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外汇储备在港资产配置比例,意味着什么?

华泰证券张继强、陶冶等

1周前

华泰证券认为,在当前地缘环境+强美元背景下,增加港币资产,有利于实现外汇储备的多元化,并部分规避由于美元走强导致的外储减值。主要增持方向逻辑上可能包括:1)增持香港政府债;2)增持港股;3)配置在港发售的美元债;4)通过香港的北向资金渠道投资内地A股市场。

核心要点

潘功胜行长在2025年亚洲金融论坛开幕式上发表致辞,其中在提及支持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时,表示将“提高国家外汇储备在香港的资产配置比例”,引发市场关注。我们认为这一行为的目的可能包括强化香港金融稳定与安全、深化两地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实现外汇储备的多元化等几个层面。潜在配置方向可能包括香港政府债、港股、离岸美元债等。

四个角度支持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潘行长提及支持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时,分别提及“提高国家外汇储备在香港的资产配置比例”、“外汇规模稳居全球第一,将为香港的金融稳定和金融安全提供坚强后盾”。我们认为前者更多是工具,而后者更多体现为目的。具体来看,外汇储备配置香港资产并“背书”港币,有利于稳定香港市场和联系汇率制度。外汇储备有望进一步增强市场对港币的信心,并有助于降低汇率的尾部风险。提高外汇储备在港配置,深化了两地金融市场互联互通,也有助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在当前地缘环境+强美元背景下,增加港币资产,有利于实现外汇储备的多元化,并部分规避由于美元走强导致的外储减值。

潜在配置方向:香港政府债、港股、离岸美元债等

中国外汇储备规模长期位居全球首位,其中货币以美元为主,资产类型中国债占比最高。从操作层面来看,提高外汇储备在香港的资产配置比例,主要增持方向逻辑上可能包括:1)增持香港政府债较为顺畅,但市场规模相对外汇储备来说可能偏小,需要注意流动性影响。2)港股市场规模相对较大,也具有较好的国际化程度和流动性,如果落实将具有战略意义。3)配置在港发售的美元债或是另一个可行选项,但同样规模有限。4)理论上,也存在通过香港的北向资金渠道投资内地A股市场的可能性。不过,各类资产的特性不同,在当前市场条件下,可能都有各自的优劣势。

正文

提高外汇储备在港资产配置比例的战略与现实意义

潘功胜行长在2025年亚洲金融论坛开幕式上发表致辞,其中在提及支持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时,表示将“提高国家外汇储备在香港的资产配置比例”,引发市场关注。我们从这一行为的目的和具体操作方式等角度出发,分析外储增强在港资产配置的可能影响。

四个角度支持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潘行长提及支持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时,明确了将聚焦四个重点方向:

①支持香港资本市场发展,持续深化内地与香港金融市场互联互通;

②做大做强香港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地位;

③强化香港国际资产管理中心和财富管理中心功能;

④坚决维护香港金融稳定和安全。

其中跟涉及到外汇储备的主要是①和④,分别提及“提高国家外汇储备在香港的资产配置比例”、“外汇规模稳居全球第一,将为香港的金融稳定和金融安全提供坚强后盾”。我们认为前者更多是工具,而后者更多体现为目的。更具体来说,可能包括强化香港金融稳定与安全、深化两地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实现外汇储备的多元化等几个层面。

第一、外汇储备配置香港资产并“背书”港币,有利于稳定香港市场和联系汇率制度。外资在香港市场占比较高,部分外资“热钱”快进快出的举动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香港资产和港币的波动。外汇储备进入香港市场,有望发挥稳定器和压舱石的作用。香港自1983年起开始实行联系汇率制度,将港币与美元挂钩。在货币发行局制度下,香港金管局承诺将港币汇率稳定在7.75-7.85港元兑1美元的区间内:若港元供不应求而走强至7.75水平,金管局将通过向银行买入美元并卖出港元以维持汇率在上述区间内,若港元供过于求而走弱至7.85水平,金管局将通过向银行买入港元并卖出美元以维持汇率。联系汇率制度事实上将港币与美元挂钩,具有简单、可预期、可靠、具公信力、高透明度等特点。

外汇储备有望进一步增强市场对港币的信心,并有助于降低汇率的尾部风险。在实际操作中,金管局需要充足的外汇储备以维持联系汇率制度,但在国际资本大幅流动与市场波动剧烈时,此制度较易受到冲击(例如1997年泰铢贬值引发亚洲金融危机)。提高国家外汇储备在香港资产中的配置比例,实质是将外储中的美元等外币资产转化为港币资产,虽然并未直接增加香港金管局的外汇储备,但在美元流出、港币面临贬值压力时,这一举措能够提升香港外汇市场美元等外币的供给和对港币的需求,间接为金管局在干预汇率时提供更充足的“弹药”。此举有利于增强市场对港币的信心,表明国家对香港联系汇率制度和港币稳定的承诺以稳定投资者预期,有效降低因国际资本流动的剧烈波动或地缘政治事件引发的尾部风险,进一步巩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第二、提高外汇储备在港配置,深化了两地金融市场互联互通,也有助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根据中国基金报消息,日前内地和香港监管机构宣布六项措施以深化两地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包括人民币贸易融资流动资金安排、进一步优化扩容“通”(南向通)的安排、发展利用“债券通”等。外汇储备提高在港资产配置比例,有助于深化香港与内地之间的金融合作。虽然外汇储备不会在香港直接配置离岸人民币,但通过支持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以稳定的港币与香港市场为人民币国际化做铺垫,增加人民币对外资的吸引力。

第三、在当前地缘环境+强美元背景下,增加港币资产,有利于实现外汇储备的多元化,并部分规避由于美元走强导致的外储减值。2025年的宏观能见度较低,外部地缘政治风险增加,叠加强美元背景,对单一币种资产的持有比重过高会导致风险的集中化。增加港币资产储备能够有效优化我国外汇储备中的货币结构,同时降低对单一货币的过度依赖,实现外储的多元化配置提升整体抗风险能力。2024年全球非美货币全线走弱,而得益于联系汇率制,港币对美元小幅升值0.6%,在美元指数上行7.0%的基础上仍能够保持对美元汇率的相对稳定,而在强美元背景下,港币的上述优势仍将进一步延续。因此,持有港币资产能够部分规避其他非美元货币资产由于美元走强而导致的账面减值风险,为外汇储备的整体价值提供支持。

潜在配置方向:香港政府债、港股、离岸美元债等

中国外汇储备规模长期位居全球首位,其中货币以美元为主,资产类型中国债占比最高。截至2024年底,外汇储备总额约为3.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具体币种和资产类别构成并未公开,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和王曦(2024) 的估算,中国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以美元为主,占比约为55%-60%,其次是欧元(约22%)、英镑(约8%)和日元(约4%)等主要国际货币。资产类别方面,国债占比最高,约为70%-80%,其余为股票(约15%-20%)、机构债(<3%)等资产。

外汇储备的管理目标不仅是满足国际清偿需求,还需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实现保值增值。外汇风险事件引发了全球对现行国际金融体系的深刻反思,也促使各国重新审视外汇储备的管理策略。对于中国而言,优化外汇储备的币种和资产结构,分散风险,提升收益,成为外汇储备管理的重要目标。在此背景下,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进一步凸显,提高外汇储备在香港的资产配置比例成为优化外汇储备管理的重要方向。

从操作层面来看,提高外汇储备在香港的资产配置比例,主要增持方向逻辑上可能包括港股、香港政府债券,以及在香港发行的美元债。此外,通过北向资金间接配置A股资产也是一种可能的选择。不过,各类资产的特性不同,在当前市场条件下,可能都有各自的优劣势。

第一、增持香港政府债较为顺畅,但市场规模相对外汇储备来说可能偏小,需要注意流动性影响。政府债券在外汇储备中占大头,香港政府债券以其高信用评级和稳定收益率,或成为外汇储备增持的理想选择之一。截至2024年9月,香港政府债券规模约为1950亿美元,尽管市场规模相对较小,但其流动性较好,且与其他资产类别的相关性较低,有助于分散外汇储备的风险。然而,由于市场容量有限,大规模增持可能面临流动性不足的问题。

第二、港股市场规模相对较大,也具有较好的国际化程度和流动性,如果落实将具有战略意义。恒生指数成分股和其他优质蓝筹股因其稳定的盈利能力和较高的市场认可度,可能成为外汇储备增持的重点。然而,港股市场受全球经济形势、地缘政治因素以及内地经济政策的影响较大,波动性较高,从风险控制的角度出发,可配置比例可能受限。当然,如果得以落实,将具有战略意义,有助于维护港股的国际地位和市场稳定。

第三、配置在港发售的美元债或是另一个可行选项,但同样规模有限。配置在香港发行的美元债是一种较为灵活的选择,香港离岸美元债产品种类丰富,截至2024年末,存续中资美元债数量2266只,债券余额6755.17亿美元。行业上,金融美元债余额最高,为1853.40亿美元,占比27.44%。地产美元债次之,为1647.61亿美元,占比24.39%。城投美元债余额734.99亿美元,占比10.88%。其余行业美元债余额占比低于8%。期限上,剩余期限在0-1年,1-3年的债券分别占到25.72%、33.18%,3年以内中资美元债余额占比达59%,其中城投美元债98%以上在3年内到期。

第四、理论上,也存在通过香港的北向资金渠道投资内地A股市场的可能性。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支持内地资本市场发展,还能进一步丰富外汇储备的资产类别。不过,A股市场的波动性较高,且与外汇储备的传统低风险管理目标存在一定冲突。此外,北向资金的投资额度和渠道可能受到政策限制,或有一定操作难度。投资范围上,北向资金只能投资沪深交易所规定的“互联互通标的股票”,沪股通和港股通每日投资额度上限均为520亿元人民币,资金限制方面,北向资金的交易以人民币计价,需通过指定的人民币资金账户进行交易。

第五、提高外汇储备在香港的资产配置比例预计和离岸央票等关系不大。外汇储备的核心目标是保值增值、应对国际支付需求以及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而离岸央票的主要作用是回收离岸人民币流动性,防止人民币汇率过度波动。因此,离岸央票的发行更多是货币政策工具的一部分,与外汇储备的资产配置策略并无直接关联,且人民币资产并不属于外汇储备的范畴。

本文作者:张继强S0570518110002、陶冶等,文章来源:华泰证券固收研究,原文标题:《【华泰资产配置】提高外汇储备在港资产配置比例的战略与现实意义》


华泰证券认为,在当前地缘环境+强美元背景下,增加港币资产,有利于实现外汇储备的多元化,并部分规避由于美元走强导致的外储减值。主要增持方向逻辑上可能包括:1)增持香港政府债;2)增持港股;3)配置在港发售的美元债;4)通过香港的北向资金渠道投资内地A股市场。

核心要点

潘功胜行长在2025年亚洲金融论坛开幕式上发表致辞,其中在提及支持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时,表示将“提高国家外汇储备在香港的资产配置比例”,引发市场关注。我们认为这一行为的目的可能包括强化香港金融稳定与安全、深化两地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实现外汇储备的多元化等几个层面。潜在配置方向可能包括香港政府债、港股、离岸美元债等。

四个角度支持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潘行长提及支持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时,分别提及“提高国家外汇储备在香港的资产配置比例”、“外汇规模稳居全球第一,将为香港的金融稳定和金融安全提供坚强后盾”。我们认为前者更多是工具,而后者更多体现为目的。具体来看,外汇储备配置香港资产并“背书”港币,有利于稳定香港市场和联系汇率制度。外汇储备有望进一步增强市场对港币的信心,并有助于降低汇率的尾部风险。提高外汇储备在港配置,深化了两地金融市场互联互通,也有助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在当前地缘环境+强美元背景下,增加港币资产,有利于实现外汇储备的多元化,并部分规避由于美元走强导致的外储减值。

潜在配置方向:香港政府债、港股、离岸美元债等

中国外汇储备规模长期位居全球首位,其中货币以美元为主,资产类型中国债占比最高。从操作层面来看,提高外汇储备在香港的资产配置比例,主要增持方向逻辑上可能包括:1)增持香港政府债较为顺畅,但市场规模相对外汇储备来说可能偏小,需要注意流动性影响。2)港股市场规模相对较大,也具有较好的国际化程度和流动性,如果落实将具有战略意义。3)配置在港发售的美元债或是另一个可行选项,但同样规模有限。4)理论上,也存在通过香港的北向资金渠道投资内地A股市场的可能性。不过,各类资产的特性不同,在当前市场条件下,可能都有各自的优劣势。

正文

提高外汇储备在港资产配置比例的战略与现实意义

潘功胜行长在2025年亚洲金融论坛开幕式上发表致辞,其中在提及支持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时,表示将“提高国家外汇储备在香港的资产配置比例”,引发市场关注。我们从这一行为的目的和具体操作方式等角度出发,分析外储增强在港资产配置的可能影响。

四个角度支持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潘行长提及支持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时,明确了将聚焦四个重点方向:

①支持香港资本市场发展,持续深化内地与香港金融市场互联互通;

②做大做强香港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地位;

③强化香港国际资产管理中心和财富管理中心功能;

④坚决维护香港金融稳定和安全。

其中跟涉及到外汇储备的主要是①和④,分别提及“提高国家外汇储备在香港的资产配置比例”、“外汇规模稳居全球第一,将为香港的金融稳定和金融安全提供坚强后盾”。我们认为前者更多是工具,而后者更多体现为目的。更具体来说,可能包括强化香港金融稳定与安全、深化两地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实现外汇储备的多元化等几个层面。

第一、外汇储备配置香港资产并“背书”港币,有利于稳定香港市场和联系汇率制度。外资在香港市场占比较高,部分外资“热钱”快进快出的举动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香港资产和港币的波动。外汇储备进入香港市场,有望发挥稳定器和压舱石的作用。香港自1983年起开始实行联系汇率制度,将港币与美元挂钩。在货币发行局制度下,香港金管局承诺将港币汇率稳定在7.75-7.85港元兑1美元的区间内:若港元供不应求而走强至7.75水平,金管局将通过向银行买入美元并卖出港元以维持汇率在上述区间内,若港元供过于求而走弱至7.85水平,金管局将通过向银行买入港元并卖出美元以维持汇率。联系汇率制度事实上将港币与美元挂钩,具有简单、可预期、可靠、具公信力、高透明度等特点。

外汇储备有望进一步增强市场对港币的信心,并有助于降低汇率的尾部风险。在实际操作中,金管局需要充足的外汇储备以维持联系汇率制度,但在国际资本大幅流动与市场波动剧烈时,此制度较易受到冲击(例如1997年泰铢贬值引发亚洲金融危机)。提高国家外汇储备在香港资产中的配置比例,实质是将外储中的美元等外币资产转化为港币资产,虽然并未直接增加香港金管局的外汇储备,但在美元流出、港币面临贬值压力时,这一举措能够提升香港外汇市场美元等外币的供给和对港币的需求,间接为金管局在干预汇率时提供更充足的“弹药”。此举有利于增强市场对港币的信心,表明国家对香港联系汇率制度和港币稳定的承诺以稳定投资者预期,有效降低因国际资本流动的剧烈波动或地缘政治事件引发的尾部风险,进一步巩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第二、提高外汇储备在港配置,深化了两地金融市场互联互通,也有助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根据中国基金报消息,日前内地和香港监管机构宣布六项措施以深化两地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包括人民币贸易融资流动资金安排、进一步优化扩容“通”(南向通)的安排、发展利用“债券通”等。外汇储备提高在港资产配置比例,有助于深化香港与内地之间的金融合作。虽然外汇储备不会在香港直接配置离岸人民币,但通过支持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以稳定的港币与香港市场为人民币国际化做铺垫,增加人民币对外资的吸引力。

第三、在当前地缘环境+强美元背景下,增加港币资产,有利于实现外汇储备的多元化,并部分规避由于美元走强导致的外储减值。2025年的宏观能见度较低,外部地缘政治风险增加,叠加强美元背景,对单一币种资产的持有比重过高会导致风险的集中化。增加港币资产储备能够有效优化我国外汇储备中的货币结构,同时降低对单一货币的过度依赖,实现外储的多元化配置提升整体抗风险能力。2024年全球非美货币全线走弱,而得益于联系汇率制,港币对美元小幅升值0.6%,在美元指数上行7.0%的基础上仍能够保持对美元汇率的相对稳定,而在强美元背景下,港币的上述优势仍将进一步延续。因此,持有港币资产能够部分规避其他非美元货币资产由于美元走强而导致的账面减值风险,为外汇储备的整体价值提供支持。

潜在配置方向:香港政府债、港股、离岸美元债等

中国外汇储备规模长期位居全球首位,其中货币以美元为主,资产类型中国债占比最高。截至2024年底,外汇储备总额约为3.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具体币种和资产类别构成并未公开,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和王曦(2024) 的估算,中国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以美元为主,占比约为55%-60%,其次是欧元(约22%)、英镑(约8%)和日元(约4%)等主要国际货币。资产类别方面,国债占比最高,约为70%-80%,其余为股票(约15%-20%)、机构债(<3%)等资产。

外汇储备的管理目标不仅是满足国际清偿需求,还需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实现保值增值。外汇风险事件引发了全球对现行国际金融体系的深刻反思,也促使各国重新审视外汇储备的管理策略。对于中国而言,优化外汇储备的币种和资产结构,分散风险,提升收益,成为外汇储备管理的重要目标。在此背景下,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进一步凸显,提高外汇储备在香港的资产配置比例成为优化外汇储备管理的重要方向。

从操作层面来看,提高外汇储备在香港的资产配置比例,主要增持方向逻辑上可能包括港股、香港政府债券,以及在香港发行的美元债。此外,通过北向资金间接配置A股资产也是一种可能的选择。不过,各类资产的特性不同,在当前市场条件下,可能都有各自的优劣势。

第一、增持香港政府债较为顺畅,但市场规模相对外汇储备来说可能偏小,需要注意流动性影响。政府债券在外汇储备中占大头,香港政府债券以其高信用评级和稳定收益率,或成为外汇储备增持的理想选择之一。截至2024年9月,香港政府债券规模约为1950亿美元,尽管市场规模相对较小,但其流动性较好,且与其他资产类别的相关性较低,有助于分散外汇储备的风险。然而,由于市场容量有限,大规模增持可能面临流动性不足的问题。

第二、港股市场规模相对较大,也具有较好的国际化程度和流动性,如果落实将具有战略意义。恒生指数成分股和其他优质蓝筹股因其稳定的盈利能力和较高的市场认可度,可能成为外汇储备增持的重点。然而,港股市场受全球经济形势、地缘政治因素以及内地经济政策的影响较大,波动性较高,从风险控制的角度出发,可配置比例可能受限。当然,如果得以落实,将具有战略意义,有助于维护港股的国际地位和市场稳定。

第三、配置在港发售的美元债或是另一个可行选项,但同样规模有限。配置在香港发行的美元债是一种较为灵活的选择,香港离岸美元债产品种类丰富,截至2024年末,存续中资美元债数量2266只,债券余额6755.17亿美元。行业上,金融美元债余额最高,为1853.40亿美元,占比27.44%。地产美元债次之,为1647.61亿美元,占比24.39%。城投美元债余额734.99亿美元,占比10.88%。其余行业美元债余额占比低于8%。期限上,剩余期限在0-1年,1-3年的债券分别占到25.72%、33.18%,3年以内中资美元债余额占比达59%,其中城投美元债98%以上在3年内到期。

第四、理论上,也存在通过香港的北向资金渠道投资内地A股市场的可能性。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支持内地资本市场发展,还能进一步丰富外汇储备的资产类别。不过,A股市场的波动性较高,且与外汇储备的传统低风险管理目标存在一定冲突。此外,北向资金的投资额度和渠道可能受到政策限制,或有一定操作难度。投资范围上,北向资金只能投资沪深交易所规定的“互联互通标的股票”,沪股通和港股通每日投资额度上限均为520亿元人民币,资金限制方面,北向资金的交易以人民币计价,需通过指定的人民币资金账户进行交易。

第五、提高外汇储备在香港的资产配置比例预计和离岸央票等关系不大。外汇储备的核心目标是保值增值、应对国际支付需求以及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而离岸央票的主要作用是回收离岸人民币流动性,防止人民币汇率过度波动。因此,离岸央票的发行更多是货币政策工具的一部分,与外汇储备的资产配置策略并无直接关联,且人民币资产并不属于外汇储备的范畴。

本文作者:张继强S0570518110002、陶冶等,文章来源:华泰证券固收研究,原文标题:《【华泰资产配置】提高外汇储备在港资产配置比例的战略与现实意义》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