翼为主)、中直股份(哈飞和昌飞,以机翼和起落架为主)、三角防务(部段总装)。
机载设备:
中航电子(航电系统)、中航机电(液压、燃油、环控、高升力系统)、中航光电(连接器)。
动力系统:
航发动力(发动机零部件)、航发控制(控制系统)、航发科技(发动机零部件)。
注意事项:若禁运,则会有很大的麻烦。
工业机器人和工业母机
工业母机,是制造机器和机械的机器,其实投资领域的工业母机基本等同于机床,机床的利好很直观,两新不要只盯着以旧换新,别忘了设备更新,设备更新主要提振的就是机械设备,而机械设备的根本,就是工业母机。所以2025年工业母机还有很大的看头,尤其是工业母机如今正处于两个迭代关键期:一个是数控,智能的软件迭代期,另一个是国产替代进口的关键期。工业母机上游供应链包括数控系统(脑),主轴(关节),进给驱动(四肢)和测量系统(眼),另外机床中的切削还需要刀具。
综合看,参考如下:
整机厂:
科德数控(五轴联动数控机床)、海天精工(数控龙门加工中心)、纽威数控(立加、卧加产品线丰富)、宇环数控(数控研磨抛光)、浙海德曼等。
主轴和进给驱动:
国机精工(洛轴)、贝斯特(丝杠)、昊志机电(主轴)、绿的谐波(转台)。
刀具:
欧科亿、华锐精密。
数控系统:
华中数控。
需要说明两点,一点是工业母机的很多股票和工业机器人是通用的,所以有些股票会有重复,另一点是关于上海电气,收购了上海发那科。
发那科在工业母机数控系统和工业机器人两个领域都有不错的技术实力,当然,既然是上海发那科,其重点应该是工业机器人领域。
工业机器人就比较好理解了,种类很多,但大多数是流水线上那种机械臂,工业机器人主要受益于制造业尤其是汽车制造业的发展,2024年,工业机器人表现良好,主要是受益于中国汽车制造业的大干快上,当然,2025年大概率车市会保持良好表现,因为政策面以旧换新会让车市再发力,24年11月,车市销售同比16%的增幅,是近年来非常少见的现象。
不过,工业机器人之后还有人形机器人等复杂机器人,人形机器人概念和工业机器人之间没有太大不同,只不过是用更强的感知和更复杂的决策算法模型来实现复杂行为。
相比于工业机器人,人形机器人多了AI主导的决策层和感知层。当然,投资人大可以忽略掉那些复杂的点,投资可以只管执行层,为何?因为,波士顿动力就是前车之鉴。因为不赚钱,波士顿动力反复被各大科技巨头甩手转卖,波士顿动力整成“波士顿大龙虾”。
很多人形机器人也一样,中看不中用,国内人形机器人项目很多都指望政府采购,机器人下放个轮子,一个轮子自动驾驶车带上个聊天AI就当是机器人,甚至干脆远程人力控制(春晚)。
真正的人形机器人是如今马斯克Optimus展示的那种,倒水、折衣服、带孩子等。所以,现阶段决策和感知还没发展起来的时候,投资只管执行层。
另外,人形机器人和自动驾驶汽车之间也有些通用,只是轮子换成脚。
参考标的如下:
伺服:
汇川技术。
减速传动:
绿的谐波(谐波减速器),中大力德(行星减速器)、豪能股份、瑞迪智驱等
行星滚珠丝杆:
北特科技、五洲新春、恒立液压。
电机:
鸣志电器(空心杯电机)和兆威机电(无刷有齿槽)。
传感器:
安培龙、柯力传感、奥比中光、东华测试等。
整机和代工:
拓普集团、三花智控、
中坚科技、埃夫特、拓斯达、埃斯顿等。
年底,宇树科技比较热,但没上市,适度关注。
汽车制造业
汽车制造业正在发生变化,由于出口内需双向带动,中国造车业正在步入顶峰,无论是产能也好,市场占有率也好,技术水平也好,都是顶峰。然而,万事都有代价,这也意味着2025年可能是汽车制造业的见顶年。
汽车制造供应链的股票,你不能是普选,而应该精选,所以,我做了做减法。一个步入成熟的产业,最终都有一个共同特征:马太效应,所谓赢者通吃,所以,要去找这么一种股票,在汽车制造供应链的某个环节中,这家企业是龙头+技术/规模护城河+竞争优势。
2025年,从整个汽车制造供应链看,我给出参考:
电池:
宁德时代(业绩恢复增长)。
整车:
小鹏汽车(H)、理想汽车(H)
小米集团(H)
比亚迪(A+H)
。
充电:
特锐德。
智能车联网:
德赛西威、科博达、保隆科技。
智能底盘和悬架:
伯特利、拓普集团,中鼎股份
动力总成和测试:
华依科技。
为什么没有列上游锂材?因为锂材价格有周期性特征,行业门槛不高,新闻说如今中国锂矿储备世界第一,已经解决了“缺锂”的问题,这也意味着上游的资源瓶颈已经打破。
为什么没有车载激光雷达?年底禾赛科技裁员,不是生意不行,而是车载激光雷达降价严重,因为很卷,介于自动驾驶的多感知融合方案没有那么快普及,国内主要是百度,国外主要是谷歌,买家太少,而卖家太多,所以,暂时只能观察。
芯片半导体
说到芯片,其实也不是所有芯片企业都好,这里,我们只告诉各位,2025年的半导体,
只抓三个方向:
第一个方向是设备。
我国光刻机是短板,但刻蚀机、薄膜设备等不是,况且,光刻机有很高的技术壁垒,所以,若是中国能突破,那么突破的企业大概率在芯片设备制造领域企业当中出现。
第二个方向是EDA。
这个重要的不是有没有,而是生态,一个芯片设计师,他学校里学什么软件,工作中就会用什么软件,由于芯片是协同设计,所以,如果别人都用某款EDA而你不用,那么很难完成工作,所以,EDA是重点,但国产EDA行不行关键还要看生态布局。
第三个方向是英伟达相关。
deepseek横空出世,让全球震惊,我想说的是
deepseek只是降低了全世界各国发展AI的门槛,并非不需要GPU,人工智能时代,显卡的需求是越来越多的。A股
能够蹭上英伟达,比如铜缆连接器,CPO,HBM存储等等,没道理好讲,因为英伟达他牛啊。这里要提一嘴,铜缆和CPO光模块是竞争关系,现阶段还是铜缆为主,但2026年,大概会是CPO的天下,而不是铜缆替代CPO.这是由传输速度决定的,这就要求铜缆企业技术上跟进,切记切记。
关注标的:
材料:
南大光电(光刻胶)、容大感光(PCB光刻胶)、鼎龙股份(CMP材料)、江丰电子(靶材)、雅克科技(光刻胶、特种气)、阿石创(靶材)。
设备:
北方华创(刻蚀机)、中微公司(刻蚀、MOCVD、薄膜)、盛美上海(清洗、电镀、封装)、上海微电子(光刻)、华卓精科(激光退火设备)、华海清科(CMP)、罗博特科(清洗)等。
EDA:
华大九天、广立微。
大型制造:
中芯国际、长江存储、合肥长鑫等。
数字IC(包括手机SOC)
:
华为海思、紫光展锐、中科曙光、兆易创新。
封测(封测材料、封测设备、封测):
深南电路、兴森科技、上海睿励、上海精测、长电科技、通富微电、华天科技、康强电子等。
GPU:
海光信息、景嘉微、龙芯中科、璧仞科技、摩尔线程等。(尽管寒武纪机构云集,但太贵了,我们给排除了)
其他(比如CPO,铜缆连接器等):
中际旭创(CPO)、
麦格米特(服务器电源)、太辰光(光模块)、沃尔核材(铜缆连接器)、神宇股份(铜缆连接器)、兆龙互联(铜缆连接器)、新易盛(CPO)、天孚通信(CPO)。
再次强调,国产半导体起步阶段,芯片股投资属于风险投资范畴。
工业软件
其实工业软件是信创的分支,我们说信创,一条线是硬件,核心就是半导体,而另一条线是软件,核心就是操作系统、办公软件和工业软件。
很简单,政府是办公的,国产替代当然是办公软件和操作系统为主,但制造业是生产的,工业软件就是绕不过的话题。而工业软件中,主要是设计,CAD工业设计软件和CAE工业工程设计软件,当然,有人说不对啊,机器控制不也需要软件吗?其实呢,这是上面工业机器人和数控机床的领域,也就是完整的工业企业智能化,包括管理软件、工业设计/工程设计软件、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等组成,说是从制造到智造,其实智造是多个模块组合的结果,并没有一家企业说,我就是智造,能够解决所有问题。
对工业软件,我们参考如下:
中望软件(CAD)、浩辰软件(CAD)、山大华天(CAD,没上市)、数码大方(CAD,没上市)、安世亚太(CAE,三板)、英特仿真(CAE,没上市)、前沿动力(CAE,没上市)、开目软件(CAD,没上市)、赛意信息(数字化)、鼎捷软件(数字化)。
其他
从去年开始,我就新设了其他这个栏目,原因很简单,一些制造业企业,从行业看,拎出来并没有什么大的看点,但单从一家企业来说,却很有看点。所以,这是一个杂项,很多企业的确很有特色,平时不显山不露水,隐形冠军,但关键时刻,因为某种契机,说不定会成为寒武纪那样的阶段性大牛股。当然,这其中大部分是未上市公司,仅仅留个印象。
参考标的:
天虎工具(铣刀)、拓博尔(铣磨车)、太重榆次(柱塞泵)、凯尔达(焊接机器人)、欣弈华(真空蒸镀机)、聚束科技(电镜)、佳士科技(焊割)、东方电气(重型燃气轮机)、帕西尼(触觉传感器)、隆华科技(ITO靶材)、方昇光电(蒸镀机)。
另外,CES大会上,英伟达谈了14家机器人公司,而其中6家是中国,
包括:星动纪元、智元机器人、傅利叶智能、宇树科技、银河通用、小鹏。
未来适度关注即可,英伟达说好可能是因为这些企业是客户,你看英伟达就没说华为,但至少英伟达认证下,这些企业的技术下限还是很高的。
如果你
喜欢每天看我的文章,只要你点下面的“梅花”,公众号就每天会推送给你了。
吕长顺(凯恩斯) 证书编号:A0150619070003。【以上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不构成买卖依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相关新闻
2025年股票池:中国制造大变局
凯恩斯
2天前
2025年科技股票池
凯恩斯
1天前
突发!俄乌,重大变局!
券商中国
4周前
DeepSeek大消息!阿里、百度官宣
中国基金报
19小时前
重磅!OpenAI推o3-mini新模型,被DeepSeek逼急?定价仍打不过
智东西
1天前
DeepSeek登顶140国榜首,免费开源的真相究竟是什么?
商业锐评
1天前
一夜之间,微软、英伟达、亚马逊全部接入DeepSeek!
新智元
2天前
浙商策略:东方力量四两拨千斤 AI下游和市场风险偏好双受益
浙商证券
1天前
打破“制裁铁幕”中国芯片出口破万亿
锌财经
2天前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