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创“破局”,境内债重组整体宣告成功

证券时报

4天前

1月21日,融创中国发布公告称,融创房地产十笔债券的重组方案已全部经相关债券持有人会议审议通过。这也意味着,融创总规模154亿元的境内债重组整体宣告成功。

融创率先“破局” !

1月21日,融创中国发布公告称,融创房地产十笔债券的重组方案已全部经相关债券持有人会议审议通过。这也意味着,融创总规模154亿元的境内债重组整体宣告成功。

在本轮境内债券重组中,融创率先启用了市场化化债思路,旨在通过减轻债务负担、恢复资本结构和公司正常的生产经营,最大化保护债权人的长期利益,充分促进了多方共赢。融创的债务重组方案,组合了现金要约收购、股票及/或股票经济收益权兑付、以资抵债、留债展期四种选项,且无任何强制选项,为债权人提供了多元化收益及退出机制。对融创而言,预计可削降超过50%的境内公司债务,留债部分最长展期达9.5年,且5年内不再有兑付压力。据此,此次融创境内债券重组,从方案公布到重组完成,仅用了50余天。

“融创等房企债务重组对于其他出险企业债务重组和风险化解有较强借鉴意义。”中指研究院企业研究总监刘水认为,折价回购、债转股等方式能够从源头减少债务,有助于企业真正走出债务危机,可以为房企争取恢复流动性的时间,以换取未来企业价值回升以及偿还债务的空间。

据知情人士透露,考虑到目前市场情况并未达到此前预期,融创近期正在寻求更全面的境外债综合解决方案。

据中指研究院统计,2024年房企到期债券规模为7703.1亿元,与上一年(到期余额超9500亿元)相比下降19.6%,但整体规模仍处于较高水平。其中,信用债占比69.0%,海外债占比31.0%,房企境内债务偿债压力较大。

不过,多家房企债务重组在近期出现新变化。有业内人士表示,房企的债务化解工作提速,与近两年相关各方的心态发生变化有着很大的关系,大多数债权方意识到把预期降低是推动房企债务重组的必要条件。同时,相关政策的出台也让债权人看到了化债的希望。另外,出险房企也在积极自救,给出相对合理的债务重组方案,这也是推动化债工作的重要基础。

刘水表示,房企真正走出危机,还需要市场回暖支持。去年9月底中央系列举措,有效地提振了市场信心。房企应紧抓“因城施策”窗口期,加速布局较好项目的销售去化,快速回笼资金,增强偿债能力。在刘水看来,对于迫切需要解决债务问题的房企而言,在加快销售去化、加快出售资产、回笼资金同时,还应做细“节流”方面工作,减少拿地、减少支出,积极进行债务重组,与债权方沟通协商。

1月21日,融创中国发布公告称,融创房地产十笔债券的重组方案已全部经相关债券持有人会议审议通过。这也意味着,融创总规模154亿元的境内债重组整体宣告成功。

融创率先“破局” !

1月21日,融创中国发布公告称,融创房地产十笔债券的重组方案已全部经相关债券持有人会议审议通过。这也意味着,融创总规模154亿元的境内债重组整体宣告成功。

在本轮境内债券重组中,融创率先启用了市场化化债思路,旨在通过减轻债务负担、恢复资本结构和公司正常的生产经营,最大化保护债权人的长期利益,充分促进了多方共赢。融创的债务重组方案,组合了现金要约收购、股票及/或股票经济收益权兑付、以资抵债、留债展期四种选项,且无任何强制选项,为债权人提供了多元化收益及退出机制。对融创而言,预计可削降超过50%的境内公司债务,留债部分最长展期达9.5年,且5年内不再有兑付压力。据此,此次融创境内债券重组,从方案公布到重组完成,仅用了50余天。

“融创等房企债务重组对于其他出险企业债务重组和风险化解有较强借鉴意义。”中指研究院企业研究总监刘水认为,折价回购、债转股等方式能够从源头减少债务,有助于企业真正走出债务危机,可以为房企争取恢复流动性的时间,以换取未来企业价值回升以及偿还债务的空间。

据知情人士透露,考虑到目前市场情况并未达到此前预期,融创近期正在寻求更全面的境外债综合解决方案。

据中指研究院统计,2024年房企到期债券规模为7703.1亿元,与上一年(到期余额超9500亿元)相比下降19.6%,但整体规模仍处于较高水平。其中,信用债占比69.0%,海外债占比31.0%,房企境内债务偿债压力较大。

不过,多家房企债务重组在近期出现新变化。有业内人士表示,房企的债务化解工作提速,与近两年相关各方的心态发生变化有着很大的关系,大多数债权方意识到把预期降低是推动房企债务重组的必要条件。同时,相关政策的出台也让债权人看到了化债的希望。另外,出险房企也在积极自救,给出相对合理的债务重组方案,这也是推动化债工作的重要基础。

刘水表示,房企真正走出危机,还需要市场回暖支持。去年9月底中央系列举措,有效地提振了市场信心。房企应紧抓“因城施策”窗口期,加速布局较好项目的销售去化,快速回笼资金,增强偿债能力。在刘水看来,对于迫切需要解决债务问题的房企而言,在加快销售去化、加快出售资产、回笼资金同时,还应做细“节流”方面工作,减少拿地、减少支出,积极进行债务重组,与债权方沟通协商。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