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数里的文化故事 | “锤”出百亿产业 探寻定襄法兰锻造产业的创新密码

新华财经

1周前

定襄法兰锻造产业将在提升发展质量与产业竞争力方面下功夫,鼓励县域内企业加快打造创新型企业、各级各类试点示范企业,构建起具有比较优势、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产业创新生态体系。

【编者按】从特色农产品“晋品指数”,到特色专业镇“品牌影响力指数”,再到文旅行业“高质量发展指数”,一只只灵动的新华指数,以数字化手段映射出行业、产业的发展态势,彰显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蕴。

新春佳节到来之际,新华指数研究院山西中心聚焦指数背后的传统文化,特推出“指数里的文化故事”专栏,探寻行业发展、现代数字经济与传统文化交相辉映的动人故事。

点击观看视频  ↑↑

新华财经太原1月26日电(董慧欣、杨哲)火光四溅,锤声阵阵。素有“一斗芝麻的铁匠”之称的山西省定襄县,锻造文化由来已久。而一部定襄锻造史,就是定襄百姓的家族史、创业史。让我们走进定襄县,探索定襄法兰锻造产业从一台自制“夹棒锤”走天下到发展成为年产值超150亿元的县域经济支撑产业的创新密码。

20220221145232_2827_zs.jpg

“锤”出来的法兰锻造史

由于地理位置的因素,定襄在古代一直处于战争和垦荒的前沿,因此定襄人很早就开始从事打马掌、锻兵器的生产。‌定襄法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当时定襄地区就开始从事铁器制作,主要生产冷兵器和农具。到了明清时期,定襄的铁匠数量众多,主要从事农用铁制工具和兵器的锻造。

‌定襄法兰的现代发展始于20世纪60年代,没有资源、先天不足,定襄人把精耕细作的韧劲儿、狠劲儿用在大锤小锤上,硬是把短板锻成强项。

‌‌1961年定襄县城内村的钳工技术员张效明设计生产了第一部锤柄为榆木杆的夹棒锤,打铁业开始了机械化生产,并在全县推广;1972年定襄砂村农修厂首次揽回法兰订单,标志着定襄锻造业自此起航。而进一步奠定定襄法兰“中国锻造之乡”地位的大事件,源自1979年定襄县电机厂与日本签订每月出口法兰100吨的出口订单,开启了定襄法兰的出口业务。

截至20世纪90年代,定襄县法兰锻造企业已经达到216户,从业人员近万人,上缴税金438万元,占到全县财政总收入的37.2%,法兰锻造业在全县国民经济总量中达到“三分天下有其一”。

随着电机厂、农机厂等一些国有企业的改革,一些掌握锻造技术的职工纷纷回乡创业,锻造企业由忻阜沿线的乡镇逐步向周边乡镇扩张,杨芳、南王、季庄、宏道等地陆续建起锻造企业。到1999年底,全县法兰锻造企业发展到1230个,从业人员达到2万人,上缴税金3329万元,占全县财政总收入的51.4%,法兰产业实现了由“三分天下”到“半壁江山”的历史性跨越。1999年8月,中国锻造之乡推荐暨宣传活动组织委员会授予定襄县“中国锻造之乡”称号。

19991655462238449.jpg

“改”出来的产业新图景‌

作为亚洲最大的法兰生产基地、世界最大的法兰(盘)出口基地,最初定襄县法兰的生产只能依靠一部夹棒锤加一根粗烟筒,生产效率低,环节污染严重。为了彻底改变这一附加值低、污染严重的落后生产方式,定襄县委、县政府主动作为,掀起一轮又一轮“环保风暴”,积极协助企业降低生产成本,全部实现天然气取代燃煤加热,同时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加快锻造法兰企业发展的强劲动能。

同时,随着一些先进企业引进新工艺、新技术,锯床、辗环机、精锻机、数控车床等先进设备逐步推广,热处理环节由正火处理向调质处理转化,包装采用自动化清洗喷漆生产线。法兰企业生产逐步实现自动化、智能化。法兰锻造业使用的钢材种类达到180多种,产品除法兰以外,轴类、齿轮、异型锻件、风电法兰等品种不断丰富,开始生产风电塔筒等部件产品,产品进入石化、军工、船舶和核电四大核心领域。

定襄法兰锻造产业先后被评为“中国百佳产业集群”“中国·中西部产业集群50强”,定襄县被评为“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国家级出口法兰锻件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国家级出口法兰锻件产品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评议基地”“国家级绿色锻造示范基地”。

20210122105829_8363_zs.jpg

“优”出来的未来蓝图

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公布2024年度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定襄县法兰锻造产业集群成功入选,为2024年山西省唯一上榜的产业集群。定襄法兰产业再添一项国家级殊荣。

自2022年9月入选山西省首批十大省级重点专业镇以来,定襄县紧紧围绕“制造业强县”目标,坚持以专业镇和链长制为抓手,充分发挥“锻造产业服务基地+省校合作基地”的创新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锻造产业串珠成链、集链成群、聚群成势。

近年来,定襄县委、县政府明确“一个发展目标”,坚持“两轮驱动”,打造“三大平台”,依托“五个中心”,发挥“六大园区”承载功能的“12356”发展思路,高标准编制出台《定襄法兰专业镇实施方案》《定襄法兰专业镇三年行动计划》《定襄县锻造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实施方案》等一系列规划和政策性文件,全面构建起推动法兰专业镇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持续在提品质、延链条、聚集群、强支撑、创品牌上精准发力,以“百亿级锻造产业集群”为基础,主动融入“千亿级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规划布局,从“优”“惠”“便”“智”“诚”方面落子,扬帆起航,劈波斩浪,实现“一镇带一方、一方促全盘”的链条式集群发展。

下载.jpg

与此同时,中国经济信息社与中共定襄县委、定襄县人民政府联合发布新华·定襄法兰价格指数、从大数据思维出发,打造定襄法兰锻造产业数据收集、分析、解释、传播体系,深度挖掘数据价值,助推定襄法兰产业数字化进程。

随着法兰锻造产业总体发展方向的不断优化,定襄县法兰企业的绿色化、智能化发展蓝图也渐渐清晰。

山西天宝集团有限公司实施的4454千瓦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已投入运行,年减排二氧化碳425吨;

山西恒跃集团借助工业互联网平台和全厂5G网络覆盖,70%的设备实现数据采集,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山西良品锻造股份有限公司今年成功更新框架式快速锻造液压机、四柱式液压机、锻造机器人、数控机器人等设备。设备更新后,将降低原料损耗8%至10%,提升人工效能50%。‌

……

d3915150facf6170081863656219042110.jpg

基于定襄县法兰锻造产业的积极探索,新华指数研究院联合定襄县还将共同发布新华·定襄法兰产业绿色发展指数,以数字化手段为定襄法兰锻造产业绿色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指引,为全国锻造产业绿色低碳发展树立标杆。

未来,定襄法兰锻造产业将在提升发展质量与产业竞争力方面下功夫,鼓励县域内企业加快打造创新型企业、各级各类试点示范企业,构建起具有比较优势、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产业创新生态体系。(完)

定襄法兰锻造产业将在提升发展质量与产业竞争力方面下功夫,鼓励县域内企业加快打造创新型企业、各级各类试点示范企业,构建起具有比较优势、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产业创新生态体系。

【编者按】从特色农产品“晋品指数”,到特色专业镇“品牌影响力指数”,再到文旅行业“高质量发展指数”,一只只灵动的新华指数,以数字化手段映射出行业、产业的发展态势,彰显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蕴。

新春佳节到来之际,新华指数研究院山西中心聚焦指数背后的传统文化,特推出“指数里的文化故事”专栏,探寻行业发展、现代数字经济与传统文化交相辉映的动人故事。

点击观看视频  ↑↑

新华财经太原1月26日电(董慧欣、杨哲)火光四溅,锤声阵阵。素有“一斗芝麻的铁匠”之称的山西省定襄县,锻造文化由来已久。而一部定襄锻造史,就是定襄百姓的家族史、创业史。让我们走进定襄县,探索定襄法兰锻造产业从一台自制“夹棒锤”走天下到发展成为年产值超150亿元的县域经济支撑产业的创新密码。

20220221145232_2827_zs.jpg

“锤”出来的法兰锻造史

由于地理位置的因素,定襄在古代一直处于战争和垦荒的前沿,因此定襄人很早就开始从事打马掌、锻兵器的生产。‌定襄法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当时定襄地区就开始从事铁器制作,主要生产冷兵器和农具。到了明清时期,定襄的铁匠数量众多,主要从事农用铁制工具和兵器的锻造。

‌定襄法兰的现代发展始于20世纪60年代,没有资源、先天不足,定襄人把精耕细作的韧劲儿、狠劲儿用在大锤小锤上,硬是把短板锻成强项。

‌‌1961年定襄县城内村的钳工技术员张效明设计生产了第一部锤柄为榆木杆的夹棒锤,打铁业开始了机械化生产,并在全县推广;1972年定襄砂村农修厂首次揽回法兰订单,标志着定襄锻造业自此起航。而进一步奠定定襄法兰“中国锻造之乡”地位的大事件,源自1979年定襄县电机厂与日本签订每月出口法兰100吨的出口订单,开启了定襄法兰的出口业务。

截至20世纪90年代,定襄县法兰锻造企业已经达到216户,从业人员近万人,上缴税金438万元,占到全县财政总收入的37.2%,法兰锻造业在全县国民经济总量中达到“三分天下有其一”。

随着电机厂、农机厂等一些国有企业的改革,一些掌握锻造技术的职工纷纷回乡创业,锻造企业由忻阜沿线的乡镇逐步向周边乡镇扩张,杨芳、南王、季庄、宏道等地陆续建起锻造企业。到1999年底,全县法兰锻造企业发展到1230个,从业人员达到2万人,上缴税金3329万元,占全县财政总收入的51.4%,法兰产业实现了由“三分天下”到“半壁江山”的历史性跨越。1999年8月,中国锻造之乡推荐暨宣传活动组织委员会授予定襄县“中国锻造之乡”称号。

19991655462238449.jpg

“改”出来的产业新图景‌

作为亚洲最大的法兰生产基地、世界最大的法兰(盘)出口基地,最初定襄县法兰的生产只能依靠一部夹棒锤加一根粗烟筒,生产效率低,环节污染严重。为了彻底改变这一附加值低、污染严重的落后生产方式,定襄县委、县政府主动作为,掀起一轮又一轮“环保风暴”,积极协助企业降低生产成本,全部实现天然气取代燃煤加热,同时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加快锻造法兰企业发展的强劲动能。

同时,随着一些先进企业引进新工艺、新技术,锯床、辗环机、精锻机、数控车床等先进设备逐步推广,热处理环节由正火处理向调质处理转化,包装采用自动化清洗喷漆生产线。法兰企业生产逐步实现自动化、智能化。法兰锻造业使用的钢材种类达到180多种,产品除法兰以外,轴类、齿轮、异型锻件、风电法兰等品种不断丰富,开始生产风电塔筒等部件产品,产品进入石化、军工、船舶和核电四大核心领域。

定襄法兰锻造产业先后被评为“中国百佳产业集群”“中国·中西部产业集群50强”,定襄县被评为“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国家级出口法兰锻件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国家级出口法兰锻件产品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评议基地”“国家级绿色锻造示范基地”。

20210122105829_8363_zs.jpg

“优”出来的未来蓝图

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公布2024年度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定襄县法兰锻造产业集群成功入选,为2024年山西省唯一上榜的产业集群。定襄法兰产业再添一项国家级殊荣。

自2022年9月入选山西省首批十大省级重点专业镇以来,定襄县紧紧围绕“制造业强县”目标,坚持以专业镇和链长制为抓手,充分发挥“锻造产业服务基地+省校合作基地”的创新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锻造产业串珠成链、集链成群、聚群成势。

近年来,定襄县委、县政府明确“一个发展目标”,坚持“两轮驱动”,打造“三大平台”,依托“五个中心”,发挥“六大园区”承载功能的“12356”发展思路,高标准编制出台《定襄法兰专业镇实施方案》《定襄法兰专业镇三年行动计划》《定襄县锻造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实施方案》等一系列规划和政策性文件,全面构建起推动法兰专业镇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持续在提品质、延链条、聚集群、强支撑、创品牌上精准发力,以“百亿级锻造产业集群”为基础,主动融入“千亿级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规划布局,从“优”“惠”“便”“智”“诚”方面落子,扬帆起航,劈波斩浪,实现“一镇带一方、一方促全盘”的链条式集群发展。

下载.jpg

与此同时,中国经济信息社与中共定襄县委、定襄县人民政府联合发布新华·定襄法兰价格指数、从大数据思维出发,打造定襄法兰锻造产业数据收集、分析、解释、传播体系,深度挖掘数据价值,助推定襄法兰产业数字化进程。

随着法兰锻造产业总体发展方向的不断优化,定襄县法兰企业的绿色化、智能化发展蓝图也渐渐清晰。

山西天宝集团有限公司实施的4454千瓦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已投入运行,年减排二氧化碳425吨;

山西恒跃集团借助工业互联网平台和全厂5G网络覆盖,70%的设备实现数据采集,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山西良品锻造股份有限公司今年成功更新框架式快速锻造液压机、四柱式液压机、锻造机器人、数控机器人等设备。设备更新后,将降低原料损耗8%至10%,提升人工效能50%。‌

……

d3915150facf6170081863656219042110.jpg

基于定襄县法兰锻造产业的积极探索,新华指数研究院联合定襄县还将共同发布新华·定襄法兰产业绿色发展指数,以数字化手段为定襄法兰锻造产业绿色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指引,为全国锻造产业绿色低碳发展树立标杆。

未来,定襄法兰锻造产业将在提升发展质量与产业竞争力方面下功夫,鼓励县域内企业加快打造创新型企业、各级各类试点示范企业,构建起具有比较优势、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产业创新生态体系。(完)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