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家银行的成绩单成为上市银行的母板

中国金融网

20小时前

招商银行2024年的营业收入为3375.37亿元,同比下降0.47%,不过降幅较2024年半年度、前三季度均有收窄,呈现出逐渐企稳的态势。

jrtp134.jpg

人民币杂志首席金融观察员 大河

一、业绩快报大揭秘:五家银行的亮眼表现

截至 1 月 20 日,金融市场的目光聚焦于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和长沙银行这五家银行,它们率先发布的 2024 年度业绩快报,犹如一份份亮眼的成绩单,展现出银行业在过去一年的稳健发展态势。整体而言,这五家银行的业绩较 2024 年三季度保持平稳或呈现边际改善,资产质量也有所优化,为行业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二、净利润增长态势剖析

(一)增长幅度差异对比

在净利润增长的赛道上,五家银行的表现各有千秋 。2024 年,招商银行归母净利润达到 1483.91 亿元,同比增长 1.22%;中信银行实现归母净利润 685.76 亿元,同比增幅为 2.33%;兴业银行的归母净利润为 772.05 亿元,同比仅增长 0.12%;浦发银行则以 452.57 亿元的归母净利润、23.31% 的同比增幅,成为五家银行中的 “增长之星”;长沙银行的归母净利润为 79.80 亿元,同比增长 6.92% 。

浦发银行净利润的大幅增长,得益于其多元化业务的协同发力。“数智化” 战略的深入实施,使其在科技金融、供应链金融等 “五大赛道” 上抢占先机,信贷资产投放精准高效,负债质量和稳定性显著增强,付息率管控成效斐然。同时,对市场机遇的敏锐捕捉,让其非息净收入实现了可观增长,投资收益与交易性资产收入等成为利润增长的强劲引擎。此外,精益化、精细化管理贯穿业务流程,成本的有效控制进一步增厚了利润空间 。

而兴业银行净利润增长幅度较小,主要源于其业务结构与市场环境的复杂交织。在 “924” 新政等宏观政策的影响下,市场利率波动频繁,债券投资估值受到冲击,公允价值变动带来了一定损失。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部分客户还款能力下降,银行不得不加大减值损失计提力度,以应对潜在风险,这在一定程度上侵蚀了利润 。

(二)增长驱动因素探究

从整体来看,业务拓展、成本控制和市场机遇把握是推动五家银行净利润增长的核心动力 。在业务拓展方面,多家银行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为实体经济注入金融 “活水”。浦发银行大力发展 “五大赛道” 业务,长沙银行存贷规模持续攀升,均为净利润增长筑牢了根基 。

成本控制上,银行通过精细化管理降低运营成本。浦发银行通过优化内部流程、提升管理效率,实现业务及管理费的同比下降;兴业银行在面临诸多挑战的情况下,依然通过合理管控成本,保持了净利润的正增长 。

市场机遇的把握同样至关重要。招商银行实现非利息净收入 1262.6 亿元,同比增长 1.45%,一改前两年的下滑态势,正是其精准洞察市场变化,积极调整业务布局的成果。浦发银行在投资收益和交易性资产等领域的出色表现,也充分彰显了其把握市场机遇的能力 。

三、营业收入状况洞察

(一)营收增减态势梳理

在营业收入的赛道上,五家银行的表现各有不同 。2024 年,兴业银行实现营业收入 2122.26 亿元,同比增长 0.66%;中信银行的营业收入为 2136.46 亿元,同比增长 3.76%;长沙银行的营业收入达到 259.36 亿元,同比增长 4.57% 。这三家银行成功实现了营业收入的同比增长,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

而招商银行和浦发银行则面临着营收增速承压的局面 。招商银行 2024 年的营业收入为 3375.37 亿元,同比下降 0.47%,不过降幅较 2024 年半年度、前三季度均有收窄,呈现出逐渐企稳的态势 。浦发银行 2024 年的营业收入为 1707.48 亿元,同比下降 1.55%,同样降幅较之前有所收窄,显示出其在应对市场挑战方面的积极成效 。

(二)影响营收的关键因素分析

业务结构调整对银行营业收入的影响显著 。浦发银行大力推进 “数智化” 战略,加大在科技金融、供应链金融等 “五大赛道” 的信贷资产投放力度,虽然短期内营业收入有所下降,但从长远来看,优化了业务结构,为未来的营收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例如,其在科技金融领域的深入布局,吸引了大量优质科技企业客户,不仅提升了贷款业务收入,还带动了相关中间业务的发展 。

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也对银行营收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利率市场化的大背景下,银行之间为争夺客户资源,纷纷采取降低贷款利率、提高存款利率等措施,这无疑压缩了银行的息差空间,进而影响了营业收入 。以招商银行为例,为保持市场竞争力,在拓展业务的同时,需要不断优化服务、创新产品,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运营成本,对营收增长形成了一定压力 。

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同样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经济增长放缓时期,企业和个人的融资需求减少,贷款投放难度加大,银行的利息收入相应受到影响 。在经济下行压力下,部分企业经营困难,还款能力下降,银行不得不加大坏账准备计提,进一步侵蚀了利润空间 。而当经济形势向好时,企业融资需求旺盛,银行信贷业务得以快速发展,营业收入也随之增长 。

四、资产规模扩张解析

(一)资产规模增长详情

资产规模的扩张是银行发展的重要标志,五家银行在 2024 年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截至 2024 年末,长沙银行的资产规模成功突破 1.1 万亿元,达到 1.15 万亿元,较年初增长 12.45%,成为城商行中的佼佼者 。其资产规模的快速增长,得益于其对区域经济的深度挖掘与精准布局。通过加大对当地优质项目的信贷支持,积极拓展中小企业客户群体,长沙银行的贷款业务规模实现了稳步增长。同时,在存款业务方面,凭借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吸引了大量客户存款,为资产规模的扩张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 。

招商银行的资产规模同样表现亮眼,超过 12 万亿元,达到 12.15 万亿元,较年初增长 10.19% 。作为国内领先的股份制银行,招商银行在全国范围内拥有广泛的客户基础和多元化的业务布局 。其通过不断优化业务结构,加大对高附加值业务的投入,如财富管理、投资银行等,实现了资产规模的快速增长。在财富管理领域,招商银行凭借专业的团队和丰富的产品线,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财富管理解决方案,吸引了大量高净值客户,带动了相关资产规模的增长 。

兴业银行、中信银行和浦发银行的资产规模也分别达到 10.51 万亿元、9.53 万亿元和 9.46 万亿元,较年初分别增长 3.47%、5.28% 和 5.05% 。兴业银行在绿色金融领域的持续深耕,为其资产规模增长提供了新的动力。通过加大对绿色产业项目的信贷投放,兴业银行不仅推动了绿色经济的发展,还实现了自身资产规模的稳步扩张 。中信银行则通过加强与企业客户的深度合作,拓展供应链金融业务,有效提升了资产规模 。浦发银行在 “数智化” 战略的引领下,优化业务流程,提升服务效率,吸引了更多客户,促进了资产规模的增长 。

(二)资产规模扩张的意义与影响

资产规模的扩张对银行而言,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 。从银行实力的角度来看,资产规模的扩大意味着银行拥有更多的资源来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 。在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时,资产规模较大的银行能够凭借其雄厚的资金实力,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同时也能更好地抵御风险,保持自身的稳健经营 。

市场竞争力方面,更大的资产规模使银行在市场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 。银行可以凭借其规模优势,降低单位运营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从而吸引更多的客户 。在贷款业务中,资产规模大的银行能够为大型项目提供更充足的资金支持,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增强客户粘性 。

对银行利润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随着资产规模的扩大,银行的业务收入有望实现增长 。贷款规模的增加会带来更多的利息收入,而多元化的业务布局则会带来丰富的非利息收入 。然而,资产规模的扩张也并非毫无风险 。如果银行在扩张过程中,未能有效控制风险,可能会导致资产质量下降,不良贷款增加,进而影响银行的利润和声誉 。因此,银行在追求资产规模扩张的同时,必须注重风险管理,确保资产质量的稳定 。

五、资产质量分析

(一)不良贷款率变动情况

资产质量是衡量银行稳健性的关键指标,而不良贷款率则是其中的核心要素 。截至 2024 年末,五家银行在资产质量方面表现出色,不良贷款率均较上年末持平或下降 。中信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从年初的 1.18% 降至 1.16%,浦发银行的不良贷款率由 1.48% 下降至 1.36%,下降幅度较为明显 。

中信银行不良贷款率的下降,得益于其精准的风险防控与不良贷款处置策略 。在风险防控方面,中信银行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构建了全面的风险预警体系,实现了对贷款客户的实时动态监测 。一旦发现潜在风险,能够迅速采取措施,如提前收回贷款、要求客户增加抵押物等,有效降低了不良贷款的产生概率 。在不良贷款处置上,中信银行积极探索多元化的处置方式,加大了对不良资产的清收力度,通过与专业的资产管理公司合作,提高了不良资产的处置效率和回收率 。

浦发银行不良贷款率的降低,主要源于其 “数智化” 战略在风险管理领域的深度应用 。通过大数据分析,浦发银行能够对客户的信用状况进行精准评估,优化信贷审批流程,从源头上把控风险 。在贷款发放后,利用智能风控系统对贷款资金的流向和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风险 。浦发银行持续加大对存量不良资产的处置力度,通过资产证券化、债务重组等方式,加快了不良资产的出表速度,有效降低了不良贷款率 。

(二)资产质量保持稳健的原因及面临挑战

五家银行资产质量保持稳健,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严格的风险管理体系是基石,银行在贷前、贷中、贷后各个环节都建立了完善的风险评估与控制机制 。贷前,对客户的信用状况、财务状况、还款能力等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和评估;贷中,严格审批贷款申请,确保贷款发放符合银行的风险偏好和政策要求;贷后,加强对贷款资金的跟踪管理,及时发现并预警潜在风险 。

积极的不良贷款处置措施也是关键,银行通过加大清收力度、运用市场化手段处置不良资产等方式,有效降低了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 。多元化的业务结构也增强了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 。除了传统的信贷业务,银行大力发展中间业务、金融市场业务等,拓宽了收入来源渠道,减少了对单一业务的依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资产质量受单一业务风险影响的程度 。

然而,银行资产质量并非高枕无忧,仍面临着诸多挑战 。零售风险暴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随着消费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银行零售贷款规模不断扩大,零售业务在银行整体业务中的占比日益提高 。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部分零售客户的还款能力可能受到影响,导致零售贷款不良率上升 。信用卡透支、消费贷款逾期等情况时有发生,给银行资产质量带来了潜在风险 。

宏观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也对银行资产质量构成威胁 。经济增长放缓、市场利率波动、行业竞争加剧等因素,都可能影响企业和个人的还款能力,进而增加银行的不良贷款风险 。房地产市场的波动,可能导致房地产企业和购房者的还款压力增大,从而影响银行相关贷款的资产质量 。

为应对这些挑战,银行需进一步加强风险管理 。强化对零售业务的风险管控,建立更加完善的零售客户信用评估体系,提高风险识别和预警能力 。密切关注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提前做好风险应对预案,优化资产配置,降低经济波动对资产质量的影响 。通过不断提升自身的风险管理水平,银行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保持资产质量的稳健,实现可持续发展 。

六、银行未来发展展望

(一)2025 年经营策略前瞻

展望 2025 年,银行在资产端将继续加大信贷投放力度,积极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苏州银行明确表示,将全力推进信贷项目落地,积极拓展市场份额,力求早投放早收益,为全年信贷规模的稳健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这一举措不仅有助于满足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推动经济增长,还能为银行自身带来稳定的利息收入 。

在负债端,银行将持续强化成本管控 。苏州银行将通过定价授权、FTP 等方式稳步优化存款结构,在追求规模增长的同时,注重成本的有效控制 。通过合理调整存款产品的定价和期限结构,吸引更多低成本、长期稳定的存款资金,降低负债成本 。持续发力代发工资、快捷支付、社保卡金融等业务,完善结算体系建设,提升结算类资金留存占比 。通过优化服务流程,提高客户满意度,增加客户粘性,从而促进结算类资金在银行体系内的沉淀 。聚焦绿色存款场景建设,建立存款质量定量监测及定性分析体系,持续优化全行存款质量 。这有助于银行更好地满足客户多元化的金融需求,同时提升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

(二)行业发展趋势与机遇洞察

从行业发展趋势来看,银行板块的估值仍有上升空间 。随着资产规模的较快增长、负债端成本的有效压降以及业绩的筑底回稳,银行的基本面将得到进一步巩固 。资产规模的扩张为银行提供了更广阔的业务发展空间,使其能够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获取更多的业务收入 。负债端成本的降低则直接提升了银行的盈利能力,增厚了利润空间 。业绩的回稳则增强了市场对银行的信心,为估值提升奠定了基础 。

2024 年业绩快报显示,银行的基本面稳固,经营指标表现优于预期 。基于对银行商业模型风险预期和增长预期的重新定位,结合 2025 年经济和政策的情景分析,银行板块的估值具有明确的上行空间 。在经济复苏的大背景下,企业的融资需求将逐渐增加,银行的信贷业务有望迎来新的增长机遇 。政策层面的支持也将为银行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如国家计划对六家大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这将进一步增强银行的稳健经营能力,提升分红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吸引更多投资者的关注 。

近期政策组合拳的持续发力,释放出稳增长、增信心的明确信号,市场风格也出现了明显反转 。尽管预计净息差仍面临一定的收窄压力,但下行斜率将明显趋缓 。国家对大行的资本补充计划,将增强银行的资本实力,使其能够更好地应对风险,提升经营的稳定性 。这一系列政策举措为银行的未来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有助于银行在服务实体经济的同时,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

五家银行在 2024 年度的业绩表现为行业树立了标杆,展示了银行在复杂市场环境下的稳健经营能力 。展望 2025 年,随着银行经营策略的有效实施和行业发展机遇的不断涌现,银行有望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道路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实现自身业绩与社会价值的双赢 。

七、总结与启示

这五家银行在 2024 年的业绩表现,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整个银行业的发展态势与面临的挑战 。它们的净利润增长、营业收入变化、资产规模扩张以及资产质量管控等方面的经验与问题,都为其他上市银行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浦发银行在 “数智化” 战略引领下的多元化发展与精细化管理,为银行在数字化时代的转型与发展提供了成功范例;中信银行在风险防控与不良贷款处置方面的创新举措,为提升资产质量提供了有效路径 。

从行业发展的宏观角度来看,这五家银行的业绩表现也预示着银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变化,银行需不断优化业务结构,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加强数字化转型,以适应市场的需求 。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银行应找准自身定位,发挥优势,为经济增长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 。

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银行唯有不断创新、积极变革,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通过对这五家银行 2024 年业绩的深入分析,我们有理由相信,银行业将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前行,为经济社会的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

招商银行2024年的营业收入为3375.37亿元,同比下降0.47%,不过降幅较2024年半年度、前三季度均有收窄,呈现出逐渐企稳的态势。

jrtp134.jpg

人民币杂志首席金融观察员 大河

一、业绩快报大揭秘:五家银行的亮眼表现

截至 1 月 20 日,金融市场的目光聚焦于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和长沙银行这五家银行,它们率先发布的 2024 年度业绩快报,犹如一份份亮眼的成绩单,展现出银行业在过去一年的稳健发展态势。整体而言,这五家银行的业绩较 2024 年三季度保持平稳或呈现边际改善,资产质量也有所优化,为行业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二、净利润增长态势剖析

(一)增长幅度差异对比

在净利润增长的赛道上,五家银行的表现各有千秋 。2024 年,招商银行归母净利润达到 1483.91 亿元,同比增长 1.22%;中信银行实现归母净利润 685.76 亿元,同比增幅为 2.33%;兴业银行的归母净利润为 772.05 亿元,同比仅增长 0.12%;浦发银行则以 452.57 亿元的归母净利润、23.31% 的同比增幅,成为五家银行中的 “增长之星”;长沙银行的归母净利润为 79.80 亿元,同比增长 6.92% 。

浦发银行净利润的大幅增长,得益于其多元化业务的协同发力。“数智化” 战略的深入实施,使其在科技金融、供应链金融等 “五大赛道” 上抢占先机,信贷资产投放精准高效,负债质量和稳定性显著增强,付息率管控成效斐然。同时,对市场机遇的敏锐捕捉,让其非息净收入实现了可观增长,投资收益与交易性资产收入等成为利润增长的强劲引擎。此外,精益化、精细化管理贯穿业务流程,成本的有效控制进一步增厚了利润空间 。

而兴业银行净利润增长幅度较小,主要源于其业务结构与市场环境的复杂交织。在 “924” 新政等宏观政策的影响下,市场利率波动频繁,债券投资估值受到冲击,公允价值变动带来了一定损失。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部分客户还款能力下降,银行不得不加大减值损失计提力度,以应对潜在风险,这在一定程度上侵蚀了利润 。

(二)增长驱动因素探究

从整体来看,业务拓展、成本控制和市场机遇把握是推动五家银行净利润增长的核心动力 。在业务拓展方面,多家银行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为实体经济注入金融 “活水”。浦发银行大力发展 “五大赛道” 业务,长沙银行存贷规模持续攀升,均为净利润增长筑牢了根基 。

成本控制上,银行通过精细化管理降低运营成本。浦发银行通过优化内部流程、提升管理效率,实现业务及管理费的同比下降;兴业银行在面临诸多挑战的情况下,依然通过合理管控成本,保持了净利润的正增长 。

市场机遇的把握同样至关重要。招商银行实现非利息净收入 1262.6 亿元,同比增长 1.45%,一改前两年的下滑态势,正是其精准洞察市场变化,积极调整业务布局的成果。浦发银行在投资收益和交易性资产等领域的出色表现,也充分彰显了其把握市场机遇的能力 。

三、营业收入状况洞察

(一)营收增减态势梳理

在营业收入的赛道上,五家银行的表现各有不同 。2024 年,兴业银行实现营业收入 2122.26 亿元,同比增长 0.66%;中信银行的营业收入为 2136.46 亿元,同比增长 3.76%;长沙银行的营业收入达到 259.36 亿元,同比增长 4.57% 。这三家银行成功实现了营业收入的同比增长,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

而招商银行和浦发银行则面临着营收增速承压的局面 。招商银行 2024 年的营业收入为 3375.37 亿元,同比下降 0.47%,不过降幅较 2024 年半年度、前三季度均有收窄,呈现出逐渐企稳的态势 。浦发银行 2024 年的营业收入为 1707.48 亿元,同比下降 1.55%,同样降幅较之前有所收窄,显示出其在应对市场挑战方面的积极成效 。

(二)影响营收的关键因素分析

业务结构调整对银行营业收入的影响显著 。浦发银行大力推进 “数智化” 战略,加大在科技金融、供应链金融等 “五大赛道” 的信贷资产投放力度,虽然短期内营业收入有所下降,但从长远来看,优化了业务结构,为未来的营收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例如,其在科技金融领域的深入布局,吸引了大量优质科技企业客户,不仅提升了贷款业务收入,还带动了相关中间业务的发展 。

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也对银行营收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利率市场化的大背景下,银行之间为争夺客户资源,纷纷采取降低贷款利率、提高存款利率等措施,这无疑压缩了银行的息差空间,进而影响了营业收入 。以招商银行为例,为保持市场竞争力,在拓展业务的同时,需要不断优化服务、创新产品,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运营成本,对营收增长形成了一定压力 。

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同样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经济增长放缓时期,企业和个人的融资需求减少,贷款投放难度加大,银行的利息收入相应受到影响 。在经济下行压力下,部分企业经营困难,还款能力下降,银行不得不加大坏账准备计提,进一步侵蚀了利润空间 。而当经济形势向好时,企业融资需求旺盛,银行信贷业务得以快速发展,营业收入也随之增长 。

四、资产规模扩张解析

(一)资产规模增长详情

资产规模的扩张是银行发展的重要标志,五家银行在 2024 年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截至 2024 年末,长沙银行的资产规模成功突破 1.1 万亿元,达到 1.15 万亿元,较年初增长 12.45%,成为城商行中的佼佼者 。其资产规模的快速增长,得益于其对区域经济的深度挖掘与精准布局。通过加大对当地优质项目的信贷支持,积极拓展中小企业客户群体,长沙银行的贷款业务规模实现了稳步增长。同时,在存款业务方面,凭借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吸引了大量客户存款,为资产规模的扩张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 。

招商银行的资产规模同样表现亮眼,超过 12 万亿元,达到 12.15 万亿元,较年初增长 10.19% 。作为国内领先的股份制银行,招商银行在全国范围内拥有广泛的客户基础和多元化的业务布局 。其通过不断优化业务结构,加大对高附加值业务的投入,如财富管理、投资银行等,实现了资产规模的快速增长。在财富管理领域,招商银行凭借专业的团队和丰富的产品线,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财富管理解决方案,吸引了大量高净值客户,带动了相关资产规模的增长 。

兴业银行、中信银行和浦发银行的资产规模也分别达到 10.51 万亿元、9.53 万亿元和 9.46 万亿元,较年初分别增长 3.47%、5.28% 和 5.05% 。兴业银行在绿色金融领域的持续深耕,为其资产规模增长提供了新的动力。通过加大对绿色产业项目的信贷投放,兴业银行不仅推动了绿色经济的发展,还实现了自身资产规模的稳步扩张 。中信银行则通过加强与企业客户的深度合作,拓展供应链金融业务,有效提升了资产规模 。浦发银行在 “数智化” 战略的引领下,优化业务流程,提升服务效率,吸引了更多客户,促进了资产规模的增长 。

(二)资产规模扩张的意义与影响

资产规模的扩张对银行而言,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 。从银行实力的角度来看,资产规模的扩大意味着银行拥有更多的资源来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 。在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时,资产规模较大的银行能够凭借其雄厚的资金实力,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同时也能更好地抵御风险,保持自身的稳健经营 。

市场竞争力方面,更大的资产规模使银行在市场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 。银行可以凭借其规模优势,降低单位运营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从而吸引更多的客户 。在贷款业务中,资产规模大的银行能够为大型项目提供更充足的资金支持,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增强客户粘性 。

对银行利润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随着资产规模的扩大,银行的业务收入有望实现增长 。贷款规模的增加会带来更多的利息收入,而多元化的业务布局则会带来丰富的非利息收入 。然而,资产规模的扩张也并非毫无风险 。如果银行在扩张过程中,未能有效控制风险,可能会导致资产质量下降,不良贷款增加,进而影响银行的利润和声誉 。因此,银行在追求资产规模扩张的同时,必须注重风险管理,确保资产质量的稳定 。

五、资产质量分析

(一)不良贷款率变动情况

资产质量是衡量银行稳健性的关键指标,而不良贷款率则是其中的核心要素 。截至 2024 年末,五家银行在资产质量方面表现出色,不良贷款率均较上年末持平或下降 。中信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从年初的 1.18% 降至 1.16%,浦发银行的不良贷款率由 1.48% 下降至 1.36%,下降幅度较为明显 。

中信银行不良贷款率的下降,得益于其精准的风险防控与不良贷款处置策略 。在风险防控方面,中信银行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构建了全面的风险预警体系,实现了对贷款客户的实时动态监测 。一旦发现潜在风险,能够迅速采取措施,如提前收回贷款、要求客户增加抵押物等,有效降低了不良贷款的产生概率 。在不良贷款处置上,中信银行积极探索多元化的处置方式,加大了对不良资产的清收力度,通过与专业的资产管理公司合作,提高了不良资产的处置效率和回收率 。

浦发银行不良贷款率的降低,主要源于其 “数智化” 战略在风险管理领域的深度应用 。通过大数据分析,浦发银行能够对客户的信用状况进行精准评估,优化信贷审批流程,从源头上把控风险 。在贷款发放后,利用智能风控系统对贷款资金的流向和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风险 。浦发银行持续加大对存量不良资产的处置力度,通过资产证券化、债务重组等方式,加快了不良资产的出表速度,有效降低了不良贷款率 。

(二)资产质量保持稳健的原因及面临挑战

五家银行资产质量保持稳健,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严格的风险管理体系是基石,银行在贷前、贷中、贷后各个环节都建立了完善的风险评估与控制机制 。贷前,对客户的信用状况、财务状况、还款能力等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和评估;贷中,严格审批贷款申请,确保贷款发放符合银行的风险偏好和政策要求;贷后,加强对贷款资金的跟踪管理,及时发现并预警潜在风险 。

积极的不良贷款处置措施也是关键,银行通过加大清收力度、运用市场化手段处置不良资产等方式,有效降低了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 。多元化的业务结构也增强了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 。除了传统的信贷业务,银行大力发展中间业务、金融市场业务等,拓宽了收入来源渠道,减少了对单一业务的依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资产质量受单一业务风险影响的程度 。

然而,银行资产质量并非高枕无忧,仍面临着诸多挑战 。零售风险暴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随着消费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银行零售贷款规模不断扩大,零售业务在银行整体业务中的占比日益提高 。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部分零售客户的还款能力可能受到影响,导致零售贷款不良率上升 。信用卡透支、消费贷款逾期等情况时有发生,给银行资产质量带来了潜在风险 。

宏观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也对银行资产质量构成威胁 。经济增长放缓、市场利率波动、行业竞争加剧等因素,都可能影响企业和个人的还款能力,进而增加银行的不良贷款风险 。房地产市场的波动,可能导致房地产企业和购房者的还款压力增大,从而影响银行相关贷款的资产质量 。

为应对这些挑战,银行需进一步加强风险管理 。强化对零售业务的风险管控,建立更加完善的零售客户信用评估体系,提高风险识别和预警能力 。密切关注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提前做好风险应对预案,优化资产配置,降低经济波动对资产质量的影响 。通过不断提升自身的风险管理水平,银行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保持资产质量的稳健,实现可持续发展 。

六、银行未来发展展望

(一)2025 年经营策略前瞻

展望 2025 年,银行在资产端将继续加大信贷投放力度,积极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苏州银行明确表示,将全力推进信贷项目落地,积极拓展市场份额,力求早投放早收益,为全年信贷规模的稳健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这一举措不仅有助于满足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推动经济增长,还能为银行自身带来稳定的利息收入 。

在负债端,银行将持续强化成本管控 。苏州银行将通过定价授权、FTP 等方式稳步优化存款结构,在追求规模增长的同时,注重成本的有效控制 。通过合理调整存款产品的定价和期限结构,吸引更多低成本、长期稳定的存款资金,降低负债成本 。持续发力代发工资、快捷支付、社保卡金融等业务,完善结算体系建设,提升结算类资金留存占比 。通过优化服务流程,提高客户满意度,增加客户粘性,从而促进结算类资金在银行体系内的沉淀 。聚焦绿色存款场景建设,建立存款质量定量监测及定性分析体系,持续优化全行存款质量 。这有助于银行更好地满足客户多元化的金融需求,同时提升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

(二)行业发展趋势与机遇洞察

从行业发展趋势来看,银行板块的估值仍有上升空间 。随着资产规模的较快增长、负债端成本的有效压降以及业绩的筑底回稳,银行的基本面将得到进一步巩固 。资产规模的扩张为银行提供了更广阔的业务发展空间,使其能够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获取更多的业务收入 。负债端成本的降低则直接提升了银行的盈利能力,增厚了利润空间 。业绩的回稳则增强了市场对银行的信心,为估值提升奠定了基础 。

2024 年业绩快报显示,银行的基本面稳固,经营指标表现优于预期 。基于对银行商业模型风险预期和增长预期的重新定位,结合 2025 年经济和政策的情景分析,银行板块的估值具有明确的上行空间 。在经济复苏的大背景下,企业的融资需求将逐渐增加,银行的信贷业务有望迎来新的增长机遇 。政策层面的支持也将为银行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如国家计划对六家大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这将进一步增强银行的稳健经营能力,提升分红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吸引更多投资者的关注 。

近期政策组合拳的持续发力,释放出稳增长、增信心的明确信号,市场风格也出现了明显反转 。尽管预计净息差仍面临一定的收窄压力,但下行斜率将明显趋缓 。国家对大行的资本补充计划,将增强银行的资本实力,使其能够更好地应对风险,提升经营的稳定性 。这一系列政策举措为银行的未来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有助于银行在服务实体经济的同时,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

五家银行在 2024 年度的业绩表现为行业树立了标杆,展示了银行在复杂市场环境下的稳健经营能力 。展望 2025 年,随着银行经营策略的有效实施和行业发展机遇的不断涌现,银行有望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道路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实现自身业绩与社会价值的双赢 。

七、总结与启示

这五家银行在 2024 年的业绩表现,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整个银行业的发展态势与面临的挑战 。它们的净利润增长、营业收入变化、资产规模扩张以及资产质量管控等方面的经验与问题,都为其他上市银行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浦发银行在 “数智化” 战略引领下的多元化发展与精细化管理,为银行在数字化时代的转型与发展提供了成功范例;中信银行在风险防控与不良贷款处置方面的创新举措,为提升资产质量提供了有效路径 。

从行业发展的宏观角度来看,这五家银行的业绩表现也预示着银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变化,银行需不断优化业务结构,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加强数字化转型,以适应市场的需求 。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银行应找准自身定位,发挥优势,为经济增长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 。

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银行唯有不断创新、积极变革,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通过对这五家银行 2024 年业绩的深入分析,我们有理由相信,银行业将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前行,为经济社会的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