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从特色农产品“晋品指数”,到特色专业镇“品牌影响力指数”,再到文旅行业“高质量发展指数”,一只只灵动的新华指数,以数字化手段映射出行业、产业的发展态势,彰显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蕴。
新春佳节到来之际,新华指数研究院山西中心聚焦指数背后的传统文化,特推出“指数里的文化故事”专栏,探寻行业发展、现代数字经济与传统文化交相辉映的动人故事。
新华财经太原1月26日电(蒲思静)在山西忻州静乐县,藜麦的故事正徐徐展开,这是一段充满探索、创新与丰收喜悦的传奇,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写照。
种子的相遇:一场跨越地域的缘分
故事起始于2011年,静乐县娑婆乡乡长郝丽军为推动农业调产增收,发布了一则帖子。这则帖子如同投入湖中的石子,泛起了意外的涟漪,吸引了正在寻觅适合藜麦种植地区的武祥云。
武祥云有着山西省林科院的工作经历,后担任外企蔬菜供应总监。他的出现为静乐带来了藜麦种子,也开启静乐一段全新的农业篇章。
彩色的藜麦田(此图由AI生成)
藜麦,这种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脉的古老作物,拥有着长达5000多年的种植历史,被誉为“粮食之母”。其营养价值很高,是唯一单体植物即可满足人类全部优质营养需求的食物,享有“营养黄金”“超级谷物”的美誉。当它跨越千山万水来到静乐,便与这片土地结下了不解之缘。
13年时间里,在静乐县广袤的土地上,藜麦成为农业领域的一颗璀璨新星。从2011年第一粒藜麦种子漂洋过海来到静乐,到2013年静乐藜麦种植面积扩大到1万亩,不仅藜麦成为静乐农业发展的主角,静乐也成为忻州市农业领域敢为人先的代名词。
同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也为静乐藜麦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2023年首届藜麦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上,200余名国际国内专家、企业代表等相聚静乐。2024年2月,静乐藜麦粉代表山西首次出口法国,静乐藜麦正开启走向世界之旅。。
扎根在静乐:天时地利的完美融合
“静生长,乐生活”。行走阡陌,藜麦飘香。山西静乐是中国藜麦之乡,全年日照时间长,黄土丘陵、河谷梁峁遍布,土地资源丰富,又有汾河流经,是山西水资源富有区域,种植小杂粮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从最初的20亩试验田起步,藜麦在静乐的土地上迅速扎根、茁壮成长。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从1300亩、近1万亩,一路攀升至如今的5万亩,产量和质量也同步提升,静乐逐渐成为藜麦的理想家园。
近年来,围绕全省藜麦全产业链重点链建设项目和藜麦专业镇建设,静乐县不断向倚重质量和效益的“品牌农业+”迈进。
目前,全县藜麦种植面积已达5万亩,种植户年人均增收3000元。全县共拥有千亩藜麦种植示范推广基地29个,规模以上的藜麦产品加工企业12家。
当前,静乐县已形成集藜麦种子研发,种植,加工,产品研发于一体的综合产业链,涵盖了食品、饮料、医药、保健、佐料、酒品等多种类别。在中国藜麦之乡产业园,不仅建有存放3200份藜麦种质资源的基因库,还设有研发中心、培训中心、交易中心、综合展示中心。
出圈的“网红”:健康理念下的新宠
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藜麦凭借其富含蛋白质、纤维素,既能增强饱腹感、减少卡路里摄入,又能促进新陈代谢、调节血糖的优势,频繁出现在健身博主及轻食爱好者的饮食清单中。
如今,藜麦这种圆圆小小的农作物不断“出圈”,成为养生健身的网红“顶流”。藜麦植株本身就是五颜六色的,在生长的全过程中,每一个季节、每一个时段、每一次长势都呈现出不同的颜色,特别是丰收的季节更是绚丽多彩。
静乐人发挥智慧,将藜麦融入日常饮食,创造出了藜麦沙拉、藜麦馒头、藜麦炖菜等丰富多样的美食,让人们在品尝美味的同时,领略到静乐藜麦的独特魅力。
静乐县委、县政府和中国经济信息社共同发布的新华·静乐藜麦品牌传播力指数显示,长期来看,静乐藜麦的品牌知名度仍保持增长趋势,显示出静乐藜麦在市场中的持续影响力和认知度。
由藜麦制作的美食(此图由AI生成)
藜麦既是新作物,全营养的食品,又是美丽的风景,是田野里最靓的主角。主题为“好吃的风景”的静乐藜麦,已频频亮相国内各大重要场合和诸多国际电影节。
静乐藜麦的故事,是一场从偶然相遇,到成功扎根、蓬勃发展的传奇。只要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就能找到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好吃的风景”,静乐藜麦这边独好。(蒲思静)
【编者按】从特色农产品“晋品指数”,到特色专业镇“品牌影响力指数”,再到文旅行业“高质量发展指数”,一只只灵动的新华指数,以数字化手段映射出行业、产业的发展态势,彰显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蕴。
新春佳节到来之际,新华指数研究院山西中心聚焦指数背后的传统文化,特推出“指数里的文化故事”专栏,探寻行业发展、现代数字经济与传统文化交相辉映的动人故事。
新华财经太原1月26日电(蒲思静)在山西忻州静乐县,藜麦的故事正徐徐展开,这是一段充满探索、创新与丰收喜悦的传奇,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写照。
种子的相遇:一场跨越地域的缘分
故事起始于2011年,静乐县娑婆乡乡长郝丽军为推动农业调产增收,发布了一则帖子。这则帖子如同投入湖中的石子,泛起了意外的涟漪,吸引了正在寻觅适合藜麦种植地区的武祥云。
武祥云有着山西省林科院的工作经历,后担任外企蔬菜供应总监。他的出现为静乐带来了藜麦种子,也开启静乐一段全新的农业篇章。
彩色的藜麦田(此图由AI生成)
藜麦,这种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脉的古老作物,拥有着长达5000多年的种植历史,被誉为“粮食之母”。其营养价值很高,是唯一单体植物即可满足人类全部优质营养需求的食物,享有“营养黄金”“超级谷物”的美誉。当它跨越千山万水来到静乐,便与这片土地结下了不解之缘。
13年时间里,在静乐县广袤的土地上,藜麦成为农业领域的一颗璀璨新星。从2011年第一粒藜麦种子漂洋过海来到静乐,到2013年静乐藜麦种植面积扩大到1万亩,不仅藜麦成为静乐农业发展的主角,静乐也成为忻州市农业领域敢为人先的代名词。
同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也为静乐藜麦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2023年首届藜麦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上,200余名国际国内专家、企业代表等相聚静乐。2024年2月,静乐藜麦粉代表山西首次出口法国,静乐藜麦正开启走向世界之旅。。
扎根在静乐:天时地利的完美融合
“静生长,乐生活”。行走阡陌,藜麦飘香。山西静乐是中国藜麦之乡,全年日照时间长,黄土丘陵、河谷梁峁遍布,土地资源丰富,又有汾河流经,是山西水资源富有区域,种植小杂粮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从最初的20亩试验田起步,藜麦在静乐的土地上迅速扎根、茁壮成长。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从1300亩、近1万亩,一路攀升至如今的5万亩,产量和质量也同步提升,静乐逐渐成为藜麦的理想家园。
近年来,围绕全省藜麦全产业链重点链建设项目和藜麦专业镇建设,静乐县不断向倚重质量和效益的“品牌农业+”迈进。
目前,全县藜麦种植面积已达5万亩,种植户年人均增收3000元。全县共拥有千亩藜麦种植示范推广基地29个,规模以上的藜麦产品加工企业12家。
当前,静乐县已形成集藜麦种子研发,种植,加工,产品研发于一体的综合产业链,涵盖了食品、饮料、医药、保健、佐料、酒品等多种类别。在中国藜麦之乡产业园,不仅建有存放3200份藜麦种质资源的基因库,还设有研发中心、培训中心、交易中心、综合展示中心。
出圈的“网红”:健康理念下的新宠
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藜麦凭借其富含蛋白质、纤维素,既能增强饱腹感、减少卡路里摄入,又能促进新陈代谢、调节血糖的优势,频繁出现在健身博主及轻食爱好者的饮食清单中。
如今,藜麦这种圆圆小小的农作物不断“出圈”,成为养生健身的网红“顶流”。藜麦植株本身就是五颜六色的,在生长的全过程中,每一个季节、每一个时段、每一次长势都呈现出不同的颜色,特别是丰收的季节更是绚丽多彩。
静乐人发挥智慧,将藜麦融入日常饮食,创造出了藜麦沙拉、藜麦馒头、藜麦炖菜等丰富多样的美食,让人们在品尝美味的同时,领略到静乐藜麦的独特魅力。
静乐县委、县政府和中国经济信息社共同发布的新华·静乐藜麦品牌传播力指数显示,长期来看,静乐藜麦的品牌知名度仍保持增长趋势,显示出静乐藜麦在市场中的持续影响力和认知度。
由藜麦制作的美食(此图由AI生成)
藜麦既是新作物,全营养的食品,又是美丽的风景,是田野里最靓的主角。主题为“好吃的风景”的静乐藜麦,已频频亮相国内各大重要场合和诸多国际电影节。
静乐藜麦的故事,是一场从偶然相遇,到成功扎根、蓬勃发展的传奇。只要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就能找到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好吃的风景”,静乐藜麦这边独好。(蒲思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