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投资机构招不起实习生了

投资家

2周前

降薪30%还算是缓和的了,有的机构已经裁员30%。...这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前行业的现状,募不动、投不出、退不了……这是一级市场上许多投资机构的真实写照,“募投管退都难”并非夸张。

作者 | 母基金研究中心

来源 | 母基金研究中心

裁员的风都刮到实习生了。公司各个部门的实习生,年前都让离职了。”华南地区某VC机构投资人何迪(化名)告诉母基金研究中心。

何迪表示,对投资机构而言,实习生是用人成本基本最低的岗位,换言之“性价比”其实是很高的,连实习生都招不起了,高情商:成本优化,低情商:节衣缩食程度又上新台阶。

其实,近两年投资机构里的实习生数量,本就有所下降:随着一级市场进入下行周期,实习生很难有留用机会,无法转正,这本就让很多实习生望而却步,许多投资机构很难找到合适的实习生。

然而,现在有些机构,连实习生也招不起了。

“我们公司的实习生也只剩一个了,原来正常的时候是有五人的。年初公司盘点了下去年的收支情况,公司意思是实习生本就是辅助,今年一切要以控制成本为主,希望我们这些正式员工和公司一起共克时艰多辛苦一些。”深圳某投资人小张(化名)告诉母基金研究中心。

“我们年底根据kpi考核调整了薪资,也末位淘汰了几位员工。由于形势不好,公司面临的情况很严峻,所以半数以上员工都降薪了。”北京某VC机构投资总监对母基金研究中心表示。

北京基金业协会编制的《PE/VC机构薪酬调研报告》显示,2023年行业降薪趋势延续,整体年薪水平较前一年下降20%-40%。刚刚过去的2024年,从大家的体感来看,薪酬下降趋势依旧——“2024相比2023的薪酬降幅应该还是‘腰斩。原因无他,机构都很难,募集不到新的基金,老基金退出期本来就没什么管理费,再加上退不出去也很难获得收益。降薪30%还算是缓和的了,有的机构已经裁员30%。很多投资人朋友在交流中也都说起所在机构已经裁员或计划裁员。过去几年VC/PE的步子太快了,急速扩张后,在当前暂缓出手投资的现状下,人员优化、成本优化自然成了必要的事情。”某北京地区VC机构合伙人告诉母基金研究中心。

这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前行业的现状,募不动、投不出、退不了……这是一级市场上许多投资机构的真实写照,“募投管退都难”并非夸张。对大部分中小GP而言,当前是“生死存亡”的关键阶段。

许多“僵尸基金”出现,没有募到新基金,也没有退出回报,更没钱做新投资。腰部及以下投资机构已经很难体面的“活着”了。募不到钱,就只能“节衣缩食”,过“紧日子”,裁员、降薪已成为不约而同的选择。

“我是2018入行的,可以说是‘高位接盘’了。听着前辈们曾经几十倍上百倍收益的故事进入一级市场,自从入行以来,每一年都觉得是最难的一年了,但事实证明,每一年都是未来几年中最好的一年。所以,就这样一点点降低预期,到了现在,基本没什么期待了,感觉都麻木了。”上海某VC投资人小李(化名)对母基金研究中心表示。

多位投资人对母基金研究中心表达了类似的预期看法,“一级市场投资人的预期已经断崖式下降了。现在大家早就告别了宏大叙事、不切实际的吹牛,什么几十倍回报,能有一两倍的回报都是大胜利,换到自己身上,那就是不再幻想虚无缥缈的carry,年终奖多少也不期待了,今年没被降薪、没被裁员就是成功啦。”北京某早期基金投资总监Cathy(化名)表示。

深圳一位VC投资老兵告诉母基金研究中心,从某种角度而言,投资人预期的降低,也是一种理性的回归——“现在的一级市场投资,早已不再是曾经投互联网、投模式创新时代的估值极速狂飙了,以硬科技为主的投资就是要耐得住寂寞,收益会更长周期,回报倍数也不会那么夸张。”

2025刚开年,还在牌桌上的投资人多数已是“波澜不惊”。对从业者而言,潮起潮落,周期带来的“降薪潮”已成事实。“打铁还需自身硬”,不仅是投资机构需要在周期中找准自己的生态位,对于投资人而言也一样,不管是坚守蛰伏等待出手机会,亦或是顺势转向其他业务方向,躺平不是出路,多修内功才是最关键的。

大型峰会回顾

投资家网·第十三届中国资本年会

投资家网·第十二届股权投资年会

“万物资生 福启未来”第十一届中国股权投资年度峰会

2023上市公司智能产业对接会

2022第十四届中国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峰会

智者谋远·2021中国股权投资年度峰会

2021第十三届中国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峰会

涅槃重生——投资家网2020中国股权投资年度峰会

聚势待发——投资家网2019中国股权投资年度峰会

资本破局—2019中国基金合伙人(GPLP)峰会

回归价值投资—2018中国股权投资年度峰会

寻求报道:yangqin6060(微信)
商务合作:yangqin6060(微信)

降薪30%还算是缓和的了,有的机构已经裁员30%。...这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前行业的现状,募不动、投不出、退不了……这是一级市场上许多投资机构的真实写照,“募投管退都难”并非夸张。

作者 | 母基金研究中心

来源 | 母基金研究中心

裁员的风都刮到实习生了。公司各个部门的实习生,年前都让离职了。”华南地区某VC机构投资人何迪(化名)告诉母基金研究中心。

何迪表示,对投资机构而言,实习生是用人成本基本最低的岗位,换言之“性价比”其实是很高的,连实习生都招不起了,高情商:成本优化,低情商:节衣缩食程度又上新台阶。

其实,近两年投资机构里的实习生数量,本就有所下降:随着一级市场进入下行周期,实习生很难有留用机会,无法转正,这本就让很多实习生望而却步,许多投资机构很难找到合适的实习生。

然而,现在有些机构,连实习生也招不起了。

“我们公司的实习生也只剩一个了,原来正常的时候是有五人的。年初公司盘点了下去年的收支情况,公司意思是实习生本就是辅助,今年一切要以控制成本为主,希望我们这些正式员工和公司一起共克时艰多辛苦一些。”深圳某投资人小张(化名)告诉母基金研究中心。

“我们年底根据kpi考核调整了薪资,也末位淘汰了几位员工。由于形势不好,公司面临的情况很严峻,所以半数以上员工都降薪了。”北京某VC机构投资总监对母基金研究中心表示。

北京基金业协会编制的《PE/VC机构薪酬调研报告》显示,2023年行业降薪趋势延续,整体年薪水平较前一年下降20%-40%。刚刚过去的2024年,从大家的体感来看,薪酬下降趋势依旧——“2024相比2023的薪酬降幅应该还是‘腰斩。原因无他,机构都很难,募集不到新的基金,老基金退出期本来就没什么管理费,再加上退不出去也很难获得收益。降薪30%还算是缓和的了,有的机构已经裁员30%。很多投资人朋友在交流中也都说起所在机构已经裁员或计划裁员。过去几年VC/PE的步子太快了,急速扩张后,在当前暂缓出手投资的现状下,人员优化、成本优化自然成了必要的事情。”某北京地区VC机构合伙人告诉母基金研究中心。

这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前行业的现状,募不动、投不出、退不了……这是一级市场上许多投资机构的真实写照,“募投管退都难”并非夸张。对大部分中小GP而言,当前是“生死存亡”的关键阶段。

许多“僵尸基金”出现,没有募到新基金,也没有退出回报,更没钱做新投资。腰部及以下投资机构已经很难体面的“活着”了。募不到钱,就只能“节衣缩食”,过“紧日子”,裁员、降薪已成为不约而同的选择。

“我是2018入行的,可以说是‘高位接盘’了。听着前辈们曾经几十倍上百倍收益的故事进入一级市场,自从入行以来,每一年都觉得是最难的一年了,但事实证明,每一年都是未来几年中最好的一年。所以,就这样一点点降低预期,到了现在,基本没什么期待了,感觉都麻木了。”上海某VC投资人小李(化名)对母基金研究中心表示。

多位投资人对母基金研究中心表达了类似的预期看法,“一级市场投资人的预期已经断崖式下降了。现在大家早就告别了宏大叙事、不切实际的吹牛,什么几十倍回报,能有一两倍的回报都是大胜利,换到自己身上,那就是不再幻想虚无缥缈的carry,年终奖多少也不期待了,今年没被降薪、没被裁员就是成功啦。”北京某早期基金投资总监Cathy(化名)表示。

深圳一位VC投资老兵告诉母基金研究中心,从某种角度而言,投资人预期的降低,也是一种理性的回归——“现在的一级市场投资,早已不再是曾经投互联网、投模式创新时代的估值极速狂飙了,以硬科技为主的投资就是要耐得住寂寞,收益会更长周期,回报倍数也不会那么夸张。”

2025刚开年,还在牌桌上的投资人多数已是“波澜不惊”。对从业者而言,潮起潮落,周期带来的“降薪潮”已成事实。“打铁还需自身硬”,不仅是投资机构需要在周期中找准自己的生态位,对于投资人而言也一样,不管是坚守蛰伏等待出手机会,亦或是顺势转向其他业务方向,躺平不是出路,多修内功才是最关键的。

大型峰会回顾

投资家网·第十三届中国资本年会

投资家网·第十二届股权投资年会

“万物资生 福启未来”第十一届中国股权投资年度峰会

2023上市公司智能产业对接会

2022第十四届中国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峰会

智者谋远·2021中国股权投资年度峰会

2021第十三届中国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峰会

涅槃重生——投资家网2020中国股权投资年度峰会

聚势待发——投资家网2019中国股权投资年度峰会

资本破局—2019中国基金合伙人(GPLP)峰会

回归价值投资—2018中国股权投资年度峰会

寻求报道:yangqin6060(微信)
商务合作:yangqin6060(微信)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