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经济信息社编制的《康巴什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蓝皮书2024》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教体系统召开的“美好教育品牌荟”上正式发布,本书基于“中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指数”的数据观察,结合康巴什的实践经验,从集团化办学、课程教学改革、教师队伍建设、家校社协同育人等方面提炼总结了康巴什的发展范例,以期为区域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近年来,康巴什区在家校社协同育人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尤其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实现了教育质量与学生体验的双重提升。
图为康巴什区教体系统2024年“美好教育”表彰大会美好家庭颁奖仪式(图片来源:鄂尔多斯新闻)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与家校沟通的关键角色,康巴什区自2011年成立班主任工作室后,通过每年一主题、每月一研修的机制,聚焦德育体系构建、养成教育、班级精细化管理等核心领域,形成养成教育标准化建设、班本课程个性化开发等十余项具有康巴什特色的研究成果,培养了区级、市级、自治区级名班主任若干。在“双减”背景下,班主任引导学生合理规划课余时间,组织丰富班级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为家校协同育人的有力纽带。
在家庭端,康巴什区大力推进“美好家庭”建设工程。“心育工作导师团”邀请知名心理专家连续4年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累计达200余场,覆盖3万多人,为家长提供科学教育理念与方法。“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组建由家长、班主任、心理健康教师组成的家庭教育导师团,选派182名导师深入19个社区,帮助家长找到家庭教育良策。“薪火讲堂”分区级、校级、班级三个层次,面向全体家长开设主题式、系统化的家长课程,开办9年来,各类培训达3000多场,受益家长达3.5万余人。通过这些举措,提升家长教育能力,缓解家长因孩子教育产生的焦虑,使其积极配合学校落实“双减”政策,营造良好家庭育人环境。
图为亲子辩论会(图片来源:康巴什第一小学北校区关工委)
课程建设是康巴什区家校协同育人促进“双减”的核心驱动力。班级课程充分发挥家校社合力,构建近300个特色班本课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创造力。康巴什区第一小学带领家长更新教育理念,倡导家庭陪伴行动:一起共读书、一起做游戏、一起做家务、一起做公益等,同时开展“演中学”美好成长家庭教育指导情景剧活动,将原汁原味的家庭成长故事搬上舞台。康巴什区第五小学深入实施“美好家庭行动”,在“美好阅读家庭建设”中,创新开展亲子共读和线上家长读书会,吸引900余名家长参与,家长们在线上每天分享读书感受与收获,营造了浓厚的家庭阅读氛围;在“美好家风家训家庭建设”方面,利用视频、公众号及家长开放日等形式,让58个家庭参与到共讲家风家训的活动中,共同弘扬和传承优秀的家风家训;“美好劳动家庭建设”通过“我家的一平米”特色劳动课程、“美好职业进校园”家校协同育人课程等,让劳动教育走进每个孩子的心中。
图为家长与孩子共同阅读(图片来源:鄂尔多斯新闻)
在这样的努力下,康巴什区的教育质量也得到了飞速提升。目前,全区共有42所直属学校,3.6万余名学生。《中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指数报告(2024)》中,康巴什区在19个样本地区中以总指数93.14点的优异成绩位居第二,由“优势级”地区跃升为“先导级”地区。
为了进一步深化家校协同育人机制,康巴什区开展了一系列创新实践。例如,出台《康巴什区美好家庭建设行动实施方案》,旨在通过家庭教育的提升,促进家校协同育人的效果。同时,康巴什区还积极探索集团化办学模式,通过名校带弱校、名校带城郊校、名校带新校等方式,推动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
在课程教学改革方面,康巴什区连续十年推进三轮课改,从“生本教育,学本课堂”到“聚焦深度学习,落实核心素养”,再到“优化深度学习,落实素养育人”,每一次改革都旨在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些改革不仅优化了课堂教学,更促进了家校协同育人的深入发展。
图为亲子情景剧(图片来源:康巴什第一小学北校区关工委)
康巴什区在家校协同育人促“双减”的道路上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未来,康巴什区将继续秉持“心存美好,践行美好,成为美好”的初心,持续打造美好教育新高地,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阳光下快乐成长,让教育的力量在康巴什这片热土上更加璀璨夺目。
近日,中国经济信息社编制的《康巴什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蓝皮书2024》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教体系统召开的“美好教育品牌荟”上正式发布,本书基于“中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指数”的数据观察,结合康巴什的实践经验,从集团化办学、课程教学改革、教师队伍建设、家校社协同育人等方面提炼总结了康巴什的发展范例,以期为区域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近年来,康巴什区在家校社协同育人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尤其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实现了教育质量与学生体验的双重提升。
图为康巴什区教体系统2024年“美好教育”表彰大会美好家庭颁奖仪式(图片来源:鄂尔多斯新闻)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与家校沟通的关键角色,康巴什区自2011年成立班主任工作室后,通过每年一主题、每月一研修的机制,聚焦德育体系构建、养成教育、班级精细化管理等核心领域,形成养成教育标准化建设、班本课程个性化开发等十余项具有康巴什特色的研究成果,培养了区级、市级、自治区级名班主任若干。在“双减”背景下,班主任引导学生合理规划课余时间,组织丰富班级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为家校协同育人的有力纽带。
在家庭端,康巴什区大力推进“美好家庭”建设工程。“心育工作导师团”邀请知名心理专家连续4年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累计达200余场,覆盖3万多人,为家长提供科学教育理念与方法。“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组建由家长、班主任、心理健康教师组成的家庭教育导师团,选派182名导师深入19个社区,帮助家长找到家庭教育良策。“薪火讲堂”分区级、校级、班级三个层次,面向全体家长开设主题式、系统化的家长课程,开办9年来,各类培训达3000多场,受益家长达3.5万余人。通过这些举措,提升家长教育能力,缓解家长因孩子教育产生的焦虑,使其积极配合学校落实“双减”政策,营造良好家庭育人环境。
图为亲子辩论会(图片来源:康巴什第一小学北校区关工委)
课程建设是康巴什区家校协同育人促进“双减”的核心驱动力。班级课程充分发挥家校社合力,构建近300个特色班本课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创造力。康巴什区第一小学带领家长更新教育理念,倡导家庭陪伴行动:一起共读书、一起做游戏、一起做家务、一起做公益等,同时开展“演中学”美好成长家庭教育指导情景剧活动,将原汁原味的家庭成长故事搬上舞台。康巴什区第五小学深入实施“美好家庭行动”,在“美好阅读家庭建设”中,创新开展亲子共读和线上家长读书会,吸引900余名家长参与,家长们在线上每天分享读书感受与收获,营造了浓厚的家庭阅读氛围;在“美好家风家训家庭建设”方面,利用视频、公众号及家长开放日等形式,让58个家庭参与到共讲家风家训的活动中,共同弘扬和传承优秀的家风家训;“美好劳动家庭建设”通过“我家的一平米”特色劳动课程、“美好职业进校园”家校协同育人课程等,让劳动教育走进每个孩子的心中。
图为家长与孩子共同阅读(图片来源:鄂尔多斯新闻)
在这样的努力下,康巴什区的教育质量也得到了飞速提升。目前,全区共有42所直属学校,3.6万余名学生。《中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指数报告(2024)》中,康巴什区在19个样本地区中以总指数93.14点的优异成绩位居第二,由“优势级”地区跃升为“先导级”地区。
为了进一步深化家校协同育人机制,康巴什区开展了一系列创新实践。例如,出台《康巴什区美好家庭建设行动实施方案》,旨在通过家庭教育的提升,促进家校协同育人的效果。同时,康巴什区还积极探索集团化办学模式,通过名校带弱校、名校带城郊校、名校带新校等方式,推动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
在课程教学改革方面,康巴什区连续十年推进三轮课改,从“生本教育,学本课堂”到“聚焦深度学习,落实核心素养”,再到“优化深度学习,落实素养育人”,每一次改革都旨在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些改革不仅优化了课堂教学,更促进了家校协同育人的深入发展。
图为亲子情景剧(图片来源:康巴什第一小学北校区关工委)
康巴什区在家校协同育人促“双减”的道路上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未来,康巴什区将继续秉持“心存美好,践行美好,成为美好”的初心,持续打造美好教育新高地,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阳光下快乐成长,让教育的力量在康巴什这片热土上更加璀璨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