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掀起“自购潮” 释放什么信号?

东方财富网

2天前

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2024年以来共有5家百亿私募发布过19次自购公告,合计自购金额达5.64亿元,占到自购总额的66.9%。

百亿私募上海景林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下称“景林资产”)发布公告称将自购1亿元,引起市场的关注。

景林资产是2025年第一个宣布自购的私募基金公司。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月23日,2024年以来共有17家私募发布自购公告,合计自购金额达8.43亿元。

业内人士指出,私募“自购潮”在增强市场信心、增加流动性、引导资金流入上都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投资者也应保持理性,避免盲目跟风。

自购超8亿元

1月23日,景林资产发布公告称,基于对中国经济基本面和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坚定信心,公司将于公告发布之日起30个交易日申购景林价值基金(含子基金),申购金额合计1亿元。

中基协数据显示,景林资产成立于2012年6月,管理规模100亿元以上,在管基金数量355只。

景林资产总经理高云程在《2024年年终给投资者的一封信》中指出,近年来,有不少显而易见的行业龙头公司正在和第二名拉开差距,还有一批公司的核心业务经受住了竞争对手的冲击,稳住了基本盘。这些公司的估值虽然从底部有所修复,但从自由现金流倍数看,依然存在折价空间。另外,如果2025年CPI拐点出现,会有一批面向个人消费者的公司收入和利润将超过市场预期,从而成为2025年超额收益的主要来源之一。

事实上,自从2024年以来,私募掀起自购浪潮。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月23日,2024年以来共有17家私募发布过33次自购公告,合计自购金额达8.43亿元。

谈及私募自购的原因,明泽投资基金经理高安婧对记者分析,2024年以来,监管层鼓励基金公司通过自购等方式与投资者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私募机构积极响应。从结果上分析,私募自购出于对市场前景的信心,或者基于自身的投资策略和对特定行业的深入研究,对有估值吸引力的个股进行长期布局。

“私募自购表明机构对市场价值的认可,强化底部预期,通过利益绑定传递信心,缓解短期抛压,提振市场情绪,助力产品销售。自购行为可引导中长期资金跟随布局,改善市场流动性,减少波动,增强定价合理性,为政策引导长线资金提供市场基础。”融智投资FOF基金经理李春瑜表示。

百亿私募为自购主力

近一年,百亿私募成为自购主力。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2024年以来共有5家百亿私募发布过19次自购公告,合计自购金额达5.64亿元,占到自购总额的66.9%。

从自购金额来看,单笔自购金额最大的是幻方量化,以自购2.5亿元居于首位。景林资产自购1亿元居于第二名。因诺资产自购8000万元居于第三名。

安爵资产董事长刘岩对记者指出,百亿私募的自购行为,无疑向市场传递出一个重要信号,市场目前正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位置,蕴含着较好的投资机会。自购行为反映了私募机构对当前市场环境的乐观态度以及他们对未来走势的积极预期。不过对于广大投资者而言,在做出投资决策时,仅仅依赖私募的自购行为是不够的。投资者还需要综合考虑当前市场环境、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等因素。但无论如何投资者都应保持理性,避免盲目跟风。在投资过程中,坚持学习的态度和持续关注市场动态变化才是至关重要的。

私募“自购潮”对市场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刘岩认为,首先,私募“自购潮”直接增加了市场的资金量。私募机构动用自有资金进行投资,为市场注入了新的流动性。且这一行为具有很强的示范效应,能够吸引更多的跟随资金入场,进一步扩大市场的资金规模。其次是市场情绪层面,“自购潮”的出现往往被视为市场信心的增强剂,私募机构作为专业投资者,其自购行为传递出对市场的看好态度,有助于改善市场情绪,提升投资者的风险偏好。

私募纷纷大手笔自购,是否意味着到了布局良机?

“2024年9月24日以来,央行提出的互换便利、回购增持再贷款等工具持续落地,加之政治局会议强调要稳住股市,以及近期中央金融办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会对股指形成一定支撑。从2025年策略视角考虑,建议大家关注具备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新质生产力中的绩优成长方向,如AI+产业链、人形机器人、新一代通信技术等领域的自主可控,同时关注以制造业和消费品牌出海为代表的产业持续发力,悦己消费,以及高股息方向。”高安婧指出。

刘岩表示,如果投资者拥有中长线资金,且对市场有着较为深入的研究和判断,那么我们认为当前的市场环境确实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布局时机。

(文章来源:国际金融报)

(原标题:私募掀起“自购潮”,释放什么信号?)

(责任编辑:137)

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2024年以来共有5家百亿私募发布过19次自购公告,合计自购金额达5.64亿元,占到自购总额的66.9%。

百亿私募上海景林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下称“景林资产”)发布公告称将自购1亿元,引起市场的关注。

景林资产是2025年第一个宣布自购的私募基金公司。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月23日,2024年以来共有17家私募发布自购公告,合计自购金额达8.43亿元。

业内人士指出,私募“自购潮”在增强市场信心、增加流动性、引导资金流入上都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投资者也应保持理性,避免盲目跟风。

自购超8亿元

1月23日,景林资产发布公告称,基于对中国经济基本面和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坚定信心,公司将于公告发布之日起30个交易日申购景林价值基金(含子基金),申购金额合计1亿元。

中基协数据显示,景林资产成立于2012年6月,管理规模100亿元以上,在管基金数量355只。

景林资产总经理高云程在《2024年年终给投资者的一封信》中指出,近年来,有不少显而易见的行业龙头公司正在和第二名拉开差距,还有一批公司的核心业务经受住了竞争对手的冲击,稳住了基本盘。这些公司的估值虽然从底部有所修复,但从自由现金流倍数看,依然存在折价空间。另外,如果2025年CPI拐点出现,会有一批面向个人消费者的公司收入和利润将超过市场预期,从而成为2025年超额收益的主要来源之一。

事实上,自从2024年以来,私募掀起自购浪潮。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月23日,2024年以来共有17家私募发布过33次自购公告,合计自购金额达8.43亿元。

谈及私募自购的原因,明泽投资基金经理高安婧对记者分析,2024年以来,监管层鼓励基金公司通过自购等方式与投资者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私募机构积极响应。从结果上分析,私募自购出于对市场前景的信心,或者基于自身的投资策略和对特定行业的深入研究,对有估值吸引力的个股进行长期布局。

“私募自购表明机构对市场价值的认可,强化底部预期,通过利益绑定传递信心,缓解短期抛压,提振市场情绪,助力产品销售。自购行为可引导中长期资金跟随布局,改善市场流动性,减少波动,增强定价合理性,为政策引导长线资金提供市场基础。”融智投资FOF基金经理李春瑜表示。

百亿私募为自购主力

近一年,百亿私募成为自购主力。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2024年以来共有5家百亿私募发布过19次自购公告,合计自购金额达5.64亿元,占到自购总额的66.9%。

从自购金额来看,单笔自购金额最大的是幻方量化,以自购2.5亿元居于首位。景林资产自购1亿元居于第二名。因诺资产自购8000万元居于第三名。

安爵资产董事长刘岩对记者指出,百亿私募的自购行为,无疑向市场传递出一个重要信号,市场目前正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位置,蕴含着较好的投资机会。自购行为反映了私募机构对当前市场环境的乐观态度以及他们对未来走势的积极预期。不过对于广大投资者而言,在做出投资决策时,仅仅依赖私募的自购行为是不够的。投资者还需要综合考虑当前市场环境、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等因素。但无论如何投资者都应保持理性,避免盲目跟风。在投资过程中,坚持学习的态度和持续关注市场动态变化才是至关重要的。

私募“自购潮”对市场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刘岩认为,首先,私募“自购潮”直接增加了市场的资金量。私募机构动用自有资金进行投资,为市场注入了新的流动性。且这一行为具有很强的示范效应,能够吸引更多的跟随资金入场,进一步扩大市场的资金规模。其次是市场情绪层面,“自购潮”的出现往往被视为市场信心的增强剂,私募机构作为专业投资者,其自购行为传递出对市场的看好态度,有助于改善市场情绪,提升投资者的风险偏好。

私募纷纷大手笔自购,是否意味着到了布局良机?

“2024年9月24日以来,央行提出的互换便利、回购增持再贷款等工具持续落地,加之政治局会议强调要稳住股市,以及近期中央金融办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会对股指形成一定支撑。从2025年策略视角考虑,建议大家关注具备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新质生产力中的绩优成长方向,如AI+产业链、人形机器人、新一代通信技术等领域的自主可控,同时关注以制造业和消费品牌出海为代表的产业持续发力,悦己消费,以及高股息方向。”高安婧指出。

刘岩表示,如果投资者拥有中长线资金,且对市场有着较为深入的研究和判断,那么我们认为当前的市场环境确实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布局时机。

(文章来源:国际金融报)

(原标题:私募掀起“自购潮”,释放什么信号?)

(责任编辑:137)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