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收体系将被纳入资源循环体系!看惠城科技如何引领低值可回收物资源化循环新路径?

中国固废网

2周前

根据国家设定的目标,到2025年,废旧物资的循环利用量需达到4.5亿吨,60个大中城市需建立起基本完善的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且废旧物资的再生循环比例需达到30%。...然而,对于大批量低值可回收废塑料,物理回收无法实现有效的循环利用。

在固废资源化的大环境下,实现固废资源化路径的关键,在于通过后端的技术创新来推动前端模式的革新。“2024(第十八届)固废战略论坛”上,青岛惠城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秋艳以《低值可回收物资源回收及循环体系构建》为题,重点分享了惠城科技如何通过技术创新,发掘并提升低值可回收物的资源化属性,增加其资源化附加值,从而实现产业重构的发展与思考。

image.png

张秋艳

张秋艳表示,随着废塑料化学循环技术的不断创新、装置的逐步完善以及产业化的深入推进,低值塑料的回收和循环利用将成为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在此背景下,惠城科技开始涉足低值可回收物和低值废塑料回收行业,将低值废塑料回收逐渐延伸到前端的生活垃圾固废行业中。

早在八年前,惠城科技便前瞻性地投入到低值废塑料化学循环产业链技术的研发中。经过长达八年的不懈努力,惠城科技攻克了低值废塑料深度裂解制三烯三苯技术,目前,惠城科技正在广东省积极推进一个年产能达二十万吨的产业化项目。

一 塑料污染的全球问题及环境影响

低值可回收物资源回收是指对价值较低的可回收物进行回收利用的过程。低值可回收物通常指的是那些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如废旧的纺织品、塑料包装袋、废锅等都属于低值可回收物品类,目前这些低值可回收物都被混入生活垃圾中进行处置。

张秋艳指出,2023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已超过2.5亿吨,其中80%通过焚烧处理,剩余部分则填埋。根据垃圾成分分析,塑料平均占比约为12%,而在发达城市中,这一比例可能高达25%。因此,生活垃圾中低值可回收物,尤其是废塑料的占比相当大,是未来减少生活垃圾量和提高资源化利用的关键。

全球范围内,塑料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联合国环境大会多次讨论终止废塑料污染的决议,但尚未达成共识。然而,我国对废塑料污染治理持续关注和努力,特别是国务院7号文及中国资源循环集团的成立,已将资源循环利用,尤其是低值可回收物循环利用提升至国家层面。同时,国家塑料污染行动方案也聚焦于低值塑料的突破与发展新路径的探索。

二 回收体系构建目标

在固废体系中,回收废塑料是当前需要解决的关键任务。根据国家设定的目标,到2025年,废旧物资的循环利用量需达到4.5亿吨,60个大中城市需建立起基本完善的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且废旧物资的再生循环比例需达到30%。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到2030年,55%的塑料包装应当被回收利用。然而,目前大部分塑料包装物都混入了垃圾中,最终进入了末端焚烧处置工厂。

张秋艳说对于未来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利用率,设定的目标是到2035年达到60%。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于如何高效地回收循环整个生活端的低值可回收物。

三 回收利用现状及难点

在2022年,低值塑料包装的使用量达到了5066万吨,而回收量仅占其总量的16.3%。相较于整体塑料回收循环量的大约30%,低值塑料包装的回收比例显得相对较低。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回收活动主要集中于工业端,这些塑料包装能够通过集中式的回收流程以及有价值的市场驱动来实现回收。然而,在生活端,低值塑料包装的回收却面临较大困难,它们大多混杂在生活垃圾中,以受污染的混合塑料形式存在。当前的机械物理回收方式,不能利用混合材质的废塑料,需要精细化分选及预处理,因此整个回收过程的成本相对较高。

混合低值废塑料品类繁多,成分复杂,包括PP、PE、EPS、PVC以及无纺布类等材料。这些废塑料的循环利用一直是一个挑战。目前,物理回收是主要的回收方式,包括回收、分拣和造粒等步骤。然而,对于大批量低值可回收废塑料,物理回收无法实现有效的循环利用。

01、化学回收进入快车道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全球在研究废塑料的化学循环。化学循环对塑料原料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可处理混合废塑料。目前,全球主要的废塑料化学循环路径是通过万吨级规模的装置,主要将废塑料裂解成塑料裂解油,这些裂解油再进入石化企业,通过催化裂解等过程生产一系列后端化学品。

然而,在全球范围内,塑料化学循环单体项目的生产规模普遍偏小,且生焦率较高,大约达到15%,导致实现长周期运转面临较大困难。在国内,包括山东、广东等地的众多企业仍主要采用间歇式运行方式,尚未有大规模长期稳定连续运行的实例出现。

02、废塑料化学回收

针对这一现状,惠城科技从回收端开始布局,涵盖了农业、工业和生活等各个领域的废塑料。该公司利用循环流化床技术,通过深度裂解一步法生产乙烯、丙烯、丁烯以及混合芳烃等化工原料,实现了塑料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闭环路径。这种方式具有较高的转化率,整个过程中生焦较少,后端产品收率较高且附加值较高。通过技术突破,惠城科技提升了产品循环端的价值,实现了全产业链整个过程的价值平衡。

四 如何打通资源循环全链条?

image.png

随着后端化学循环技术和产业布局建设推进,原料端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为了打通整个资源的循环产业链,结合生活垃圾分类,从环卫体系前端到末端不同节点进行切入,实现低值塑料进行回收。

image.png

01、源头回收

惠城科技持续探索高效低成本回收模式,以集约化、规范化方式回收各类物料。在青岛市,他们实施了两项主要策略:一是依靠社区保洁和物业人员,结合居民投放和二次分拣,通过线上预约平台定时回收低值塑料;二是依托绿色分拣中心模式,建设全品类回收体系,定时定点上门回收全品类可回收物,其中塑料薄膜和混杂硬塑料在回收中占据主导。

02、中端集中回收

image.png

然而,惠城环境发现分散式回收难以支撑后端化学循环产业的大规模发展。因此,开始寻找新的模式,垃圾中转站是进入低值资源分拣回收的核心环节。于是,惠城环境决定在垃圾中转站进行设施改造和设备分拣布设,并对高校、商超等特定场景的生活垃圾利用机械化方式分选回收低值塑料进行循环利用。

该举措实现了生活垃圾减量和资源回收,同时提供数据支持以评估垃圾减量和资源化利用率。惠城环境成功建立了快速、集约化和大规模的低值资源回收模式。然而,由于许多城市垃圾中转站空间有限,改造困难,因此需要在进入焚烧厂前,与焚烧企业或市政主管部门合作,单独选址建设大型分拣中心。该中心对所有垃圾进行低值可回收物分拣,剩余物质则进入焚烧体系,实现垃圾分流分质循环利用。

五 惠城项目建设案例

惠城项目正在江西、广东以及湖南等地建设资源循环中心。这些中心依托现有的垃圾转运站进行改造,项目目标是实现低值可回收物分选循环,使生活垃圾减量达到30%以上,减容率达到50%至60%,从而显著降低政府的运输成本和后端处置成本。同时,通过资源回收,该项目还促进了生活垃圾收、转、运、处置全产业链的提升。

生活垃圾全量处置是固废处理体系的关键环节。然而,约20%的垃圾因规模较小并未实现焚烧,依旧采用填埋,尤其在西部地区,填埋仍是主要处理方式。在这些区域会进行集中分选,旨在分选回收塑料类和其他低值垃圾,后者可用作替代燃料,无机物则进行填埋。当前,分拣出的有机质处理成为行业难点,正进行技术开发并希望与在场的行业专家共同探讨解决方案。

image.png

需要建立集中的分拣模式。整个废塑料回收体系的建设,包括前端源头端、中转站端以及集中分选中心的建设,旨在将低值塑料等可回收物进行分选回收。这些分选工作可能分散在一百吨或两百吨的分拣站进行,随后集中到清洗基地进行清洗。经过清洗后,废塑料会进入化学循环基地进行循环利用。简而言之,废塑料回收体系涉及前端的分散分拣、集中的清洗以及后端的化学循环。

广东揭阳正在建设一个年二十万吨的化学循环项目,位于广东省揭阳市大南海石化工业园区。目前,项目正在建设之中,预计该项目将在春节后投料试运行。随着产业布局的发展,明年回收体系也将被纳入资源循环体系,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赛道,这将有助于推动环卫固废产业的升级。

从能源到化工原料,再到塑料制品,最终到达生活端的过程中,该项目通过分拣中心对低值塑料进行分拣回收,再将其送入化学循环端。在化学循环端,有两个路径可供选择:一是裂解油转化为化工原料,二是惠城环保的一步法,即将废塑料直接转化为化工原料。这一过程形成了一个基于低值塑料的闭环循环路径,实现了从线性发展到绿色低碳循环模式的转变,为塑料的化学循环提供了可持续的循环路径。整个过程中,该项目对减少石化能源消耗和降低因焚烧塑料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具有重要意义。

编辑:赵凡

根据国家设定的目标,到2025年,废旧物资的循环利用量需达到4.5亿吨,60个大中城市需建立起基本完善的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且废旧物资的再生循环比例需达到30%。...然而,对于大批量低值可回收废塑料,物理回收无法实现有效的循环利用。

在固废资源化的大环境下,实现固废资源化路径的关键,在于通过后端的技术创新来推动前端模式的革新。“2024(第十八届)固废战略论坛”上,青岛惠城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秋艳以《低值可回收物资源回收及循环体系构建》为题,重点分享了惠城科技如何通过技术创新,发掘并提升低值可回收物的资源化属性,增加其资源化附加值,从而实现产业重构的发展与思考。

image.png

张秋艳

张秋艳表示,随着废塑料化学循环技术的不断创新、装置的逐步完善以及产业化的深入推进,低值塑料的回收和循环利用将成为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在此背景下,惠城科技开始涉足低值可回收物和低值废塑料回收行业,将低值废塑料回收逐渐延伸到前端的生活垃圾固废行业中。

早在八年前,惠城科技便前瞻性地投入到低值废塑料化学循环产业链技术的研发中。经过长达八年的不懈努力,惠城科技攻克了低值废塑料深度裂解制三烯三苯技术,目前,惠城科技正在广东省积极推进一个年产能达二十万吨的产业化项目。

一 塑料污染的全球问题及环境影响

低值可回收物资源回收是指对价值较低的可回收物进行回收利用的过程。低值可回收物通常指的是那些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如废旧的纺织品、塑料包装袋、废锅等都属于低值可回收物品类,目前这些低值可回收物都被混入生活垃圾中进行处置。

张秋艳指出,2023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已超过2.5亿吨,其中80%通过焚烧处理,剩余部分则填埋。根据垃圾成分分析,塑料平均占比约为12%,而在发达城市中,这一比例可能高达25%。因此,生活垃圾中低值可回收物,尤其是废塑料的占比相当大,是未来减少生活垃圾量和提高资源化利用的关键。

全球范围内,塑料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联合国环境大会多次讨论终止废塑料污染的决议,但尚未达成共识。然而,我国对废塑料污染治理持续关注和努力,特别是国务院7号文及中国资源循环集团的成立,已将资源循环利用,尤其是低值可回收物循环利用提升至国家层面。同时,国家塑料污染行动方案也聚焦于低值塑料的突破与发展新路径的探索。

二 回收体系构建目标

在固废体系中,回收废塑料是当前需要解决的关键任务。根据国家设定的目标,到2025年,废旧物资的循环利用量需达到4.5亿吨,60个大中城市需建立起基本完善的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且废旧物资的再生循环比例需达到30%。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到2030年,55%的塑料包装应当被回收利用。然而,目前大部分塑料包装物都混入了垃圾中,最终进入了末端焚烧处置工厂。

张秋艳说对于未来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利用率,设定的目标是到2035年达到60%。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于如何高效地回收循环整个生活端的低值可回收物。

三 回收利用现状及难点

在2022年,低值塑料包装的使用量达到了5066万吨,而回收量仅占其总量的16.3%。相较于整体塑料回收循环量的大约30%,低值塑料包装的回收比例显得相对较低。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回收活动主要集中于工业端,这些塑料包装能够通过集中式的回收流程以及有价值的市场驱动来实现回收。然而,在生活端,低值塑料包装的回收却面临较大困难,它们大多混杂在生活垃圾中,以受污染的混合塑料形式存在。当前的机械物理回收方式,不能利用混合材质的废塑料,需要精细化分选及预处理,因此整个回收过程的成本相对较高。

混合低值废塑料品类繁多,成分复杂,包括PP、PE、EPS、PVC以及无纺布类等材料。这些废塑料的循环利用一直是一个挑战。目前,物理回收是主要的回收方式,包括回收、分拣和造粒等步骤。然而,对于大批量低值可回收废塑料,物理回收无法实现有效的循环利用。

01、化学回收进入快车道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全球在研究废塑料的化学循环。化学循环对塑料原料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可处理混合废塑料。目前,全球主要的废塑料化学循环路径是通过万吨级规模的装置,主要将废塑料裂解成塑料裂解油,这些裂解油再进入石化企业,通过催化裂解等过程生产一系列后端化学品。

然而,在全球范围内,塑料化学循环单体项目的生产规模普遍偏小,且生焦率较高,大约达到15%,导致实现长周期运转面临较大困难。在国内,包括山东、广东等地的众多企业仍主要采用间歇式运行方式,尚未有大规模长期稳定连续运行的实例出现。

02、废塑料化学回收

针对这一现状,惠城科技从回收端开始布局,涵盖了农业、工业和生活等各个领域的废塑料。该公司利用循环流化床技术,通过深度裂解一步法生产乙烯、丙烯、丁烯以及混合芳烃等化工原料,实现了塑料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闭环路径。这种方式具有较高的转化率,整个过程中生焦较少,后端产品收率较高且附加值较高。通过技术突破,惠城科技提升了产品循环端的价值,实现了全产业链整个过程的价值平衡。

四 如何打通资源循环全链条?

image.png

随着后端化学循环技术和产业布局建设推进,原料端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为了打通整个资源的循环产业链,结合生活垃圾分类,从环卫体系前端到末端不同节点进行切入,实现低值塑料进行回收。

image.png

01、源头回收

惠城科技持续探索高效低成本回收模式,以集约化、规范化方式回收各类物料。在青岛市,他们实施了两项主要策略:一是依靠社区保洁和物业人员,结合居民投放和二次分拣,通过线上预约平台定时回收低值塑料;二是依托绿色分拣中心模式,建设全品类回收体系,定时定点上门回收全品类可回收物,其中塑料薄膜和混杂硬塑料在回收中占据主导。

02、中端集中回收

image.png

然而,惠城环境发现分散式回收难以支撑后端化学循环产业的大规模发展。因此,开始寻找新的模式,垃圾中转站是进入低值资源分拣回收的核心环节。于是,惠城环境决定在垃圾中转站进行设施改造和设备分拣布设,并对高校、商超等特定场景的生活垃圾利用机械化方式分选回收低值塑料进行循环利用。

该举措实现了生活垃圾减量和资源回收,同时提供数据支持以评估垃圾减量和资源化利用率。惠城环境成功建立了快速、集约化和大规模的低值资源回收模式。然而,由于许多城市垃圾中转站空间有限,改造困难,因此需要在进入焚烧厂前,与焚烧企业或市政主管部门合作,单独选址建设大型分拣中心。该中心对所有垃圾进行低值可回收物分拣,剩余物质则进入焚烧体系,实现垃圾分流分质循环利用。

五 惠城项目建设案例

惠城项目正在江西、广东以及湖南等地建设资源循环中心。这些中心依托现有的垃圾转运站进行改造,项目目标是实现低值可回收物分选循环,使生活垃圾减量达到30%以上,减容率达到50%至60%,从而显著降低政府的运输成本和后端处置成本。同时,通过资源回收,该项目还促进了生活垃圾收、转、运、处置全产业链的提升。

生活垃圾全量处置是固废处理体系的关键环节。然而,约20%的垃圾因规模较小并未实现焚烧,依旧采用填埋,尤其在西部地区,填埋仍是主要处理方式。在这些区域会进行集中分选,旨在分选回收塑料类和其他低值垃圾,后者可用作替代燃料,无机物则进行填埋。当前,分拣出的有机质处理成为行业难点,正进行技术开发并希望与在场的行业专家共同探讨解决方案。

image.png

需要建立集中的分拣模式。整个废塑料回收体系的建设,包括前端源头端、中转站端以及集中分选中心的建设,旨在将低值塑料等可回收物进行分选回收。这些分选工作可能分散在一百吨或两百吨的分拣站进行,随后集中到清洗基地进行清洗。经过清洗后,废塑料会进入化学循环基地进行循环利用。简而言之,废塑料回收体系涉及前端的分散分拣、集中的清洗以及后端的化学循环。

广东揭阳正在建设一个年二十万吨的化学循环项目,位于广东省揭阳市大南海石化工业园区。目前,项目正在建设之中,预计该项目将在春节后投料试运行。随着产业布局的发展,明年回收体系也将被纳入资源循环体系,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赛道,这将有助于推动环卫固废产业的升级。

从能源到化工原料,再到塑料制品,最终到达生活端的过程中,该项目通过分拣中心对低值塑料进行分拣回收,再将其送入化学循环端。在化学循环端,有两个路径可供选择:一是裂解油转化为化工原料,二是惠城环保的一步法,即将废塑料直接转化为化工原料。这一过程形成了一个基于低值塑料的闭环循环路径,实现了从线性发展到绿色低碳循环模式的转变,为塑料的化学循环提供了可持续的循环路径。整个过程中,该项目对减少石化能源消耗和降低因焚烧塑料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具有重要意义。

编辑:赵凡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