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金融办、中国证监会、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明确指出,重点引导商业保险资金、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企(职)业年金基金、公募基金等中长期资金进一步加大入市力度。多位资本市场分析人士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与以前只有单一的保险资金入市不同,此次五路“资金大军”入A股,无疑向市场传递了重要信号,将成为经济发展稳预期、强信心的又一重要举措。证监会主席吴清在发布会上说:“(《方案》)既立足当下,确定了各类中长期资金提高投资A股实际规模、比例的一些具体明确指标要求;更着眼长远,从建立适配长期投资的考核制度、投资政策、市场生态建设等方面作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制度安排,可以说‘干货’满满。”2024年12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表态,要“稳住楼市股市”。为什么要从股市入手稳经济?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苏剑告诉记者,股市的稳定对于提振信心、稳定预期、改善老百姓的消费和投资愿望意义重大。股市起来后,老百姓的名义财富增加,财富效应溢出,老百姓就有花钱的冲动。消费意愿起来后,经济自然活跃起来。但短期炒作盛行,波动率偏高是A股的长期症结。中信证券研报显示,2015-2024年,沪深300、标普500和日经225的年化波动率分别为22.1%、17.8%和20.5%。相比海外市场,A股波动率偏高。中长期资金主要包括保险资金、社保基金、养老金、部分公募及私募资金、部分银行理财及信托等。湖南省证券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刘丹岳认为:“中长资金‘带头’进入股市后,一方面将推动股市稳定,市场稳了才能提升投资信心;另一方长期资金入市也能改善A股市场资本结构,减少投机炒作。”吴清介绍,对公募基金,明确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未来三年每年至少增长10%。对商业保险资金,力争大型国有保险公司从2025年起每年新增保费的30%用于投资A股,这也意味着每年至少将为A股新增几千亿的长期资金。第二批保险资金的长期股票投资试点将在2025年上半年落实到位,规模不低于1000亿元,后续还将逐步扩大。“中长资金入市也将改善投资者的预期,尤其是分红、回购等市场预期。同时还将提升投资者的消费意愿,为宏观经济的稳定注入良好预期。”刘丹岳说。中金公司研究部首席国内策略分析师李求索认为,长线资金通常不需要在短期内面对大额意外兑付压力,具备长期属性和投资耐心,更有能力和意愿投向周期偏长、回报短期面临不确定的创新行为。中长期资金入市有利于进一步支持创新企业,助力推动中国经济结构转型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