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头条
提升一亿中产阶级阅读效率
打开
马斯克押注,黄仁勋上桌,具身智能加速狂飙
锌财经
1周前
现实远没有马斯克形容的恐怖,想要在街头巷尾随处可见具身机器人,还需要不少的时间,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AI、算法、大模型等技术飞迭代发展,人与机器之间的界限正在被快速打破。
“机器人已经迎来ChatGPT时刻。”
这是前不久,黄仁勋在
CES 2025
大会上的公开喊话。
他认为:“下一波人工智能浪潮将是一种被称为‘具身
AI
’的新型人工智能。”
这个“具身智能”的概念,听起来很绕口,但很好理解,
不论是四足机器人、轮式机器人,履带式机器人,都是“具身”的一部分;
再加上承载机器人智能的
AI
,就构成了完整的“具身智能”领域。
具身智能将是AI之后,下一个“互联网显学”,
这并不是一己之见,他的老朋友马斯克甚至更加激进,
马斯克认为,在
2040
年,全球至少会有
100
亿个具身机器人投入使用,具身机器人的数量可能会超过人类。
虽然距离2040年还有25年之久,但是在今年,不论是从业者还是普通用户,
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具身机器人越来越多了。
拿外卖,有空投过来的无人机配送;
拿快递,有无人快递车穿梭在大街小巷;
甚至就连下班打车,都能看到无人驾驶的出租车,为你保驾护航。
这世界怎么了?
难道《黑客帝国》真的要变成现实吗?
人类社会真的要挤满
100
亿个具身机器人吗?
当然,现实远没有马斯克形容的恐怖,想要在街头巷尾随处可见具身机器人,还需要不少的时间,但不可否认的是,
随着AI、算法、大模型等技术飞迭代发展,人与机器之间的界限正在被快速打破。
当然,这背后也离不开资本的“催熟”。
黄仁勋在
CES 2025
发布了首款生成式世界基础模型开发平台
Cosmos
,还公布了自己的“机器人军团”。
英伟达将联合
14
家企业,共同建设具身智能生态系统。
值得一提的是,这14家企业里,有6家是中国企业,
可见在美国人眼里,中国已经是不折不扣的“机器人大国”。
在外面混,面子都是自己挣出来的。
黄仁勋“机器人军团”里面,有个宇树科技,它被国外最大的机器人杂志,评选年度九大热点话题之一,也是唯一一个入选的中国企业。
从2023年开始,宇树以每年一个具身机器人的速度大步向前,
目前推出的两款具身机器人
H1
和
G1
,不但能走路,它还会跑步、单脚跳、后空翻,
甚至给它一个棍子,就能上演“机器人版黑马喽”。
宇树“炫技式”的机器人展示,给西方世界亿点点“中国机器人”震撼。
比起国外,中国具身智能更加务实,比起炫技,更在意落地。
宇树的具身机器人已经频频出现在变电站、化工厂等危险场景,代替人类在毒气或辐射的环境下执行任务。
英伟达机器人军团里,还有一家来自上海的机器人公司,傅利叶,
目前已推出专业级医疗具身机器人,率先在康复陪护等民生场景中应用,
未来还有望从事家政服务、养老陪护、教育、医疗等工作。
或许在不远的未来,照顾家里老人的,将不再是保姆,而是冷冰冰的机器人。
具身智能的热度,可以说是肉眼可见的红温。
2024年上半年,AI领域融资集中在模型领域,不少的明星创企接连走红,
到了下半年,大模型商业化开始“乏味”,资本的重点开始向愿景更宏大的具身智能倾斜。
在今年,具身智能已经发生近50起融资,融资金额近120亿元。
成立不到两年的银河通用,在2024年更是拿下了12亿元的融资,堪称具身智能赛道的“标王”。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10年前,其次是现在。”
这句话对于具身智能领域的创业者而言,十分贴切。
同时对于消费者来说,这也是一件好事。只有
具身智能的玩家多了,才能把机器人的价格打下来。
或许在明年,消费者就能实现“家家户户一个机器人保姆”的梦想了。
现实远没有马斯克形容的恐怖,想要在街头巷尾随处可见具身机器人,还需要不少的时间,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AI、算法、大模型等技术飞迭代发展,人与机器之间的界限正在被快速打破。
“机器人已经迎来ChatGPT时刻。”
这是前不久,黄仁勋在
CES 2025
大会上的公开喊话。
他认为:“下一波人工智能浪潮将是一种被称为‘具身
AI
’的新型人工智能。”
这个“具身智能”的概念,听起来很绕口,但很好理解,
不论是四足机器人、轮式机器人,履带式机器人,都是“具身”的一部分;
再加上承载机器人智能的
AI
,就构成了完整的“具身智能”领域。
具身智能将是AI之后,下一个“互联网显学”,
这并不是一己之见,他的老朋友马斯克甚至更加激进,
马斯克认为,在
2040
年,全球至少会有
100
亿个具身机器人投入使用,具身机器人的数量可能会超过人类。
虽然距离2040年还有25年之久,但是在今年,不论是从业者还是普通用户,
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具身机器人越来越多了。
拿外卖,有空投过来的无人机配送;
拿快递,有无人快递车穿梭在大街小巷;
甚至就连下班打车,都能看到无人驾驶的出租车,为你保驾护航。
这世界怎么了?
难道《黑客帝国》真的要变成现实吗?
人类社会真的要挤满
100
亿个具身机器人吗?
当然,现实远没有马斯克形容的恐怖,想要在街头巷尾随处可见具身机器人,还需要不少的时间,但不可否认的是,
随着AI、算法、大模型等技术飞迭代发展,人与机器之间的界限正在被快速打破。
当然,这背后也离不开资本的“催熟”。
黄仁勋在
CES 2025
发布了首款生成式世界基础模型开发平台
Cosmos
,还公布了自己的“机器人军团”。
英伟达将联合
14
家企业,共同建设具身智能生态系统。
值得一提的是,这14家企业里,有6家是中国企业,
可见在美国人眼里,中国已经是不折不扣的“机器人大国”。
在外面混,面子都是自己挣出来的。
黄仁勋“机器人军团”里面,有个宇树科技,它被国外最大的机器人杂志,评选年度九大热点话题之一,也是唯一一个入选的中国企业。
从2023年开始,宇树以每年一个具身机器人的速度大步向前,
目前推出的两款具身机器人
H1
和
G1
,不但能走路,它还会跑步、单脚跳、后空翻,
甚至给它一个棍子,就能上演“机器人版黑马喽”。
宇树“炫技式”的机器人展示,给西方世界亿点点“中国机器人”震撼。
比起国外,中国具身智能更加务实,比起炫技,更在意落地。
宇树的具身机器人已经频频出现在变电站、化工厂等危险场景,代替人类在毒气或辐射的环境下执行任务。
英伟达机器人军团里,还有一家来自上海的机器人公司,傅利叶,
目前已推出专业级医疗具身机器人,率先在康复陪护等民生场景中应用,
未来还有望从事家政服务、养老陪护、教育、医疗等工作。
或许在不远的未来,照顾家里老人的,将不再是保姆,而是冷冰冰的机器人。
具身智能的热度,可以说是肉眼可见的红温。
2024年上半年,AI领域融资集中在模型领域,不少的明星创企接连走红,
到了下半年,大模型商业化开始“乏味”,资本的重点开始向愿景更宏大的具身智能倾斜。
在今年,具身智能已经发生近50起融资,融资金额近120亿元。
成立不到两年的银河通用,在2024年更是拿下了12亿元的融资,堪称具身智能赛道的“标王”。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10年前,其次是现在。”
这句话对于具身智能领域的创业者而言,十分贴切。
同时对于消费者来说,这也是一件好事。只有
具身智能的玩家多了,才能把机器人的价格打下来。
或许在明年,消费者就能实现“家家户户一个机器人保姆”的梦想了。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相关新闻
马斯克押注,黄仁勋上桌,具身智能加速狂飙
锌财经
1周前
接下来10年,黄仁勋押注什么?
笔记侠
5天前
周末,狂飙!马斯克,重磅计划!
券商中国
1周前
DeepSeek炒股,靠不靠谱?
非凡油条
10小时前
DeepSeek,突传重磅!
券商中国
13小时前
下一个10年,黄仁勋押宝什么
中国企业家杂志
15小时前
国家级平台上线DeepSeek大模型
政知见
1天前
《哪吒之魔童闹海》,全球影史第一!
e公司
1天前
阿里否认投资DeepSeek!
上海证券报
1天前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