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头条
提升一亿中产阶级阅读效率
打开
马斯克押注,黄仁勋上桌,具身智能加速狂飙
锌财经
1周前
现实远没有马斯克形容的恐怖,想要在街头巷尾随处可见具身机器人,还需要不少的时间,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AI、算法、大模型等技术飞迭代发展,人与机器之间的界限正在被快速打破。
“机器人已经迎来ChatGPT时刻。”
这是前不久,黄仁勋在
CES 2025
大会上的公开喊话。
他认为:“下一波人工智能浪潮将是一种被称为‘具身
AI
’的新型人工智能。”
这个“具身智能”的概念,听起来很绕口,但很好理解,
不论是四足机器人、轮式机器人,履带式机器人,都是“具身”的一部分;
再加上承载机器人智能的
AI
,就构成了完整的“具身智能”领域。
具身智能将是AI之后,下一个“互联网显学”,
这并不是一己之见,他的老朋友马斯克甚至更加激进,
马斯克认为,在
2040
年,全球至少会有
100
亿个具身机器人投入使用,具身机器人的数量可能会超过人类。
虽然距离2040年还有25年之久,但是在今年,不论是从业者还是普通用户,
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具身机器人越来越多了。
拿外卖,有空投过来的无人机配送;
拿快递,有无人快递车穿梭在大街小巷;
甚至就连下班打车,都能看到无人驾驶的出租车,为你保驾护航。
这世界怎么了?
难道《黑客帝国》真的要变成现实吗?
人类社会真的要挤满
100
亿个具身机器人吗?
当然,现实远没有马斯克形容的恐怖,想要在街头巷尾随处可见具身机器人,还需要不少的时间,但不可否认的是,
随着AI、算法、大模型等技术飞迭代发展,人与机器之间的界限正在被快速打破。
当然,这背后也离不开资本的“催熟”。
黄仁勋在
CES 2025
发布了首款生成式世界基础模型开发平台
Cosmos
,还公布了自己的“机器人军团”。
英伟达将联合
14
家企业,共同建设具身智能生态系统。
值得一提的是,这14家企业里,有6家是中国企业,
可见在美国人眼里,中国已经是不折不扣的“机器人大国”。
在外面混,面子都是自己挣出来的。
黄仁勋“机器人军团”里面,有个宇树科技,它被国外最大的机器人杂志,评选年度九大热点话题之一,也是唯一一个入选的中国企业。
从2023年开始,宇树以每年一个具身机器人的速度大步向前,
目前推出的两款具身机器人
H1
和
G1
,不但能走路,它还会跑步、单脚跳、后空翻,
甚至给它一个棍子,就能上演“机器人版黑马喽”。
宇树“炫技式”的机器人展示,给西方世界亿点点“中国机器人”震撼。
比起国外,中国具身智能更加务实,比起炫技,更在意落地。
宇树的具身机器人已经频频出现在变电站、化工厂等危险场景,代替人类在毒气或辐射的环境下执行任务。
英伟达机器人军团里,还有一家来自上海的机器人公司,傅利叶,
目前已推出专业级医疗具身机器人,率先在康复陪护等民生场景中应用,
未来还有望从事家政服务、养老陪护、教育、医疗等工作。
或许在不远的未来,照顾家里老人的,将不再是保姆,而是冷冰冰的机器人。
具身智能的热度,可以说是肉眼可见的红温。
2024年上半年,AI领域融资集中在模型领域,不少的明星创企接连走红,
到了下半年,大模型商业化开始“乏味”,资本的重点开始向愿景更宏大的具身智能倾斜。
在今年,具身智能已经发生近50起融资,融资金额近120亿元。
成立不到两年的银河通用,在2024年更是拿下了12亿元的融资,堪称具身智能赛道的“标王”。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10年前,其次是现在。”
这句话对于具身智能领域的创业者而言,十分贴切。
同时对于消费者来说,这也是一件好事。只有
具身智能的玩家多了,才能把机器人的价格打下来。
或许在明年,消费者就能实现“家家户户一个机器人保姆”的梦想了。
现实远没有马斯克形容的恐怖,想要在街头巷尾随处可见具身机器人,还需要不少的时间,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AI、算法、大模型等技术飞迭代发展,人与机器之间的界限正在被快速打破。
“机器人已经迎来ChatGPT时刻。”
这是前不久,黄仁勋在
CES 2025
大会上的公开喊话。
他认为:“下一波人工智能浪潮将是一种被称为‘具身
AI
’的新型人工智能。”
这个“具身智能”的概念,听起来很绕口,但很好理解,
不论是四足机器人、轮式机器人,履带式机器人,都是“具身”的一部分;
再加上承载机器人智能的
AI
,就构成了完整的“具身智能”领域。
具身智能将是AI之后,下一个“互联网显学”,
这并不是一己之见,他的老朋友马斯克甚至更加激进,
马斯克认为,在
2040
年,全球至少会有
100
亿个具身机器人投入使用,具身机器人的数量可能会超过人类。
虽然距离2040年还有25年之久,但是在今年,不论是从业者还是普通用户,
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具身机器人越来越多了。
拿外卖,有空投过来的无人机配送;
拿快递,有无人快递车穿梭在大街小巷;
甚至就连下班打车,都能看到无人驾驶的出租车,为你保驾护航。
这世界怎么了?
难道《黑客帝国》真的要变成现实吗?
人类社会真的要挤满
100
亿个具身机器人吗?
当然,现实远没有马斯克形容的恐怖,想要在街头巷尾随处可见具身机器人,还需要不少的时间,但不可否认的是,
随着AI、算法、大模型等技术飞迭代发展,人与机器之间的界限正在被快速打破。
当然,这背后也离不开资本的“催熟”。
黄仁勋在
CES 2025
发布了首款生成式世界基础模型开发平台
Cosmos
,还公布了自己的“机器人军团”。
英伟达将联合
14
家企业,共同建设具身智能生态系统。
值得一提的是,这14家企业里,有6家是中国企业,
可见在美国人眼里,中国已经是不折不扣的“机器人大国”。
在外面混,面子都是自己挣出来的。
黄仁勋“机器人军团”里面,有个宇树科技,它被国外最大的机器人杂志,评选年度九大热点话题之一,也是唯一一个入选的中国企业。
从2023年开始,宇树以每年一个具身机器人的速度大步向前,
目前推出的两款具身机器人
H1
和
G1
,不但能走路,它还会跑步、单脚跳、后空翻,
甚至给它一个棍子,就能上演“机器人版黑马喽”。
宇树“炫技式”的机器人展示,给西方世界亿点点“中国机器人”震撼。
比起国外,中国具身智能更加务实,比起炫技,更在意落地。
宇树的具身机器人已经频频出现在变电站、化工厂等危险场景,代替人类在毒气或辐射的环境下执行任务。
英伟达机器人军团里,还有一家来自上海的机器人公司,傅利叶,
目前已推出专业级医疗具身机器人,率先在康复陪护等民生场景中应用,
未来还有望从事家政服务、养老陪护、教育、医疗等工作。
或许在不远的未来,照顾家里老人的,将不再是保姆,而是冷冰冰的机器人。
具身智能的热度,可以说是肉眼可见的红温。
2024年上半年,AI领域融资集中在模型领域,不少的明星创企接连走红,
到了下半年,大模型商业化开始“乏味”,资本的重点开始向愿景更宏大的具身智能倾斜。
在今年,具身智能已经发生近50起融资,融资金额近120亿元。
成立不到两年的银河通用,在2024年更是拿下了12亿元的融资,堪称具身智能赛道的“标王”。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10年前,其次是现在。”
这句话对于具身智能领域的创业者而言,十分贴切。
同时对于消费者来说,这也是一件好事。只有
具身智能的玩家多了,才能把机器人的价格打下来。
或许在明年,消费者就能实现“家家户户一个机器人保姆”的梦想了。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相关新闻
马斯克押注,黄仁勋上桌,具身智能加速狂飙
锌财经
1周前
接下来10年,黄仁勋押注什么?
笔记侠
6天前
周末,狂飙!马斯克,重磅计划!
券商中国
2周前
DeepSeek大消息,三大运营商全面接入
中国基金报
1天前
8家车企接入DeepSeek
红星资本局
15小时前
“0首付”,2025年车圈价格战打疯了
定焦one
1天前
DeepSeek炒股,靠不靠谱?
非凡油条
1天前
DeepSeek,突传重磅!
券商中国
1天前
DeepSeek带飞AI 4只核心潜力股获机构重金抢筹 下一个风口已现?
数据宝
19小时前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