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投资稳中有升

经济日报

8小时前

银行理财不断推出特色产品,截至2024年12月末,存续专精特新、乡村振兴、大湾区等主题理财产品约300只,存续规模超1000亿元。

在存款利率不断下行的背景下,银行理财投资者数量正在稳步上升。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近日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4年)》(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12月末,持有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数量达1.25亿个,较2024年初增长9.88%。其中,个人投资者数量较2024年初新增1097万个,机构投资者数量较2024年初新增29万个。

收益保持相对稳健

投资者数量持续增长的同时,银行理财产品投资收益相对稳健。《报告》显示,2024年,银行理财为投资者创造收益7099亿元,较上年增长1.69%,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为2.65%。

“2024年银行理财市场呈现出以进促稳、稳中求进的良好态势。”招联首席研究员、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董希淼说。《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12月末,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为29.95万亿元,较2024年初增长11.75%,全年累计新发理财产品3.08万只,募集资金67.31万亿元。

在“资管新规”的推动下,目前净值型理财产品已成绝对主流。截至2024年12月末,净值型理财产品存续规模29.5万亿元,占比98.5%,较2024年初增加1.57个百分点。所谓净值型理财产品,是指该产品的净值随行就市,根据底层资产组合每日波动,投资者可以清晰地看到每日的收益变化。

从运作模式上看,相较于封闭式理财产品,开放式理财产品占比较高。截至2024年12月末,开放式理财产品存续规模为24.2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的80.8%,较2024年初增加1.77个百分点;封闭式理财产品存续规模为5.75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的19.2%。其中,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存续规模为7.3万亿元,占全部开放式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的比例为30.17%,较2024年初减少10.15个百分点。

银行理财更倾向于投资哪类资产?《报告》显示,从投资方向上看,银行理财主要投向债权类资产,如存款、债券等。截至2024年12月末,固定收益类产品的存续规模为29.15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的比例高达97.33%,较2024年初增加0.99个百分点;混合类产品的存续规模为0.73万亿元,占比2.44%,较2024年初减少0.77个百分点;权益类产品、商品及金融衍生品产品的存续规模相对较小,分别为0.06万亿元、0.01万亿元。

与此相对应,我国银行理财产品的主体为中低风险产品。截至2024年12月末,风险等级为二级(中低)及以下的理财产品存续规模为28.66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的比例高达95.69%,较2024年初增加2.89个百分点;风险等级为四级(中高)及以上的理财产品存续规模为0.08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的比例为0.27%。

投资者数量持续增长

《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12月末,持有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数量达1.25亿个,较2024年初增长9.88%。

从结构上看,个人投资者仍占绝对主体。截至2024年12月末,理财市场的个人投资者数量为1.24亿个,占比98.7%;机构投资者数量占比小幅增长,数量为163万个,占比1.3%。

从风险偏好上看,保守型投资者占比较高。截至2024年12月末,在持有理财产品的个人投资者中,风险偏好为二级(稳健型)的投资者数量依然最多,占比33.83%。值得注意的是,风险偏好为一级(保守型)、五级(进取型)的个人投资者数量占比也较2024年初有所增加,分别增加1.86个百分点、0.46个百分点。

银行理财投资者数量为何持续增长?“存款利率持续下行进一步提升了理财产品的吸引力,居民储蓄持续增长为理财产品提供了更多的资金流入。”董希淼说,2024年存款利率多次下调,随着存款利率走低以及居民预期改善,理财产品相较于定期存款的超额收益优势进一步凸显;与此同时,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也有所修复,银行理财产品整体表现稳健,吸引了更多的居民储蓄流入。

“不过,面对市场波动、投资者多样化需求,接下来,商业银行以及理财公司将如何做好安全性、收益性、流动性的动态平衡,是一个长期的挑战。”董希淼说,银行、理财公司应加快引入、培养专业人才,不断提升对宏观形势和金融市场的研判能力,提升投资研究能力和资产配置能力,为不同需求的投资者提供差异化产品与服务。“还要加强市场沟通,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投资者教育活动,强化‘卖者尽责,买者自负’原则,持续提升投资者的金融素养,引导投资者形成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理念。”董希淼说。

“要从三方面提升能力,一是强化核心投研能力,二是强化流动性的风险管理,三是强化客户服务能力。”工银理财总裁高向阳日前在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2024年会上表示,适当性管理是客户服务的根本,客户把自己的风险偏好通过银行渠道传递给理财公司,理财公司有针对性地做好产品和策略匹配,这是理财行业服务的根本要求。“我们努力把理财作为链接点,打通财富、资管、投行的价值循环链,不断提高理财产品的差异性和适配性,前瞻性布局产品,动态匹配客户需求与市场变化,更好地为客户实现更高水平的价值创造。”高向阳说。

有力支持实体经济

银行理财业务一头连着居民财富,一头连着实体经济,是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之一。

《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12月末,理财产品投资资产合计32.13万亿元,同比增长10.56%;负债合计2.14万亿元,同比下降4.04%;理财产品杠杆率为107.14%,较上年同期减少1.17个百分点。其中,理财产品的资产配置以固定收益类为主,投向债券类、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权益类资产的余额分别为18.6万亿元、1.74万亿元、0.83万亿元,分别占总投资资产的57.89%、5.42%、2.58%。从配置债券的类别看,截至2024年12月末,理财产品持有信用债13.21万亿元,占总投资资产的41.11%,占比较上年同期减少1.01个百分点;持有利率债0.75万亿元,占总投资资产的2.33%。

“理财产品充分发挥资金优化配置功能,通过多种途径,实现资金与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对接。”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相关负责人说,截至2024年12月末,银行理财产品通过投资债券、非标准化债权、未上市股权等资产,支持实体经济资金规模约21万亿元。

具体来看,理财资金投向绿色债券的规模超过3300亿元,投向共建“一带一路”、区域发展、扶贫纾困等专项债券的规模超1100亿元,为中小微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超4.8万亿元。此外,为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理财市场2024年累计发行ESG主题理财产品168只,合计募集资金超1600亿元;截至2024年12月末,ESG主题理财产品存续余额达2393亿元,同比增长61.69%。

同时,银行理财不断推出特色产品,截至2024年12月末,存续专精特新、乡村振兴、大湾区等主题理财产品约300只,存续规模超1000亿元。目前,工银理财已制定《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行动方案》、理财投资投向指导性意见等文件,将1200余个现代化产业体系相关主体纳入债券可投库,投向现代化产业体系重点资产规模近3000亿元,科技金融、绿色金融债权类投资规模超1200亿元,累计为300余家科创及高新技术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银行理财不断推出特色产品,截至2024年12月末,存续专精特新、乡村振兴、大湾区等主题理财产品约300只,存续规模超1000亿元。

在存款利率不断下行的背景下,银行理财投资者数量正在稳步上升。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近日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4年)》(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12月末,持有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数量达1.25亿个,较2024年初增长9.88%。其中,个人投资者数量较2024年初新增1097万个,机构投资者数量较2024年初新增29万个。

收益保持相对稳健

投资者数量持续增长的同时,银行理财产品投资收益相对稳健。《报告》显示,2024年,银行理财为投资者创造收益7099亿元,较上年增长1.69%,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为2.65%。

“2024年银行理财市场呈现出以进促稳、稳中求进的良好态势。”招联首席研究员、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董希淼说。《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12月末,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为29.95万亿元,较2024年初增长11.75%,全年累计新发理财产品3.08万只,募集资金67.31万亿元。

在“资管新规”的推动下,目前净值型理财产品已成绝对主流。截至2024年12月末,净值型理财产品存续规模29.5万亿元,占比98.5%,较2024年初增加1.57个百分点。所谓净值型理财产品,是指该产品的净值随行就市,根据底层资产组合每日波动,投资者可以清晰地看到每日的收益变化。

从运作模式上看,相较于封闭式理财产品,开放式理财产品占比较高。截至2024年12月末,开放式理财产品存续规模为24.2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的80.8%,较2024年初增加1.77个百分点;封闭式理财产品存续规模为5.75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的19.2%。其中,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存续规模为7.3万亿元,占全部开放式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的比例为30.17%,较2024年初减少10.15个百分点。

银行理财更倾向于投资哪类资产?《报告》显示,从投资方向上看,银行理财主要投向债权类资产,如存款、债券等。截至2024年12月末,固定收益类产品的存续规模为29.15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的比例高达97.33%,较2024年初增加0.99个百分点;混合类产品的存续规模为0.73万亿元,占比2.44%,较2024年初减少0.77个百分点;权益类产品、商品及金融衍生品产品的存续规模相对较小,分别为0.06万亿元、0.01万亿元。

与此相对应,我国银行理财产品的主体为中低风险产品。截至2024年12月末,风险等级为二级(中低)及以下的理财产品存续规模为28.66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的比例高达95.69%,较2024年初增加2.89个百分点;风险等级为四级(中高)及以上的理财产品存续规模为0.08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的比例为0.27%。

投资者数量持续增长

《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12月末,持有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数量达1.25亿个,较2024年初增长9.88%。

从结构上看,个人投资者仍占绝对主体。截至2024年12月末,理财市场的个人投资者数量为1.24亿个,占比98.7%;机构投资者数量占比小幅增长,数量为163万个,占比1.3%。

从风险偏好上看,保守型投资者占比较高。截至2024年12月末,在持有理财产品的个人投资者中,风险偏好为二级(稳健型)的投资者数量依然最多,占比33.83%。值得注意的是,风险偏好为一级(保守型)、五级(进取型)的个人投资者数量占比也较2024年初有所增加,分别增加1.86个百分点、0.46个百分点。

银行理财投资者数量为何持续增长?“存款利率持续下行进一步提升了理财产品的吸引力,居民储蓄持续增长为理财产品提供了更多的资金流入。”董希淼说,2024年存款利率多次下调,随着存款利率走低以及居民预期改善,理财产品相较于定期存款的超额收益优势进一步凸显;与此同时,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也有所修复,银行理财产品整体表现稳健,吸引了更多的居民储蓄流入。

“不过,面对市场波动、投资者多样化需求,接下来,商业银行以及理财公司将如何做好安全性、收益性、流动性的动态平衡,是一个长期的挑战。”董希淼说,银行、理财公司应加快引入、培养专业人才,不断提升对宏观形势和金融市场的研判能力,提升投资研究能力和资产配置能力,为不同需求的投资者提供差异化产品与服务。“还要加强市场沟通,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投资者教育活动,强化‘卖者尽责,买者自负’原则,持续提升投资者的金融素养,引导投资者形成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理念。”董希淼说。

“要从三方面提升能力,一是强化核心投研能力,二是强化流动性的风险管理,三是强化客户服务能力。”工银理财总裁高向阳日前在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2024年会上表示,适当性管理是客户服务的根本,客户把自己的风险偏好通过银行渠道传递给理财公司,理财公司有针对性地做好产品和策略匹配,这是理财行业服务的根本要求。“我们努力把理财作为链接点,打通财富、资管、投行的价值循环链,不断提高理财产品的差异性和适配性,前瞻性布局产品,动态匹配客户需求与市场变化,更好地为客户实现更高水平的价值创造。”高向阳说。

有力支持实体经济

银行理财业务一头连着居民财富,一头连着实体经济,是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之一。

《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12月末,理财产品投资资产合计32.13万亿元,同比增长10.56%;负债合计2.14万亿元,同比下降4.04%;理财产品杠杆率为107.14%,较上年同期减少1.17个百分点。其中,理财产品的资产配置以固定收益类为主,投向债券类、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权益类资产的余额分别为18.6万亿元、1.74万亿元、0.83万亿元,分别占总投资资产的57.89%、5.42%、2.58%。从配置债券的类别看,截至2024年12月末,理财产品持有信用债13.21万亿元,占总投资资产的41.11%,占比较上年同期减少1.01个百分点;持有利率债0.75万亿元,占总投资资产的2.33%。

“理财产品充分发挥资金优化配置功能,通过多种途径,实现资金与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对接。”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相关负责人说,截至2024年12月末,银行理财产品通过投资债券、非标准化债权、未上市股权等资产,支持实体经济资金规模约21万亿元。

具体来看,理财资金投向绿色债券的规模超过3300亿元,投向共建“一带一路”、区域发展、扶贫纾困等专项债券的规模超1100亿元,为中小微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超4.8万亿元。此外,为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理财市场2024年累计发行ESG主题理财产品168只,合计募集资金超1600亿元;截至2024年12月末,ESG主题理财产品存续余额达2393亿元,同比增长61.69%。

同时,银行理财不断推出特色产品,截至2024年12月末,存续专精特新、乡村振兴、大湾区等主题理财产品约300只,存续规模超1000亿元。目前,工银理财已制定《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行动方案》、理财投资投向指导性意见等文件,将1200余个现代化产业体系相关主体纳入债券可投库,投向现代化产业体系重点资产规模近3000亿元,科技金融、绿色金融债权类投资规模超1200亿元,累计为300余家科创及高新技术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