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1月24日十年期国债活跃券)
1、持债过节
德邦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吕品
做好节前资金持续偏紧的准备,杠杆、久期均保持中性,长端可能迎来补跌。当前债市的估值收益率较低,目前看存量债券平均票面仅有1.6-1.7%左右。我们认为从资产配置视角看,可以按照基础资产的平均久期作为中性配置,甚至进一步,可以用年底基础资产的平均久期作为目标配置久期。当前不宜采用超配久期持有策略,双降幅度和节奏可能会持续低于市场预期,不宜过度博弈。
中金公司研究部固定收益行业分析师东旭
我们认为,我国货币政策的放松短期可能受外部环境约束。但从年内趋势看,若节前宽松政策未落地,可能意味着春节过后政策放松的概率可能得到被动提升。所以对机构来讲,如果基于“买预期卖现实”的逻辑,持债过节可能还是提供了交易宽松预期兑现的机会。此外,债市本身积累了一定浮盈,投资者持债过节面临的心理压力相对有限。
华安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颜子琦
整体来看,我们认为一月仍可持券过节,但负Carry影响下体验可能相对较差,重点在于后续的资本利得博弈空间,从目前债市多空因素判断,仍可“做多看空”,短期可关注货币政策宽松预期差、财政发力空间与节奏以及配置盘的买入力量变化。
中邮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梁伟超
节前利率大概率延续震荡调整的趋势,市场对流动性的担忧重回主导,信用补涨的窗口期可能已经过去,需等调整后修复的机会。春节前的债市可能仍有波动风险,流动性是关键,而流动性担忧带来的调整中,信用债很难再寻觅到合适的补涨时机。再往春节后来看,春节之前几个交易日或者节后资金面的季节性转松,长端可能会经历流动性宽松预期的修复,在调整之后有所下行,信用债届时可能重新迎来入场的好时机。
东方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齐晟
1年期国债收益率在大多数情况下会在春节后有所回落。5年期和10年期国债收益率往往较为平稳。因此收益率曲线在节后往往会呈现牛陡或熊平变化,短端波动幅度大于长端。
华创证券投顾部吉灵浩
随着假期临近,市场活跃度或逐步降低,资金面和股市的不确定性或将加剧市场波动,交易盘或成为推动利率上行的加速器。策略上,节前短线快进快出仍有交易机会,但利率向下空间有限,需留意调整风险。
红军债市笔记主理人毛鸿军
现在债市对利空定价不高,如:央行停止买债也就冲到1.67%后被迅速买下来,约谈资金紧冲到1.6575%后被迅速的买下来,特朗普就职冲到1.66%后被迅速的买下了,都没有破1.67%,这几次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冲高当日,收益率反而比上日收盘下行2-3bp,说明债市还是看回调买入的多,而且是1.64-1.65%就开始积极买入;每调买机还是正确的操作;看看逢会必涨是否得到延续。
2、中长线资金节前入市
证监会主席吴清
对公募基金,明确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未来三年每年至少增长10%。对商业保险资金,力争大型国有保险公司从2025年起每年新增保费的30%用于投资A股,这也意味着每年至少将为A股新增几千亿的长期资金。第二批保险资金的长期股票投资试点将在2025年上半年落实到位,规模不低于1000亿元,后续还将逐步扩大。
中泰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
考核压力、盈利目标一度是保险公司等中长期资金参与资本市场的卡点。如果考核期限过短,完成当年目标的压力较大,就很难成为耐心资本。《实施方案》拉长考核周期,有利于提升中长期资金参与投资的积极性和稳定性。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大门已经打开。融资渠道日渐畅通,展望后续,上市公司应提升竞争力,让入市的中长期资金得到优质回报,推动市场资金面和基本面相互协调、相互促进。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
整体而言,本次方案的公布,不仅明确释放了鼓励中长期资金入市的信号,也从具体的考核标准、投资比例和投资方式等角度做出了直接指引。预计中长期资金加大股市配置比例以及从中长期维度进行考核的阻力将有所降低,中长期资金入市有望和股市上行趋势形成良性循环,A股的长期配置价值有望进一步显现。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
《实施方案》的发布无疑给市场吃了定心丸,近期市场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调整,通过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吸引耐心资本,有利于提振投资者的入场意愿,提振投资者信心。春节即将到来,春节之后往往是春季躁动行情,这是A股的季节性特征,建议大家保持信心和耐心,在市场调整的时候布局优质股票或者优质基金来抓住下一轮行情的机会。
国信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王剑
我们预计各类机构资金入市体量为:(1)保险:预计相应政策将直接带动以国有商业保险为代表的增量资金入市,根据我们的测算,预计每年入市规模约为6000至8000亿元左右。结合长周期考核机制及长期股票投资试点,多措并举推动保险资金中长期稳定入市,持续利好以OCI为代表的红利类资产配置。(2)公募基金:截至2024年末,公募基金持有A股市值为5.89万亿元,根据发布会内容,未来三年持有A股流通市值每年至少增长10%,即每年增长约6000亿元。此外,2025年还将推进降低基金销售费率,进一步让利投资者。(3)社保基金、基本养老基金及企(职)业年金:资金来源稳定,投资规模持续增长,有望持续增配权益资产。(4)银行理财:我们估计银行理财投资的二级市场股票规模约为2900亿元,仅占理财投资资产的0.9%,未来仍有提升空间。
兴业证券宏观首席段超
会议延续“924”以来的政策基调,资本市场呵护力度进一步加强。“注资金”: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为资本市场注入稳定长钱。“优资产”: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价值,丰富优质投资标的。“促回报”:多措并举引导提高投资者的回报,促进投资者的获得感。“稳监管”:加快完善金融监管体系建设,强化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政策呵护抬升叠加外部不确定性减弱,助力呵护中国资本市场修复。
中信证券金融产业首席分析师田良
我们认为改革对于资本市场的影响主要体现于以下三方面。 延长考核周期,提升险资入市意愿和波动承受能力。优化市场生态,提升入市资金长期收益和稳定性。锁定机构资金中长期属性,扩大中长期资金基础。
中金公司研究部首席国内策略分析师李求索
长线资金通常不需要在短期内面对大额意外兑付压力,具备长期属性和投资耐心,更有能力和意愿投向周期偏长、回报短期面临不确定的创新行为。中长期资金入市有利于进一步支持创新企业,助力推动中国经济结构转型与高质量发展。
3、特朗普2.0来袭
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
预案比预测更重要。我们与其去猜测特朗普会怎么样,还不如做好情景分析、压力测试,针对最坏的情况做好预案,争取最好的结果。毕竟不论是谁入主白宫,都会继续针对中国。中美关系在变好之前可能还会进一步变差,这可能是一个基准情形。相较于哈里斯,特朗普至少有一个好处:我们跟他打过交道,对他有所了解。我认为,面对中美博弈,过度乐观不可取,过度悲观更不可取。
中信建投证券首席策略官陈果
A股市场短期承压,长期走强。在“二次通胀”的逻辑下,美债利率上行,美股市场有望走强。美元走强,非美货币普遍承压。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承压。出口面临挑战:加征关税影响不容忽视。剔除疫情因素影响,对美出口商品关税弹性平均约在-1.3左右,即某商品关税每上升1%,一年左右维度看该商品对美出口金额将会下降1.3%;2)关税有持续性影响,中长期对美出口有一定回补,但较未征税商品仍有明显下滑;3)对美出口市场份额是趋势性下滑的,未加征关税商品也是如此。4)加征关税前普遍存在抢出口。
中金公司研究部首席海外策略分析师刘刚
美债:利率短期有交易性机会,通胀性政策推进放缓或缓解部分担忧。美股:关税等政策温和姿态或提振风险偏好。美元:整体或偏强。大宗商品中性偏多,关注黄金短期透支。
华泰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张继强
特朗普政策指向市场友好和美国资产优先,长期不确定性较大。国内债市方面,节前资金面开始有所转松,正常节后资金或有回流,若供给上量优先,债市或有小机会。特朗普就职首日在关税方面未落实具体政策+媒体报道特朗普计划访华,外部因素对A股暂时或仍偏友好,关注港股等阶段修复弹性。近日美国通胀+赤字风险均有所不同程度缓解,不过基本面仍偏强运行,预计期限溢价下行可能成为利率回落的主要动能,美债长端有短线交易机会。关税风险降温对美股分子端以及分母端均偏有利,短期关注财报季、特朗普新政、以及日本央行加息可能带来的潜在扰动。美元指数高位回落,商品情绪有所转暖,不过不同区域与品种间存在分化。
(1月20日-1月24日十年期国债活跃券)
1、持债过节
德邦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吕品
做好节前资金持续偏紧的准备,杠杆、久期均保持中性,长端可能迎来补跌。当前债市的估值收益率较低,目前看存量债券平均票面仅有1.6-1.7%左右。我们认为从资产配置视角看,可以按照基础资产的平均久期作为中性配置,甚至进一步,可以用年底基础资产的平均久期作为目标配置久期。当前不宜采用超配久期持有策略,双降幅度和节奏可能会持续低于市场预期,不宜过度博弈。
中金公司研究部固定收益行业分析师东旭
我们认为,我国货币政策的放松短期可能受外部环境约束。但从年内趋势看,若节前宽松政策未落地,可能意味着春节过后政策放松的概率可能得到被动提升。所以对机构来讲,如果基于“买预期卖现实”的逻辑,持债过节可能还是提供了交易宽松预期兑现的机会。此外,债市本身积累了一定浮盈,投资者持债过节面临的心理压力相对有限。
华安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颜子琦
整体来看,我们认为一月仍可持券过节,但负Carry影响下体验可能相对较差,重点在于后续的资本利得博弈空间,从目前债市多空因素判断,仍可“做多看空”,短期可关注货币政策宽松预期差、财政发力空间与节奏以及配置盘的买入力量变化。
中邮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梁伟超
节前利率大概率延续震荡调整的趋势,市场对流动性的担忧重回主导,信用补涨的窗口期可能已经过去,需等调整后修复的机会。春节前的债市可能仍有波动风险,流动性是关键,而流动性担忧带来的调整中,信用债很难再寻觅到合适的补涨时机。再往春节后来看,春节之前几个交易日或者节后资金面的季节性转松,长端可能会经历流动性宽松预期的修复,在调整之后有所下行,信用债届时可能重新迎来入场的好时机。
东方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齐晟
1年期国债收益率在大多数情况下会在春节后有所回落。5年期和10年期国债收益率往往较为平稳。因此收益率曲线在节后往往会呈现牛陡或熊平变化,短端波动幅度大于长端。
华创证券投顾部吉灵浩
随着假期临近,市场活跃度或逐步降低,资金面和股市的不确定性或将加剧市场波动,交易盘或成为推动利率上行的加速器。策略上,节前短线快进快出仍有交易机会,但利率向下空间有限,需留意调整风险。
红军债市笔记主理人毛鸿军
现在债市对利空定价不高,如:央行停止买债也就冲到1.67%后被迅速买下来,约谈资金紧冲到1.6575%后被迅速的买下来,特朗普就职冲到1.66%后被迅速的买下了,都没有破1.67%,这几次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冲高当日,收益率反而比上日收盘下行2-3bp,说明债市还是看回调买入的多,而且是1.64-1.65%就开始积极买入;每调买机还是正确的操作;看看逢会必涨是否得到延续。
2、中长线资金节前入市
证监会主席吴清
对公募基金,明确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未来三年每年至少增长10%。对商业保险资金,力争大型国有保险公司从2025年起每年新增保费的30%用于投资A股,这也意味着每年至少将为A股新增几千亿的长期资金。第二批保险资金的长期股票投资试点将在2025年上半年落实到位,规模不低于1000亿元,后续还将逐步扩大。
中泰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
考核压力、盈利目标一度是保险公司等中长期资金参与资本市场的卡点。如果考核期限过短,完成当年目标的压力较大,就很难成为耐心资本。《实施方案》拉长考核周期,有利于提升中长期资金参与投资的积极性和稳定性。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大门已经打开。融资渠道日渐畅通,展望后续,上市公司应提升竞争力,让入市的中长期资金得到优质回报,推动市场资金面和基本面相互协调、相互促进。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
整体而言,本次方案的公布,不仅明确释放了鼓励中长期资金入市的信号,也从具体的考核标准、投资比例和投资方式等角度做出了直接指引。预计中长期资金加大股市配置比例以及从中长期维度进行考核的阻力将有所降低,中长期资金入市有望和股市上行趋势形成良性循环,A股的长期配置价值有望进一步显现。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
《实施方案》的发布无疑给市场吃了定心丸,近期市场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调整,通过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吸引耐心资本,有利于提振投资者的入场意愿,提振投资者信心。春节即将到来,春节之后往往是春季躁动行情,这是A股的季节性特征,建议大家保持信心和耐心,在市场调整的时候布局优质股票或者优质基金来抓住下一轮行情的机会。
国信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王剑
我们预计各类机构资金入市体量为:(1)保险:预计相应政策将直接带动以国有商业保险为代表的增量资金入市,根据我们的测算,预计每年入市规模约为6000至8000亿元左右。结合长周期考核机制及长期股票投资试点,多措并举推动保险资金中长期稳定入市,持续利好以OCI为代表的红利类资产配置。(2)公募基金:截至2024年末,公募基金持有A股市值为5.89万亿元,根据发布会内容,未来三年持有A股流通市值每年至少增长10%,即每年增长约6000亿元。此外,2025年还将推进降低基金销售费率,进一步让利投资者。(3)社保基金、基本养老基金及企(职)业年金:资金来源稳定,投资规模持续增长,有望持续增配权益资产。(4)银行理财:我们估计银行理财投资的二级市场股票规模约为2900亿元,仅占理财投资资产的0.9%,未来仍有提升空间。
兴业证券宏观首席段超
会议延续“924”以来的政策基调,资本市场呵护力度进一步加强。“注资金”: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为资本市场注入稳定长钱。“优资产”: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价值,丰富优质投资标的。“促回报”:多措并举引导提高投资者的回报,促进投资者的获得感。“稳监管”:加快完善金融监管体系建设,强化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政策呵护抬升叠加外部不确定性减弱,助力呵护中国资本市场修复。
中信证券金融产业首席分析师田良
我们认为改革对于资本市场的影响主要体现于以下三方面。 延长考核周期,提升险资入市意愿和波动承受能力。优化市场生态,提升入市资金长期收益和稳定性。锁定机构资金中长期属性,扩大中长期资金基础。
中金公司研究部首席国内策略分析师李求索
长线资金通常不需要在短期内面对大额意外兑付压力,具备长期属性和投资耐心,更有能力和意愿投向周期偏长、回报短期面临不确定的创新行为。中长期资金入市有利于进一步支持创新企业,助力推动中国经济结构转型与高质量发展。
3、特朗普2.0来袭
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
预案比预测更重要。我们与其去猜测特朗普会怎么样,还不如做好情景分析、压力测试,针对最坏的情况做好预案,争取最好的结果。毕竟不论是谁入主白宫,都会继续针对中国。中美关系在变好之前可能还会进一步变差,这可能是一个基准情形。相较于哈里斯,特朗普至少有一个好处:我们跟他打过交道,对他有所了解。我认为,面对中美博弈,过度乐观不可取,过度悲观更不可取。
中信建投证券首席策略官陈果
A股市场短期承压,长期走强。在“二次通胀”的逻辑下,美债利率上行,美股市场有望走强。美元走强,非美货币普遍承压。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承压。出口面临挑战:加征关税影响不容忽视。剔除疫情因素影响,对美出口商品关税弹性平均约在-1.3左右,即某商品关税每上升1%,一年左右维度看该商品对美出口金额将会下降1.3%;2)关税有持续性影响,中长期对美出口有一定回补,但较未征税商品仍有明显下滑;3)对美出口市场份额是趋势性下滑的,未加征关税商品也是如此。4)加征关税前普遍存在抢出口。
中金公司研究部首席海外策略分析师刘刚
美债:利率短期有交易性机会,通胀性政策推进放缓或缓解部分担忧。美股:关税等政策温和姿态或提振风险偏好。美元:整体或偏强。大宗商品中性偏多,关注黄金短期透支。
华泰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张继强
特朗普政策指向市场友好和美国资产优先,长期不确定性较大。国内债市方面,节前资金面开始有所转松,正常节后资金或有回流,若供给上量优先,债市或有小机会。特朗普就职首日在关税方面未落实具体政策+媒体报道特朗普计划访华,外部因素对A股暂时或仍偏友好,关注港股等阶段修复弹性。近日美国通胀+赤字风险均有所不同程度缓解,不过基本面仍偏强运行,预计期限溢价下行可能成为利率回落的主要动能,美债长端有短线交易机会。关税风险降温对美股分子端以及分母端均偏有利,短期关注财报季、特朗普新政、以及日本央行加息可能带来的潜在扰动。美元指数高位回落,商品情绪有所转暖,不过不同区域与品种间存在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