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医保局于1月17日召开新闻发布会表示,2024年医保基金运行平稳、安全,更多质优价宜的药品耗材进入百姓“药箱”;2025年,新批次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采即将开展;第一版医保丙类目录将发布。
哪些药品将最有可能纳入丙类医保目录?
根据新闻发布会透露的相关丙类目录信息:在药品范围上,丙类目录主要聚焦创新程度很高、临床价值巨大、患者获益显著,但因超出“保基本”定位暂时无法纳入基本医保目录的药品。
其次,在使用范围上,国家医保局将积极引导支持商业健康保险将丙类目录药品纳入保障范围。
因此,通过提到的“创新程度很高”对应的就是近几年上市的原研药物,靶点、作用机制具有创新性;“临床价值巨大、患者获益显著”对应的就是临床效果好、安全性好;“但因超出‘保基本’定位暂时无法纳入基本医保目录”指的是价格高和/或患者数量少(相关罕见病)的药品,目前尚未纳入到国家医保目录内的药品。
因此笔者根据上述这些特点,尽可能基于在近些年获批(绝大部分为2020年及以后获批),药品价格高(最小销售单位招投标价格超过1000元)、为相关疾病治疗带来新选择的和部分罕见病适应症的、非医保类药物等条件,筛选出有68个新药初步符合,最有机会纳入丙类医保目录。
下文,结合这68个产品的相关信息进行深入分析,供读者参考。(注:本处根据条件进行的初步筛选,最终目录以官方公布为准)。
大部分为2020年及以后年份获批
根据68个品种最早获批时间分布来看,2020年及以后年份获批的品种数量达57个,尤其是2021-2024年均在10个以上。主要原因在于2017年以来,鼓励创新药的政策不断加码,新药上市速度加快,跨国药企的进口审评速度也快速提升。因此,具有较高临床价值和创新程度高的药品获批上市时间加速。
注:根据公开资料整理,供参考。
生物制品产品数量远超小分子化学药
从这68个药品的基本类别来看,以生物药为主,达到50个,其中主要为抗体类药物;化学药为18个。
注:根据公开资料整理,供参考。
进口产品数量要大大超过国产药
从这68个药品的来源来看,进口药品占大部分,接近50个,国产品种为48个。
注:根据公开资料整理,供参考
抗肿瘤药为主,其次为多发的消化代谢药
从这68个药品所属治疗领域来看,抗肿瘤和免疫调节剂相关品种为主导,数量占比超过6成,其次为消化系统及代谢药,达到8个;再次为全身抗感染用药,达到7个。其余治疗领域不超过10个。
注:根据公开资料整理,供参考。
跨国药企是主要参与者:赛诺菲、罗氏、施贵宝
从这68个品种所属厂家来看,超过2个品种的厂家有12个,除正大制药集团属于国内企业外,其余11个厂家均为进口企业。其中,赛诺菲品种最多,达6个,罗氏有4个,施贵宝和强生有3个。
注:根据公开资料整理,供参考。
主要靶点:靶点分散,仅有PD-1/L1品种在10个以上
总体来说,这68个品种的靶点相对较为分散,除PD-1、PD-L1分别有7个和5个品种合计有12个品种外,其余靶点均不超过3个。
注:根据公开资料整理,供参考。
最小销售单位均价在0.5-10万
从这68个品种最小销售单位单价区间(以平均中标价信息)来看,最贵达百万左右的品种有5个,全为CAR-T细胞疗法产品,丙类目录实施后,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价格高昂、可及性很低的问题;1-10万、0.5-1万的品种数量分别为20-21个,合计占68个品种的60%;0.2-0.5万的品种数量有13个,0.1-0.2万的品种数为9个。
注:根据公开资料整理,数据供参考。
新闻发布会的相关信息显示,丙类目录拟参照医保目录调整程序,保险公司充分参与,商保结算价格由国家医保局组织保险公司与医药企业协商确定。在落地应用上,丙类目录药品可不计入参保人自费率指标和集采中选可替代品种监测范围,符合条件的病例可不纳入按病种付费范围,实行按项目付费。
丙类目录有望让创新药支付增加一个潜力巨大且具有持续性的筹资渠道,有助于进一步增强创新药的可及性,可以满足更加丰富的医疗需求,对于整个行业的发展将是利好。不过,目录具体纳入的品种、纳入标准等细节还待落实。
END
内容沟通:郑瑶(13810174402)
左下角「关注账号」,右下角「在看」,防止失联
国家医保局于1月17日召开新闻发布会表示,2024年医保基金运行平稳、安全,更多质优价宜的药品耗材进入百姓“药箱”;2025年,新批次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采即将开展;第一版医保丙类目录将发布。
哪些药品将最有可能纳入丙类医保目录?
根据新闻发布会透露的相关丙类目录信息:在药品范围上,丙类目录主要聚焦创新程度很高、临床价值巨大、患者获益显著,但因超出“保基本”定位暂时无法纳入基本医保目录的药品。
其次,在使用范围上,国家医保局将积极引导支持商业健康保险将丙类目录药品纳入保障范围。
因此,通过提到的“创新程度很高”对应的就是近几年上市的原研药物,靶点、作用机制具有创新性;“临床价值巨大、患者获益显著”对应的就是临床效果好、安全性好;“但因超出‘保基本’定位暂时无法纳入基本医保目录”指的是价格高和/或患者数量少(相关罕见病)的药品,目前尚未纳入到国家医保目录内的药品。
因此笔者根据上述这些特点,尽可能基于在近些年获批(绝大部分为2020年及以后获批),药品价格高(最小销售单位招投标价格超过1000元)、为相关疾病治疗带来新选择的和部分罕见病适应症的、非医保类药物等条件,筛选出有68个新药初步符合,最有机会纳入丙类医保目录。
下文,结合这68个产品的相关信息进行深入分析,供读者参考。(注:本处根据条件进行的初步筛选,最终目录以官方公布为准)。
大部分为2020年及以后年份获批
根据68个品种最早获批时间分布来看,2020年及以后年份获批的品种数量达57个,尤其是2021-2024年均在10个以上。主要原因在于2017年以来,鼓励创新药的政策不断加码,新药上市速度加快,跨国药企的进口审评速度也快速提升。因此,具有较高临床价值和创新程度高的药品获批上市时间加速。
注:根据公开资料整理,供参考。
生物制品产品数量远超小分子化学药
从这68个药品的基本类别来看,以生物药为主,达到50个,其中主要为抗体类药物;化学药为18个。
注:根据公开资料整理,供参考。
进口产品数量要大大超过国产药
从这68个药品的来源来看,进口药品占大部分,接近50个,国产品种为48个。
注:根据公开资料整理,供参考
抗肿瘤药为主,其次为多发的消化代谢药
从这68个药品所属治疗领域来看,抗肿瘤和免疫调节剂相关品种为主导,数量占比超过6成,其次为消化系统及代谢药,达到8个;再次为全身抗感染用药,达到7个。其余治疗领域不超过10个。
注:根据公开资料整理,供参考。
跨国药企是主要参与者:赛诺菲、罗氏、施贵宝
从这68个品种所属厂家来看,超过2个品种的厂家有12个,除正大制药集团属于国内企业外,其余11个厂家均为进口企业。其中,赛诺菲品种最多,达6个,罗氏有4个,施贵宝和强生有3个。
注:根据公开资料整理,供参考。
主要靶点:靶点分散,仅有PD-1/L1品种在10个以上
总体来说,这68个品种的靶点相对较为分散,除PD-1、PD-L1分别有7个和5个品种合计有12个品种外,其余靶点均不超过3个。
注:根据公开资料整理,供参考。
最小销售单位均价在0.5-10万
从这68个品种最小销售单位单价区间(以平均中标价信息)来看,最贵达百万左右的品种有5个,全为CAR-T细胞疗法产品,丙类目录实施后,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价格高昂、可及性很低的问题;1-10万、0.5-1万的品种数量分别为20-21个,合计占68个品种的60%;0.2-0.5万的品种数量有13个,0.1-0.2万的品种数为9个。
注:根据公开资料整理,数据供参考。
新闻发布会的相关信息显示,丙类目录拟参照医保目录调整程序,保险公司充分参与,商保结算价格由国家医保局组织保险公司与医药企业协商确定。在落地应用上,丙类目录药品可不计入参保人自费率指标和集采中选可替代品种监测范围,符合条件的病例可不纳入按病种付费范围,实行按项目付费。
丙类目录有望让创新药支付增加一个潜力巨大且具有持续性的筹资渠道,有助于进一步增强创新药的可及性,可以满足更加丰富的医疗需求,对于整个行业的发展将是利好。不过,目录具体纳入的品种、纳入标准等细节还待落实。
END
内容沟通:郑瑶(13810174402)
左下角「关注账号」,右下角「在看」,防止失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