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长期资金入市】华泰证券张继强:引导长线资金入市 关注高股息、战略产业两大投资主线

新华财经

1周前

”张继强认为,在这一过程中,叠加中长线资金入市的趋势,有两大投资主线:一是高股息资产,其现金流分布与中长线资金负债端的久期匹配,现金收入较为稳定;二是国家战略产业方向,如新质生产力、未来产业等,这些产业对资金有投早、投长期的需求,与中长线资金属性匹配,且全要素生产力的提高将显著提升对应公司盈利端的长期资本回报能力。

新华财经北京1月25日电(记者刘玉龙、董道勇)近日,经中央金融委员会审议同意,中央金融办、中国证监会、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聚焦商业保险资金、养老基金、公募基金等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卡点堵点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具体举措。

华泰证券研究所所长、固收首席、总量研究负责人张继强张继强表示,《实施方案》整体基调与新“国九条”及《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一脉相承,既是对过往政策的细化与完善,亦对后续工作起着引导和信号作用。此后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更是在《实施方案》基础上将进一步明确实施细节、量化要求,体现了监管引导长线资金入市、维护市场稳定运行的决心。

张继强分析,自2021年以来,中国经济在宏观、微观、市场三个层面的转型有所加速,经济发展质量、经济发展可持续性显著改善。宏观层面,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加速、高附加值产业占比提升、高端制造业蓬勃发展;微观层面,中国企业要素转型顺利,技术创新作为核心要素为中国企业的全球竞争力奠定基础;市场方面,中国居民资产配置开始迁移,从房地产转向权益资产的趋势在显著发生。

“这三个层面的变化意味着A股股权风险溢价中枢的长期下移,及中国企业盈利能力和资产负债表的中长期改善趋势,将共同支持A股中长期行稳致远。”张继强认为,在这一过程中,叠加中长线资金入市的趋势,有两大投资主线:一是高股息资产,其现金流分布与中长线资金负债端的久期匹配,现金收入较为稳定;二是国家战略产业方向,如新质生产力、未来产业等,这些产业对资金有投早、投长期的需求,与中长线资金属性匹配,且全要素生产力的提高将显著提升对应公司盈利端的长期资本回报能力。

《实施方案》提到,优化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机制。稳步提升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股票类资产投资比例,推动有条件地区进一步扩大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委托投资规模。细化明确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五年以上、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三年以上长周期业绩考核机制,支持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充分发挥专业投资优势。

张继强认为,《实施方案》提出要稳步提升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股票投资比例,并细化明确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五年以上的长周期业绩考核机制,这样有助于社保基金会充分发挥专业能力,实现资金的保值及增值。

“考核周期的变化将有助于全国社保基金进一步践行长期投资的理念,在有助于稳定市场波动的同时,进一步促进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尤其是新质生产力、先进制造等战略产业。”张继强认为,整体来看,《实施方案》有助于改善股市供求关系,期待实现业绩驱动、长线资金流入、助力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

张继强分析,目前全国社保基金股、债投资比例大约为40%、60%,配置结构总体平衡、合理,自成立以来也取得了较好的投资收益。截至2023年末,全国社保基金资产总额达到3万亿元左右,假设其中40%投资于权益、股权占权益资产整体比重约15%、约90%的资产投向国内市场,则全国社保基金每提升百分之一的权益配置比例,可带动长线资金约270亿元入市。其他长线资金当方面,企(职)业年金假设股权占比15%,基于其2024年三季度末的权益资产规模,则企(职)业年金每提升百分之一的权益配置比例,可带动长线资金约260亿元入市;险资方面,假设股票及基金资产占其运用余额比例为13%、约90%的资产投向国内市场,基于其2024年三季度末的运用余额规模,则保险资金每提升百分之一的权益配置比例,可带动长线资金约2900亿元入市;基本养老保险方面,假设其60%为委托投资、其中权益资产占比约20%,基于其2024年末的规模,则基本养老保险每提升百分之一的权益配置比例,可带动长线资金约90亿元入市。

“综合来看,若四类长线资金每提升百分之一的权益配置比例,就有望带来约3500亿元长线增量资金入市。”张继强说。

编辑:赵鼎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张继强认为,在这一过程中,叠加中长线资金入市的趋势,有两大投资主线:一是高股息资产,其现金流分布与中长线资金负债端的久期匹配,现金收入较为稳定;二是国家战略产业方向,如新质生产力、未来产业等,这些产业对资金有投早、投长期的需求,与中长线资金属性匹配,且全要素生产力的提高将显著提升对应公司盈利端的长期资本回报能力。

新华财经北京1月25日电(记者刘玉龙、董道勇)近日,经中央金融委员会审议同意,中央金融办、中国证监会、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聚焦商业保险资金、养老基金、公募基金等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卡点堵点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具体举措。

华泰证券研究所所长、固收首席、总量研究负责人张继强张继强表示,《实施方案》整体基调与新“国九条”及《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一脉相承,既是对过往政策的细化与完善,亦对后续工作起着引导和信号作用。此后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更是在《实施方案》基础上将进一步明确实施细节、量化要求,体现了监管引导长线资金入市、维护市场稳定运行的决心。

张继强分析,自2021年以来,中国经济在宏观、微观、市场三个层面的转型有所加速,经济发展质量、经济发展可持续性显著改善。宏观层面,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加速、高附加值产业占比提升、高端制造业蓬勃发展;微观层面,中国企业要素转型顺利,技术创新作为核心要素为中国企业的全球竞争力奠定基础;市场方面,中国居民资产配置开始迁移,从房地产转向权益资产的趋势在显著发生。

“这三个层面的变化意味着A股股权风险溢价中枢的长期下移,及中国企业盈利能力和资产负债表的中长期改善趋势,将共同支持A股中长期行稳致远。”张继强认为,在这一过程中,叠加中长线资金入市的趋势,有两大投资主线:一是高股息资产,其现金流分布与中长线资金负债端的久期匹配,现金收入较为稳定;二是国家战略产业方向,如新质生产力、未来产业等,这些产业对资金有投早、投长期的需求,与中长线资金属性匹配,且全要素生产力的提高将显著提升对应公司盈利端的长期资本回报能力。

《实施方案》提到,优化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机制。稳步提升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股票类资产投资比例,推动有条件地区进一步扩大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委托投资规模。细化明确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五年以上、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三年以上长周期业绩考核机制,支持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充分发挥专业投资优势。

张继强认为,《实施方案》提出要稳步提升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股票投资比例,并细化明确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五年以上的长周期业绩考核机制,这样有助于社保基金会充分发挥专业能力,实现资金的保值及增值。

“考核周期的变化将有助于全国社保基金进一步践行长期投资的理念,在有助于稳定市场波动的同时,进一步促进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尤其是新质生产力、先进制造等战略产业。”张继强认为,整体来看,《实施方案》有助于改善股市供求关系,期待实现业绩驱动、长线资金流入、助力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

张继强分析,目前全国社保基金股、债投资比例大约为40%、60%,配置结构总体平衡、合理,自成立以来也取得了较好的投资收益。截至2023年末,全国社保基金资产总额达到3万亿元左右,假设其中40%投资于权益、股权占权益资产整体比重约15%、约90%的资产投向国内市场,则全国社保基金每提升百分之一的权益配置比例,可带动长线资金约270亿元入市。其他长线资金当方面,企(职)业年金假设股权占比15%,基于其2024年三季度末的权益资产规模,则企(职)业年金每提升百分之一的权益配置比例,可带动长线资金约260亿元入市;险资方面,假设股票及基金资产占其运用余额比例为13%、约90%的资产投向国内市场,基于其2024年三季度末的运用余额规模,则保险资金每提升百分之一的权益配置比例,可带动长线资金约2900亿元入市;基本养老保险方面,假设其60%为委托投资、其中权益资产占比约20%,基于其2024年末的规模,则基本养老保险每提升百分之一的权益配置比例,可带动长线资金约90亿元入市。

“综合来看,若四类长线资金每提升百分之一的权益配置比例,就有望带来约3500亿元长线增量资金入市。”张继强说。

编辑:赵鼎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