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人”有救了?AI成为春节必备“电子年货”

一刻商业

3天前

早在春节前数周内,这个小程序就把“飞贴拜年”的传统民俗重新带“火了”。

作者 | 燕辞格

编辑 | 以安


蛇年春节临近,“AI拜年”肉眼可见地火起来了。

在社媒平台上,不少博主分享出使用AI应用拜年的经验,受到众多粉丝追捧——小红书“用AI花式拜年”词条讨论热度居高不下,微博“当代年轻人过年有自己的年味”词条阅读量近1300万。

年轻人用AI拜年,主打一个“轻松又惊艳”,手机上点一点,完成几个简单步骤,AI便能生成用户的数字人形象,站在各种喜庆的场景里,换上一身红红火火的唐装,出口成章地祝福亲朋好友,表情比大多数患有“镜头尴尬症”的用户本人还要流畅自然。

数字人代劳,不怕尴尬,不辞辛苦,还有了“露脸”拜年的诚意。咱就是说,这不是i人的春节救星是什么?正事儿做完,扭头随手又生成一条蒙娜丽莎、达芬奇甚至兵马俑给自己拜年的视频,分享到朋友圈,“整活儿”也一点不耽误。

随着用户对AI拜年的热情高涨,企业也是卯足了劲儿发各种应用,普及AI拜年的便捷程度。

《一刻商业》关注到,百度、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华为、阿里、科大讯飞等公司均推出了与春节相关的AI应用或活动。换句话说,大模型赛道上的公司们,在春节面前基本上都按捺不住了。

百度指数数据显示,春节前一周开始,“AI拜年”关键词热度从0开始迅速窜升,相比上个月环比上升38188% ,侧面反映出企业集中推广AI应用的力度。

百度指数“AI拜年”近一个月关键词热度,图/百度指数官网

蛇年为何能成为“AI味儿”最浓的一年?相比往年,当下大模型在c端的普及程度更高了,门槛更低了,应用更多了。另一方面,从往年的ai祝福语、ai一键变画风,到如今的ai数字人拜年,使用AI的人更多了,用途更广,场景更多元化了。

变化背后,是2024年大模型玩家们在技术方向、应用上的不断抉择与发力,随着深度、场景不断拓宽,C端再次成为交锋之地。顺应趋势,2025年则被业内视为AI应用大爆发之年。

蛇年春节,为AI应用承上启下的流量高峰期,我们会在ai拜年中见证历史吗?

AI应用怎么玩出“春节味儿”?

与往年不同,蛇年AI技术趋势催生出三大“新玩法”,网友“整活儿”格外热闹。

首先是让数字化身在视频中“闪现”各种地标,妙语生花。

除夕夜,郑州一位阿姨在世界各地跳广场舞的视频火爆朋友圈。视频中,这位阿姨先是拍摄自己的广场舞动作,再配合AI技术,一下子便“闪现”各种世界地标。

当晚,“郑州大妈有自己的全世界巡舞”便登上微博热搜,引得网友连连感叹:“不得不说郑州大妈太有才,善用 AI 太惊艳,有没有教程,我蹲!”

郑州一广场舞阿姨用AI拍全世界拜年视频-1,图/大象新闻微博视频号
郑州一广场舞阿姨用AI拍全世界拜年视频-2,图/大象新闻微博视频号

这些颇为洗脑的画面背后,是百度的“瞬移世界拜个年”活动。

在百度APP搜索 “瞬移世界拜个年”进入活动会场,点击入口打开“拜年视频创建页面”,简单三步就能创建拜年视频:先用相机录制一段拜年视频,再选择背景音乐,最后选择最多四个拜年背景作为“瞬移范围”。

有趣的是,将生成的视频分享给亲朋好友,收到分享的人会根据打开的不同时间段的时区呈现不同时间段的环境画面。

“兵马俑”发来拜年视频,图/百度视频号
百度智能云曦灵数字人小程序首页,图/百度智能云曦灵数字人小程序

这些颇为洗脑的画面背后,是“百度智能云曦灵数字人”微信小程序在默默“发力”。打开小程序,用户只需上传一张人物照片,就能快速生成形象克隆、表情自然、唇音同步的数字人拜年视频,用于社交分享。

早在春节前数周内,这个小程序就把“飞贴拜年”的传统民俗重新带“火了”。用户不仅可以上传自己的照片,还能上传历史文化名人照片,诸如蒙娜丽莎、兵马俑、达芬奇,一个个都能在视频中送上新年祝福。

不难看出,该小程序可以基于照片生成数字人,再根据输入文案生成流畅的口播祝福语视频,从而形成了众多方便的模版,使得“生成同款”格外简单,也就有了开头广场舞大妈“同款视频”席卷全网的一幕。

其次是以文生图发挥想象,生成独一无二的贺卡。

与拜年视频不同,在朋友圈、微信群中不断传播的ai拜年贺卡更加“脑洞大开”。除去在皇宫、红灯笼等喜庆背景下拜年,用户还生成了喜马拉雅山顶拜年、在白宫门口撒红包等“创意拜年”贺卡。

通过百度搜索“ai拜年”,点击搜索结果页面中的“定制照片贺卡”,在定制页面点击“创意照片”中的“传图定制”,再配合自己上传的图片写清楚定制需求,便可生成一张“创意照片”,再加上祝福语、贺卡背景,便能拥有一张独一无二的贺卡。

“肯德基爷爷”在麦当劳招牌下,图/百度ai定制拜年贺卡

《一刻商业》也尝试生成了一张最近在小红书上大火的“肯德基爷爷”在麦当劳招牌下捧着炸鸡块拜年的照片,效果相当不错,薯条、炸鸡、招牌、玻璃的元素都很清晰。

最后还有ai方言交互,家乡话直接搜索,体验不同风土人情,别具一番年味儿。

相比数字人、文生图,ai方言交互的应用场景更多,实用性更强,真正让用户“出门在外靠ai”。前有“南方小土豆”暴走哈尔滨,用AI一键制作citywalk路线,庆祝非遗春节;后有辽宁10后小学生用文旅智能体自研中国文旅地图,热闹非凡。

百度文心智能体平台的文旅智能体,图/百度搜索结果页

在百度搜索“春节智能体”或“AI旅游”,便能看到文心智能体平台上的34个省级行政区拟人文旅智能体,还能自己手动制作家乡话的智能体。这些智能体从外表到口音都是极具地域特色的“本地人”,有福建的“簪花花”、徽州的“包拯”,还有湖南的“芙小兰”、陕西的“秦小俑”,覆盖广东粤语、安徽合肥话、辽吉黑东北话等几十种方言。

近年来,出门过除夕,春节旅行成为新潮流。文旅智能体就是春节间旅游的最佳ai导游,不仅全方位包括本地吃喝玩乐、旅游打卡的信息,还能一键“打电话”用方言跟用户“唠嗑儿”。

除去上述春节期间的新奇玩法,ai的方言交互能力还实现了更加朴素的关怀——为普通话不标准、打字不利索的中老年人实现“方言搜索功能”。打开百度APP,点击“语音识别”,说出家乡话,融合ai技术的搜索引擎便能听懂方言,直接为用户搜索。

不难发现,在蛇年春节的三大“新玩法”背后,ai科技浪潮下春节应用正显示出新的特点,它们的表现形式、应用场景显得更加多样了,留给用户的自主空间也更大了。过去十年,支付宝“集五福”,微信“摇一摇”“红包封面”都曾是人们心中科技与春节结合的经典记忆。如今,ai原生的春节应用也在塑造新的记忆,将新的技术普及开来。

多模态大模型,春节“想象力”的引擎

回顾春节期间的AI“年味儿”,本质上是通过AI原生应用的思路,重新聚焦春节各种场景做突破,应用方向仍可归为娱乐、陪伴、工具等几大需求,并未脱离此前AI在c端落地验证的应用范畴。

真正让ai拜年火起来的,是2024年厂商在多模态大模型上的分化与深入。从以往春节简单的祝福语生成,扩展到如今的图片贺卡、拜年视频、方言交互,大模型展现出的多模态能力格外显眼。

百度准备的“AI年货”,图/百度微信公众号

其中,作为国内ai领军企业的百度,是今年春节ai应用的主推手之一,也是当下观察ai拜年新风潮的一个相当好的样本。从百度出发,我们看到,数字人、iRAG技术、tts(text to speech)等多模态技术,都成为春节期间亮眼的技术趋势。

在百度文心智能体平台上,开发门槛极低的智能体成为用户们接触ai世界的最好方式。作为承载各类大模型技术的泛用底座,智能体代表着当前ai原生应用的最主流形态,让没有ai知识的普通人也可以将智能体作为免费导游、对话达子、拜年嘴替。

一方面,凭借与数字人技术结合,智能体可以脱离纯文本的对话,拥有一个鲜明的数字化身,使用用户本人、历史名人或是原创形象,展现出更多表达方式,使得ai拜年视频格外鲜活。

《一刻商业》了解到,百度曦灵数字人采用了“照片数字人视频合成”技术,利用大模型图像识别算法,精准地提取照片中的人脸结构,为面部关键特征构建初始模型。

一张“数字人脸”,包含着多项模型技术:面部动作自然,背后是基于大量头部动作面部数据训练打造了动作驱动的算法模型;人物具有质感,背后是会考虑光线、皮肤质感的实时渲染与细节算法调整;唇部动作不僵硬,背后是先进的唇形驱动算法,能够根据识别到的声音元素(音素)和说话的节奏音调(韵律特征),快速生成与音频完全同步的唇形动作。

另一方面,承载tts技术,智能体同时拥有了生动活泼的音频能力,用方言家乡话与用户交流,也方便了老年人使用方言搜索。

在文旅智能体的方言交互中,百度语音技术部研发的“语音大数据挖掘技术”和“方言迁移合成技术”得到充分体现。前者通过识别大模型,完成不同省份的方言数据的切分、降噪、识别等自动化处理,提供了大规模的数据支持;后者利用大数据驱动,克服此前合成系统需要独立的方言前端、资源耗费大、研发周期长的问题,将普通话和方言统一建模,并且通过迁移技术实现任意音色说任意方言。

此外,百度还针对数字人直播、ai有声书等场景,进行多项技术深化。

面对直播场景,百度搭建了面向直播业务场景的直播带货风格的语音音库建方案,大大降低定制音库的制作成本,仅需几分钟数据就能达到超越真人的tts水平,日均支持9000+直播间开播。

面对有声书场景,百度搭建起小说业务统一训练框架,实现基于LLM的小说文本、人物理解技术,针对十余种情感的迁移、强弱控制完成大笑、冷哼等“副语言”的精准控制,实现具备情感和副语言能力的对白角色快速建库,从而让小说到有声书的端到端生成成本大大降低,目前接入百度小说及头部第三方小说平台。

在数字人、tts技术之外,基于百度检索增强的文生图技术iRAG,则为“定制照片贺卡”提供了技术支撑,成功解决了大模型文生图技术中的“幻觉”问题。

百度2024世界大会发布iRAG技术,图/百度官方视频号

以往的大模型行业发展中,RAG(检索增强生成)技术逐步成为解决大模型幻觉的有效方法,通过结合检索和生成,RAG可以提升生成内容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使得大模型在生成文本、图像、视频等内容时不再“指鹿为马”“胡说八道”。

然而,在文本生成方面已经臻于成熟的RAG,在图像方面尚不能达成完美效果,使得生成的图片常常陷入“幻觉”,例如将原本3层的北京天坛生成为4层。

我们看到,百度自研的iRAG(image based RAG)技术,基于百度搜索的亿级图片资源跟强大的基础模型能力,克服了上述问题,具备无幻觉、超真实、没成本、立等可取的优点,指定特定物品、人物、背景准确地结合,同时大大降低了成本。

百度给出的一项数据是,汽车品牌宣传场景的大片宣传海报通常需要大几十万,使用百度的iRAG技术,可以使得创作成本接近于0。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多模态大模型各项技术的不断成熟,AI应用将催生出更多想象力的火花,引爆更多场景。

2025年,AI应用从春节走向日常

2025,注定是ai应用不平凡的一年。

早在2024年,诸如OpenAI的CEO Altman、红杉资本、英伟达CEO黄仁勋、LinkedIn的创始人Hoffman等科技大佬,便纷纷对2025年作出预测,认为今年将是ai应用爆发的关键年份。

蛇年春节ai应用的火爆,一方面展示着大模型技术的进展,预示着C端超级应用诞生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也推进ai从节日走向生活的趋势,从ai拜年到工作生活助手,由节日活动转变为日常,仅有一步之遥。

从行业角度来看,数年间大模型厂商卷算力的竞争逐渐趋于平常,而以多模态为代表的各项技术深入研发,针对落地场景的不断优化,成为厂商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在百度成立25周年的2025年全员信中,百度CEO李彦宏表示:“虽然超级应用尚未出现,AI的实际渗透率已经不低,并且将在2025年继续井喷式增长。”在这样的预判下,百度多年来一直坚持将超20%的营收投入到研发上,不断把最前沿技术产品化。

李彦宏在百度2024世界大会圆桌访谈,图/百度微信公众号

李彦宏指出“近年来人工智能方面的实践表明,重大的技术突破,颠覆式的创新往往是规模化应用的结果,而不是原因”。在这样的行业认知下,C端便成为大模型厂商战略布局的重要一环。

百度2024世界大会上,百度透露,截止2024年11月初,百度文心大模型日均调用量超15亿次,相比一年前的5000万次增长近30倍,较2024年5月的2亿次增长7.5倍。另一项数据是,百度自2013年1月成立深度学习研究院起,已经扎根ai研发12年,期间累计投入超1700亿元。

传统搜索引擎巨头转身,AI成为百度重要增长引擎。巨幅的调用量增长,代表着百度在C端的阶段性胜利。凭借领先的大模型技术积累、丰富的应用落地经验,百度正在押注蛇年春节这个未来AI应用爆发的关键节点。

不过,C端的竞争注定是广阔而激烈的。一方面,AI应用将从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的上班族走向三四线甚至县城的公务员、学生、个体户,AI应用将重新演绎流量增长时代;另一方面,在不同大模型厂商、应用的竞争之下,大模型在C端无法避免地经历价格战,重现互联网企业的扩张打法。

此时此刻,大模型厂商的胜负尚不可知,但或许在一个简单的春节AI应用中,AI的未来正在诞生。

(题图来源于百度搜索结果页。)

早在春节前数周内,这个小程序就把“飞贴拜年”的传统民俗重新带“火了”。

作者 | 燕辞格

编辑 | 以安


蛇年春节临近,“AI拜年”肉眼可见地火起来了。

在社媒平台上,不少博主分享出使用AI应用拜年的经验,受到众多粉丝追捧——小红书“用AI花式拜年”词条讨论热度居高不下,微博“当代年轻人过年有自己的年味”词条阅读量近1300万。

年轻人用AI拜年,主打一个“轻松又惊艳”,手机上点一点,完成几个简单步骤,AI便能生成用户的数字人形象,站在各种喜庆的场景里,换上一身红红火火的唐装,出口成章地祝福亲朋好友,表情比大多数患有“镜头尴尬症”的用户本人还要流畅自然。

数字人代劳,不怕尴尬,不辞辛苦,还有了“露脸”拜年的诚意。咱就是说,这不是i人的春节救星是什么?正事儿做完,扭头随手又生成一条蒙娜丽莎、达芬奇甚至兵马俑给自己拜年的视频,分享到朋友圈,“整活儿”也一点不耽误。

随着用户对AI拜年的热情高涨,企业也是卯足了劲儿发各种应用,普及AI拜年的便捷程度。

《一刻商业》关注到,百度、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华为、阿里、科大讯飞等公司均推出了与春节相关的AI应用或活动。换句话说,大模型赛道上的公司们,在春节面前基本上都按捺不住了。

百度指数数据显示,春节前一周开始,“AI拜年”关键词热度从0开始迅速窜升,相比上个月环比上升38188% ,侧面反映出企业集中推广AI应用的力度。

百度指数“AI拜年”近一个月关键词热度,图/百度指数官网

蛇年为何能成为“AI味儿”最浓的一年?相比往年,当下大模型在c端的普及程度更高了,门槛更低了,应用更多了。另一方面,从往年的ai祝福语、ai一键变画风,到如今的ai数字人拜年,使用AI的人更多了,用途更广,场景更多元化了。

变化背后,是2024年大模型玩家们在技术方向、应用上的不断抉择与发力,随着深度、场景不断拓宽,C端再次成为交锋之地。顺应趋势,2025年则被业内视为AI应用大爆发之年。

蛇年春节,为AI应用承上启下的流量高峰期,我们会在ai拜年中见证历史吗?

AI应用怎么玩出“春节味儿”?

与往年不同,蛇年AI技术趋势催生出三大“新玩法”,网友“整活儿”格外热闹。

首先是让数字化身在视频中“闪现”各种地标,妙语生花。

除夕夜,郑州一位阿姨在世界各地跳广场舞的视频火爆朋友圈。视频中,这位阿姨先是拍摄自己的广场舞动作,再配合AI技术,一下子便“闪现”各种世界地标。

当晚,“郑州大妈有自己的全世界巡舞”便登上微博热搜,引得网友连连感叹:“不得不说郑州大妈太有才,善用 AI 太惊艳,有没有教程,我蹲!”

郑州一广场舞阿姨用AI拍全世界拜年视频-1,图/大象新闻微博视频号
郑州一广场舞阿姨用AI拍全世界拜年视频-2,图/大象新闻微博视频号

这些颇为洗脑的画面背后,是百度的“瞬移世界拜个年”活动。

在百度APP搜索 “瞬移世界拜个年”进入活动会场,点击入口打开“拜年视频创建页面”,简单三步就能创建拜年视频:先用相机录制一段拜年视频,再选择背景音乐,最后选择最多四个拜年背景作为“瞬移范围”。

有趣的是,将生成的视频分享给亲朋好友,收到分享的人会根据打开的不同时间段的时区呈现不同时间段的环境画面。

“兵马俑”发来拜年视频,图/百度视频号
百度智能云曦灵数字人小程序首页,图/百度智能云曦灵数字人小程序

这些颇为洗脑的画面背后,是“百度智能云曦灵数字人”微信小程序在默默“发力”。打开小程序,用户只需上传一张人物照片,就能快速生成形象克隆、表情自然、唇音同步的数字人拜年视频,用于社交分享。

早在春节前数周内,这个小程序就把“飞贴拜年”的传统民俗重新带“火了”。用户不仅可以上传自己的照片,还能上传历史文化名人照片,诸如蒙娜丽莎、兵马俑、达芬奇,一个个都能在视频中送上新年祝福。

不难看出,该小程序可以基于照片生成数字人,再根据输入文案生成流畅的口播祝福语视频,从而形成了众多方便的模版,使得“生成同款”格外简单,也就有了开头广场舞大妈“同款视频”席卷全网的一幕。

其次是以文生图发挥想象,生成独一无二的贺卡。

与拜年视频不同,在朋友圈、微信群中不断传播的ai拜年贺卡更加“脑洞大开”。除去在皇宫、红灯笼等喜庆背景下拜年,用户还生成了喜马拉雅山顶拜年、在白宫门口撒红包等“创意拜年”贺卡。

通过百度搜索“ai拜年”,点击搜索结果页面中的“定制照片贺卡”,在定制页面点击“创意照片”中的“传图定制”,再配合自己上传的图片写清楚定制需求,便可生成一张“创意照片”,再加上祝福语、贺卡背景,便能拥有一张独一无二的贺卡。

“肯德基爷爷”在麦当劳招牌下,图/百度ai定制拜年贺卡

《一刻商业》也尝试生成了一张最近在小红书上大火的“肯德基爷爷”在麦当劳招牌下捧着炸鸡块拜年的照片,效果相当不错,薯条、炸鸡、招牌、玻璃的元素都很清晰。

最后还有ai方言交互,家乡话直接搜索,体验不同风土人情,别具一番年味儿。

相比数字人、文生图,ai方言交互的应用场景更多,实用性更强,真正让用户“出门在外靠ai”。前有“南方小土豆”暴走哈尔滨,用AI一键制作citywalk路线,庆祝非遗春节;后有辽宁10后小学生用文旅智能体自研中国文旅地图,热闹非凡。

百度文心智能体平台的文旅智能体,图/百度搜索结果页

在百度搜索“春节智能体”或“AI旅游”,便能看到文心智能体平台上的34个省级行政区拟人文旅智能体,还能自己手动制作家乡话的智能体。这些智能体从外表到口音都是极具地域特色的“本地人”,有福建的“簪花花”、徽州的“包拯”,还有湖南的“芙小兰”、陕西的“秦小俑”,覆盖广东粤语、安徽合肥话、辽吉黑东北话等几十种方言。

近年来,出门过除夕,春节旅行成为新潮流。文旅智能体就是春节间旅游的最佳ai导游,不仅全方位包括本地吃喝玩乐、旅游打卡的信息,还能一键“打电话”用方言跟用户“唠嗑儿”。

除去上述春节期间的新奇玩法,ai的方言交互能力还实现了更加朴素的关怀——为普通话不标准、打字不利索的中老年人实现“方言搜索功能”。打开百度APP,点击“语音识别”,说出家乡话,融合ai技术的搜索引擎便能听懂方言,直接为用户搜索。

不难发现,在蛇年春节的三大“新玩法”背后,ai科技浪潮下春节应用正显示出新的特点,它们的表现形式、应用场景显得更加多样了,留给用户的自主空间也更大了。过去十年,支付宝“集五福”,微信“摇一摇”“红包封面”都曾是人们心中科技与春节结合的经典记忆。如今,ai原生的春节应用也在塑造新的记忆,将新的技术普及开来。

多模态大模型,春节“想象力”的引擎

回顾春节期间的AI“年味儿”,本质上是通过AI原生应用的思路,重新聚焦春节各种场景做突破,应用方向仍可归为娱乐、陪伴、工具等几大需求,并未脱离此前AI在c端落地验证的应用范畴。

真正让ai拜年火起来的,是2024年厂商在多模态大模型上的分化与深入。从以往春节简单的祝福语生成,扩展到如今的图片贺卡、拜年视频、方言交互,大模型展现出的多模态能力格外显眼。

百度准备的“AI年货”,图/百度微信公众号

其中,作为国内ai领军企业的百度,是今年春节ai应用的主推手之一,也是当下观察ai拜年新风潮的一个相当好的样本。从百度出发,我们看到,数字人、iRAG技术、tts(text to speech)等多模态技术,都成为春节期间亮眼的技术趋势。

在百度文心智能体平台上,开发门槛极低的智能体成为用户们接触ai世界的最好方式。作为承载各类大模型技术的泛用底座,智能体代表着当前ai原生应用的最主流形态,让没有ai知识的普通人也可以将智能体作为免费导游、对话达子、拜年嘴替。

一方面,凭借与数字人技术结合,智能体可以脱离纯文本的对话,拥有一个鲜明的数字化身,使用用户本人、历史名人或是原创形象,展现出更多表达方式,使得ai拜年视频格外鲜活。

《一刻商业》了解到,百度曦灵数字人采用了“照片数字人视频合成”技术,利用大模型图像识别算法,精准地提取照片中的人脸结构,为面部关键特征构建初始模型。

一张“数字人脸”,包含着多项模型技术:面部动作自然,背后是基于大量头部动作面部数据训练打造了动作驱动的算法模型;人物具有质感,背后是会考虑光线、皮肤质感的实时渲染与细节算法调整;唇部动作不僵硬,背后是先进的唇形驱动算法,能够根据识别到的声音元素(音素)和说话的节奏音调(韵律特征),快速生成与音频完全同步的唇形动作。

另一方面,承载tts技术,智能体同时拥有了生动活泼的音频能力,用方言家乡话与用户交流,也方便了老年人使用方言搜索。

在文旅智能体的方言交互中,百度语音技术部研发的“语音大数据挖掘技术”和“方言迁移合成技术”得到充分体现。前者通过识别大模型,完成不同省份的方言数据的切分、降噪、识别等自动化处理,提供了大规模的数据支持;后者利用大数据驱动,克服此前合成系统需要独立的方言前端、资源耗费大、研发周期长的问题,将普通话和方言统一建模,并且通过迁移技术实现任意音色说任意方言。

此外,百度还针对数字人直播、ai有声书等场景,进行多项技术深化。

面对直播场景,百度搭建了面向直播业务场景的直播带货风格的语音音库建方案,大大降低定制音库的制作成本,仅需几分钟数据就能达到超越真人的tts水平,日均支持9000+直播间开播。

面对有声书场景,百度搭建起小说业务统一训练框架,实现基于LLM的小说文本、人物理解技术,针对十余种情感的迁移、强弱控制完成大笑、冷哼等“副语言”的精准控制,实现具备情感和副语言能力的对白角色快速建库,从而让小说到有声书的端到端生成成本大大降低,目前接入百度小说及头部第三方小说平台。

在数字人、tts技术之外,基于百度检索增强的文生图技术iRAG,则为“定制照片贺卡”提供了技术支撑,成功解决了大模型文生图技术中的“幻觉”问题。

百度2024世界大会发布iRAG技术,图/百度官方视频号

以往的大模型行业发展中,RAG(检索增强生成)技术逐步成为解决大模型幻觉的有效方法,通过结合检索和生成,RAG可以提升生成内容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使得大模型在生成文本、图像、视频等内容时不再“指鹿为马”“胡说八道”。

然而,在文本生成方面已经臻于成熟的RAG,在图像方面尚不能达成完美效果,使得生成的图片常常陷入“幻觉”,例如将原本3层的北京天坛生成为4层。

我们看到,百度自研的iRAG(image based RAG)技术,基于百度搜索的亿级图片资源跟强大的基础模型能力,克服了上述问题,具备无幻觉、超真实、没成本、立等可取的优点,指定特定物品、人物、背景准确地结合,同时大大降低了成本。

百度给出的一项数据是,汽车品牌宣传场景的大片宣传海报通常需要大几十万,使用百度的iRAG技术,可以使得创作成本接近于0。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多模态大模型各项技术的不断成熟,AI应用将催生出更多想象力的火花,引爆更多场景。

2025年,AI应用从春节走向日常

2025,注定是ai应用不平凡的一年。

早在2024年,诸如OpenAI的CEO Altman、红杉资本、英伟达CEO黄仁勋、LinkedIn的创始人Hoffman等科技大佬,便纷纷对2025年作出预测,认为今年将是ai应用爆发的关键年份。

蛇年春节ai应用的火爆,一方面展示着大模型技术的进展,预示着C端超级应用诞生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也推进ai从节日走向生活的趋势,从ai拜年到工作生活助手,由节日活动转变为日常,仅有一步之遥。

从行业角度来看,数年间大模型厂商卷算力的竞争逐渐趋于平常,而以多模态为代表的各项技术深入研发,针对落地场景的不断优化,成为厂商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在百度成立25周年的2025年全员信中,百度CEO李彦宏表示:“虽然超级应用尚未出现,AI的实际渗透率已经不低,并且将在2025年继续井喷式增长。”在这样的预判下,百度多年来一直坚持将超20%的营收投入到研发上,不断把最前沿技术产品化。

李彦宏在百度2024世界大会圆桌访谈,图/百度微信公众号

李彦宏指出“近年来人工智能方面的实践表明,重大的技术突破,颠覆式的创新往往是规模化应用的结果,而不是原因”。在这样的行业认知下,C端便成为大模型厂商战略布局的重要一环。

百度2024世界大会上,百度透露,截止2024年11月初,百度文心大模型日均调用量超15亿次,相比一年前的5000万次增长近30倍,较2024年5月的2亿次增长7.5倍。另一项数据是,百度自2013年1月成立深度学习研究院起,已经扎根ai研发12年,期间累计投入超1700亿元。

传统搜索引擎巨头转身,AI成为百度重要增长引擎。巨幅的调用量增长,代表着百度在C端的阶段性胜利。凭借领先的大模型技术积累、丰富的应用落地经验,百度正在押注蛇年春节这个未来AI应用爆发的关键节点。

不过,C端的竞争注定是广阔而激烈的。一方面,AI应用将从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的上班族走向三四线甚至县城的公务员、学生、个体户,AI应用将重新演绎流量增长时代;另一方面,在不同大模型厂商、应用的竞争之下,大模型在C端无法避免地经历价格战,重现互联网企业的扩张打法。

此时此刻,大模型厂商的胜负尚不可知,但或许在一个简单的春节AI应用中,AI的未来正在诞生。

(题图来源于百度搜索结果页。)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