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联商网
撰文/韵凝
在大众印象里,理工男似乎总与精密仪器、代码程序相伴,然而小黑却走出了一条截然不同的轨迹。
小黑本名张宇,大家喜欢亲切的称呼其为宇哥,他是一个在ENTP(辩论家型人格)与INTP(逻辑学家型人格)之间随性横跳的云南土著,骨子里透着那么一丝反叛。大学时,他一头扎进微机专业,课余却痴迷于动手改车、精心拼搭模型,满心憧憬着工业设计的创意天地,却无奈与之失之交臂,这也成了他心底难以释怀的遗憾。
谁能想到,这样一个充满科技与创意因子的人,竟在茶行业默默深耕了10多年。从悠然慢节奏的原叶茶,到面向普罗大众的便捷茶饮品,他在茶的世界里尽情遨游。
他创办的“上山喝茶”,在云南有21家店。1月23日,上山喝茶首次走出云南,在上海开出了第22家门店,这种从理工领域到茶行业的巨大跨越,背后究竟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带着这份好奇,让我们一起走进上山喝茶创始人张宇的世界。
以下为《联商网》与上山喝茶创始人张宇的对话:
01
上山喝茶的核心竞争力
联商网:为什么从学微机选择做茶行业这么多年?
张宇:首先第一个呢,我是纯理工男,马上40岁,从2010年开始到现在从事茶行业快15年了。创业的前七八年,我们把云南的几乎所有产区全跑遍了。对于云南茶产区我们非常了解。在这15年当中,其实也创立了两个自己的品牌,吉普号和上山喝茶。
我觉得这是一个做自己认知以内事的时代。我们会发现过去那种高歌猛进,以及通过所谓的商业模式去做事的时代,真的结束了。其实用户辨识度都挺高的,挺懂的。所以你很难再像以前那样说,跨行业去做一个我完全不擅长,但是觉得它是一个所谓的机会的事,似乎很好,但那样的时代就不太存在了。
联商网:为什么从一个原叶的茶品牌,又做了一个茶饮品牌?
张宇:其实最大的一个问题是用户基数会大大扩增。过去我们说喝原叶茶,喝饼茶和砖茶,其实是一个需要有钱、有闲、有地方,用户基数其实并不高。茶饮的话,其实就是一杯带走,所以你的用户群体是大大扩增的。对行业来说,人均饮茶量其实是逐渐提高的。不同圈层、不同年龄的人去喝茶,然后喜欢这个茶。我觉得这个事儿,身处这个行业,未来20年、30年,你想做这个行业,你会觉得这个行业是会越来越好的。
联商网:为什么要叫上山喝茶?
张宇:因为对于云南来讲,好茶其实是生长在山上,跟它的海拔,原始的生态环境的保留以及品质之间的相关性是非常高的。我们很多时候说云南是座大茶山,当然并不是一句空泛Slogan。去到云南之后,它的立体性气候、横断山脉,你只要去过云南旅游,你会发现它就是山组成的。
联商网:现在茶饮品牌也非常多,上山喝茶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定位有什么区别?
张宇:上山喝茶最主要的竞争力,是从茶叶的山头加工,一直到贸易,一直到我们前端应用的原材料优势。我们目前应该是独家的东西比较多,比如现在喝的这个生普,全国没有哪个茶饮品牌可以用生普做饮品。现在喝的这个纯茶,一点添加的糖都没有,但会觉得口味是完全OK的。我们是叫山头直采,在茶饮领域做得比较深,就是原材料和原材料的应用是我们的优势。还有就是你要懂年轻人,你要懂消费者,你要懂用户。
我们的最终目的很简单,为的是让用户舒适:台面高度、你的硬装,所有要落地的东西它都很具体。但是具体的目的都很直接,就是要舒适且东西好喝。
联商网:你为什么会一直在强调好喝这件事情?
张宇:全世界带有风味的饮料或者说植物饮料,核心它这个东西卖不卖座、销售力怎么样?这个生意持不持续,就是好不好喝。我觉得用户其实是很朴素的,需求也很直接。就是我买了一个东西,在健康自然天然的基础之上,要的就是好喝。
联商网:当时为什么要拿这个“山”字作为你们重点的这个logo?
张宇:它是自然跑出来的,不是我们一开始就选它。2021年,我们刚开店的头半年,各个社交媒体当中,用户发山字发的最多。其实用户对它是有感知的。哪怕是我去问东来哥(于东来),他的很多决策一定是用户给了他正向反馈。在这个基础之上做追加,把一些好的东西给推了出来,我觉得好的事情都是这样的。
联商网:我也去特意看了你们的大众点评、小红书,大家也是千声万呼地说:快来我的城市,到昆明第一件事打卡上山喝茶。
张宇:我感到很开心,但是同时也要告诉自己要冷静。我们开一个又一个店,是稳扎稳打推进的结果。我们内部常说的这句话叫结硬寨、打呆仗,就是一个城市一个城市都给攻下来,它是一件很具体的事儿,所以就慢慢来。其实我们现在还暂时不敢想华东这么大的概念。因为消费习惯,消费口味、喝东西的习惯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我们还得一个店一个店扎实地去推进。
联商网:传统茶人的思路是,如果茶叶变成了茶饼或者茶粉这种东西的话,茶叶未必用的是最好的,你怎么看这种观点?
张宇:对比一杯泡的生普,一杯冻干还原的生普,90%以上的人是喝不出来区别的,你的目的不就是做风味还原吗?老茶人喝的实际上是在水里面浸泡出来的叶片当中的内含物质。好不好喝,这事儿你拆解到最后很简单,苦来自于咖啡碱或者说咖啡因,鲜来自于氨基酸,香气来自于在炒制过程当中,沉淀下来的上千种芳香类物质,甜来自于茶多糖降解为的低聚糖。具体一个东西好不好喝,其实就在于这几个物质之间的配比和搭配。
联商网:你刚才谈到的东西,我听到高频次的词语就是好喝。
张宇:对,我们自己做的那个茶叶的萃取率曲线,由鲜、苦、甜三种物质构成,它的萃取率、构成方式不一样。由于它的品种、加工工艺、溶解度、嫩度的不同,你需要用不同的方式去泡制它,让它达到优秀的最终口感。
02
开到上海的改变和挑战
联商网:上海其实文化是多元的,茶饮品牌等都很多。为什么上山喝茶要把第一站选择到上海来?
张宇:多元意味着什么呢?吃过喝过的这个经验也很足。他们能够把好原料,好东西用嘴巴或者用自己的消费方式筛选出来,这还是说明消费者对产品和原材料有信心。
联商网:我们为什么选了永康路开店?
张宇:第一,我们首先在的这个大商圈,北边有两个街口,IAPM(环贸商场)聚集了上海很多的一群写字楼白领,其实喝茶和喝风味饮料的需求是比较密集的。
第二,永康路上有酒吧、有咖啡,是非常聚集的一个小的步行街。这么一个商圈的氛围是由历史时间来养成的。对面有菜市场,有卖水果百货和水产,有很多老街坊。所以几个因素在一起,我们觉得起码它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我们上海首店的投入会稍微大一些,80万到100万之间。我们根据第一、二天试营业的一个数据来预估计,大概在18个月左右回本。当然后期如果说足够顺利的话,可能会更短一些。
联商网:把云南的茶带到上海来,那风味和口味依然是不变的?
张宇:当然了,我们所有的温度其实要复测:昆明的地理位置海拔是1900米到2000米,水的沸点是92.5度。上海的话,海拔接近0米,沸点是接近99度,其实还是差挺多的。水的TDS(溶解性固体总量)从50到70的变化也会影响茶的风味。所以我们目前是在校准这些东西。让它更好喝的前提,就是你要懂它的原理,至于有没有为上海提供一个不一样的茶叶,我们有个上海限定的单品,就是以熟普为基底的一个奶盖茶,发酵周期是30年到60年,固态发酵。
03
茶饮行业要建立标准化
联商网:咖啡行业里面有很多的头部品牌,大家都如数家珍,但是茶饮品牌还是比较分散的?
张宇:精品现制咖啡从星巴克到Blue Bottle(蓝瓶咖啡),产业沉淀时间足够长,精品化品牌比较多。茶饮一波又一波起来的也很快,死掉也很快。举个例子的话,就是当瑞幸说我的豆子是83.5分以上。这事儿中国人认,美国人认,日本人认,欧洲人也认。因为他们用同样一套对豆子出杯风味的标准。产业链,烘焙、贸易、庄园种植,它全部是围绕这套标准来进行的。大家的方向和努力的点是明确的,护城河也是明确的。
茶饮行业,大家对于一杯好茶的风味是怎么样的,我们国内暂且还没有统一。这种百花齐放和各做各的会带来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它的不稳定性。我今天觉得这样好喝,明天觉得那样好喝。做茶饮的我今天可以用一个酒酿子,明天我可以用一个麻薯添加在里面。用户对他口味的好奇心,当好奇心过了以后呢?茶饮行业缺基础款的原因不是大家不想做,是暂时还没有形成全行业对一个好东西的共识。
所以我们会很强调标准化的原因,为什么我们的单品会叫滇红拿铁,我们不会取一个很文化性的名字,希望滇红拿铁在未来成为一个存续时间足够长的基础款。
联商网:行业标准化这件事情不是靠一己之力能推动的。
张宇:对,我觉得当大家都发现有困境,当有人能站出来说我们能不能成立一个类似于美国精品咖啡协会(SCAA)这样的机构的时候,就出现了一个新的契机。我们有没有可能把我们茶饮行业做一套标准共识,共同去推进培训标准,等待新一波的从业者共同努力。
联商网:我们上山喝茶也是个三岁的宝宝了,对未来你有哪些期待?
张宇:其实期待比较简单,就是希望它能够活得健康,活得持久。2025年我们的计划也比较具体,就是上海落地、深圳落地,香港有可能开店。产业链的深度做得更加深入,会迎来更多的一些新品。
登录 | 注册
投入50多万,开业却没生意,“新中式茶馆”已经开始关店了?
砂之船西安分公司总经理马琳被刑事立案
实控人欧宗荣被抓,昔日千亿房企正荣地产困境难解
星巴克中国女掌门宣布告别,接班人浮现
荣耀CEO赵明离职的背后:重仓线下的溃败
FILA中国换帅,姚伟雄卸任江艳接手
新开门店同比下降79.83%,12月咖啡业绩冲不动了
回到顶部
出品/联商网
撰文/韵凝
在大众印象里,理工男似乎总与精密仪器、代码程序相伴,然而小黑却走出了一条截然不同的轨迹。
小黑本名张宇,大家喜欢亲切的称呼其为宇哥,他是一个在ENTP(辩论家型人格)与INTP(逻辑学家型人格)之间随性横跳的云南土著,骨子里透着那么一丝反叛。大学时,他一头扎进微机专业,课余却痴迷于动手改车、精心拼搭模型,满心憧憬着工业设计的创意天地,却无奈与之失之交臂,这也成了他心底难以释怀的遗憾。
谁能想到,这样一个充满科技与创意因子的人,竟在茶行业默默深耕了10多年。从悠然慢节奏的原叶茶,到面向普罗大众的便捷茶饮品,他在茶的世界里尽情遨游。
他创办的“上山喝茶”,在云南有21家店。1月23日,上山喝茶首次走出云南,在上海开出了第22家门店,这种从理工领域到茶行业的巨大跨越,背后究竟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带着这份好奇,让我们一起走进上山喝茶创始人张宇的世界。
以下为《联商网》与上山喝茶创始人张宇的对话:
01
上山喝茶的核心竞争力
联商网:为什么从学微机选择做茶行业这么多年?
张宇:首先第一个呢,我是纯理工男,马上40岁,从2010年开始到现在从事茶行业快15年了。创业的前七八年,我们把云南的几乎所有产区全跑遍了。对于云南茶产区我们非常了解。在这15年当中,其实也创立了两个自己的品牌,吉普号和上山喝茶。
我觉得这是一个做自己认知以内事的时代。我们会发现过去那种高歌猛进,以及通过所谓的商业模式去做事的时代,真的结束了。其实用户辨识度都挺高的,挺懂的。所以你很难再像以前那样说,跨行业去做一个我完全不擅长,但是觉得它是一个所谓的机会的事,似乎很好,但那样的时代就不太存在了。
联商网:为什么从一个原叶的茶品牌,又做了一个茶饮品牌?
张宇:其实最大的一个问题是用户基数会大大扩增。过去我们说喝原叶茶,喝饼茶和砖茶,其实是一个需要有钱、有闲、有地方,用户基数其实并不高。茶饮的话,其实就是一杯带走,所以你的用户群体是大大扩增的。对行业来说,人均饮茶量其实是逐渐提高的。不同圈层、不同年龄的人去喝茶,然后喜欢这个茶。我觉得这个事儿,身处这个行业,未来20年、30年,你想做这个行业,你会觉得这个行业是会越来越好的。
联商网:为什么要叫上山喝茶?
张宇:因为对于云南来讲,好茶其实是生长在山上,跟它的海拔,原始的生态环境的保留以及品质之间的相关性是非常高的。我们很多时候说云南是座大茶山,当然并不是一句空泛Slogan。去到云南之后,它的立体性气候、横断山脉,你只要去过云南旅游,你会发现它就是山组成的。
联商网:现在茶饮品牌也非常多,上山喝茶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定位有什么区别?
张宇:上山喝茶最主要的竞争力,是从茶叶的山头加工,一直到贸易,一直到我们前端应用的原材料优势。我们目前应该是独家的东西比较多,比如现在喝的这个生普,全国没有哪个茶饮品牌可以用生普做饮品。现在喝的这个纯茶,一点添加的糖都没有,但会觉得口味是完全OK的。我们是叫山头直采,在茶饮领域做得比较深,就是原材料和原材料的应用是我们的优势。还有就是你要懂年轻人,你要懂消费者,你要懂用户。
我们的最终目的很简单,为的是让用户舒适:台面高度、你的硬装,所有要落地的东西它都很具体。但是具体的目的都很直接,就是要舒适且东西好喝。
联商网:你为什么会一直在强调好喝这件事情?
张宇:全世界带有风味的饮料或者说植物饮料,核心它这个东西卖不卖座、销售力怎么样?这个生意持不持续,就是好不好喝。我觉得用户其实是很朴素的,需求也很直接。就是我买了一个东西,在健康自然天然的基础之上,要的就是好喝。
联商网:当时为什么要拿这个“山”字作为你们重点的这个logo?
张宇:它是自然跑出来的,不是我们一开始就选它。2021年,我们刚开店的头半年,各个社交媒体当中,用户发山字发的最多。其实用户对它是有感知的。哪怕是我去问东来哥(于东来),他的很多决策一定是用户给了他正向反馈。在这个基础之上做追加,把一些好的东西给推了出来,我觉得好的事情都是这样的。
联商网:我也去特意看了你们的大众点评、小红书,大家也是千声万呼地说:快来我的城市,到昆明第一件事打卡上山喝茶。
张宇:我感到很开心,但是同时也要告诉自己要冷静。我们开一个又一个店,是稳扎稳打推进的结果。我们内部常说的这句话叫结硬寨、打呆仗,就是一个城市一个城市都给攻下来,它是一件很具体的事儿,所以就慢慢来。其实我们现在还暂时不敢想华东这么大的概念。因为消费习惯,消费口味、喝东西的习惯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我们还得一个店一个店扎实地去推进。
联商网:传统茶人的思路是,如果茶叶变成了茶饼或者茶粉这种东西的话,茶叶未必用的是最好的,你怎么看这种观点?
张宇:对比一杯泡的生普,一杯冻干还原的生普,90%以上的人是喝不出来区别的,你的目的不就是做风味还原吗?老茶人喝的实际上是在水里面浸泡出来的叶片当中的内含物质。好不好喝,这事儿你拆解到最后很简单,苦来自于咖啡碱或者说咖啡因,鲜来自于氨基酸,香气来自于在炒制过程当中,沉淀下来的上千种芳香类物质,甜来自于茶多糖降解为的低聚糖。具体一个东西好不好喝,其实就在于这几个物质之间的配比和搭配。
联商网:你刚才谈到的东西,我听到高频次的词语就是好喝。
张宇:对,我们自己做的那个茶叶的萃取率曲线,由鲜、苦、甜三种物质构成,它的萃取率、构成方式不一样。由于它的品种、加工工艺、溶解度、嫩度的不同,你需要用不同的方式去泡制它,让它达到优秀的最终口感。
02
开到上海的改变和挑战
联商网:上海其实文化是多元的,茶饮品牌等都很多。为什么上山喝茶要把第一站选择到上海来?
张宇:多元意味着什么呢?吃过喝过的这个经验也很足。他们能够把好原料,好东西用嘴巴或者用自己的消费方式筛选出来,这还是说明消费者对产品和原材料有信心。
联商网:我们为什么选了永康路开店?
张宇:第一,我们首先在的这个大商圈,北边有两个街口,IAPM(环贸商场)聚集了上海很多的一群写字楼白领,其实喝茶和喝风味饮料的需求是比较密集的。
第二,永康路上有酒吧、有咖啡,是非常聚集的一个小的步行街。这么一个商圈的氛围是由历史时间来养成的。对面有菜市场,有卖水果百货和水产,有很多老街坊。所以几个因素在一起,我们觉得起码它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我们上海首店的投入会稍微大一些,80万到100万之间。我们根据第一、二天试营业的一个数据来预估计,大概在18个月左右回本。当然后期如果说足够顺利的话,可能会更短一些。
联商网:把云南的茶带到上海来,那风味和口味依然是不变的?
张宇:当然了,我们所有的温度其实要复测:昆明的地理位置海拔是1900米到2000米,水的沸点是92.5度。上海的话,海拔接近0米,沸点是接近99度,其实还是差挺多的。水的TDS(溶解性固体总量)从50到70的变化也会影响茶的风味。所以我们目前是在校准这些东西。让它更好喝的前提,就是你要懂它的原理,至于有没有为上海提供一个不一样的茶叶,我们有个上海限定的单品,就是以熟普为基底的一个奶盖茶,发酵周期是30年到60年,固态发酵。
03
茶饮行业要建立标准化
联商网:咖啡行业里面有很多的头部品牌,大家都如数家珍,但是茶饮品牌还是比较分散的?
张宇:精品现制咖啡从星巴克到Blue Bottle(蓝瓶咖啡),产业沉淀时间足够长,精品化品牌比较多。茶饮一波又一波起来的也很快,死掉也很快。举个例子的话,就是当瑞幸说我的豆子是83.5分以上。这事儿中国人认,美国人认,日本人认,欧洲人也认。因为他们用同样一套对豆子出杯风味的标准。产业链,烘焙、贸易、庄园种植,它全部是围绕这套标准来进行的。大家的方向和努力的点是明确的,护城河也是明确的。
茶饮行业,大家对于一杯好茶的风味是怎么样的,我们国内暂且还没有统一。这种百花齐放和各做各的会带来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它的不稳定性。我今天觉得这样好喝,明天觉得那样好喝。做茶饮的我今天可以用一个酒酿子,明天我可以用一个麻薯添加在里面。用户对他口味的好奇心,当好奇心过了以后呢?茶饮行业缺基础款的原因不是大家不想做,是暂时还没有形成全行业对一个好东西的共识。
所以我们会很强调标准化的原因,为什么我们的单品会叫滇红拿铁,我们不会取一个很文化性的名字,希望滇红拿铁在未来成为一个存续时间足够长的基础款。
联商网:行业标准化这件事情不是靠一己之力能推动的。
张宇:对,我觉得当大家都发现有困境,当有人能站出来说我们能不能成立一个类似于美国精品咖啡协会(SCAA)这样的机构的时候,就出现了一个新的契机。我们有没有可能把我们茶饮行业做一套标准共识,共同去推进培训标准,等待新一波的从业者共同努力。
联商网:我们上山喝茶也是个三岁的宝宝了,对未来你有哪些期待?
张宇:其实期待比较简单,就是希望它能够活得健康,活得持久。2025年我们的计划也比较具体,就是上海落地、深圳落地,香港有可能开店。产业链的深度做得更加深入,会迎来更多的一些新品。
登录 | 注册
投入50多万,开业却没生意,“新中式茶馆”已经开始关店了?
砂之船西安分公司总经理马琳被刑事立案
实控人欧宗荣被抓,昔日千亿房企正荣地产困境难解
星巴克中国女掌门宣布告别,接班人浮现
荣耀CEO赵明离职的背后:重仓线下的溃败
FILA中国换帅,姚伟雄卸任江艳接手
新开门店同比下降79.83%,12月咖啡业绩冲不动了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