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迎战农村春节“潮汐式”供水高峰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

川观新闻

12小时前

为迎战春节供水高峰,达州组建维修抢险队伍271支,储备送水车350余辆,储备发电机、打桩机、抽水泵等设备500余台(套)。

川观新闻记者 邵明亮

寒冬时节,川西高原不少地区最低气温降至零下10摄氏度。在甘孜州巴塘县甲英镇英戈贡村,村民白玛曲珍深谙“流水不冰”的道理,每当气温骤降,她就将家里水龙头拧松,晚上用水桶接起细细的水流,确保水管不冻。

春节期间,除川西高原及川北等高海拔地区霜冻引起的冻管、爆管等问题外,在四川广大农村,随着返乡人员增多,多地冬季供水面临用水量陡增、水压不足、水源紧张等问题。农村供水迎来一年一度的冬季“大考”,各地如何积极应对?记者进行了走访调查。

普遍存在“潮汐式”用水现象

“春节期间,水厂的供水量一直在增加,今年首个用水高峰已到来。”近日,在南充市仪陇县河西自来水厂,厂长何丹丹每天组织同事对水厂供水区用水情况进行统计梳理,以便保质保量供水。“河西自来水厂供水涉及不少农村地区,春节期间返乡人员陡增,冬季农村供水问题随之增多,给供水保障工作带来不少挑战。”

不仅是仪陇县,当前全省各地农村供水单位都不同程度存在类似问题。

“这是我省广大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的一种‘潮汐式’用水现象,随着用水需求骤然增加,容易导致水量不足、水压不稳等情况出现,影响供水质量。”四川省农村水利中心供水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劳务输出大省,四川农民工总量常年保持在2500万人左右,且今年农民工返乡潮较往年提前,集中返乡人口多、时间早,冬季特别是春节供水保障压力大。

与此同时,随着农村生活条件改善,农户生活用水需求已从“有水喝”向“喝好水”转变。《农村饮水安全评价准则》规定,农村饮水安全应满足每人每天可获得的水量,在缺水地区不低于40升,丰水地区不低于60升。然而在现实生活中,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农户家里普遍购置洗衣机、热水器等家电,对农村供水水量、水压的要求也变得更高,不少农户用水需求已远高于上述标准。

除此之外,气候条件将给农村供水带来不利影响。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2月,全省有降温降雨天气过程,但主要在川西高原、攀西地区和盆地地区,全省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川东、川南地区无明显降雨天气过程,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一至两成,给工程蓄水带来不利影响。

甘孜州巴塘县甲英镇干部入户查看农村居民用水情况。邵明亮 摄

突出“早”与“预”确保供水安全

2025年首个工作日,广安市前锋区桂兴供水站与广安市前锋区继光水库服务站作为买卖双方,达成一笔1000立方米的水资源使用权交易。“春节期间返乡人员增加,用水量不断上涨,我们早做谋划,积极筹备水源,确保解决好供水区域内900余户2600余人的饮水保障问题。”桂兴供水站相关负责人表示。

突出一个“早”字,是应对“潮汐式”供水高峰的重要举措之一。

在省级层面,早在2024年12月初,水利厅就印发关于做好今冬明春农村供水保障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因地制宜制定工作方案,组织乡镇、村组做好返乡人口统计、用水需求分析、工程蓄水状况摸底等工作;对县级农村饮水安全监督电话进行全覆盖抽查,并提前下达2025年农村饮水工程维修养护资金,支持各地开展供水工程的维修养护,保证供水工程安全稳定运行。

在广元市青川县,当地水利部门2024年底即牵头组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专项排查专班,联合20个乡镇采取“过筛子”方式,对全县1504处农村供水工程开展全方位、拉网式摸排,并及时了解掌握返乡人员规模,有针对性制定供水保障方案。

“尽管部署了各项保障措施,但受地理、气候等客观因素影响,部分农村地区仍难免会出现一些用水矛盾问题,必须要有应急预案。”四川省农村水利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针对不能立即解决的农村供水保障问题,各地要突出一个“预”字,做好应急供水兜底措施。

在广安市武胜县双星乡,已集中攻坚完成1241户农村居民的自来水安装,实现有意愿安装自来水用户全覆盖。广安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市已通过安装增压泵、备置送水车、设置临时取水点、采取错峰供水、拉水送水等应急方式,确保群众春节期间有水喝。

苍溪县乡镇供水有限公司东青水厂组织人员对供水管道进行检修。水利厅供图

为迎战春节供水高峰,达州组建维修抢险队伍271支,储备送水车350余辆,储备发电机、打桩机、抽水泵等设备500余台(套)。通过错峰供水、升级管网等措施,因村施策保障农村饮水安全。

为迎战春节供水高峰,达州组建维修抢险队伍271支,储备送水车350余辆,储备发电机、打桩机、抽水泵等设备500余台(套)。

川观新闻记者 邵明亮

寒冬时节,川西高原不少地区最低气温降至零下10摄氏度。在甘孜州巴塘县甲英镇英戈贡村,村民白玛曲珍深谙“流水不冰”的道理,每当气温骤降,她就将家里水龙头拧松,晚上用水桶接起细细的水流,确保水管不冻。

春节期间,除川西高原及川北等高海拔地区霜冻引起的冻管、爆管等问题外,在四川广大农村,随着返乡人员增多,多地冬季供水面临用水量陡增、水压不足、水源紧张等问题。农村供水迎来一年一度的冬季“大考”,各地如何积极应对?记者进行了走访调查。

普遍存在“潮汐式”用水现象

“春节期间,水厂的供水量一直在增加,今年首个用水高峰已到来。”近日,在南充市仪陇县河西自来水厂,厂长何丹丹每天组织同事对水厂供水区用水情况进行统计梳理,以便保质保量供水。“河西自来水厂供水涉及不少农村地区,春节期间返乡人员陡增,冬季农村供水问题随之增多,给供水保障工作带来不少挑战。”

不仅是仪陇县,当前全省各地农村供水单位都不同程度存在类似问题。

“这是我省广大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的一种‘潮汐式’用水现象,随着用水需求骤然增加,容易导致水量不足、水压不稳等情况出现,影响供水质量。”四川省农村水利中心供水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劳务输出大省,四川农民工总量常年保持在2500万人左右,且今年农民工返乡潮较往年提前,集中返乡人口多、时间早,冬季特别是春节供水保障压力大。

与此同时,随着农村生活条件改善,农户生活用水需求已从“有水喝”向“喝好水”转变。《农村饮水安全评价准则》规定,农村饮水安全应满足每人每天可获得的水量,在缺水地区不低于40升,丰水地区不低于60升。然而在现实生活中,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农户家里普遍购置洗衣机、热水器等家电,对农村供水水量、水压的要求也变得更高,不少农户用水需求已远高于上述标准。

除此之外,气候条件将给农村供水带来不利影响。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2月,全省有降温降雨天气过程,但主要在川西高原、攀西地区和盆地地区,全省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川东、川南地区无明显降雨天气过程,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一至两成,给工程蓄水带来不利影响。

甘孜州巴塘县甲英镇干部入户查看农村居民用水情况。邵明亮 摄

突出“早”与“预”确保供水安全

2025年首个工作日,广安市前锋区桂兴供水站与广安市前锋区继光水库服务站作为买卖双方,达成一笔1000立方米的水资源使用权交易。“春节期间返乡人员增加,用水量不断上涨,我们早做谋划,积极筹备水源,确保解决好供水区域内900余户2600余人的饮水保障问题。”桂兴供水站相关负责人表示。

突出一个“早”字,是应对“潮汐式”供水高峰的重要举措之一。

在省级层面,早在2024年12月初,水利厅就印发关于做好今冬明春农村供水保障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因地制宜制定工作方案,组织乡镇、村组做好返乡人口统计、用水需求分析、工程蓄水状况摸底等工作;对县级农村饮水安全监督电话进行全覆盖抽查,并提前下达2025年农村饮水工程维修养护资金,支持各地开展供水工程的维修养护,保证供水工程安全稳定运行。

在广元市青川县,当地水利部门2024年底即牵头组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专项排查专班,联合20个乡镇采取“过筛子”方式,对全县1504处农村供水工程开展全方位、拉网式摸排,并及时了解掌握返乡人员规模,有针对性制定供水保障方案。

“尽管部署了各项保障措施,但受地理、气候等客观因素影响,部分农村地区仍难免会出现一些用水矛盾问题,必须要有应急预案。”四川省农村水利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针对不能立即解决的农村供水保障问题,各地要突出一个“预”字,做好应急供水兜底措施。

在广安市武胜县双星乡,已集中攻坚完成1241户农村居民的自来水安装,实现有意愿安装自来水用户全覆盖。广安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市已通过安装增压泵、备置送水车、设置临时取水点、采取错峰供水、拉水送水等应急方式,确保群众春节期间有水喝。

苍溪县乡镇供水有限公司东青水厂组织人员对供水管道进行检修。水利厅供图

为迎战春节供水高峰,达州组建维修抢险队伍271支,储备送水车350余辆,储备发电机、打桩机、抽水泵等设备500余台(套)。通过错峰供水、升级管网等措施,因村施策保障农村饮水安全。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