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头环伺,精酿啤酒能跑出一匹上市黑马?

蓝鲨消费

19小时前

2018年以后,行业啤酒巨头加入,精酿啤酒行业全面步入发展快车道。...而在消费端,随着消费需求的变化,低端啤酒需求逐渐转变为高端啤酒需求,年轻消费者更加注重产品的口感而非品牌背景,也为精酿啤酒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中国国际啤酒网】2025年伊始,精酿啤酒行业吹来了新风。

1月10日,精酿啤酒品牌轩博精酿宣布获得数千万元Pre-IPO轮融资,由沛县政府汉兴基金领投,上海贰贰壹供应链基金战略跟投,融资资金将用于IPO准备、优化供应链。

在此之前,轩博精酿十万吨精酿啤酒项目动工仪式也在广东河源市正式启动。据创始人叶进博透露,在2023年11月完成由广东河源和平县产业基金领投的B轮融资后,轩博精酿就开始筹备自建工厂。

补足自建工厂这个业务版图的同时,轩博精酿已经着手准备在美股上市。创始人叶进博告诉笔者,“目前,轩博精酿已经完成红筹股架构搭建,法务与审计工作在随后也相应完成,预计2025年初将递表。”这意味着,如果一切顺利,轩博精酿将成为“中国精酿第一股”。

近年来,中国精酿啤酒涌入了大量玩家,但也有不少人黯然离场。根据天眼查数据显示,精酿企业处于注销、吊销、停业状态的已超过4000家。为何轩博精酿能率先跑出来呢?

1、平价模式VS小众模式

啤酒行业分为两大类:工业啤酒和精酿啤酒。长期以来,工业啤酒主导了啤酒行业的发展历史。在中国,华润雪花、青岛、百威英博、燕京、嘉士伯这五家公司2019年占全国啤酒市场份额已超过85%。

工业啤酒稳定发展的过程中,一股精酿啤酒的潮流也随之扩散。2008年,中国第一家真正的精酿啤酒酿造企业高大师啤酒工厂成立,随后以丰收精酿、拳击猫为代表的第一批精酿品牌出现,并在一线城市逐步扩张。

2012年左右,一批精酿啤酒玩家一窝蜂杀入。2016年后,多家精酿啤酒企业陆续获得资本垂青,产业投融资活动开始活跃。据川财证券研究所统计,中国2012年只有7家精酿啤酒厂,2018年涨到了848家。2018年以后,行业啤酒巨头加入,精酿啤酒行业全面步入发展快车道。

而在消费端,随着消费需求的变化,低端啤酒需求逐渐转变为高端啤酒需求,年轻消费者更加注重产品的口感而非品牌背景,也为精酿啤酒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如今,除超市、酒吧等场景外,精酿啤酒在夜市、餐饮店、路边摊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

“纵观整个大盘,精酿啤酒行业增速在14%左右。在线上电商平台,抖音、淘宝、京东等的精酿啤酒品类增长率更是超过100%。而在同一时期,工业啤酒的增速却处于下滑态势(-1.6%)。”轩博精酿创始人叶进博告诉笔者,“精酿啤酒正在成为新一代啤酒。”

据《2023年精酿啤酒行业研究报告》预计,2025年,中国精酿啤酒消费量将达到23万千升,年复合增长率17%。中金公司也预测,2025年,精酿啤酒市场规模(销售口径)将达到1342亿元,占整体啤酒市场规模的17.2%。

但值得关注的是,尽管目前精酿啤酒行业百花齐放,但似乎都没有在主流消费市场占据一定的位置,这是因为原本的精酿啤酒行业太小众了。“最早的一批精酿啤酒品牌,其实是把美国的精酿啤酒模式,即所谓的小众化、个性化照搬到了中国,这有点水土不服。”

一位啤酒行业人士李黎(化名)也表示,啤酒是舶来品,在中国只有100多年的历史。目前中国消费者的啤酒消费,刚完成从喝差的到喝好的转变,还没进入到全面追求个性化的阶段。

小众化、个性化的精酿啤酒品牌,满足了一部分追求新奇口感的年轻消费者需求。但在中国,拥有3亿传统工业啤酒用户,这部分人群对于更健康啤酒的需求如何满足?

“轩博精酿一上来就是做入门级的精酿,瞄准的是大众消费市场,以平价精酿切入工业啤酒市场。”叶进博告诉笔者,“核心机会在于做一款更好的啤酒,用自然发酵的口感替换原本人工干预的非健康啤酒,这是轩博精酿能够崛起的底层逻辑。”

2、规模化增长

从中国精酿啤酒的竞争发展历程中可以看出,小众化的精酿品牌往往失于“隐性的沉没成本以及同样对标的渠道竞争成本”,一旦原本的工业啤酒巨头加入进来,就会被降维打击。而轩博精酿则走了另一条道路:“先做大,再做强”,寻求稳健的规模化增长。

叶进博告诉笔者,“轩博精酿最近三年保持着50%以上的年均复合增速。”在目前消费相对疲软的市场环境下,它是如何做到的呢?

首先,发力平价精酿,把价格打下来。

在大大小小、装修考究的线下酒馆里,400毫升左右的精酿啤酒单杯均价50元。在传统商超,一罐1升装的德式小麦鲜啤,零售价在30-40元之间,即使是促销期间通常也不会低于29.9元,比普通的瓶装啤酒高出不少。

据叶进博透露,轩博精酿啤酒一箱大概80元,平均每瓶6块钱左右,直接切入了大众主流消费市场。在绝对的低价面前,即使是挑剔的资深爱好者也很难拒绝。事实上,平价精酿已经是一种消费趋势。据《2023中国精酿酒吧行业白皮书》统计,近一半精酿酒吧平均客单价明显低于去年,超七成消费者开始追求性价比更高的酒款,压过了对新鲜度和品牌知名度的追求。

其次,渠道策略。叶进博表示,如今新消费品牌唯一的起盘路径和机会在线上,只有成为线上第一品牌,才有资格走进KA和CVS系统。

具体到线上电商平台,轩博精酿最初通过京东起盘,后续开始在抖音发力。叶进博认为,只有抖音平台才具备更多的“种草”和用户教育功能。而基于啤酒品类的特性,轩博精酿将用户逐步引流到私域,复购率逐步攀升。从2021年上线到2024年底,轩博精酿在三年时间内获取了820万付费用户。

成为在线精酿啤酒行业第一后,轩博精酿开始进入渠道拓展的第二个阶段——铺设到全国性的KA和CVS连锁系统,目前已经完成了谈判入场工作,陆续入驻广东等地的超市和便利店。

第三,供应链适配。

对于平价精酿而言,最重要是在渠道效率和供应链效率方面提升,才能迅速做到规模化。轩博精酿一方面在渠道方面采取渐进式发展策略,另一方面也根据自身的发展阶段,不断优化供应链。

据叶进博透露,最初轩博精酿采用的是代工模式,充分利用了啤酒工厂端“富余”的产能。随后,为了进一步降低成本,同时保证品质的稳定性,轩博精酿采用了“厂中厂”模式——即在工厂里投建自己整套的生产设备。

“采用全自动化设备后,一瓶500ml的精酿啤酒的价格,比一瓶同样规格的工业啤酒,成本也就高出大约0.15元左右。而在产能规模扩大的情况下,精酿啤酒的成本相比工业啤酒也不过略高一些。”叶进博告诉笔者。

如今,轩博精酿自有工厂也已开工建设:一个在华南,一个在华东。叶进博表示,“啤酒的运输半径是有限的,投建工厂,然后通过物流能够实现密集渠道的渗透。”这也是饮料巨头可口可乐以及工业啤酒巨头百威等已经成功验证的经典模型。

精酿啤酒的蓬勃发展,也令原本的工业啤酒巨头艳羡不已。自2017年起,各大啤酒巨头开启高端化发展之路,企业竞争重点从重“量”转为提“价”,精酿啤酒成为主推的重点。比如青岛啤酒的IPA精酿、燕京啤酒的U8、V10。面对工业啤酒巨头的竞争,叶进博并不担忧。

他认为,原本的啤酒巨头都有利益路径依赖的问题,“就如同苹果与摩托罗拉,新能源汽车与燃油车,原本的巨头都能强大,但面对新的产品革新时,不能‘自己革自己的命’——对于原本的啤酒巨头而言,自己内部的精酿啤酒与工业啤酒之间的竞争,就相当于‘左手打右手’,这会留给我们足够的空间。”

叶进博表示,如今轩博精酿的产品已经做到每瓶6元左右,与为其他工业啤酒的价格相差无几。通过平价精酿实现对工业啤酒的替换,轩博精酿只需要在传统工业啤酒的市场份额中切3%就够了。

3、融资与并购同步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精酿啤酒已经从百花齐放的阶段走向纵深发展,资本化也在同步发展。叶进博指出,轩博精酿第一步是解决资本化的问题,第二步是通过资本化的力量,形成更高效率的供应链,并加强品牌、渠道建设。

对于消费企业的资本化,叶进博有着丰富的经验。他告诉笔者,“自己曾经做过20年消费品创业,以及六年的FA服务,主要做定向增发并购,对于整个资本结构都比较熟悉。”

叶进博认为,除了融资能力外,对于资本的认知和资本路径是关键。“每个节点需要谁的钱?拿多少?整个啤酒行业的吸收并购应该保持什么样的节奏?这些都十分重要。”

轩博精酿共计完成天使轮、Pre-A轮、A轮、B轮、Pre-IPO五轮融资,每个阶段都加入了不同的投资方,除了传统的VC机构外,后续还纳入了广东河源和平县产业基金、沛县政府汉兴基金等地方国资。

对于在美股上市,叶进博认为受到的阻碍并不会很大。他认为,“消费品是政治因素影响很小的类目,只要全球经济是一体化的,审批等阻碍都是局部现象。哪些资本市场表现更好,钱就会流通到哪儿。”

在冲击美股上市的同时,轩博精酿也已经围绕着行业进行吸收并购,目前已经确定有四家上下游企业未来会并入轩博体系中来。叶进博表示,“不论是融资,还是并购,首先需要有一个开放的心态,让更多资源进来才能充分放大产业优势。”

啤酒行业本身就是一个资金密集型企业。纵观全球最大的啤酒公司百威英博,其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并购史:2004年,3G资本掌控的美洲饮料公司通过股份互换的方式,与英特布鲁合并为一家新的啤酒公司“英博”;2008年,3G资本又趁着金融危机控股了美国的安海斯-布希(百威的生产商),成为全球第一大啤酒公司;2015年,百威英博并购了啤酒行业老二南非米勒,几乎在全球各个市场都确立了绝对优势。

在精酿啤酒崛起的时代,轩博精酿能否以“平价模式+投资并购”的手段,成为“下一代啤酒巨头”?我们拭目以待。

2018年以后,行业啤酒巨头加入,精酿啤酒行业全面步入发展快车道。...而在消费端,随着消费需求的变化,低端啤酒需求逐渐转变为高端啤酒需求,年轻消费者更加注重产品的口感而非品牌背景,也为精酿啤酒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中国国际啤酒网】2025年伊始,精酿啤酒行业吹来了新风。

1月10日,精酿啤酒品牌轩博精酿宣布获得数千万元Pre-IPO轮融资,由沛县政府汉兴基金领投,上海贰贰壹供应链基金战略跟投,融资资金将用于IPO准备、优化供应链。

在此之前,轩博精酿十万吨精酿啤酒项目动工仪式也在广东河源市正式启动。据创始人叶进博透露,在2023年11月完成由广东河源和平县产业基金领投的B轮融资后,轩博精酿就开始筹备自建工厂。

补足自建工厂这个业务版图的同时,轩博精酿已经着手准备在美股上市。创始人叶进博告诉笔者,“目前,轩博精酿已经完成红筹股架构搭建,法务与审计工作在随后也相应完成,预计2025年初将递表。”这意味着,如果一切顺利,轩博精酿将成为“中国精酿第一股”。

近年来,中国精酿啤酒涌入了大量玩家,但也有不少人黯然离场。根据天眼查数据显示,精酿企业处于注销、吊销、停业状态的已超过4000家。为何轩博精酿能率先跑出来呢?

1、平价模式VS小众模式

啤酒行业分为两大类:工业啤酒和精酿啤酒。长期以来,工业啤酒主导了啤酒行业的发展历史。在中国,华润雪花、青岛、百威英博、燕京、嘉士伯这五家公司2019年占全国啤酒市场份额已超过85%。

工业啤酒稳定发展的过程中,一股精酿啤酒的潮流也随之扩散。2008年,中国第一家真正的精酿啤酒酿造企业高大师啤酒工厂成立,随后以丰收精酿、拳击猫为代表的第一批精酿品牌出现,并在一线城市逐步扩张。

2012年左右,一批精酿啤酒玩家一窝蜂杀入。2016年后,多家精酿啤酒企业陆续获得资本垂青,产业投融资活动开始活跃。据川财证券研究所统计,中国2012年只有7家精酿啤酒厂,2018年涨到了848家。2018年以后,行业啤酒巨头加入,精酿啤酒行业全面步入发展快车道。

而在消费端,随着消费需求的变化,低端啤酒需求逐渐转变为高端啤酒需求,年轻消费者更加注重产品的口感而非品牌背景,也为精酿啤酒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如今,除超市、酒吧等场景外,精酿啤酒在夜市、餐饮店、路边摊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

“纵观整个大盘,精酿啤酒行业增速在14%左右。在线上电商平台,抖音、淘宝、京东等的精酿啤酒品类增长率更是超过100%。而在同一时期,工业啤酒的增速却处于下滑态势(-1.6%)。”轩博精酿创始人叶进博告诉笔者,“精酿啤酒正在成为新一代啤酒。”

据《2023年精酿啤酒行业研究报告》预计,2025年,中国精酿啤酒消费量将达到23万千升,年复合增长率17%。中金公司也预测,2025年,精酿啤酒市场规模(销售口径)将达到1342亿元,占整体啤酒市场规模的17.2%。

但值得关注的是,尽管目前精酿啤酒行业百花齐放,但似乎都没有在主流消费市场占据一定的位置,这是因为原本的精酿啤酒行业太小众了。“最早的一批精酿啤酒品牌,其实是把美国的精酿啤酒模式,即所谓的小众化、个性化照搬到了中国,这有点水土不服。”

一位啤酒行业人士李黎(化名)也表示,啤酒是舶来品,在中国只有100多年的历史。目前中国消费者的啤酒消费,刚完成从喝差的到喝好的转变,还没进入到全面追求个性化的阶段。

小众化、个性化的精酿啤酒品牌,满足了一部分追求新奇口感的年轻消费者需求。但在中国,拥有3亿传统工业啤酒用户,这部分人群对于更健康啤酒的需求如何满足?

“轩博精酿一上来就是做入门级的精酿,瞄准的是大众消费市场,以平价精酿切入工业啤酒市场。”叶进博告诉笔者,“核心机会在于做一款更好的啤酒,用自然发酵的口感替换原本人工干预的非健康啤酒,这是轩博精酿能够崛起的底层逻辑。”

2、规模化增长

从中国精酿啤酒的竞争发展历程中可以看出,小众化的精酿品牌往往失于“隐性的沉没成本以及同样对标的渠道竞争成本”,一旦原本的工业啤酒巨头加入进来,就会被降维打击。而轩博精酿则走了另一条道路:“先做大,再做强”,寻求稳健的规模化增长。

叶进博告诉笔者,“轩博精酿最近三年保持着50%以上的年均复合增速。”在目前消费相对疲软的市场环境下,它是如何做到的呢?

首先,发力平价精酿,把价格打下来。

在大大小小、装修考究的线下酒馆里,400毫升左右的精酿啤酒单杯均价50元。在传统商超,一罐1升装的德式小麦鲜啤,零售价在30-40元之间,即使是促销期间通常也不会低于29.9元,比普通的瓶装啤酒高出不少。

据叶进博透露,轩博精酿啤酒一箱大概80元,平均每瓶6块钱左右,直接切入了大众主流消费市场。在绝对的低价面前,即使是挑剔的资深爱好者也很难拒绝。事实上,平价精酿已经是一种消费趋势。据《2023中国精酿酒吧行业白皮书》统计,近一半精酿酒吧平均客单价明显低于去年,超七成消费者开始追求性价比更高的酒款,压过了对新鲜度和品牌知名度的追求。

其次,渠道策略。叶进博表示,如今新消费品牌唯一的起盘路径和机会在线上,只有成为线上第一品牌,才有资格走进KA和CVS系统。

具体到线上电商平台,轩博精酿最初通过京东起盘,后续开始在抖音发力。叶进博认为,只有抖音平台才具备更多的“种草”和用户教育功能。而基于啤酒品类的特性,轩博精酿将用户逐步引流到私域,复购率逐步攀升。从2021年上线到2024年底,轩博精酿在三年时间内获取了820万付费用户。

成为在线精酿啤酒行业第一后,轩博精酿开始进入渠道拓展的第二个阶段——铺设到全国性的KA和CVS连锁系统,目前已经完成了谈判入场工作,陆续入驻广东等地的超市和便利店。

第三,供应链适配。

对于平价精酿而言,最重要是在渠道效率和供应链效率方面提升,才能迅速做到规模化。轩博精酿一方面在渠道方面采取渐进式发展策略,另一方面也根据自身的发展阶段,不断优化供应链。

据叶进博透露,最初轩博精酿采用的是代工模式,充分利用了啤酒工厂端“富余”的产能。随后,为了进一步降低成本,同时保证品质的稳定性,轩博精酿采用了“厂中厂”模式——即在工厂里投建自己整套的生产设备。

“采用全自动化设备后,一瓶500ml的精酿啤酒的价格,比一瓶同样规格的工业啤酒,成本也就高出大约0.15元左右。而在产能规模扩大的情况下,精酿啤酒的成本相比工业啤酒也不过略高一些。”叶进博告诉笔者。

如今,轩博精酿自有工厂也已开工建设:一个在华南,一个在华东。叶进博表示,“啤酒的运输半径是有限的,投建工厂,然后通过物流能够实现密集渠道的渗透。”这也是饮料巨头可口可乐以及工业啤酒巨头百威等已经成功验证的经典模型。

精酿啤酒的蓬勃发展,也令原本的工业啤酒巨头艳羡不已。自2017年起,各大啤酒巨头开启高端化发展之路,企业竞争重点从重“量”转为提“价”,精酿啤酒成为主推的重点。比如青岛啤酒的IPA精酿、燕京啤酒的U8、V10。面对工业啤酒巨头的竞争,叶进博并不担忧。

他认为,原本的啤酒巨头都有利益路径依赖的问题,“就如同苹果与摩托罗拉,新能源汽车与燃油车,原本的巨头都能强大,但面对新的产品革新时,不能‘自己革自己的命’——对于原本的啤酒巨头而言,自己内部的精酿啤酒与工业啤酒之间的竞争,就相当于‘左手打右手’,这会留给我们足够的空间。”

叶进博表示,如今轩博精酿的产品已经做到每瓶6元左右,与为其他工业啤酒的价格相差无几。通过平价精酿实现对工业啤酒的替换,轩博精酿只需要在传统工业啤酒的市场份额中切3%就够了。

3、融资与并购同步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精酿啤酒已经从百花齐放的阶段走向纵深发展,资本化也在同步发展。叶进博指出,轩博精酿第一步是解决资本化的问题,第二步是通过资本化的力量,形成更高效率的供应链,并加强品牌、渠道建设。

对于消费企业的资本化,叶进博有着丰富的经验。他告诉笔者,“自己曾经做过20年消费品创业,以及六年的FA服务,主要做定向增发并购,对于整个资本结构都比较熟悉。”

叶进博认为,除了融资能力外,对于资本的认知和资本路径是关键。“每个节点需要谁的钱?拿多少?整个啤酒行业的吸收并购应该保持什么样的节奏?这些都十分重要。”

轩博精酿共计完成天使轮、Pre-A轮、A轮、B轮、Pre-IPO五轮融资,每个阶段都加入了不同的投资方,除了传统的VC机构外,后续还纳入了广东河源和平县产业基金、沛县政府汉兴基金等地方国资。

对于在美股上市,叶进博认为受到的阻碍并不会很大。他认为,“消费品是政治因素影响很小的类目,只要全球经济是一体化的,审批等阻碍都是局部现象。哪些资本市场表现更好,钱就会流通到哪儿。”

在冲击美股上市的同时,轩博精酿也已经围绕着行业进行吸收并购,目前已经确定有四家上下游企业未来会并入轩博体系中来。叶进博表示,“不论是融资,还是并购,首先需要有一个开放的心态,让更多资源进来才能充分放大产业优势。”

啤酒行业本身就是一个资金密集型企业。纵观全球最大的啤酒公司百威英博,其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并购史:2004年,3G资本掌控的美洲饮料公司通过股份互换的方式,与英特布鲁合并为一家新的啤酒公司“英博”;2008年,3G资本又趁着金融危机控股了美国的安海斯-布希(百威的生产商),成为全球第一大啤酒公司;2015年,百威英博并购了啤酒行业老二南非米勒,几乎在全球各个市场都确立了绝对优势。

在精酿啤酒崛起的时代,轩博精酿能否以“平价模式+投资并购”的手段,成为“下一代啤酒巨头”?我们拭目以待。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