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 辑:一厘米
来 源:正和岛(ID:zhenghedao)
2024年12月26日,山姆中国在泉州晋江开出全国第53家门店。
开业当天,上午8点多,路上就已经排起了小长队。还没到开门时间,地面和地下停车场均告满员,提示牌上显示预计排队需要1.5个小时。
99.9元的干尧榴莲、69.9元的车厘子、烤鸡、麻薯、瑞士卷……现场人潮汹涌,美食区更是被围得水泄不通,烤鸡甚至一度暂停售卖。
“不开玩笑,感觉泉州晋江山姆今天有一亿人!”这样的现象已经不是第一次,最近几年,山姆在中国的扩张速度开始加快,而几乎每一家新店开业都热度空前。
根据沃尔玛2024年第三季度财报,山姆中国的表现强劲。截至24年11月中旬,山姆会员店销售额已达到906亿元人民币,去除全球购业务,销售额约为850亿元,已超过2023年全年。
(截至发稿前)有媒体预测过去的2024年是山姆在国内大杀四方的一年,预计全年营收1005亿,正式迈入零售行业千亿俱乐部。
截至24年11月中旬,山姆会员店的会员数量达到860万左右,按最低年度会员费260元/年计算,会员费收入可达22.3亿元。
此前,沃尔玛CFO雷尼也曾表明对山姆超市在华发展的信心,“我们对山姆会员店的业务开展非常满意,业绩持续显著增长。就总收入而言,我们表现最好的一些门店都在中国。”
再看其他商超,自2023年以来,多家上市商超营收下滑。
据各企业财报数据,永辉超市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786.42亿元,同比下滑12.71%;步步高2023年营业收入约30.87亿元,同比减少64.46%;家家悦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177.63亿元,同比下降2.31%;人人乐在2023年的营业收入为28.53亿元,较2022年下降28.15%。
不仅是营收下滑,永辉超市、步步高、人人乐等企业还陷入亏损的泥潭无法自拔。其中,2023年,永辉超市亏损13.29亿元,步步高亏损18.89亿元,人人乐亏损4.98亿元。
业绩的萎靡导致大部分传统商超不再谋求扩张,而是主动收缩战线。以永辉超市为例,2023年,其关闭门店45家,新开门店12家,关闭门店数量超过了新开门店数量。
一边是商超消费低迷,一边却是山姆被挤爆,最初面向中产的会员仓储购物成为了网红模式,不少人调侃,“原来只有我一个人在消费降级”。
此前,山姆会员店的火爆程度就已经可见一斑。小红书上的“山姆必买清单”聚集了110多万篇相关笔记,闲鱼还催生出了山姆代购业务、山姆体验卡售卖等等,根据配送的远近距离还出现了“山姆房”,而不少香港人反向旅游,山姆会员店也成了必去“景点”之一。
如今,山姆在中国已有53家门店,渗透至中国28个城市,会员数超860万。
据说,就连美国山姆和美国沃尔玛,也不能理解中国山姆为什么这么成功。
逛的不是超市,
而是“中产阶级”符号
山姆的母公司是沃尔玛,沃尔玛最早是由美国人山姆·沃尔顿在1962年开设的一家平价超市,售卖打折和廉价商品,主攻美国三四线城市。
第一家沃尔玛商店
经过多年发展,沃尔玛在美国中小城市站稳了脚跟,沃尔顿也开始琢磨把超市开到美国的一线城市。
但沃尔玛的优势是商品便宜,大城市的居民都看不上,于是沃尔顿决定把客户群体聚焦在大城市里的小企业主。
当时,有很多开着餐厅、公司的小企业主,他们需要购买大量食品加工销售,或给员工做福利,而超市售卖的商品不仅单价贵,供应量也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
1983年,带着攻占大城市的使命,第一家山姆会员店在美国俄克拉荷马城正式开业,它一开始更像是批发市场,专门为这些小企业主服务,提供分量大,但平均单价便宜的商品。
但没想到,山姆吸引到了大城市的中产阶级。因为当时美国的中产阶级普遍都有三四个孩子,日用品消耗量很大,又没时间经常去超市采购,而山姆超市的分量足够,只需偶尔去采购一次,就能维持一定时间的需求。
很多美国人也由此养成了习惯,每到周末,就开车去山姆采购,买回整个家庭一个星期的消耗。
慢慢地,不少类似的仓储型超市,也在美国如雨后春笋般诞生。但山姆背靠沃尔玛,凭借多年积累的供应链资源、商品选品能力、对用户消费习惯的洞察能力,在美国赢得了竞争,光在美国就有600多家门店。
1996年,山姆在深圳富豪区香蜜湖,开设了全亚洲第一家门店。
亚洲第一家山姆门店
当时,山姆的会员费是150元,中国人均月收入才518元,超市也是个新鲜玩意,山姆的发展并不顺利。
2003-2004年,昆明和长春的山姆会员店由于经营惨淡被迫转型为沃尔玛超市业态,此后便进入十几年的蛰伏期。
截至2016年,山姆在中国的门店总数也不过15家,处于濒临撤退的窘境。
直到2017年,山姆在中国的会员才终于到100万,但到了2022年,山姆会员就突破了400万。
从0到100万,山姆花了21年,但从100万到400万,山姆只花了5年。其中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中国中产阶级的崛起。
根据美国商超业态转型的规律,会员店要到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的临界点时,才会进入快速成长阶段。
当年面对市场挑战,沃尔玛高层曾考虑放弃山姆会员店模式,但山姆中国总裁文安德洞察到问题的核心在于中产阶层规模不足(美国当时为55%),而非会员制本身与中国文化冲突,预见未来20年中国中产阶层将增长至30%,因此决定保留并强化山姆会员店在中国的发展。
根据艾瑞咨询的数据,在中国大陆地区,消费者选择去仓储会员超市购物主要有四个原因:
这与山姆的消费者画像高度契合。
2016年,山姆决定把基础会费从150元涨到260元时,不仅遭到消费者反对,公司内部高层也反对。
但文安德坚持提高会费,他认为:不接受这个会员费的消费者,就不是他们的受众目标,这确实是一个很大胆的决定。
会员制也是山姆的核心运营模式。会员费的收取不仅提高了会员对山姆的黏性,还帮助山姆筛选出消费者,进而为其更高品质的商品和服务带来稳定的客群消费,创造稳定现金流的同时,也能更好地进行库存管理。
据统计,仅2023年,山姆会员超市的会员费收入就达到了13亿元,成为其盈利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今,山姆并不仅仅是一个超市,更是把自己打造成“中产阶级”的符号。
社交网络上,有人这样总结到:
山姆的“菁英生活,高品质商品”定位,已经在消费者心智中形成。
严苛流程打造高商品力
除了“中产阶级”的这一身份认同,人们对山姆的普遍感知是,山姆都很好吃,就算专门开车去,也值得。
小红书上关于“山姆必买清单”有7万多篇笔记,其中最火的是瑞士卷、麻薯、青柠汁、牛肉卷、鲜牛奶……而且总体来说,性价比很高。
虽然有的商品也有人说踩雷,但总体来说就算踩雷,也不会太严重。
这就是山姆的商品力,换句话来说,要么有别的地方买不到的好品质,要么有同样品质下,别的地方买不到的好价格。
山姆是如何做到品质和价格两者兼顾的呢?其中一个关键点是:爆品全生命周期分析。
具体的操作是“让听得见炮火声的人做决策”,在每年年初,山姆的采购都要做产品规划,搞清楚未来一年,什么品类有机会热卖,消费者会很想要在山姆买到哪些东西?
要回答好这个问题,山姆的采购会做一个关键动作,那就是:回看老数据,了解新趋势。
只有在经过这样一个完整的爆款生命周期的分析并通过后,这款商品才有机会进入到评审过程中。
山姆的评审会,也是采购们压力最大的时候。
在商品的评审会上,CMO(首席采购官)和品类采购等人都会参与提问。要想通过,必须解答所有人的问题。
这些问题全部围绕着山姆如何通过商品力实现会员价值发生。
2. 是否具有极致性价比:其他地方能买到吗?如果其他地方买得到,我们的价格优势有多少?价格优势要换算到产品的最小单位,比如食品要换算到每克多少钱。
3. 商品的销售力评估:商品上架后会卖得怎么样?会有多少人因此成为会员?会有多少会员购买?
编 辑:一厘米
来 源:正和岛(ID:zhenghedao)
2024年12月26日,山姆中国在泉州晋江开出全国第53家门店。
开业当天,上午8点多,路上就已经排起了小长队。还没到开门时间,地面和地下停车场均告满员,提示牌上显示预计排队需要1.5个小时。
99.9元的干尧榴莲、69.9元的车厘子、烤鸡、麻薯、瑞士卷……现场人潮汹涌,美食区更是被围得水泄不通,烤鸡甚至一度暂停售卖。
“不开玩笑,感觉泉州晋江山姆今天有一亿人!”这样的现象已经不是第一次,最近几年,山姆在中国的扩张速度开始加快,而几乎每一家新店开业都热度空前。
根据沃尔玛2024年第三季度财报,山姆中国的表现强劲。截至24年11月中旬,山姆会员店销售额已达到906亿元人民币,去除全球购业务,销售额约为850亿元,已超过2023年全年。
(截至发稿前)有媒体预测过去的2024年是山姆在国内大杀四方的一年,预计全年营收1005亿,正式迈入零售行业千亿俱乐部。
截至24年11月中旬,山姆会员店的会员数量达到860万左右,按最低年度会员费260元/年计算,会员费收入可达22.3亿元。
此前,沃尔玛CFO雷尼也曾表明对山姆超市在华发展的信心,“我们对山姆会员店的业务开展非常满意,业绩持续显著增长。就总收入而言,我们表现最好的一些门店都在中国。”
再看其他商超,自2023年以来,多家上市商超营收下滑。
据各企业财报数据,永辉超市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786.42亿元,同比下滑12.71%;步步高2023年营业收入约30.87亿元,同比减少64.46%;家家悦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177.63亿元,同比下降2.31%;人人乐在2023年的营业收入为28.53亿元,较2022年下降28.15%。
不仅是营收下滑,永辉超市、步步高、人人乐等企业还陷入亏损的泥潭无法自拔。其中,2023年,永辉超市亏损13.29亿元,步步高亏损18.89亿元,人人乐亏损4.98亿元。
业绩的萎靡导致大部分传统商超不再谋求扩张,而是主动收缩战线。以永辉超市为例,2023年,其关闭门店45家,新开门店12家,关闭门店数量超过了新开门店数量。
一边是商超消费低迷,一边却是山姆被挤爆,最初面向中产的会员仓储购物成为了网红模式,不少人调侃,“原来只有我一个人在消费降级”。
此前,山姆会员店的火爆程度就已经可见一斑。小红书上的“山姆必买清单”聚集了110多万篇相关笔记,闲鱼还催生出了山姆代购业务、山姆体验卡售卖等等,根据配送的远近距离还出现了“山姆房”,而不少香港人反向旅游,山姆会员店也成了必去“景点”之一。
如今,山姆在中国已有53家门店,渗透至中国28个城市,会员数超860万。
据说,就连美国山姆和美国沃尔玛,也不能理解中国山姆为什么这么成功。
逛的不是超市,
而是“中产阶级”符号
山姆的母公司是沃尔玛,沃尔玛最早是由美国人山姆·沃尔顿在1962年开设的一家平价超市,售卖打折和廉价商品,主攻美国三四线城市。
第一家沃尔玛商店
经过多年发展,沃尔玛在美国中小城市站稳了脚跟,沃尔顿也开始琢磨把超市开到美国的一线城市。
但沃尔玛的优势是商品便宜,大城市的居民都看不上,于是沃尔顿决定把客户群体聚焦在大城市里的小企业主。
当时,有很多开着餐厅、公司的小企业主,他们需要购买大量食品加工销售,或给员工做福利,而超市售卖的商品不仅单价贵,供应量也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
1983年,带着攻占大城市的使命,第一家山姆会员店在美国俄克拉荷马城正式开业,它一开始更像是批发市场,专门为这些小企业主服务,提供分量大,但平均单价便宜的商品。
但没想到,山姆吸引到了大城市的中产阶级。因为当时美国的中产阶级普遍都有三四个孩子,日用品消耗量很大,又没时间经常去超市采购,而山姆超市的分量足够,只需偶尔去采购一次,就能维持一定时间的需求。
很多美国人也由此养成了习惯,每到周末,就开车去山姆采购,买回整个家庭一个星期的消耗。
慢慢地,不少类似的仓储型超市,也在美国如雨后春笋般诞生。但山姆背靠沃尔玛,凭借多年积累的供应链资源、商品选品能力、对用户消费习惯的洞察能力,在美国赢得了竞争,光在美国就有600多家门店。
1996年,山姆在深圳富豪区香蜜湖,开设了全亚洲第一家门店。
亚洲第一家山姆门店
当时,山姆的会员费是150元,中国人均月收入才518元,超市也是个新鲜玩意,山姆的发展并不顺利。
2003-2004年,昆明和长春的山姆会员店由于经营惨淡被迫转型为沃尔玛超市业态,此后便进入十几年的蛰伏期。
截至2016年,山姆在中国的门店总数也不过15家,处于濒临撤退的窘境。
直到2017年,山姆在中国的会员才终于到100万,但到了2022年,山姆会员就突破了400万。
从0到100万,山姆花了21年,但从100万到400万,山姆只花了5年。其中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中国中产阶级的崛起。
根据美国商超业态转型的规律,会员店要到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的临界点时,才会进入快速成长阶段。
当年面对市场挑战,沃尔玛高层曾考虑放弃山姆会员店模式,但山姆中国总裁文安德洞察到问题的核心在于中产阶层规模不足(美国当时为55%),而非会员制本身与中国文化冲突,预见未来20年中国中产阶层将增长至30%,因此决定保留并强化山姆会员店在中国的发展。
根据艾瑞咨询的数据,在中国大陆地区,消费者选择去仓储会员超市购物主要有四个原因:
这与山姆的消费者画像高度契合。
2016年,山姆决定把基础会费从150元涨到260元时,不仅遭到消费者反对,公司内部高层也反对。
但文安德坚持提高会费,他认为:不接受这个会员费的消费者,就不是他们的受众目标,这确实是一个很大胆的决定。
会员制也是山姆的核心运营模式。会员费的收取不仅提高了会员对山姆的黏性,还帮助山姆筛选出消费者,进而为其更高品质的商品和服务带来稳定的客群消费,创造稳定现金流的同时,也能更好地进行库存管理。
据统计,仅2023年,山姆会员超市的会员费收入就达到了13亿元,成为其盈利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今,山姆并不仅仅是一个超市,更是把自己打造成“中产阶级”的符号。
社交网络上,有人这样总结到:
山姆的“菁英生活,高品质商品”定位,已经在消费者心智中形成。
严苛流程打造高商品力
除了“中产阶级”的这一身份认同,人们对山姆的普遍感知是,山姆都很好吃,就算专门开车去,也值得。
小红书上关于“山姆必买清单”有7万多篇笔记,其中最火的是瑞士卷、麻薯、青柠汁、牛肉卷、鲜牛奶……而且总体来说,性价比很高。
虽然有的商品也有人说踩雷,但总体来说就算踩雷,也不会太严重。
这就是山姆的商品力,换句话来说,要么有别的地方买不到的好品质,要么有同样品质下,别的地方买不到的好价格。
山姆是如何做到品质和价格两者兼顾的呢?其中一个关键点是:爆品全生命周期分析。
具体的操作是“让听得见炮火声的人做决策”,在每年年初,山姆的采购都要做产品规划,搞清楚未来一年,什么品类有机会热卖,消费者会很想要在山姆买到哪些东西?
要回答好这个问题,山姆的采购会做一个关键动作,那就是:回看老数据,了解新趋势。
只有在经过这样一个完整的爆款生命周期的分析并通过后,这款商品才有机会进入到评审过程中。
山姆的评审会,也是采购们压力最大的时候。
在商品的评审会上,CMO(首席采购官)和品类采购等人都会参与提问。要想通过,必须解答所有人的问题。
这些问题全部围绕着山姆如何通过商品力实现会员价值发生。
2. 是否具有极致性价比:其他地方能买到吗?如果其他地方买得到,我们的价格优势有多少?价格优势要换算到产品的最小单位,比如食品要换算到每克多少钱。
3. 商品的销售力评估:商品上架后会卖得怎么样?会有多少人因此成为会员?会有多少会员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